《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本.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0988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本.docx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本.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本.docx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本

《高等教育心理学》辅导资料

第一部分考试题型结构

1、选择题:

30分:

15个小题

2、填空题:

10分:

10个空

3、简答题:

30分:

6个小题

4、论述题:

30分:

3个小题,侧重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主要是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中的理论应用。

5、认知层次比例:

识记25%、理解55%、运用20%

第二部分考试纲要和知识要点

●考试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要点内容是其考核知识点,考试纲要是考核的具体要求,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

识记是要求考生知道课程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含义,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是在识记的基础上,较全面把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和联系;主要是教师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教学设计与测评的基本原理。

应用是要求考生能运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尤其是对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般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张和分析依据,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考试内容纲要:

一、心理学与高等教育

(一)考纲

l、识记:

(1)心理学概念,

(2)个体心理的四个方面,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3);高等教育心理学定义,(4)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5)教师社会角色及其作用,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教学反思的含义、过程、成分、方法,教学效能感的含义、作用影响其因素,教学监控能力的含义、构成因素、特征、影响作用及其提高,教育机智的含义、影响其因素及其提高。

2、领会:

(1)高等教育心理学对大学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举例说明),

(2)教学反思的涵义及过程、方法。

3、应用:

教师威信的形成、维护和提高。

(二)知识要点:

l、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的概念,个体心理的四个方面,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2、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定义和高等教育心理学定义;

(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原则与具体的方法;

(3)高等教育心理学对大学教师教育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

3、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

(1)教师角色及其作用,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

(2)教学反思的含义、过程、成分、方法;

(3)教师威信与师爱。

[知识检索](参考教材:

《高等教育心理学》(培训教材)教育部人事司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二版或2002年8月第8次印刷。

1、P3人类心理现象结构、P12心理学诞生标志、P13心理学流派(哪几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2、P23教育心理学的含义、P27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P28-30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

3、P45教师角色对学生的作用;P51教学效能感、教学监控能力、教育机智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与提高;P71教师威信的形成维护与提高;P76-79师爱的心理功能及表现形式。

(三)思考题:

1、从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看,高等教育心理学对大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何作用?

2、什么是角色?

教师一般担当什么社会角色?

教师的职业角色是怎样形成的?

3、什么是教师威信?

如何形成、维护和提高教师的威信?

 

二、高校学习心理

(一)考纲:

l、识记:

(1)狭义的学习概念,

(2)学习动机的涵义、结构、种类,(3)学习迁移的涵义、分类,

2、领会:

(l)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建构主义、社会观察学习论,(3)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4)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

3、应用:

(1)学习动机的激发,

(2)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

(二)知识要点:

l、学习心理概论

(1)狭义的学习,学习的一般分类,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2)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4)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观

2、学习动机及其培养

(1)学习动机的含义,基本结构、种类,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及应用;

(2)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和学习动机的激发

3、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1)学习迁移的涵义,分类、作用,学习迁移的理论观点:

(2)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

[知识检索]

1、p82-84学习的广义、狭义,学生学习含义、内容特点。

P84加涅的学习分类。

p87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2、p94斯金纳的操作学习论:

理论观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P98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结构教学观。

P101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3、p112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其中一些概念的基本含义。

P114学习动机的种类;p116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P119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P120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P130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4、p138学习迁移的概念、分类,p142学习迁移理论:

前四个理论的主要观点。

P147学习迁移的条件;P151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

(三)思考题:

1、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现代认知学习论在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何指导作用?

2、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或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在实践教学中如何运用它们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有效地促进学习的迁移?

4、什么是学习?

大学生的学习具有什么特点?

5、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是怎样解释学习的?

6、什么是学习动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什么特点?

7、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泛说、关系转换说等理论是怎样解释学习迁移现象的?

