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心理学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0993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下心理学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2下心理学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2下心理学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2下心理学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2下心理学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12下心理学练习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12下心理学练习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12下心理学练习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12下心理学练习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12下心理学练习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12下心理学练习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12下心理学练习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12下心理学练习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12下心理学练习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12下心理学练习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12下心理学练习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12下心理学练习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12下心理学练习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下心理学练习及答案.docx

《12下心理学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下心理学练习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2下心理学练习及答案.docx

12下心理学练习及答案

习题1

名词解释:

心理学

反射

单选题

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D)。

(A)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B)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

(C)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认识过程的是(C)

(A)情绪(B)需要(C)想象(D)兴趣

3.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D)。

(A)艾宾浩斯(B)韦伯(C)马斯洛(D)冯特

4.以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学科是(B)。

(A)普通心理学 (B)实验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人格心理学

5.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是(A)。

(A)神经细胞(B)突触(C)大脑皮层(D)反射

6.听觉中枢在(B)

(A)枕叶(B)颞叶(C)额叶(D)顶叶

7.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是(B)

(A)反射系统(B)反射弧   (C)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

8.下列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是(B)

(A)望梅止渴(B)谈梅生津   (C)含梅流延(D) 望梅生畏

多选题

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ABCDE)

(A)揭示人的心理现象 (B) 描述人的心理现象(C) 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

(D) 理解人的心理活动 (E) 说明人的心理活动

2.人的心理过程就其性质与功能来说可以分为(BCE)。

(A)感觉过程(B)认识过程(C)情绪和情感过程(D)需要过程(E)意志过程

3.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后期,心理学所出现的流派和思潮概括起来除了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外主要还有(ABCD)。

(A)格式塔心理学 (B)精神分析论 (C)人本主义心理学

(D)认知心理学  (E)拓扑心理学

4.中枢神经系统包括(CD)。

(A)脑神经(B)脊神经(C)脑(D)脊髓(E)自主神经

5.反射弧包括(ABCDE )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传出神 (D)神经中枢(E)效应器

6.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AB )

(A) 兴奋(B)抑制  (C)条件反射 (D)无条件反射 (E)反射弧

判断题

1.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因素主要有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

2.心理学是从哲学的怀抱中脱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

3.机能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第一个学派,其创始人物冯特(╳)。

4.小脑的作用主要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动作(√)。

5.言语运动中枢在左半球额下回近外侧裂部位。

(√)

6.巴甫洛夫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

(╳)

简答题:

简述人的心理的实质

 

习题2

单选题

1.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A)。

(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

2.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是(A)。

(A)感觉阈限(B)差别阈限(C)最小可觉差(D)感受性

3.明适应和(A)是视觉的两种适应现象。

(A)暗适应 (B)光适应 (C)色适应  (D)闪光适应

4.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C)。

(A)感觉(B)反应(C)知觉(D)阈限

5.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的知觉特性是(A)

(A)知觉整体性(B)知觉恒常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选择性

6.人的感觉系统机能的基本指标是(B)

(A)感觉阈限(B)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D)绝对感觉阈性

多选题

1.空间知觉包括(BCDE)。

(A)时间知觉(B)大小知觉(C)距离知觉(D)形状知觉(E)方位知觉

2.知觉恒常性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视觉范围内有(ACDE)。

(A)大小(B)方向(C)明度(D)形状(E)颜色

3.感受性用感觉阈限来度量。

感觉阈限分为(AB)

(A)绝对感觉阈限(B)差别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D)差别感受性 

4.适应是一种普遍的感觉现象,它表现为感受性的(BC)

(A)大小(B)提高(C)降低(D)方向

判断题

1.吃了糖以后接着吃桔子会觉得桔子酸,这是同时对比.(╳)

2.一支白粉笔无论在明亮处或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白粉笔,这是知觉的恒常性.(√)

3.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理解性的特性。

(╳)

4.知觉是人脑对感官的客观事物各个属性和部分的反映。

(╳)

简答题:

什么是观察?

