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检测作业指导书 实施细则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1725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0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检测作业指导书 实施细则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桥梁检测作业指导书 实施细则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桥梁检测作业指导书 实施细则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桥梁检测作业指导书 实施细则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桥梁检测作业指导书 实施细则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桥梁检测作业指导书 实施细则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桥梁检测作业指导书 实施细则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桥梁检测作业指导书 实施细则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桥梁检测作业指导书 实施细则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桥梁检测作业指导书 实施细则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桥梁检测作业指导书 实施细则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桥梁检测作业指导书 实施细则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桥梁检测作业指导书 实施细则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桥梁检测作业指导书 实施细则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桥梁检测作业指导书 实施细则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桥梁检测作业指导书 实施细则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桥梁检测作业指导书 实施细则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桥梁检测作业指导书 实施细则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桥梁检测作业指导书 实施细则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桥梁检测作业指导书 实施细则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梁检测作业指导书 实施细则全.docx

《桥梁检测作业指导书 实施细则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检测作业指导书 实施细则全.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桥梁检测作业指导书 实施细则全.docx

桥梁检测作业指导书实施细则全

 

桥梁检测

作业指导书

 

编写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城市桥梁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检测、评定与监测,包括桥梁结构检测与评定、桥梁动静载荷试验、桥梁运营监测等。

2.参考标准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2011);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

《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CJJ99-2017);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201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

2020);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16);

《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J21-201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

《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H21-2011);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公路桥梁通用图集、设计资料、委托单、竣工资料等。

3.工作流程

图3-1检测工作流程图

4.桥梁线性与变位检测

4.1适用范围

适用于桥梁线性和变位检测。

4.2参考标准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2、《城市桥梁检测与评定技术规范》(CJJ/T233-2015);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H21-2011);

5、《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4.3仪器设备

水准仪、全站仪。

4.4检测要求

4.4.1桥梁结构线性与变位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量位置:

(1)梁式结构应测量主梁的纵向线形和墩台的变位,主梁的纵向线形可通过测量桥面结构的纵向线形的方式间接测定;

(2)拱结构应测定拱轴线、桥面结构纵向线形和墩台顶的变位;(3)斜拉桥和悬索桥应测定塔顶变位、桥面结构纵向线形,悬索桥尚应测定主缆线形。

2.测点布置:

桥梁结构纵向线形测量时,测点应沿桥纵向在桥轴线和车行道上、下游边缘线3条线上分别布设,且宜布设在桥跨结构的特征点截面上,对等截面桥跨结构,可布设在桥跨或桥面结构的跨径等分点截面上;对中小跨径桥梁,单跨测量截面不宜少于5个;对于大跨径桥梁,单跨测量截面不宜少于9个;拱轴线宜按桥跨的8等分点或其整数倍分别在拱背和拱腹布设测点;悬索桥主缆线形宜在索夹位置处的主缆顶面布设测点,测量时应记录现场温度、风向和风速。

3.水准测量:

结构纵向线形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规定的水准等级进行闭合水准测量。

表4-1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4.墩台顶和塔顶的水平变位可采用悬挂垂球方法测量或采用极坐标法进行平面坐标测量。

结构变位对桥梁结构安全的影响可按《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H21-2011)进行评定;当结构变位对结构的安全或正常使用功能有影响时,应对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行检算评定。

4.4.2墩台基础变位检测应包括基础的沉降、位移和转角,测点不得少于4个。

受冲刷或淤积影响的墩台基础,应检测冲刷深度或淤积高度。

4.4.3对设有永久性变位观测的墩点基础,宜通过测量永久性变位观测点平面坐标与高程的变化分析其变位。

对无永久性变位观测点的墩台基础,可采用几何测量、垂线测量、光学测距等间接测量方法,或通过测量桥跨结构形态参数的变化推定其变位。

4.4.4对未设置永久性变位观测点且变位尚未稳定的墩台基础,应设置永久性变位观测点,定期跟踪观测,直至基础变位稳定;此间应对桥梁上部结构的响应进行监测。

4.4.5当简支梁桥的墩台基础变位大于《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H21-2011规定的容许限值,且墩台基础沉降尚未稳定时,应提出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的建议。

4.4.6对墩台基础差异沉降敏感的连续梁、连续刚构等超静定结构桥梁,当差异沉降大于设计规定的限值时,应采用下列措施:

1墩台基础沉降已稳定,应检算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附加内力对承载能力的影响;

