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总结.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1222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笔记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读书笔记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读书笔记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读书笔记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读书笔记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读书笔记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读书笔记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读书笔记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读书笔记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读书笔记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读书笔记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读书笔记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读书笔记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书笔记总结.docx

《读书笔记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笔记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读书笔记总结.docx

读书笔记总结

读书笔记总结

【篇一: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小潭乡胡堤小学周琼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

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

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

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

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

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

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

我们应该如何读书?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

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

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

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

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

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

”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

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

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

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

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

答案是显然的:

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如何做人?

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

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

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

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

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学记》曰:

“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

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

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

从哪里学习?

怎样学习?

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

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

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

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

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

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

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

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

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

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

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

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

“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

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

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

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

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

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

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

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

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

“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

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学生和教师交互作用的过程。

教学模式将“人——人”系统转变为“人——环境”系统。

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

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

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

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

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爱岗敬业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

他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

吾以培养新世纪之英才,振兴中华为己任,虽生活清贫,但仍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篇二:

读书笔记总结】

一,关于水泥的认识:

1,水泥的物理技术性质包括:

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

(1)细度,水泥颗粒粒径在45um以下才能充分水化,在75um以上,水化不完全。

0-10um,水化最快;3-30um。

是水泥的主要活性部分;大于60um,水化缓慢;

大于90um,只有表面水化。

(2)水泥比表面积与水泥有效利用率:

3000cm2/g,只有44%可水化发生作用;7000cm2/g,有效利用率达80%;10000cm2/g,90%-95%。

虽然细度提高可以使水泥混凝土的强度提高,工作性能得到改善。

但是由此在空气中的硬化收缩也较大,使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增加。

思考:

由于我们实验的目的在于提高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水泥细度,控制减少裂缝的产生。

(3)关于水泥的凝结时间,为了调节,在熟料粉磨时可以加入适量石膏,c3a含量高

时应掺入较多的石膏,但石膏过多反而会产生不良影响。

(4)安定性:

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为防止裂缝的产生,应控制这种体积变化在凝结硬化过程中,这样才不会影响建筑物的质量。

二,水泥生产工艺

1,水泥的原材料

生产硅酸盐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质原料(提供cao)和粘土质原料

(sio2,al2o3,fe2o3),此外还有校正原料。

(1)石灰质原料主要采用石灰岩,主要矿物是方解石。

石灰岩的抗压强度一般为

80-140mpa。

作为水泥原料,石灰石中cao含量一般不低于45%-48%

(2)为改善煅烧条件,往往要掺入少量的萤石,石膏等作为矿化剂。

矿化剂的加入可

降低液相出现的温度或降低液相粘度,增加物料在烧成带的停留时间,使石灰

的吸收工程更充分。

2,生产流程;

物料水分蒸发---生料预热---生料分解---熟料煅烧---熟料冷却

(1)干燥与脱水:

包括结晶水(以oh-离子存在于晶体结构中)与层间水

(2)碳酸盐分解:

caco3=cao+co2

(3)固相反应:

-800℃ca;cf;c2s

800-900:

c12a7;900-1100:

c2as形成又分解,开始形成c3a和c4af,所有的

caco3分解,游离氧化钙达最高值。

1100—1200:

大量形成c3a和c4af,c2s生成量最大。

(4)固液反应:

2cao+sio2---2cao.sio2

2cao.sio2------(高温)3cao.sio2

硅酸三钙晶格不断形成,且成发育良好的晶体。

三,水泥熟料(对熟料的矿物组成可以用岩相分析,x射线和红外光谱等分析测定)

1,硅酸盐水泥熟料主要由cao,sio2,al2o3和fe2o3组成,含量在95%以上。

他们以矿物集合体的形式存在,结晶细小,通常为30-60um,

2,主要有3cao.sio2(c3s);2cao.sio2(c2s);3cao.al2o3(c3a).另外,铁相固溶体为c4af.关于这四种结晶体的颜色和形状可以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辨别。