如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论述题:

举例说明各种社会知觉误区现象。

习题3

名词解释:

记忆

过度学习

遗忘

前摄抑制

单选题

1.开卷考试时的记忆活动主要是(D)。

(A)识记(B)保持(C)回忆(D)再认

2.有预定识记目的并能运用有效识记方法的识记是(C)

(A)意义识记(B)机械识记(C)有意识记(D)无意识记

3.人脑对感知过的客观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是(B)。

(A)感觉记忆(B)形象记忆(C)记忆表象(D)想象记忆

4.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C)项目。

(A)5-7(B)7-9(C)5-9(D)5-8

5.个人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一般很难言传的记忆是(D)。

(A)陈述性记忆 (B)情节性记忆 (C)语义性记忆 (D)程序性记忆

6.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而造成的遗忘是(C)。

(A)前摄抑制(B)遗忘规律(C)倒摄抑制(D)接近律

多选题

1.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识记者是否了解其意义,把识记分为(AC)。

(A)意义识记 (B)有意识记 (C)机械识记 (D)无意识记 (E)编码识记

2.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ABCDE)。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语义记忆 (D)情绪记忆 (E)运动记忆

3.按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方式把记忆系统分为(BCD)。

(A)表象系统(B)短时系统(C)瞬时系统(D)长时系统(E)语义系统

4.长时记忆所具有的一般特点是(AB)。

(A)长时记忆的容量无限 (B)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长久 (C)长时记忆的内容主要以意义为主 (D)长时记忆编码以听觉编码为主 (E)长时记忆的单位是组块

5.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ABCD)。

(A)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 (B)识记材料的数量  (C)学习程度(D)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E)识记时的生理状态

6.为有效防止遗忘,应该做到(ABCDE)。

(A)及时复习 (B)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C)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D)复习多样化 (E)以人的活动对象和活动结果作为识记的对象

判断题

1.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的记忆是短时记忆。

(╳)

2.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必须进行复述才能永久存储。

(╳)

3.遗忘可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

4.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时间的函数,揭示人类遗忘的规律是“先慢后快”。

(╳)

5.过度学习达150%时保持的效果最佳。

(√)

论述: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联系识记说明怎样提高识记效果?

习题4

名词解释:

思维

概念

定势

功能固着

单选题

1.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B)。

(A)概念(B)思维(C)想象(D)语言

2.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患者的病情,这属于哪种思维特性(D)。

(A)概括性(B)直接性(C)抽象性(D)间接性

3.思维反映不是某个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反映一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联系的思维特性是(C)。

(A)创造性(B)聚合性(C)概括性(D)间接性

4.学生能够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C)。

(A)再现思维(B)集中思维(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

5.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以及(C)。

(A)创新与保持  (B)判断与推理 (C)抽象与概括  (D)酝酿与辨别

6.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C)。

(A)辨别  (B)抽象   (C)推理  (D)发散

7.先前知觉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从而影响人的当前的知觉是(C)。

(A)表征(B)变式(C)心理定势(D)功能固着

8.曾经感知过的客观事物在头脑中重现的形象是(B)

(A)感觉记忆(B)记忆表象 (C)动作记忆(D)形象记忆

9.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D)

(A)有意想象(B)随意想象   (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

10.在人脑中重现过去所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叫(B)

(A)想象(B)表象 (C)映象(D)表征

11、一辆小汽车冲出马路撞到了大树上,请问原因有哪些?

这时的思维属于(A)

(A)发散思维(B)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E)动作思维

多选题

1.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ACD)。

(A)动作思维 (B)直觉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E)创造思维

2.一般认为概念的形成要经历的阶段是(ABC)。

(A)抽象化  (B)类化  (C)辨别  (D)酝酿  (E)比较 

3.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BCE)。

(A)必须有主动的态度  (B)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C)必须有一系列操作程序  (D)必须有情绪和意志成分的参与  (E)必须有思维认知成分的参与

4.根据创造性程度不同,把有意想象分为( AB )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记忆表象 (D)无意想象

5.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的特点有(ABC )

(A)创造性 (B)独立性  (C)新颖性  (D)有意性 (E)再造性

判断题

1.思维的概括性就是指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

2.聚合思维是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其特点是求异和创新。

(╳)