三、高校教学心理

(一)考纲:

l、识记:

(1)观察与思维的涵义,

(2)教材直观的涵义、类型(3)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涵义、类型,(4)记忆的涵义、类型,(5)记忆保持的涵义,(6)问题解决的概念,(7)问题解决的实质与特点,(8)创造性的含义。

2、领会:

(1)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和思维发展的特点,

(2)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的条件,(3)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4)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遗忘特点。

3、应用:

(1)合理复习,防止遗忘,

(2)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构成与培养。

(二)知识要点:

1、认知发展与知识的领会

(1)观察与思维的涵义,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和思维发展的特点;

(2)教材直观的涵义、类型,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

(3)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涵义、类型、一般过程,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

2、记忆发展与知识巩固

(1)记忆的涵义、类型,大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

(2)知识的识记与编码的主要方式,影响知识与编码的主要因素;

(3)知识的保持与存储的涵义、方式,遗忘的概念、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过程及特点,合理复习、防止遗忘,

3、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

(1)问题与问题解决的概念、问题解决的实质与特点;

(2)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

(3)创造性的含义、创造、其创造与类创造,创造性与智力、发散思维、人格,大学生创造性的构成与培养。

[知识检索]:

1、P157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P159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2、P162教材直观的含义;P165提高教材直观效果的条件;P173提高教材概括与理解成效的条件。

3、P178-183记忆的概念、类型,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P186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P201合理复习、防止遗忘。

4、P205-206知识分类、广义的知识:

理解图9-1;P208-209元认知、认知策略;P212(了解)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5、P232-234问题和问题解决:

含义、实质和特点;P235问题解决的模式:

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五步法”、瓦拉斯的创造性解决问题模型的“四阶段论”。

P243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P246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

6、P261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思考题:

1、大学生的观察、思维发展有何特点?

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有效组织教材直观以提高知识感知的效果?

3、什么是记忆,大学生的记忆发展有何特点?

4、根据知识识记和信息编码规律如何提高知识识记效果?

5、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怎样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6、依据记忆规律,如何搞好复习避免遗忘?

7、依据问题解决的心理原理,如何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高校德育心理

(一)考纲:

1、识记,

(1)自我意识的涵义、结构,

(2)品德的实质与结构,(3)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从众与服从,模仿与感染,(4)心理健康的意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2、领会:

(1)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特点,

(2)强化与社会学习论,(3)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4)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肓对策。

3、应用:

(1)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知识要点:

1,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

(1)自我意识的涵义,结构,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

(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2、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

(1)态度的实质与结构,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2)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强化与社会学习论的理论:

(3)态度与品德形成与改变的过程和条件。

3,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

(1)大学生群体及其特点,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从众与服从,模仿与感染

(2)大学生班集体心理;

(3)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4、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的涵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教育对策;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知识检索]:

1、P265自我意识的含义、P270、277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与特点。

2、P289-292态度和品德的心理结构;P302社会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和影响因素;P308态度和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条件。

3、P314-331群体、班集体、集体舆论、集体凝聚力、社会助长、群体中的从众与服从、模仿与感染等概念含义;P331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原则以及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4、P342心理健康的概念;P34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P35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P353-354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与调整;P355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指导;P357大学生人际交往、恋爱及性心理健康教育。

5、P367教学设计的含义;P372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母的分类)、P380教学模式含义和种类。

6、P393教学测量、教学测验、学绩测验、教学评价的含义与区别;P396有效教学测验的条件:

效度、信度、项目难度、项目区分度的含义。

(三)思考题:

1、什么是自我意识?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和特点是什么?

2、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什么特点?

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4、什么是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5、什么是品德?

品德心理基本成分是什么?

6、有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7、结合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试述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

第三部分练习题集

一、判断题并说明理由:

1、有机体的成熟导致的行为变化也属于学习。

()

2、人与动物的学习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尝试错误而获得经验的过程。

()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关系是成正比例关系。

()

4、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内驱力,学习需要对学习的作用就是学习驱力。

()

5、学会骑自行车后有助于学习骑摩托车,这是学习正迁移。

()

6、A信息加工理论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

7、教材直观就是加工改造感性知识以形成发展理性的认知活动。

()

8、一般说来,复习次数总是越多越好。

()

9、认知策略就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程序性知识。

()

