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消防设计说明书综合楼.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1558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31消防设计说明书综合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031消防设计说明书综合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031消防设计说明书综合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031消防设计说明书综合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031消防设计说明书综合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031消防设计说明书综合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031消防设计说明书综合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031消防设计说明书综合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031消防设计说明书综合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031消防设计说明书综合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31消防设计说明书综合楼.docx

《031消防设计说明书综合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1消防设计说明书综合楼.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31消防设计说明书综合楼.docx

031消防设计说明书综合楼

综合楼消防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依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4、昌乐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碧泽园小区综合楼设计任务书”

二、工程概述:

本工程为昌乐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碧泽园小区综合楼,综合楼按一类公共建筑设计,建筑高度89.95m,建筑面积为:

20571.93m2,地上22层,地下1层,本建筑为一类公共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本工程地上部分1~3层为厨房、餐厅、办公,4~22层均为办公用房,地下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屋顶设上人平台,楼梯间可出屋面。

三、总图设计:

总图详建施一,本工程沿建筑物四周设有消防车道,高层与周围建筑间距满足防火间距的要求,小区内统一规划消防泵房及室外消火栓。

四、建筑防火设计:

1、综合楼地上部分本工程地上部分1~3层为厨房、餐厅、办公,分多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见施工图,4~22层均为办公用房,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地下部分机动车库,防火与地下车库一并考利,不同防火分区间采用防火墙与甲级防火门分隔。

2、本建筑按规范要求设置防烟分区,地上部分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不超过500m2且防烟分区不跨过防火分区。

3、本工程裙房部分封闭楼梯间,主楼部分设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前室设机械正压送风系统,疏散楼梯间及前室的门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本建筑设一部消防电梯,消防电梯下至地下一层,载重量为800Kg,速度为1.5m/s,消防电梯前室为合用前室,前室面积大于10m2。

4、疏散楼梯间及消防前室的门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5、用于疏散走道,楼梯间及消防前室的防火门,应具有自行关闭的功能。

五、建筑设计:

1、本工程为框剪结构,主要承重构件均为钢筋混凝土墙、梁、柱,其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均满足规范规定。

2、各防火分区间均采用甲级防火门及防火墙分隔。

4、裙房楼梯间均靠外墙,可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主楼防烟楼梯间及消防前室设机械正压送风系统,楼梯出屋面。

5、本楼楼梯为地上层与地下室共用,在首层与地下室入口处用1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和乙级防火门分隔,并设置明显标志。

6、管道井每层在楼板处做防火分隔用耐火极限>1.0h的楼板分隔,并采用丙级防火门。

7、所有管道穿墙体及楼板处,均用非燃烧材料(岩棉,矿棉,玻璃棉)将四周缝隙紧密填实。

8、建筑内部隔墙应砌至梁板底部,不留空隙。

六、建筑节能设计专篇:

1、外窗(含阳台门)的气密性能等级不应低于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4级,其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为q1≤1.5[m3/(mh)],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为q2≤1.5[m3/(mh)]。

2、外门窗框与门窗洞口之间的缝隙,应采用聚氨酯等高效保温材料填实,并用密封膏嵌缝,不得采用水泥砂浆填缝。

外墙门窗洞口周边侧墙抹25厚胶粉聚苯颗粒保温层。

窗台板外侧面抹25厚胶粉聚苯颗粒保温层。

3、变形缝屋面、外墙的缝口处,应填塞一定厚度的聚苯板等轻质保温材料,变形缝两侧墙体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1.7W/(m2h)。

4、住宅建筑的分户墙传热系数不应大于1.7W/(m2h),层间楼板的传热系数不宜大于2.0W/(m2h)。

5、所有保温材料应采用A级保温材料;

6、根据《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公通[2009]46号文件要求:

(1)一二层每层设35厚500宽玻化微珠防火隔离带;

(2)三层以上每三层设置35厚500宽玻化微珠防火隔离带(窗口上平处设置);