2墩台基础沉降尚未稳定,应提出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的建议。

4.4.7对拟增加自重或拟进行地基加固的桥梁,当缺乏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或已有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不够详尽时,应在贴近墩台处对地基岩土进行勘探和原位测试,查明土层的类型、分布和工程特性,评定地基承载能力。

5.桥梁构件综合检测

5.1适用范围

适用于桥梁构件应变(应力)检测、材料强度检测、耐久性检测、缺陷检测、尺寸偏差与变形检测、混凝土中钢筋检测。

5.2参考标准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3、《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

2007;

4、《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JGJ/T384-2016;

5、《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

6、《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

2020);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8、《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检测技术规程》CECS21:

2000;

9、《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19;

10、《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标准》JGJ/T152-2019。

5.3检测项目及说明

桥梁构件检测项目有:

1、构件强度检测:

回弹法、超声回弹法、钻芯法;

2、耐久性检测:

混凝土电阻率检测、钢筋锈蚀状况检测、碳化深度检测;

3、混凝土中缺陷检测:

结构构件裂缝检测、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

4、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5、构件尺寸偏差检测。

根据桥梁构件检测需要,合理选择检测项目及方法,上述检测项目具体操作方法参见本公司《混凝土和砌体结构检测实施细则》。

6结构构件应变检测:

①应变测点应根据测试截面及测试内容合理布置,并应能反应桥梁结构的受力特征。

②单向应变测点布置应体现左右对称、上下兼顾、重点突出的原则,并应能充分反应截面高度方向的应变分布特征。

单点应变花测点的布置不宜少于两组。

测点布置完成后应准确测量其位置。

③结构对称时,1/2横截面的应变测点可减少,但不易少于2个。

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拉区应变测点宜布置在受拉区主筋上。

⑤主应变(应力)应采用应变花进行测量。

⑥应变测试应设置补偿片,补偿片位置应处于与结构相同材质、相同环境的非受力部位。

备注:

现场记录表及设备操作规程参加本公司《混凝土和砌体结构检测实施细则》。

6.梁板荷载试验

6.1适用范围

桥梁单片梁静载荷试验的前期准备、现场实施和内业分析计算

6.2参考标准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19;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

公路桥梁通用图集、设计资料、委托单、竣工资料等。

6.3仪器设备

1、加载设备:

千斤顶、压力表、油泵、承压板、工字钢、百分表、千分表

(或应变计)、磁性表座及相关附件;

2、反力设备:

砂包、水箱、配重块、钢绞线、成片梁(具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6.4检测步骤

1、检测数量及预期最大加载量的确定:

(1)静载荷试验的检测数量按规范的及业主要求执行。

(2)预期最大加载量以设计承载力为准;若无设计值,则按规范计算。

(3)静载试验前,一定要告知委托方拟预期最大加载值并得到委托方的认可。

2、现场调查:

(1)现场踏勘;拟测梁周围场地平整情况、道路是否通畅。

(2)安排人员及具体分工。

(3)了解拟测梁砼强度等级及龄期、委托方要求工期、检测数量、堆载所用堆重物准备情况等。

(4)根据现场情况,确定荷载的加载方式及最大的堆载量(若采用堆载法,则最大的堆载量为设计荷载的1.2倍)。

3、检测实施

(1)静载试验加载与观测步骤:

①外观检查:

加载前应进行梁体外观检查是否有缺损、裂缝等缺陷并做记录描述;

②预压:

正式加载前,应预加载待系统稳定后再卸载至零荷载;读记百分表初始值。

③加载:

待梁体稳定后,开始分5级施加荷载,每级加载完毕持载15分钟,稳定后,开始读取百分表读数和测量出应变值。

加载到设计荷载即最大荷载时,我公司要求现场检测人员及时通报业主代表或现场监理;待确认后至少持载1小时,且应每隔15min测取一次荷载和变形值,直到变形值在15min内不再明显增加增加为止。

其中在每级载荷持荷中,观察裂缝的出现和开展,以及钢筋有无滑移等,并做记录及描述。

卸载:

分级卸载,每级卸载值为设计荷载值的20%-50%,每级卸载后持载30min,再观测记录百分表读数值,测量出应变值。

(2)测点布置:

构件挠度采用百分表量测;试验时应测量跨中位移和支座沉降,至少6只百分表。

百分表布置于试梁跨中底面及试梁支座处,且在跨中两侧对称布设千分表(或应计),同时应避免太阳直晒。

(3)裂缝观测:

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出现裂缝时,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值的平均值作为其开裂荷载实测值;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作为其开裂荷载实测值。

(4)现场数据记录与初步分析:

跨中挠度实测值计算:

,式中

——荷载作用下跨中挠度实测值;

——试验荷载作用下跨中挠度实测平均值;

——试验荷载作用下支座挠度实测平均值。

6.4.4资料整理与分析

1、所有试验数据经计算、校核后汇总。

2、分析整理梁板各测点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实测值,绘制荷载—挠度关系曲线。

3、分析梁板跨中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实测值,计算跨中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并与理论应力进行比较,并根据梁体裂缝变化情况,对测试梁体质量和工作性能作出评价。

4、梁体评判准则:

(?