3.在思维过程中,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称作动作思维。

(√)

4.概念的学习与掌握受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

(√)

5.根据叶克斯-多德森定律,要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问题解决者应保持较高的唤醒水平。

(╳)

6.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词的思想内容。

(√)

7.梦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

简答题:

创造性思维及其特点,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习题5

名词解释:

注意注意分配注意转移

单选题

1.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是(A)。

(A)随意注意(B)无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

2.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两用”,从注意品质来看“一心二用”是(D)。

(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

3.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知觉对象数目的注意品质是(D)。

(A)注意稳定性(B)注意分配(C)注意稳定性(D)注意广度

4.注意愈集中,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C)愈强。

(A)正诱导(B)负诱导(C)优势兴奋(D)抑制状态

5.意识活动中的核心因素是语言和(A)

(A)思维(B)感知(C)注意(D)记忆

多选题

1.注意的种类分为(ABC)。

(A)无意注意(B)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注意广度(E)注意转移

2.注意的特征有(ABCE)。

(A)注意广度(B)注意转移(C)注意分配(D)注意分散(E)注意稳定

3.影响注意转移快慢和难易的条件有(BDE)。

(A)个体神经过程的强度 (B)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C)原来注意的时间长短 (D)原来注意的强度 (E)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

判断题

1.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所引起的大家的注意是不随意注意。

(√)

2.如果没有注意的转移,也就难以保持注意的稳定。

(√)

3.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注意分散。

(╳)

问答题

良好的注意品质表现在哪几方面?

结合实际说明教学中怎样才能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注意?

习题6

名词解释:

道德感

美感

理智感

意志

单选题

1.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称为(D)。

(A)心境(B)激情(C)应激(D)情绪

2.情绪在有机体上的外显表现称为(C)。

(A)感情(B)情感(C)表情(D)态度体验

3.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着人的(A)而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反应。

(A)认识过程(B)意志过程  (C)个性心理特征(D)心理状态

4.叶克斯—道得生定律说明,作业效率在(C)激奋水平下最高

(A)高(B)低 (C)适中(D)不变

5、个体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能认识到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独立自主的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这是意志品质(A)的良好表现。

(A)自觉性(B)果断性 (C)坚韧性(D)自制性

多选题

1.情绪情感的功能有(ACD)。

(A)感染功能(B)动机功能(C)调节功能(D)信号功能

2.与接近外界事物的愿望有关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有(ABD)。

(A)惊奇 (B)兴趣 (C)害羞  (D)厌恶 (E)骄傲

3.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是一种独特的情绪语言。

表情动作主要有(CDE)。

(A)语调表情   (B)状态表情    (C)面部表情  (D)身段表情  (E)言语表情

4.沙赫特的情绪因素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归因于(ABC)。

(A)环境因素(B)生理因素(C)心理因素(D)注意因素(E)思维因素

5、意志行动中动机冲突的基本形式有(ABCD)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判断题

1.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叫做心境。

(√)

2.情感的种类包括了心境、激情和应激(╳)。

3.就人类个体而言,情感体验发展在前,情绪体验产生于后。

(╳)

4.在几种主要表情动作中面部表情起着主要作用,而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则没有多少作用。

(╳)

5.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认为情绪的中心在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中脑。

(╳)

6.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完全是由一系列的理论推理而来。

(╳)

简答题:

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过程

分析题:

试分析自己意志品质的优劣,并提出改善措施。

 

习题7

名词解释:

需要

动机

间接兴趣

单选题

1.引起动机的内在心理条件是(C)

(A)感觉(B)思维  (C)需要(D)性格

2.人类主要的社会性动机是(B)

(A)饥饿动机和干渴动机 (B)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 (C)好奇动机和探索动机 (D)探索动机和操弄动机

3.下列哪个选项是指对活动结果的兴趣(D)

(A)物质兴趣(B)精神兴趣 (C)直接兴趣(D)间接兴趣

4.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是(A)