因此试验中我们可以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碳纳米最终与哪些晶体的作用比较显著。

3,c3s水化较快,强度发展比较快,早期强度高,且强度增进率大,28天强度可达1年强度的70%-80%。

结构中存在大尺寸的空穴,使oh-直接进入晶格中,因此具有大的水化速度。

4,c2s水化较慢。

(ca3水化反应最快,c2s最小,c3s居中,以自由能变化的角度)5,c3a含量在15%以下,与水反应最快,水化热最高,它与石膏形成的水化产物对水泥早期强度起一定作用。

具有较大孔穴,oh-很容易进入晶格内部,因此水化速率较快。

6,c4af与水反应较快,水化热较高,强度低,但对水泥的抗折强度和耐磨性起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在实验中,重点观察碳纳米在c4af晶格内的分布,以及对整个混凝土抗拉性能的改善。

7,由无水矿物向水化物的转变是键能(主要考虑ca-o键)增大并趋向稳定的过程

c3ac3sc2s

四,水泥的水化

(最终的水化产物:

水化硅酸钙,70%,c-s-h;氢氧化钙,20%,ch;三硫型水化硫酸钙(钙矾石c3a.3caso4.32h2o)7%;其余的如单硫型水化硫酸钙(铝酸钙);三硫型水化铝酸钙含量很少

1,硅酸三钙水化(快):

3cao.sio2+nh20---xca0.sio2.yh20+(3-x)ca(oh)2

j简写为:

c3s+nh—c-s-h+(3-x)chx=cao/sio2或x=c/s

由于在水化的稳定期,微结构会逐渐密实,考虑到碳纳米管的直径很小(nm级别)进入结构内部不是问题,关键在于碳纳米管的长度选取,由此考虑是在水化前纳米管键入矿物晶格内还是水化后进入。

2,硅酸二钙的反应与此相似(水化速率慢):

2cao.sio2+mh20=xca0.sio2.y

h20+(2-x)ca(oh)2

j简写为:

c3s+mh=c-s-h+(2-x)chx=cao/sio2或x=c/s

3,一般硅酸盐水泥的石膏掺量,其最终的铝酸盐水化产物常为钙矾石与单硫型水化硫铝酸钙

4,问题:

纳米管是进入水化产物内部还是进入熟料矿物内部?

抑或是吸附在水化产物表面?

5,水灰比对早期水化速率影响较小但对后期水化速率影响较大

6,水化物的凝胶相主要是指水化硅酸钙凝胶c-s-h,(cxshx-0.5)x=c/s它是硬化水泥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结晶程度很差。

对硬化浆体的性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水灰比对c-s-h的影响最为显著

7,小于132nm的孔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渗透性没有什么影响。

毛细孔的下限是100nm8,可以用非蒸发水的含量表征水化程度。

见p103

9,水泥的抗拉强度一般是抗压强度的1/10-1/7

五,影响水泥强度的因素(关键点:

结晶结构网接触点)

1,水泥矿物组成及含量,硅酸盐矿物的含量是决定水泥强度的主要因素,28天强度基本上依赖c3s含量。

c3s对极早期的强度有利,c4af还有助于后期强度的发展。

2,水灰比和水化程度

水灰比越大,产生的毛细孔隙越多,一般水泥浆体抗压强度与水灰比之间有线性关系。

3,孔结构,一般孔越小强度越大

4,水泥水化的收缩:

化学收缩;失水收缩;碳化收缩,在一定湿度下,空气中的co2与水泥石作用产生收缩。

5,关于硬化水泥石的抗拉性能与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相关,硬化水泥浆体中的水结冰会使孔壁承受一定的膨胀压力,超过抗拉强度则产生裂缝。

引气可以高抗冻性。

6,水灰比:

拌制水泥浆、砂浆、混凝土时所用的水和水泥的重量之比。

水灰比影响混凝土的流变性能、水泥浆凝聚结构以及其硬化后的密实度,因而在组成材料给定的情况下,水灰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其他一系列物理力学性能的主要参数。

对某种水泥就有一个最适宜的比值,过大或过小都会使强度等性能受到影响。

7,对粉煤灰水泥,其矿物主要组成成分是铝硅玻璃体,少量的石英和(3al2o3.2sio2)等结晶矿物及未燃尽的碳粒。

玻璃体含量越高,活性越高。

粉煤灰中未燃尽煤的含量通常用烧失量表示,过大说明燃烧不充分,且碳粒粗大多孔,掺入水泥后往往增加需水量,降低强度。

其水化硬化过程中,大部分水化物以凝胶形态出现,逐步发展成纤维状晶体,相互交叉连接使强度增大。

混凝土部分

1,混凝土,简写为“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

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

2,钢纤维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乱向分布的短钢纤维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多相复合材料。