(3)屋面与外墙交界处、屋面开口部位的四周设置55厚500宽玻化微珠防火隔离带;

(4)防火隔离带与墙面应进行全面积粘贴;

(5)外保温系统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作保护层,防护层应将保温材料完全覆盖,首层的防护层厚度不应小于6mm,其它层不应小于3mm。

七、结构部分:

本工程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楼板厚100~150mm,耐火极限为1.5小时,梁最小断面200×300,钢筋保护层25mm,耐火极限2.0小时,柱最小截面400×400,耐火极限3.0小时,各种填充墙均采用耐火极限小于2.0小时的轻质墙体,均满足一级防火要求。

八、设备部分: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45-2001(2005年版)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5、《超细干粉灭火剂》(GA578-2005)

二、设计内容

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灭火器、通风和防排烟。

三、系统设计

1、消防水源及用水量

1.1消防水源

本综合楼消火栓用水取自小区地下车库内消防水池,二路DN200的消防引入管接自消防泵房;消防泵房,消防水池设置于本小区地下车库内,消防水池为540m3。

消防水箱设置于办公楼顶上,容积为42m3。

1.2消防用水量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

30L/S,火灾延续时间3h;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

40L/S,火灾延续时间3h;

自喷系统用水量:

30L/S,火灾延续时间1h

2、室内消火栓系统

室内消火栓供水管为环状管网,由两条消防入户管与小区消防供水管网相连,室外设两个地上式水泵接合器与整个消防区域供水系统相连,具体位置详室外总图。

室内消火栓的布置满足火灾时室内任何部位均能保证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

设置消火栓保护,消火栓的布置,保证同层有二股充实水柱到达室内任何部位,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小于10米,水量不小于5L/S。

室内消火栓系统竖向分两个区:

一至十五层为低区;十六层至设备层为高区。

消火栓栓口直径为65mm,水带长度为25m,水枪喷嘴直径为19mm,栓口距地面1.10m。

所有消火栓处均配带指示灯和常开触点的起泵按钮一个。

水箱间设有试验用消火栓。

根据加压设备出水压力地下一层至八层设减压稳压消火栓,使消火栓出口压力小于0.5MPa。

在单体建筑室外设置SQS100-A地上式水泵结合器。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设置喷头保护。

本建筑防火级别按一类高层设计,自动喷淋系统按中危险I级,喷头K=80,灭火器配置按严重危险级。

设计喷水强度为6L/min.m3,作用面积160m2.自动喷水系统供水形式为水池-水泵-水箱联合供水。

系统由消防水池、水泵、高位水箱和增压稳压设备联合供水,管网呈树枝状布置,每个防火分区设水流指示器,火警时向消防中心报警,水泵的启停由水流指示器及报警阀信号双控启动。

自动喷淋系统湿式报警阀组分区为地上一,三层;四至八层;八至十一层;九至十五层,十六层至设备层,地下一层车库。

报警阀组集中放置在车库层的水泵房内,阀组前的环状管网通过可调式减压阀组减压后与湿式报警阀组连接。

自动喷淋管道做i=0.002的坡度坡向泄水口.喷头动作温度68℃.无吊顶的空调,排烟机房,车库设备层等设直立型喷头,备用量14只。

地下室风管下为下垂型喷头,备用量10只;厨房喷头动作温度92℃,采用吊顶型喷头,备用量10只。

在单体建筑室外设置SQS100-A地上式水泵结合器。

4、灭火器配置

按严重危险级在每个室内消火栓下及消防控制室、配电室设两瓶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灭火级别为3A,充装量为5Kg。