最大试验荷载时跨中挠度,应变校验系数和裂缝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桥梁校验系数常值表(摘录)

桥梁类型

应变(或应力)校验系数

挠度校验系数

裂缝

预应力混凝土大桥

0.60~0.90

0.70~1.00

不允许梁体竖向裂缝,纵向裂缝小于0.2mm。

应变(或应力)校验系大于0.9、挠度校验系数大于1、产生竖向裂缝、纵向裂缝大于0.2mm,有一条超标,梁即为失效。

残余变形分析:

卸载1小时后对该板进行残余变形观测,残余挠度和残余应变均小于20%。

6.5注意事项

1、现场应注意操作安全;

2、试验梁板和加载配重梁板应区分正反面,避免梁板折断。

3、挠度、应变量测系统应避免太阳直晒。

附件:

表操作规程:

7.桥梁载荷试验

桥梁荷载试验一般包括静力荷载试验和动力荷载试验两部分。

一般情况下,桥梁荷载试验应按三个阶段进行,即计划与准备阶段、加载与测试阶段、分析与评定阶段。

图7-1桥梁载荷试验流程图

一、桥梁静力载荷试验

7.1.1适用范围

桥梁静荷载试验是将静止的荷载作用在桥梁上的指定位置,然后测量桥梁结构在静力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应力、裂缝等参数,通过数据整理和理论分析、对比,从而对桥梁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能及使用能力作出评价。

它是了解桥梁结构实际工作性能如结构刚度、强度及抗裂性能等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静载试验测试项目:

1、主梁控制截面在试验荷载下的应变(应力):

应变是衡量桥梁结构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2、主梁控制载面在试验荷载下的最大挠度:

挠度是衡量整体桥梁结构实际刚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3、主梁控制载面在试验荷载下结构裂缝的产生及发展情况。

7.1.2参考标准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

《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J21-2011);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H21-2011);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99-2017);

委托合同、桥梁设计及施工资料等。

7.1.3仪器设备

1、量测系统:

静态应变测试系统、全站仪、位移计、裂缝测宽仪;

2、加载系统:

配重或加载车辆

7.1.4检测步骤

1、在试验方案设计之前,对试验结构应进行实地考察。

(1)收集与试验对象有关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①结构的设计资料;

②结构的施工资料;

(2)试验对象的考察:

①对于钢筋混凝土桥梁注意检查宽度超过0.2mm竖向裂缝,并注意检查有无斜向裂缝和顺主筋方向的裂缝;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梁,注意观测梁的上拱变化,并注意检查有无不允许出现的垂直于主筋方向的竖向裂缝,注意裂缝的具体位置及尺寸,并绘制裂缝图,以便对比分析。

②对支座的检查,注意各部分相互位置的正确,有无损坏和受力不均现象,活动支座是否灵活,其实际位移量是否正常,注意各部分螺栓有无损坏。

③对于桥墩基础,则注意检查墩台圬工有无风化、剥落、破损以及裂缝,对严重裂缝的应丈量其体尺寸、位置、绘制裂缝图,以便对照分析;对于下沉、滑动、倾斜情况的墩台,应弄清地基情况,并检查桥底支座、墩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荷载试验等级确定

为了保证荷载试验的效果,必须先确定试验的控制荷载。

控制桥梁设计的活荷载有下列几种:

(1)汽车和人群(标准计算荷载);

(2)挂车或履带车(标准验算荷载);

(3)需通行的特殊重型车辆。

分别计算设计时所采用的控制荷载或由试验目的所决定的荷载对结构控制截面产生的内力(或变形)的最不利值并进行比较,取其中最不利者对应的荷载作为荷载试验的控制荷载。

荷载试验应尽量采用与控制荷载相同的荷载。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实际采用的试验荷载与控制荷载会有不同,为保证试验效果,在选择试验荷载大小和加载位置时可采用静载试验效率系数、动载试验效率系数进行控制。

