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有理数教案教学提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1745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有理数教案教学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2有理数教案教学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2有理数教案教学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2有理数教案教学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2有理数教案教学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12有理数教案教学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12有理数教案教学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12有理数教案教学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12有理数教案教学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12有理数教案教学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12有理数教案教学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12有理数教案教学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12有理数教案教学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12有理数教案教学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12有理数教案教学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12有理数教案教学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12有理数教案教学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12有理数教案教学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有理数教案教学提纲.docx

《12有理数教案教学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有理数教案教学提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2有理数教案教学提纲.docx

12有理数教案教学提纲

 

1.2有理数教案

1.2有理数教案

1.2.1有理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②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③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观点和能正确地进行分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在的数集的图里.难点:

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讨论交流现在,同学们都已经知道除了我们小学里所学的数之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数,即负数.大家讨论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学生列举:

3,5.7,-7,-9,-10,0,

,-3

,-7.4,5.2…

议一议你能说说这些数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有小学学过的整数、0、分数,也有负整数、负分数.

说明:

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

试一试你能对以上各种类型的数作出一张分类表吗?

有理数

说明:

以上分类,若学生思考有困难,可加以引导:

因为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所以有理数可分为整数和分数两大类,那么整数又包含那些数?

分数呢?

做一做以上按整数和分数来分,那可不可以按性质(正数、负数)来分呢,试一试.

有理数

(3)数的集合:

把所有正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数集合.

试一试试着归纳总结,什么是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有理数集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3.1416,0,2004,-

,-0.23456,10%,10.l,0.67,-89

 

正数集合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

例2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分类方法,你认为他们的分类的结果正确吗?

为什么?

有理数

有理数

【讲解答案】两者都错,前者丢掉了零,后者把正负数、整数、分数混为一谈.

【点评】以上是对各类有理数的特点及有理数的分类进行的训练,基础性强,需要重视(B)

①0是最小的正整数②0是最小的有理数

③0不是负数④0既是非正数,也是非负数

A.1个B.2个C.3个D.4个

例3如果用字母表示一个数,那a可能是什么样的数,一定为正数吗?

与你的伙伴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答案】不一定,a可能是正数,可能是负数,也可能是0.

【点评】此题开放性较强.同时,要求学生能用分类的思想对a全面认识.

备选例题

(2004·浙江温州)观察下列数,按某种规律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数,并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

,…你的理解是_________.

【点拨】找出各项数的特点是本题关键所在,第一个数为

,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分子,分母都加1所得的数.【答案】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提问:

今天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由学生自己小结,然后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定义和两种分类的方法.我们要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属于哪一类,要特别注意“0”的正确说法.

1.请你在图1-2-1的圈中填上适合的数,使得圈内的数依次为整数集、有理数集、正数集、分数集、负数集.【答案】答案不唯一,如图1-2-2所示.

2.有理数按正、负可分为

按整数分,可分为

(1)你能自己再制定一个标准,对有理数进行另一种分类吗?

(2)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对事物进行分类,请你举例说明.

【答案】

(1)如将有理数分成大于1的数,小于1的数,等于1的数.

(2)例如对人按年龄可分为:

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3.下面两个圈分别表示负数集和分数集,你能说出两个图的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呢?

答案负分数

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7,0.125,

,-3

,3,0,50%,-0.3

(1)整数集合{}

(2)分数集合{}

(3)负分数集合{}(4)非负数集合{}

(5)有理数集合{}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数就是自然数B.0不是自然数

C.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D.0是整数而不是正数

3.某商店出售的三种规格的面粉袋上写着(25±0.1)千克,(25±0.2千克),(25±0.3)千克的字样,从中任意两袋,它们质量相差最大的是千克.

提升能力

4.字母a可以表示数,在我们现在所学的范围内,你能否试着说明a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

【答案】a可以表示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或负分数.

5.某校对初一新生的男生进行了引体向上的测试,以能做5个为标准,超过的次数记为正数,不足的次数记为负数,其中10名男生的测试成绩如下:

-2-12-130-1-210

(1)这10名男生有百分之几达标(即达标率)?

【答案】

(1)50%;

(2)这10名男生共做了多少个引体向上?

【答案】

(2)5×10-1=49(个)

开放探究

6.应用创新题

若向东8米记作+8米,如果一个人从A地出发先走+12米,再走-15米,又走+18米,最后走-20米,你能判断这个人此时在何处吗?

