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1786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讨.docx

《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讨.docx

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讨

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讨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的发展壮大。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不可阻挡,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考虑从国内发展走向国外发展,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发展战略。

虽然一些民营企业在国内某一行业或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还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因此,了解这些问题以及存在的原因,考虑采用何种措施来克服成为了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关键,本文将从自主创新、品牌意识以及国际化人才、企业融资等方面浅谈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

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问题建议

【正文】:

一、企业国际化基本概述

(一)企业国际化涵义

企业国际化通常指的是企业从国内生产经营走向国外生产经营,从国内市场走向全球市场,组合国内外生产要素,实现销售利润最大化。

从发展方向上来看,企业国际化可分为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两个方面。

内向国际化主要指企业通过引进产品、技术、管理经验等实现提升企业整体实力的国际化。

外向国际化主要指企业向外提供产品、技术、资金等实现的企业生产过程的国际化。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经营目标。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内容

中国企业国际化主要包括管理国际化、生产国际化、销售国际化、融资国际化、服务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

1.管理国际化,是指企业的管理具有国际视角,符合国际惯例和发展趋势,能在世界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

2.生产国际化,是指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采购、运输和生产,利用海外资源提高生产绩效的方法。

3.销售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国内外的销售网络,根据不同地区和产品,有选择地进行销售活动,使自己利润最大化。

4.融资国际化,是指企业有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成本低、风险小的融资机会。

5.服务国际化,是指企业能根据实际范围内不同的地区提供从售前到售后并且符合当地文化习俗、法律规章的服务。

6.人才国际化,是指企业拥有的人才不仅要熟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领域相关知识,而且懂经营、会管理。

(三)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动因

中国民营企业为什么要开展国际化经营,主要有这么几个动因:

1.避免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去国外找市场;

2.中国民营企业多数仍从事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成本低,产品物美价廉,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优势;

3.获取优质技术,获得低成本资源,利用各国间的成本和技术优势,分散生产经营成本,追求规模效应;

4.中国与目标国之间有优惠政策措施,受这种因素驱动走出去。

二、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虽然在近些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整体上来看,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

认清这些形势有助于企业制定适宜的国际化发展策略,防止因决策失误而导致的经营风险。

归纳来看,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主要存在以下方面问题。

(一)自主创新不足

截止2009年12月15日,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贸易调查107起,涉案金额约119亿美元。

值得我们反思和警示的是这些贸易摩擦所涉及的大多是我国民营企业所从事的传统行业,导致这些冲突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我国民营企业产品技术含量普遍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往往处在价值链的最底层。

另据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调查显示,其中373家企业中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2%的企业不到1/3,由于缺乏创新企业往往采用低价策略参与国际竞争,对产品出口地企业及当地就业环境造成严重冲击,引起当地政府、企业强烈不满,才不断出现一系列的反倾销行为,致使一些产品的海外市场损失严重,自主创新不足已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障碍。

(二)品牌意识欠缺

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中国制造在海外市场的自主品牌占比只有2.9%,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面临着品牌缺失的严重危机。

我国民营企业多数是家族企业,他们虽然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受传统思维影响,他们往往更关注眼前利益,对品牌建设不够重视。

由于缺乏品牌意识,频繁发生国外厂商抢注我国品牌的恶性事件。

比如,“红星”二锅头在欧盟被抢注,“格力”在巴西被抢注,新科、康佳和德赛3个商标在俄罗斯遭到一家公司的抢注。

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出口商品商标被抢注的有2000余起,造成我国每年约10亿元的无形资产损失。

品牌就意味着市场,失去了品牌就等于失去了市场,失去了自己市场的企业就等于失去了企业的生命。

(三)缺乏国际化人才

中国加入WTO以后,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参与竞争的国际市场规范有序,企业国际化需要熟悉国际市场秩序、国外贸易准则和目标国法律法规,具有国际视野、善于从事跨国投资运作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纵观国外跨国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一般都具有MBA教育背景和海外工作经历,我国千万家民营企业中真正具备这些素质的管理人员屈指可数,我国开展MBA教育20多年累计培养毕业生8万多人,而目前我国对国际化管理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5万左右。

国际市场纷繁复杂,有相当高的运作难度,多数民营企业目前尚不具备国际化发展的条件,特别是缺乏在国际化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储备,这将很难满足企业快速发展下对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将为企业国际化进程具来巨大影响和挑战。

(四)企业融资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取得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考虑国际化经营,随之而来的是资金短缺和融资难的问题。