1O、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就是元认知。

()

l1、问题解决其实质就是克服给定与目标中的障碍,把问题的给定状态转化成目标状态。

()

12、追求成功者往往选择任务不太易也不太难时,动力倒大一些。

()

13、一般说来,定势对学习迁移总是起消极作用。

()

14、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意识。

()

15、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的学习就是社会学习。

()

16、凯尔曼认为态度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经历醒悟、转变以及巩固和稳定三阶段。

()

17、群体也称团体,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人群。

()

18、特利普里特研究发现,别人在场或群体性的活动会明显促进人们的行为效率,

这种社会现象称谓社会从众。

()

19、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超的一种与他人的行为类似的行为。

这种现象是群体中的感染。

()

20、“同病相怜”现象是群体中的感染效应。

()

21、集体凝聚力就是集体对成员的一种吸引力,也就是集体成员愿意留在集体中的倾向。

()

22、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

这就是人际交往的交互性原则。

()

23、心理健康即心理卫生,是指查出身体没有疾病。

()

24、对教什么和怎样教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就是教学设计。

()

25、教学测量即学绩测量。

()

26、教学模式就是依据特定的教学理论,为保持教学相对稳定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结构。

()

27、反映一个测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是信度,反映一个测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是效度。

()

28、用来测量和评价学生是否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的测验是常模参照测验。

()

29、根据操作性条件学说,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负强化手段来消除消极行为。

()

30、品德即道德。

()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标忠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的是()

A、奈塞尔:

《认知心理学》的发表B、马斯洛在美国兴起的第三势力C、冯特的心理实验室的建立D、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2、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法

3、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的理论是()

A、经典性条件作用论B、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C、认知--结构学习论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4、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该动机主要是()

A、近景性的直接性动机B、远景性的间接性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D、外部学习动机

6、避免失败者往往会选择的任务是()

A、成功概率50%B、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

C、非常容易或非常难D、需要特别帮助的

6、“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运气好”,这种归因是()

A、内部归因B、外部归因C、稳定性归因D、可控归因

7、某学生认识到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会获得他所希望的好成绩,因而他能认真听课,这是()

A、强化动机B、成就动机C、自我实现D、自我效能感

8、常说的“举一反三”是()

A、正迁移B、负迁移C、横向迁移D、逆向迁移

9、认为只有当学习情景与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份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一种学习迁移的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经验泛化说D、关系转换说

10、大学生所处在的典型思维阶段是()

A直觉行动思维阶段B、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C、形式逻辑思维阶段D、辩证逻辑思维阶段

11、"一日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是()

A、形象记忆B、语义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

12、背诵一篇课文4遍达成诵状态,再背几遍效率最好()

A、6B、2C、3D、9

13、常有"天将大任于斯人"、"世人皆醉,唯我独醒"之感的学生,其自我意识一般居于()

A自我肯-定型B、自我否定型C、自我矛盾型D、自我扩张型

14、学生做了见义勇为的好事,学校予以公开表扬,甚至授予"见义勇为"奖状,以增强良好的行为,这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成就动机D、自我效能感

15、个体按照社会要求、集体规范或者别人的意志而作的行为()

A、从众行为B、服从行为C、模仿行为D、社会助长

16;集体成员对某一事件公开表达一致的意见和说法,这是()

A、集体规范B、集体舆论C、集体目标D、集体凝聚力

17、以下教学模式中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是()

A行为矫正模式B、信息加工模式

C、个人发展模式D、社会作用模式

18、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的是()

A、教学测量B、教学测验C、教学评价D、教学目标

19、反映测验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测量目的是()

A、效度B、信度G、难度D、区分度

20、测验目的主要是评定学生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达标程度的测验,是居于()

A、常模参照测验B、标准参照测验C、形成性测验D、总结性测验

(二)多项选择:

1、加涅按学习结果将学习分类为:

()

A概念学习B、规则学习C、智慧学习D、认知策略

E、动作技能F、态度学习

2、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有;()

A、多元性B、间接性C、社会性D、职业性E、易变性

3、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广义的知识包括;()