目的是使结构计算或检测的控制截面在最不利工作条件布置荷载,达到最大的试验效率。

①荷载效率

(1)对验收性荷载试验,静载试验荷载效率系数η宜取值范围为0.85≤η≤1.05;对鉴定性荷载试验,静载试验荷载效率系数η宜取值范围为0.95≤η≤1.05。

其中

——静载试验效率

式中:

——试验荷载作用下,检测部位变位或力的计算值;

S——设计标准活荷载作用下,检测部位变位或力的计算值;

δ——设计取用的动力系数。

②加载车辆

根据静载荷载效率要求,各控制断面相关项目设计荷载下的计算分析结果应根据加载重车辆类型确定,试验前所采用的试验加载车需要过磅称重(包括轴重)。

静载试验采用等效车辆进行加载,车队纵向位置应按有限元软件计算的影响线进行布设。

3、荷载控制截面的确定

对于简单结构,根据经验就能确定控制截面,对于复杂结构,则需在完成结构分析后,应用桥梁专业知识,结合测试的可行性的等因素确定:

①应力控制截面要优先考虑活载内力较大的截面,同时应选恒载与活载组合内力较大的截面;

②变位控制截面根据经验或理论计算结果确定,选择活载变形较大的部位进行控制;

③裂缝应重点观测初始裂缝宽度较宽,计算拉应力较大的受力部位。

4、荷载工况的确定

为了满足满足鉴定桥梁承载力的要求,试验工况的选择应反映桥梁结构的最不利受力状况。

在进行各荷载工况布置时,可参照截面内力(或变形)影响线进行,一般设两三个工况,同时根据试验桥梁结构体系的具体情况再设置若干个附加荷载工况,但主要荷载工况必须保证。

5、测点布置:

(1)应变测点:

①应变测点应根据测试截面及测试内容合理布置,并应能反应桥梁结构的受力特征;

②单向应变测点布置应体现左右对称、上下兼顾、重点突出的原则,并应能充分反应截面高度方向的应变分布特征。

单点应变花测点的布置不宜少于两组。

测点布置完成后应准确测量其位置。

③结构对称时,1/2横截面的应变测点可减少,但不易少于2个。

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拉区应变测点宜布置在受拉区主筋上。

⑤主应变(应力)应采用应变花进行测量。

⑥应变测试应设置补偿片,补偿片位置应处于与结构相同材质、相同环境的非受力部位。

(2)位移测点:

①位移测点的测值应能反映结够的最大变位及其变化规律。

②主梁竖向位移的纵桥向测点宜布置在各工况荷载作用下挠度曲线的峰值位置。

③竖向位移测点的横向布置应充分反映桥梁横向扰度分布特征,整体式截面不宜少于3个,多梁式截面宜逐片梁布置。

④主梁水平位移测点应根据计算布置在相应的最大位移处;

⑤墩塔的水平位移测点应布置在顶部,并根据需要设置纵、横向测点。

⑥支点沉降的测点宜靠近支座处布置。

(3)裂缝测点:

应布置在开裂明显、宽度变化较大的部位。

6、静载实施过程

按荷载试验方案中的计划人员、设备、场地都有秩序的开展工作。

将试验段道路进行封闭,对设备进行调试,并对静载系统进行预测试,检查各测点是否正常。

记录天气状况和试验开始时间,正式加载前应进行预加载(一般采用分级加载的第一级荷载或单车作为预加载)。

(1)测试时间与分级加载

①测量时间:

加载时间间隔应满足结构反应稳定的时间要求。

每级荷载施加后稳定5min后开始读数,均在结构变位达到相对稳定后,进入下一级荷载。

(同一级荷载结构最大变形观测点在最后5min内的变形增量小于第一个5min变形增量的15%,或小于测量仪器的最小分辨率时,认为达到稳定状态。

②分级施加荷载,试验荷载分3级加载,两级卸载,加载方式为单次逐级递加到最大,然后逐级卸到零。

加载过程中,应实时关注最大变形处裂缝的开展情况,防止结构的的意外损伤,当荷载加到最后一级时,应对应变、挠度、裂缝测读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判断,发现数据异常,应检查分析。

(2)试验观测和记录

①加载前应对测试系统进行不少于15min的测试数据稳定性观测;

②应做好测试时间、环境气温、工况等记录;记录可自动记录系统采集或人工读数记录;

③裂缝观测:

加载试验中,应重点关注结构承受拉力最大及原有裂缝较长、较宽的部位。

应对上述裂缝量测裂缝长度、宽度,并在混凝土表面沿裂缝走向进行描绘。

加载至最不利荷载及卸载后应对结构裂缝进行全面检查,是否产生新的裂缝,并将最后检查情况填入裂缝观测记录表,并将裂缝发展情况绘制在裂缝展开图上。

当裂缝数量较少时,可根据试验前后观测情况及裂缝观测表对裂缝状况进行描述。

当裂缝发展较多时,应选择结构有代表性部位描绘裂缝发展图,图上应注明各加载程序裂缝长度和宽度的发展。

A开裂荷载的确定

当构件最大拉应力区出现第一条裂缝,或应变测量仪表的读数发生跳跃时的荷载值,称为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试验的开裂荷载。

由于构件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第一条裂缝是的荷载有时不易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将构件出现第一条宽度不大于0.05mm裂缝时的荷载,作为开裂荷载。

若在试验中未能及时观测到裂缝的出现,则参考荷载挠度曲线,根据荷载和挠度间显著丧失线性条件时的情况,综合地确定开裂荷载的数值。

B裂缝宽度的测定

在每级荷载下出现新裂缝或原有裂缝的发展,在结构上都应标明,用软铅笔在裂缝1~3mm处平行地描出裂缝走向、长度和宽度,并注明荷载吨位。

试验结束时,根据结构上的裂缝,绘出裂缝开展图。

(3)加载实施与控制

①加载程序

加载程序和加载位置应根据方案进行,采用车辆加载时,先由零载加至下一级荷载,待稳定后,根据实测结果(挠度或应变)对比理论计算结果,确定是否进行下一级加载。

若满足实测值<理论计算值,可进行下一级加载,直到所有荷载施加完毕;若实测值超过理论计算值较多时,则暂停加载,待查明原因再决定是否继续加载。

每一级荷载施加次序为纵向施加重车,后施加前后标准车;横向先施加桥中心的车辆,后施加外侧的车辆。

②桥梁荷载中安全控制及异常情况处理

加载试验过程中应对结构控制点位移(或应变)、结构整体行为和薄弱部位破损实行监控,将控制点实测位移与计算结果比较,如实测值超过计算较多时,则应暂停加载,待查明原因再决定是否继续加载。

加载过程中注意观察构件薄弱部位是否开裂、破损,组合构件的结合面是否有开裂错位,支座附件混凝土是否开裂,横隔板的接头是否拉裂,结构是否产生不正常的响声,加载时墩台是否发生摇晃现象等等。

③桥梁荷载加载终止条件

发生下列情况应中途终止加载:

A控制测点应力值已达到或超过用弹性理论按规范安全条件反算的控制应力值时。

B控制测点挠度值超过规范允许值时。

C由于加载,使结构裂缝的长度,缝宽急剧增加,新裂缝大量出现,缝宽超过允许值的裂缝大量增多,对结构使用寿命造成较大的影响时。

D拱桥加载时沿跨长方向的实测挠度曲线分布规律与计算值相差过大或实测挠度超过计算挠度过多时。

E发生其他损坏,影响桥梁承载能力或正常使用时。

(4)桥梁荷载资料整理

①试验资料的修正:

测值修正、温度影响修正、支点沉降影响的修整

②各测点变位(挠度、位移、沉降)与应变的计算

A支点沉降对跨中截面挠度的影响,试验数据处理时应将跨中截面测得的挠度扣除梁两端支点沉降的数值,方法如下:

式中:

---实际挠度值,mm;

---跨中截面测量测点挠度值,mm;

---梁两端支点沉降的测量值,mm

B各测点变位(挠度、沉降)与应变计算如下:

总变位(或总应变)

弹性变位(或弹性应变)

残余变位(或残余应变)

式中:

——加载前测值;

——加载打到稳定时测值;

——卸载后达到稳定值测值。

③主要测点的效验系数及相对残余变形的计算

对加载试验的主要测点(即控制测点或加载试验效率最大部位测点)进行如下计算:

效验系数:

式中:

——试验荷载作用下量测的弹性变位(或应变)值;

——试验荷载作用下理论的计算变位(或应变)值。

相对残余变位(或应变):

式中:

——相对残余变位(或应变)。

④主要测点弹性变位(或应变)与相应的理论计算值的关系

为了评定桥梁结构整体受力性能,需对桥梁荷载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值进行比较,以校验新建桥梁是否达到设计荷载标准,或判断旧桥的承载能力。

将结构位移、应变等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列表进行比较,对结构在最不利荷载工况作用下主要控制截面测点的位移、应变的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分别绘出荷载位移(P-△)曲线、荷载应变曲线(P-ε)曲线,并绘出最不利荷载状况作用下位移沿结构纵、横向分布曲线和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