(A)动机 (B)需要 (C) 兴趣(D)理想

5.工作效率在动机水平(C)下最高

(A)高(B)低 (C)适中(D)不变

6.“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属于动机冲突中的(A)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多选题

1.根据动机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AB )

(A)生理动机(B)社会动机(C)成就动机 (D)避免失败动机(E)追求动机

2.交往动机又称之为( AB )

(A)亲和动机(B)亲合动机 (C)成就动机(D)追求动机(E)避免失败动机

3.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ABCDE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4.动机具有(ABC)的功能

(A)指引(B)发动(C)激励(D)追求(E)信念

判断题

1.马斯洛认为只有低层级需要满足以后才会出现高一级需要。

(√)

2.阿特金森认为,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追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

3.个性行为积极性的源泉是需要。

(√)

4.交往动机指个体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动机。

(√)

简答题:

兴趣的品质及其培养

习题9

名词解释:

才能

天才

智商

单选题

1.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A)。

(A)能力(B)智力(C)技能(D)知识

2.通过因素分析提出构成能力的群因素说是由(A)提出。

(A)塞斯顿(B)桑代克(C)斯皮尔曼(D)费侬

3.与一个人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的能力是(A)。

(A)晶体能力(B)模仿能力(C)流体能力(D)认知能力

4。

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而主要依赖于个人先天禀赋是能力是(A)。

(A)流体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晶体能力

5.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是(A)。

(A)IQ=智力年龄/实足年龄╳100  

(B)IQ=实足年龄/智力年龄╳100   

(C)IQ=(x-x)/s

(D)IQ=100+15Z

6.编制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的是(B)

(A)吉尔福特(B)比奈-西蒙(C)韦克斯勒(D)推孟

7.解释智力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是(A)。

(A)常模(B)信度(C)效度(D)因变量

多选题

1.按能力涉及的领域,把能力分为(ABC)。

(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会交往能力(D)一般能力(E)特殊能力

2.一般能力与认知活动紧密地联系着,主要包括(ABCDE)。

(A)观察力(B)记忆力(C)注意力(D)想象力(E)思维力

3。

吉尔福特认为,智力结构可从(ABC)去研究。

(A)智力操作(B)智力产品(C)智力内容(D)智力形式(E)智力活动

判断题

1.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得到发展。

(√)

2.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

3.吉尔福特用因素分析法研究智力,承认G因素的存在,坚持智力因素的独立性。

(╳)

4.心理测验信度、效度与常模十分重要,因此心理测验必须在内容、施测过程、评分标准和解释上标准化。

(√)

问答题: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习题10

名词解释:

气质

性格

单选题

1.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特性的心理特征是(C)。

(A)性格(B)能力(C)气质(D)人格

2。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强、平衡、不灵活,与其对应的气质类型是(C)。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3.个人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之间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A)。

(A)性格(B)能力(C)气质(D)胆汁质

4.人们在各种认识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的性格特征是(C)。

(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意志特征(C)性格的理智特征(D)性格的情绪特征

多选题

1.气质的特性表现为(ABCDE)。

(A)感受性和耐受性(B)反应敏捷性(C)可塑性(D)情绪兴奋性(E)指向性

2.性格特征有(ABCD)。

(A)情绪特征(B)意志特征(C)态度特征(D)理智特征(E)气质特征

3.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的基本特性是(ABD)。

(A)神经过程的强度   (B)神经过程的平衡性   (C)神经过程的持久性 (D)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E)神经过程的兴奋性

4.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把人格特质区分为(DE)。

(A)首要特质(B)中心特质(C)次要特质(D)表面特质(E)根源特质

判断题

1.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的强度和指向性。

(╳)

2.气质类型具有稳定性,它有好坏优劣之分。

(╳)

3.神经过程的特征强、平衡、不灵活,其气质类型是胆汁质。

(╳)

4.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与性格相比较,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大,并且变化比较快和容易。

(╳)

5.性格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在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

6.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

(╳)

7、性格测验主要有自陈测验和投射测验两大类。

(√)

分析题

1、典型的气质类型有哪几种?

了解学生气质类型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何重要意义?

2、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试分析自己性格的优劣,并提出改善措施。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