截止2008年,全国银行信贷仅有5%给了中小民营企业,2009年上半年7.37万亿新增贷款中,流向中小民营企业的只有8.5%。

2011年发生在浙江义乌的一个案例充分反映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浙江梦娜袜业与美国金脚趾约定于3月底前以4.15亿美元完成收购交割,然而,金脚趾最终却以3.5亿美元被加拿大企业收购,“融资难”是导致梦娜收购失败的直接原因。

这不是个案,民营企业受自身资产规模、资信程度等因素影响,使得金融机构因顾及风险而不敢轻易放贷,民营企业融资难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严重阻碍了其国际化经营发展的脚步,在竞争残酷的国际市场处于不利境地。

三、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面临问题的综合分析

造成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影响原因有如下方面。

(一)自主创新不足的问题分析

1.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动力不足

有些民营企业只重视积累设备、房屋这类有形资产,对商标权、专利权、企业信用等无形资产不够重视。

有些民营企业更愿意做那些投资回报高、资金周转快的项目,关注了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

自主创新是需要前期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投入的,多数民营企业因担心存在较大风险,不愿承担可能造成的巨大损失,而缺乏自主创新的意愿和动力,这种被动的思维方式只会导致企业因缺少核心竞争力而不断衰退,最终会被竞争激烈的市场所淘汰。

2.缺少自主创新的人才

有数据显示28.3%的民营企业觉得缺少高素质技术人才是阻碍他们进行自主创新的主要原因。

民营企业由于受自身实力影响,高素质人才通常对其没兴趣,即便是能够招聘得到,也会因薪资待遇、工作环境、企业前景等因素很快出现人才流失等问题。

民营企业在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下,很难有效开展自主创新,即便是有少量的技术人员,通常情况下也是身兼多职根本无法抽身专注于技术研究工作,自主创新更是无从谈起。

3.缺少外部环境的有力支持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环境主要指我国的政策法规、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

新国36条明确提出要推动民营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但是民营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受到融资难、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税收减免等问题的困扰。

在技术资源方面,民营企业很难分享到各地方、各科研院所形成的创新资源,缺少创新环境的有力支持也是制约民营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一大因素。

(二)品牌意识欠缺的问题分析

1.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建设不够

民营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在他们看来,品牌是大企业专属,投入大、耗时长不见得会有收效。

大量民营企业还在从事低附加值的OEM,赚取产业链中的微薄利润,忽视了对企业品牌的培育。

企业在经营上缺乏足够耐心,片面追求产品销量,单纯认为把销量做上去就是在做品牌了。

缺少对品牌建设的基本认识,简单认为把产品包装做好些,在广告投入力度上大一些,就是在做品牌建设了。

对品牌缺乏足够认识,就更谈不上品牌建设了。

2.缺乏对品牌有效的保护

由于没有采取主动恰当的品牌保护和预防措施,企业品牌在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阻碍了品牌的正常发展。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企业注册不及时或登记不完整,被国内外同行或他人以不正当的手段抢先注册;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或个人为了获得巨大经济利益而不惜违法,冒用、伪造其他企业商标、标志,非法生产经营类似产品。

在缺乏应有的品牌保护情况下,这种违法行为会更加猖獗,严重损害了企业利益和公司形象。

3.品牌战略的缺失

首先,企业在品牌战略上的短视行为,认为品牌战略缺少实际价值,不如把研发、销售做好;其次,企业缺少品牌管理的组织和体制保障,多数企业没有品牌管理部门,而是由负责销售工作的领导兼顾,其时间精力主要为实现销售目标,从而弱化了品牌管理;最后是企业受外部环境影响所致,企业面对市场环境可能会主动改变品牌定位,或是被动偏离了原有核心价值等。

品牌战略是企业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先决条件,品牌战略的成败决定了企业未来在国际市场开拓的成败。

(三)缺乏国际化人才的问题分析

1.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我国民营企业多以家族成员创业起家,家族企业往往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决策快、运作效率高。

但当企业做大做强开始国际化发展时,家族企业的问题和不足便暴露出来。

比如,老板大小事情一把抓。

使真正有才干、有远大志向的人找不到施展的舞台,无奈只好离开。

再如,考核体系形同虚设,激励机制陈旧落后,不但达不到激励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人才流失。

民营企业试图沿用旧有的模式和机制去管理经营企业,也是导致国际化人才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2.人才观念存在滞后

我国民营企业由于创业的艰辛和不易,加上多是家族企业的缘故,所以管理方式上相对封闭,心态上较为保守。

他们即渴望得到高端人才的辅助,又担心造成引狼入室。

同时,在引进国际化人才时,往往要求他们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创造出较大价值,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背景下,企业这种急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要遵循事物的基本规律,这样做只会给这些人才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做起事情来反而畏手畏脚,这种观念上的滞后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未来。