【答案】在A地西边5米处.

7.新中考题

(2004·内蒙古赤峰)我市2004年元月某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宁城县的最低温度是-22℃,克旗的最低温度是-26℃,这一天宁城县的最低气温比克旗的最低气温高()

A.4℃B.-4℃C.8℃D.-8℃

资料采撷

原始的计算工具

计算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活动,人类初期的计算主要是计数.最早用来帮助计数的工具是人类的四肢(手、脚、手指、脚趾)或身边的小石头、贝壳、绳子等.中国有句古话叫“屈指可数”,说明人们常用手指来计算简单的数.

在美国纽约的博物馆里,珍藏着一件从秘鲁出土的古代文物,名叫“基普”,意即打了绳结的绳子.基普是古人用来计数和记事的.传说公元前6世纪,波斯国王在一次征战中曾命令一支部队守桥,他把一条打了结的皮带交给留守将士,要他们每守一天解开一个结,一直守到皮带上的结全部解完了才准撤退.

在没有文字的我国古代,人们用在绳子上打结的方法来计数和记事.一件事打一个结,大事打个大结,小事打个小结,办完了一件事就解掉一个结.

古人不仅用绳结计数,而且还使用小石子等其他工具来计数.例如,他们饲养的羊,早晨放牧到草地里,晚上必须圈到栅栏里.这样,早晨从栅栏里放出来的时候,出来一只就往罐子里扔一块小石子;傍晚羊进栅栏时,进去一只就从罐子里拿出一块小石子.如果石子全部拿光了,就说明羊全部进圈了;如果罐子里还剩下石子,说明有羊丢失了,必须立刻寻找.

1.2.2数轴

教学目标

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难点

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知识重点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教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

问题1:

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

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多媒体出示3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

 

问题2:

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点表示数的感性认识。

 

点表示数的理性认识。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教师:

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

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

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

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只描述数轴特征即可,不用特别强调数轴三要求。

从游戏中学数学

做游戏:

教师准备一根绳子,请8个同学走上来,把位置调整为等距离,规定第4个同学为原点,由西向东为正方向,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整数编号,请大家记住,现在请第一排的同学依次发出口令,口令为数字时,该数对应的同学要回答“到”;口令为该同学的名字时,该同学要报出他对应的“数字”,如果规定第3个同学为原点,游戏还能进行吗?

学生游戏体验,对数轴概念的理解

寻找规律

归纳结论

问题3:

1、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

2、如果给你一些数,你能相应地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准确位置吗?

如果给你数轴上的点,你能读出它所表示的数吗?

3、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4、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

由此你会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归纳出一般结论,教科书第12的归纳。

这些问题是本节课要求学会的技能,教学中要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来完成,教师可结合教科书给学生适当指导。

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请学生总结:

1、数轴的三个要素;

2、数轴的作以及数与点的转化方法。

 

 

 

本课作业

1、必做题:

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2题

2、选做题:

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 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

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 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课题:

1.2.3相反数

教学目标

1、掌握相反数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

2、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培养归纳能力;

3、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

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知识重点

相反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问题1:

请将下列4个数分成两类,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

4, -2,-5,+2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都要难予鼓励,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逐渐得出5和-5,+2和-2分别归类是具有较特征的分法。

(引导学生观察与原点的距离)

思考结论:

教科书第13页的思考

再换2个类似的数试一试。

归纳结论:

教科书第13页的归纳。

以开放的形式创设情境,以学生进行讨论,并培养分类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归纳能力,渗透数形思想

深化主题提炼定义

给出相反数的定义

问题2:

你怎样理解相反数定义中的“只有符号不同”和“互为”一词的含义?

零的相反数是什么?

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规律:

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可以表示为-a

 

思考:

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

 

练一练:

教科书第14页第一个练习

体验对称的图形的特点,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做准备。

深化相反数的概念;“零的相反数是零”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

强化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几何意义

给出规律

解决问题

问题3:

-(+5)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你能化简它们吗?

学生交流。

分别表示+5和-5的相反数是-5和+5

练一练:

教科书第14页第二个练习

利用相反数的概念得出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1、相反数的定义

2、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3、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

 

本课作业

1、 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3题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相反数的概念使有理数的各个运算法则容易表述,也揭示了两个特殊数的特征.这两个特殊数在数量上具有相同的绝对值,它们的和为零,在数轴上表示时,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等性质均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本教学设计围绕数量和几何意义展开,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教学引人以开放式的问题人手,培养学生的分类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把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观察它们的特征,在复习数轴知识的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也能加深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问题2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相反数的概念;问题3实际上给出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3、本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观察归纳,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并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

课题:

1.2.4绝对值 

教学目标

1、掌握绝对值的概念,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

2、学会绝对值的计算,会比较两个或多个有理数的大小.