5、通风

1)卫生间均设机械排风系统,排风换气次数10次/h,公共卫生间排风换气次数15次/h,通风器带止回阀。

无外窗的房间,其门的下部留有通风必需的进风面积。

2)空气处理机组过渡季节全新风运行,以实现通风换气。

卫生间门均由建筑专业做格栅。

厨房油烟净化器排放浓度不大于2.0mg/m。

3)厨房设专用机械排风系统并设排油烟系统,厨房总换气次数暂按40次/h计,且65%由局部排风罩排出,35%由厨房全面换气排风口排出,经净化处理后应满足环保要求;补风量取排风量的80%。

6、防排烟

1)对无直接自然排烟条件,且逃生距离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设有机械排烟系统,且逐层设置电动(手动)排烟口,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远距离打开着火层排烟口,或手动打开着火层排烟口,同时联动排烟风机进行排烟。

2)中庭及超过100平米的地上房间餐厅、多功能厅、综合馆等设电动排烟天窗自然排烟,开窗面积达到规范要求。

3)办公楼的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均设正压送风系统。

(1)合用前室为常闭系统,在每层合用前室设一个常闭型电动加压送风口。

电动加压送风口,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自动打开(具有就地手动打开功能)着火层及其上层的电动加压送风口,并联动加压风机向前室送风。

(2)防烟楼梯间:

地上每隔两层设一常闭型电动加压送风口,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启动加压风机送风。

地下层失火时开启地下层所有风口;地上层失火时开启地上层所有风口。

4)所有排烟风机入口均设有280C熔断的防烟防火阀,当其熔断时,联动风机停止运行。

九、电气部分:

一)、设计依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4、建设单位提供的“昌乐碧泽园小区综合楼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二)、强电部分:

1、电力配电系统

1)负荷等级:

消防控制中心用电、弱电机房用电、各消防设备(包括正压送风机、排烟风机、消防电梯等)、应急照明及疏散照明、主要通道公共照明普通客梯、航空障碍灯用电等负荷为一级负荷,其它负荷均为三级负荷。

2)供电电源:

本小区变配电室设置在车库内,从新昌路35kv区域变电站引来一路10kv电源,为本小区提供供电电源,并作为本小区一级负荷的主电源。

本小区一级负荷的备用电源引自柴油发电机房,柴油发电机房位于地上,主用功率为320KW。

当主电源停电时,柴油发电机信号延时0~10S(可调)自动启动,达到额定转速、电压、频率后,投入额定负载运行。

当市电恢复30~60S(可调)后,自动恢复市电供电,柴油发电机组经冷却延时后,自动停机。

发电机容量不考虑消防负荷和非消防重要负荷同时供电。

3)配电系统:

本工程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或重要负荷采用放射式供电;对于小容量负荷采用树干式的供电方式。

一级负荷:

采用双路电源供电并在末端互投;三级负荷:

采用单电源供电。

4)消防专用设备的过载保护只报警,不跳闸。

2、照明系统

1)配电室、消防控制中心、消防电梯机房等的照明按100%设置应急照明,公共走廊应急照明按最低照度水平大于5LX设置。

2)在门厅、走廊、楼梯间及其前室、主要出入口及餐厅等场所设置疏散及出口指示灯。

3)消防控制中心、弱电机房、走廊、前室及楼梯间应急照明采用双电源末端互投供电加自带蓄电池灯具供电方式;小范围应急照明(如商业网点)采用一路电源加自带蓄电池灯具的供电方式;除配电室、消防控制中心应急照明持续供电时间为180分钟外,其它场所应急照明持续供电时间为30分钟。

4)应急、疏散照明灯具均采用带不燃材料保护罩的灯具(应急照明应符合GB17945的规定,疏散指示标志应符合GB13495的规定)。

5)应急照明平时就地或集中控制,火灾时由消防控制室自动控制点亮相关部位应急照明灯。

3、电缆、导线的选型及敷设

1)所有消防负荷配电线路及与消防有关的线路采用辐照交联低烟无卤阻燃聚乙烯绝缘低烟无卤阻燃聚乙烯护套耐火电力电缆,其他负荷采用辐照交联低烟无卤阻燃聚乙烯绝缘低烟无卤阻燃聚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消防负荷管线穿防火桥架或SC管暗(明)敷设,明敷时须刷防火漆,暗敷管线保护层不小于30mm。