3.人才培育体系跟不上

有些民营企业基于各种现实考虑,如顾虑培育成本高、担心人才留不住等,所以不愿在这方面多投入。

有些民营企业虽然定期组织培训,但培训效果不尽人意,与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要相距甚远。

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受培训者自身能力、知识经验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在于培训者缺乏自我总结、精要提练的素质,而达不到预先期待。

企业国际化对人才素质有着较高要求,企业需要提早下功夫,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四)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分析

1.治理结构存缺陷,财务制度不规范

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实行的仍是家族式的企业治理结构,具备现代企业特征的公司较少。

这使得民营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没有有效分离,个人财产与企业资产没有清楚区分,经营随意性大。

部分企业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没有建立起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完备的财务核算体系,财务数据透明度低,缺乏经审计部门认可的财务报表以及连续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加了银行对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审查难度,银行出于自身经营风险,对于这种情况不敢轻易放贷。

2.信用意识淡薄,信用评价较低

我国一些民营企业多头开户,多方贷款,使得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照,银行很难进行有效监管。

部分企业财务资料不齐全,存在伪造买卖合同、偷漏税款、做假资产证明等严重失信现象,有些民营企业还借此骗取银行的信贷资金,再以资产评估,改制、破产等方式逃避银行债务。

总体来看,我国民营企业60%以上信用评级是3B或3B以下,而银行新增贷款80%以上给了2A和3A企业。

民营企业这种短视行为,直接影响了企业整体的信用评级,加大了企业的融资难度。

3.政策支持不到位,金融体制跟不上

我国尚没有制订明确的、切合实际的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企业有信贷需要时照理该找银行帮助,但现有金融体制却阻碍着民营企业的融资道路。

在金融领域中国有银行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受传统思维、意识的影响,更愿意把钱贷给各项条件都达标的国企和大企业,担心民营企业存在较大经营风险,以及规模小资产少、管理不规范等因素,害怕承担风险而避而远之,一些民营企业不得不通过借高利贷的方式来缓解资金短缺的压力,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四、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建议

为更好解决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个人建议目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针对自主创新不足方面的建议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我国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值得学习的榜样,2004年吉利全面实施创新战略,涉及:

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以我为主、创造新市场、创造新机会、创造新价值”,在整合资源,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再创新;管理创新,吸收优秀管理思想,进行企业内部流程再造和内部市场化尝试,形成标准、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制度创新,建立“三资”体系。

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吉利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2012年7月吉利以总营业收入233.557亿美元(约1500亿人民币)进入世界500强,目前吉利拥有各种专利8000余项,被列为“中国企业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十大品牌”。

除上述例证外,个人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不足方面的建议如下。

1.增进自主创新意识,提升自主创新动力

政府应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提高对自主创新的理解和认识,帮助他们甩掉那些限制思想和行为的陈旧观念。

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自主创新企业才有出路,不断激发他们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创新意识,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

我国民营企业可考虑的自主创新发展路径,首先,企业应该逐渐减少一味的模仿,对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充分吸收消化后进行再创新;其次,绝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要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优质资源后进行再创新;最后,基于前两个阶段积累的先进技术、专业化人才、创新思维等开展自主创新。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企业创新文化

民营企业家要强化自身开拓创新精神,创造良好工作环境,搭建共赢平台。

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做法,优化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多维度考核体系,完善细化激励制度和奖惩办法。

从开发内部基层人员着手,加强专业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培养一批勇于拼搏,敢于争先的专业化人才。

有条件的企业,可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充实企业自主创新队伍。

营造鼓励自主创新的氛围,激励积极进行自主创新的行为,提高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建设适宜自主创新生长的企业文化。

3.加大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离不开国家政策这个大环境,政府需要对阻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给予帮助和支持。

针对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有关部门可研究制订鼓励自主创新的税收减免、财政奖励等政策给予扶持。

针对企业担心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不敢创新的,政府可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制度措施。

针对企业缺乏创新人才,主管部门可牵头组织高校、培训机构定期为企业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提高专业能力,产生的费用可由地方财政支付。

针对高端人才招聘难的情况,可通过住房补贴、户口落地、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政策给予支持。

(二)针对品牌意识欠缺方面的建议

海尔是我国民营企业品牌建设的成功典范。

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中国制造在海外市场的自主品牌占比只有2.9%,在这2.9%中海尔占比达86.5%。

另据MillwardBrown数据显示,海尔在欧洲品牌认知度超过60%,在美国有超过30%的家庭拥有海尔家电。

海尔从起步之始,就把创建世界名牌作为奋斗目标,把名牌战略作为企业的基本战略。

27年前,海尔为了狠抓质量,强化全员品牌意识,不惜砸碎76台有质量缺陷的冰箱;做品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秉持用户永远是对的经营理念;为了努力让每个员工都做到对品牌负责,海尔建立了——SBU(策略事业单位),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老板”,让他们最大程度地对海尔负责。