A陈述性知识B、智慧技能C、认知策略D、元认知策略

4、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的基本成分包括:

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策略C、学习策略D、元认知控制

5、杜威认为问题解决一般包括:

()

A准备期B、失调C、诊断D、明朗期E、假设F、推断G、验证

6、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

A、现实自我B、理想自我C、社会自我D、生理自我E心理自我

7、品德的心理结构基本成分:

()

A、认知成分B、道德认识C、行为成分D、道德意志

E、道德情感F、道德行为

8、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有:

()

A、交互性原则B、会交换原则D、情境控制原则

E、自尊原则F、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9、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

A、精神分析法B、行为疗法C、系统脱敏法

D、现实疗法E、合理情绪法

10、有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有:

()

A、较高的效度B、可靠的信度C、适当的难度D、较好的区分度

三、问答题:

1、什么是学习?

大学生的学习具有什么特点?

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是怎样解释学习的?

3、什么是学习动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什么特点?

4、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泛说、关系转换说等理论是怎样解释学习迁移现象的?

5、大学生的观察、思维发展有何特点?

6、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有效组织教材直观以提高知识感知的效果?

7、什么是记忆,大学生的记忆发展有何特点?

8、根据知识识记和信息编码规律如何提高知识识记效果?

9、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怎样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0、什么是自我意识?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和特点是什么?

11、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2、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什么特点?

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13、什么是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4、什么是品德?

品德心理基本成分是什么?

16、有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四、论述题

1、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现代认知学习论在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何指导作用?

2、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或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在实地教学中如何运用它们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有效地促进学习的迁移?

4、依据记忆规律,如何搞好复习避免遗忘?

6、依据问题解决的心理原理,如何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6、结合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试述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

第四部分练习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理由:

P822、(×)理由:

P833、(×)理由:

P119

4、(√)理由:

P1125、(√)理由:

P1396、(×)理由:

P178

7、(√)理由:

P1628、(×)理由:

P2039、(√)理由:

P207

10、(√)理由:

P20811、(√)理由:

P23312、(√)理由:

P122

13、(×)理由:

P15014、(√)理由:

P26615、(√)理由:

P303

16、(×)理由:

P30917、(×)理由:

P31418、(×)理由:

P324

19、(×)理由:

P32320、(√)理由:

P32421、(√)理由:

P328

22、(√)理由:

P33523、(×)理由:

P34224、(√)理由:

P367

25、(×)理由:

P39326、(√)理由:

P38127、(×)理由:

P369、399

28、(×)理由:

P40429、(×)理由:

P9430、(×)理由:

P290

二、选择题:

(一)单选

1,A、理由:

P162,B、理由:

P373,C、理由:

P99

4,A、理由:

P1155,C、理由:

P1226,B、理由:

P123

7,D、理由:

P1248,C、理由:

P1399,B、理由:

P142

10,D、理由:

P15911,C、理由:

P18012,B、理由:

P203

13,D、理由:

P27514,A、理由:

P30315,B、理由:

P323

16,B、理由:

P32717,B、理由:

P38118,C、理由:

P394

19,A、理由:

P39620,B、理由:

P405

(二)多项选择:

1,CDEF理由:

P85-862,ABCD理由:

P117

3,ABC理由:

P1174,AD理由:

P207

5,BCEFG理由:

P856,CEF理由:

P267

7,BDEF理由:

P2908,ABCD理由:

P335

9,ABCDE理由:

P35210,ABCD理由:

P396

三、问答题

1、答:

(一)学习的清义:

1、广义2、次狭义3、狭义P82-84

(二)大学生的特点:

P87-90

l、学习内容上的特点:

1、2、3

2、学习方法上的特点:

1、2、3

2、P94-97答:

斯金纳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现象,提出了两种学习

行为形式,即应答性行为学习和操作性行为学习,他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学习过程是一个通过操作偶尔获得成功,通过强化刺激强化该操作,从而获得持久行为变化的过程。

3、答案:

P112、116

答:

(一)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内部心理状态。

(P112)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