这些乱向分布的钢纤维能够有效地阻碍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扩展及宏观裂缝的形成,显著地改善了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性能,具有较好的延性。

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普通钢纤维混凝土的纤维体积率在1%—2%之间,较之普通混凝土,抗拉强度提高40%—80%,抗弯强度提高60%—120%,抗剪强度提高50%一100%,抗压强度提高幅度较小,一般在0—25%之间,但抗压韧性却大幅度提高。

当钢纤维混凝土破坏时,大都是纤维被拔出而不是被拉断,因此改善纤维与基体间的粘结强度是改善纤维增强效果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

改善的钢纤维混凝土主要办法:

(1).增加纤维的粘结长度(即增加长径比);

(2).改善基体对钢纤维的粘结性能;

(3)改善纤维的形状、增加纤维与基体间的摩阻和咬合力

3,有效限制早期(塑性期和硬化初期)混凝土由于离析、泌水、收缩等因素形成的原生裂隙的发生和发展,减小原生裂隙的数量和尺度,可认为聚丙烯纤维的上述阻裂效应的意义,不仅在于有效地阻止了早期混凝土塑性裂缝的发生和发展,其意义更在于通过提高材料介质的连续性,能使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纤维混凝土的一般作用机理即不参与水化等化学反应,提高材料介质的连续性使他们更容易粘结从而提高抗拉性能,阻止裂缝的产生。

4,混凝土中均匀而任意乱向分布的短纤维对混凝土的增强机理,理论上存在两种解释。

①美国rmualoli提出的“纤维间距机理”(又称纤维阻裂机理),根据线弹性断裂力学来说明纤维对于裂缝发生和发展的约束作用。

认为在混凝土内部原来就存在缺陷,欲提高这种材料的强度,必须尽可能地减少缺陷的程度提高韧性,降低内部裂缝端部的应力集中系数(应力分散)。

理论分析与实验证明,当纤维的平均中心间距小于7.6mm时,纤维混凝土的抗拉弯初裂强度均得以提高。

②英国的swangat等人提出的“复合材料机理”,理论出发点是复合材料构成的混合原理,将纤维混凝土看着是纤维强化体系,并应用混合原理来推定纤维混凝土的抗拉和抗弯强度,提出了纤维混凝土强度与纤维的掺人量、方向、长径比以及粘结力之间的关系。

混凝土在硬化形成强度的过程中,由于水和水泥的水化作用形成新的水泥晶体,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同时在早期又可能由于混凝土内自由水份透过减压与蒸发而引起干缩。

这些应力在某个时期超出了水泥基体的抗拉强度,于是在混凝土内部引起微裂缝,这些微裂缝存在于混凝土内的骨料和水泥凝胶体的局部接触面处以及凝胶体内部,这个阶段的微粒带着少许的能量,可以很容易被纤维吸收,由于纤维以单位体积内较大的数量均匀乱向分布于混凝土内部,故微裂缝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遭遇纤维的阻挡,消耗了能量,从而阻断裂缝的发展达到抗裂作用。

混凝土在收缩过程中也会产生收缩应力,纤维的加人犹如在混凝土中掺人纤维筋。

这些纤维筋抑制了混凝土开裂的进程,提高了混凝土的断裂韧性,也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5,集料的表面特征主要是指集料表面的粗糙程度及孔隙特征等。

集料的表面特征主要影响集料与水泥石之间的粘结性能,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尤其是抗弯性能。

一般情况下,碎石表面粗糙并且具有吸收水泥浆的孔隙特征,所以他与水泥石的粘结能力较强。

6,水灰比过小混凝土拌合物不能密实,过大又会产生泌水和离析,而影响粘聚性和保水性。

最佳沙率。

添加外加剂如掺加引气剂或减水剂,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混凝土的饿离析和泌水。

9,混凝中过渡区:

过渡区即为水泥浆与集料之间的界面,通常它是混凝土中最弱的区域,而且存在很多微裂缝。

水泥浆与集料之间的粘结力是分子范德华力。

10,混凝土的很多性质都与混凝土的密实度有关。

我们了解到很多的混凝土结构主要发挥它的抗压作用,至于抗拉主要由钢筋承担,但对于抗裂性能要求较高的结构,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确实确定结构抗裂性的主要指标。

(主要采用劈裂抗拉强度试验法简介得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11,混凝土破坏的常见形式就是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界面破坏,所以混凝土强度主要决定于水泥石强度及其与集料的粘结强度。

12,关于混凝土集料的选择,

集料强度大于水泥石强度,则混凝土强度由界面强度及水泥石强度支配,若小于水泥石强度则集料强度与混凝土强度有关会使混凝土强度下降。

但过强过硬的集料可能在混凝土因温度或湿度变化发生体积变化是水泥石受到较大的应力而开裂,对混凝土强度不利。

13,混凝土在压力作用下裂缝的扩展可分为几个阶段:

(1)收缩裂缝。

由于水泥石在刚性集料之间的干缩引起的。

(2)裂缝受力引发。

在拉应高度集中的个点上出现的微裂缝。

(3)稳定的裂缝扩展。

(4)不稳定的裂缝扩展,及时不在增大压力,裂缝仍会扩展。

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中的裂缝扩展会发生在:

水泥石—集料界面;水泥石或砂浆基体内;集料颗粒内。

【篇三:

学生读书笔记总结】

xx小学

学生读书笔记展评总结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一个充满幸福和-谐的校园,离不开浓郁的书香气。

著名学者朱永新这样谈读书:

“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理性的优秀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而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校园。

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语文质素,这个认识在教学实践中已得到教师们充分的认可。

但目前小学开展的课外阅读往往处在自发阶段,教师们让学生大量地接触种种语文现象”,却缺乏指导,期望学生在接触中自我感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道理固然不错,但是把学生扔到水里任他们扑腾,学会了的就会了,学不了的就算了吗?

尤其是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如果不给予一定的指导,就只能是盲目和流于形式,那么,应该如何对小学生实施课外阅读方面的具体指导?

如何更好地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

一、好词句,记下来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倡导记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记读书笔记是培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措施。

为此,我们对学生的要求:

不动笔墨不读书,随读随记。

要求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感、读有所用,每人建立读书笔记,将阅读中看到的精彩片段、名言佳句、好的开头结尾随时摘录下来。

为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每学期进行读书笔记展评,从而促使学生记好读书笔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读书笔记对教师来说,也便于布置和检查,教师可以随堂布置布置与课堂相关、相似内容的文章查找和阅读,完成“每日读书”卡片的填写,完成好词好句的摘抄;星期六、日则布置与单元教学内容相关、相似内容的查找和阅读,完成对好的段落、甚至是好的篇章的摘抄。

每周检查一次。

因为是摘录和抄写,作业比较好改。

因为偏重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只要书写比较工整,即对其进行鼓励。

对学生讲,形式不多,力求简单,同时兼有阅读训练,容易形成能力。

读书笔记养成习惯后,学生的阅读面广,摘抄量大,随之带来思维的活跃,思想的开放,观点的创新,同时又促使写作面的扩大,写作量的增大,写作内容的增多,点面结合,扩大了视野,开拓了思想。

二、读过了,讲出来

每篇文章都是作者对自然世界和社会生活的反映。

不管是状物、写人、记事,还是说明事物的本质,许多文章不仅包含深刻的哲理,也包含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在阅读和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发现美:

发现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美、自然美、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作家的心灵美,以及作家创造美所运用的精湛艺术技巧;还要带领学生去“创造”美,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经验,去复述、去联想、想象、去仿作……

在复述、联想、想象、仿作之间,四者固然都重要,但我觉得首先应加强复述训练,复述是再创造,是基础,联想、想象、创作是提高,有了基础才能提高。

学生复述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过程,不是一二天所能提高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紧进行系统训练,我认为可以先易后难,先复述一些简单的记叙文,后复述写景散文、议论文,先短后长,先复述文章篇幅较短的,逐渐增长;先局部后整体,先复述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