3、体验数学的概念、法则来自于实际生活,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思想.

教学难点

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

知识重点

绝对值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星期天黄老师从学校出发,开车去游玩,她先向东行20千米,到朱家尖,下午她又向西行30千米,回到家中(学校、朱家尖、家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规定向东为正,①用有理数表示黄老师两次所行的路程;②如果汽车每公里耗油0.15升,计算这天汽车共耗油多少升?

学生思考后,教师作如下说明:

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只关注量的具体值,而与相反

意义无关,即正负性无关,如汽车的耗油量我们只关心汽车行驶的距离和汽油的价格,而与行驶的方向无关;

观察并思考:

画一条数轴,原点表示学校,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朱家尖和黄老师家的点,观察图形,说出朱家尖黄老师家与学校的距离.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如下:

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只与这个点离开原点的长度有关,而与它所表示的数的正负性无关;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例如,上面的问题中|20|=20,|-10|=10显然,|0|=0

这个例子中,第一问是相反意义的量,用正负数表示,后一问的解答则与符号没有关系,说明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人们只需知道它们的具体数值,而并不关注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为引入绝对值概念做准备.并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因为绝对值概念的几何意义是数形转化的典型

模型,学生初次接触较难接受,所以配置此观察与思考,为建立绝对值概念作准备.

合作交流

探究规律

例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并归纳求有理数a的绝对

有什么规律?

-3,5,0,+58,0.6

要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绝对值的意义先求出答案,然后观察原数与它的绝对值这两个数据的特征,并结合相反数的意义,最后总结得出求绝对值法则(见教科书第15页).

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5页练习.

其中第1题按法则直接写出答案,是求绝对值的基本训练;第2题是对相反数和绝对值概念进行辨别,对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有较高要求,要注意思考的周密性,要让学生体会出不同说法之间的区别.

求一个数的绝时值的法则,可看做是绝对值概

念的一个应用,所以安排此例.

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组织者.本着这个理念,设计这个讨论.

结合实际发现新知

引导学生看教科书第16页的图,并回答相关问题:

把14个气温从低到高排列;

把这14个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观察并思考:

观察这些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并思考它们与温度的高低之间的关系,由此你觉得两个有理数可以比较大小吗?

应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14个数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温度从低到高的顺序: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在上面14个数中,选两个数比较,再选两个数试试,通过比较,归纳得出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

想象练习:

想象头脑中有一条数轴,其上有两个点,分别表示数一100和一90,体会这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即它们的绝对值)以及这两个数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图形.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规定都来源于生活,每一种规定都有它的合理性。

数在大小比较法则第2点学生较难掌握,要从绝对值的意义和数轴上的数左小右大这方面结合起来来了解,所以配置想象练习,加强数与形的想象。

课堂练习

例2、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教科书第17页例)比较大小的过程要紧扣法则进行,注意书写格式练习:

第18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怎样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怎样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本课作业

1、 必做题:

教产书第19页习题1,2,第4,5,6,10

2、 选做题:

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情景的创设出于如下考虑:

①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这些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获得数学体验,不仅加深对绝对值的理解,更感受到学习绝对值概念的必要性和激发学习的兴趣.②教材中数的绝对值概念是根据几何意义来定义的(其本质是将数转化为形来解释,是难点),然后通过练习归纳出求有理数的绝对值的规律,如果直接给出绝对值的概念,灌输知识的味道很浓,且太抽象,学生不易接受.

2、一个数绝对值的法则,实际上是绝对值概念的直接应用,也体现着分类的数学思想,所以直接通过例1归纳得出,显得非常紧凑,是教学重点;从知识的发展和学生的能力培养角度来看,教师应更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做好教学的组织和引导,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3、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是大小规定的直接归纳,其中第

(2)条学生较难理解,教学中要结合绝对值的意义和规定: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帮助学生建立“数轴上越左边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越大,所以表示的数越小”这个数形结合的模型.为此设置了想象练习.

4、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绝对值的概念和数的绝对值的求法、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教学内容很多,学生接受起来可能会有困难,建议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移到下节课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