三)、弱电部分:

1、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

1)本工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等级按一级设置。

2)本系统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火灾应急广播系统、消防电话系统组成。

3)消防控制中心:

(1).本工程消防控制中心设在一层,并设有直接通往室外的出口。

(2).消防控制中心的报警控制设备由火灾报警控制主机、联动控制台、手动控制盘、CRT显示器、打印机、应急广播设备、消防电话主机及电源设备等组成,并与城市消防中心主机联网。

(3).消防控制中心可接收感烟、感温探测器的火灾报警信号及水流指示器、防火阀、排烟口、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报警按钮的动作信号。

(4).消防控制中心可联动控制所有与消防有关的设备。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本工程采用集中报警系统,消防自动报警系统按两总线设计。

(2).探测器:

变配电室设有感烟、感温探测器,其余场所除卫生间外设感烟探测器;探测器与灯具的水平净距应大于0.2米;与送风口边的水平净距应大于1.5米;与多孔送风顶棚孔口或条形送风口的水平净距应大于0.5米;与嵌入式扬声器的净距应大于0.1米;与自动喷淋头的净距应大于0.3米;与墙或其它遮挡物的距离应大于0.5米。

(3).主要出入口等有关部位均设置手动报警按钮(带电话插孔),底边距地1.3米暗装。

(4).在消火栓箱内设置消火栓按钮,接线盒设在消火栓的开门侧,底边距地1.8米暗装。

(5).每层均设一水流指示器及信号阀,均通过接口模块接入报警系统。

5)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1).在消防控制中心,对正压送风机等消防设备,即可通过现场控制模块进行自动控制,也可在联动控制台上进行手动控制,并接收其返馈信号。

所有消防设备手动控制线均沿防火封闭式强电桥架引至消防控制中心手动操作盘。

(2).消火栓按钮动作后,直接启动消火栓泵,同时向消防控制中心反馈动作信号。

所有消火栓启泵控制线应引至园区消防水泵房内相关配套控制柜,施工时应注意此部分管线预留。

(3).正压送风机的控制:

火灾时启动,并由消防控制室接收其动作反馈信号。

各排烟风机运转时,其防火阀动作后,停止其运转。

(4).非消防电源的控制:

当火灾确认后,切断所有着火层的非消防电源。

(5).应急照明的控制:

平时采用就地或集中控制或常明,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自动控制点亮应急照明灯。

(6).电梯的控制:

当火灾确认后,强制所有电梯迫降至一层,消防电梯待命,普通电梯停电。

6)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在消防控制中心设置消防广播单元,机组采用定压式输出;当发生火灾时,消防控中心值班人员可根据火灾发生的区域,自动或手动接通着火层及相关层的火灾应急广播,及时指挥疏导人员撤离火灾现场。

7)消防电话系统:

在消防控制中心内设置消防电话总机,在主要出入口等有关部位均设置手动报警按钮(带电话插孔),在变配电室、消防电梯机房等处设置消防电话分机;消防控制中心设有可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

8)消防系统线路敷设要求:

(1).消防系统干线在金属防火桥架(配电间内采用普通桥架)内敷设,且应急广播线路同其它线路共桥架敷设时须用金属隔板隔开,出桥架所有线路均穿钢管敷设;配电间内及由顶板控制模块盒至消防设备的线路穿钢管明敷设,其余部分均沿墙及现浇层暗敷,保护层不小于3cm,明敷时需采取防火措施,管线规格及型号详见系统图。

(2).竖井内楼板预留洞待配线安装完后,用防火材料封堵。

9)系统的成套设备,包括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台、CRT显示器、打印机、应急广播、消防电话总机、消防电话及电源设备等均由该承包商成套供货,并负责安装、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