除海尔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外,个人对民营企业品牌意识欠缺方面的建议如下。

1.增强品牌意识,加大品牌的建设力度

我国企业在90年代初逐渐开始有了品牌意识,但依然很薄弱。

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必须要增强品牌意识,要在注重短期利益的同时,谋划企业的长远发展,要用战略的思维考虑企业品牌问题。

企业需要自上而下进行品牌意识的引导和强化,上至公司高管下至普通员工都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公司一把手更要带头抓落实,民营企业可汲取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加大对品牌的建设力度,可借助外部力量(咨询公司等)或引入专业化人才,建立既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能走的出去,拿的出手的企业品牌,探索一条既能够满足企业自身发展又能够与国际接轨的品牌管理体系。

2.加强品牌保护,维护企业利益不受侵害

可先从两方面做起。

一方面,要提高商标防御注册意识,扩大商标注册范围和类别。

企业要有超前意识、战略眼光对可能开发的产品品类,可能拓展的国际市场,提前进行相应的注册登记,虽然一时间需要一定的投入,但长远来看利大于弊。

另一方面,要加大品牌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提高品牌管理水平。

企业应该设置专职或兼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负责企业商标、专利等的建档管理,责任到人、制度明确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也是国内外企业普遍的做法,既可以全面掌控自身知识产权状况,又能起到有效保护品牌的目的,维护企业利益不受侵害。

3.践行品牌战略,提高品牌影响

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并随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外部环境进行改进、优化。

同时,要建立起内部品牌战略管理组织。

以企业决策者为首,负责品牌战略的制定与执行的检查,市场主管或运营主管负责日常品牌的管理与执行。

由企业内部贯彻主导品牌核心价值,不受外部环境影响而改变。

在打造国际品牌形象,提高品牌影响方面,首先,企业品牌标志要够国际化;其次,要深挖品牌内涵,塑造品牌个性;最后,市场策略要与品牌战略高度契合;最后,要做好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做一个有文化内涵、会讲故事的国际化品牌。

(三)针对缺乏国际化人才方面的建议

以江苏春兰集团为例,他们通过以下方式解决了自身国际化人才不足的问题。

首先,建立春兰学院,将每年从各名校中选拔的优秀学生送到学院,藉此来培育多层次、多领域的高端人才;其次,每年从企业内部甄选管理和技术人员,将其送到发达国家学习和提高;最后,为吸引国际优秀人才加盟,企业为各类人才搭建广阔舞台,同时,春兰也聘请了大量当地外籍人员以缓解海外人才不足的问题。

海尔也有类似做法,他们认为国际化人才是可以通过整合全球人力资源的方式实现的,在海尔美国南卡工厂,除了总裁和财务主管是由青岛总部外派的,其余员工全是本地化的美国人。

除上述案例外,个人对民营企业缺乏国际化人才方面的建议如下。

1.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和人才激励机制,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

我国民营企业要想实现国际化发展,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做支撑。

企业需要在两个方面加快改革创新:

一方面是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要尽早去除民营企业家族式的管理弊病,建立平等、开放、包容、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企业管理模式,建立能够满足国际化发展的组织体系,努力培育出适宜国际化人才成长、发展的沃土;另一方面是加快企业人才激励机制的创新,要深入学习国内外先进人才管理理念和做法,建立适宜企业自身情况的,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激励机制。

只有加快这两个创新,我国民营企业才有可能尽早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

2.更新观念,提高对国际化人才的理性认识

中国加入WTO以后,加速了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企业在国际市场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企业对国际化人才都有非常高的渴求,由于这种资源的稀缺,出现了针对高端人才的争夺战,这也加快了人才的快速流动。

实际上,民营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有没有动力、有没有持续的竞争力、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源都在于国际化人才战略和储备是否到位。

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之间的竞争。

要实现企业国际化的跨越式发展,民营企业必须要更新旧有观念,提高对国际化人才的理性认识,健全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真正把国际化人才战略提到重要位置上来。

3.加快人才培育体系,打造优秀国际化人才队伍

企业需要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开发力度,加快建立企业人才培育体系,为企业更好开展国际业务打好人才基础。

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首先,从企业内部甄选业务、技术骨干参加外部研习,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其次,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邀请专家、学者定期到企业进行交流座谈、指导帮扶,加快储备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最后,指派有发展潜力,有担当的中层人员到关键岗位、重要市场去历练,多安排他们参与国际方面业务,培育他们的国际业务实战经验。

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只有重视、加强人才的培育和积累,才能在企业最需要的时刻冲锋陷阵,帮助企业赢取国际市场的胜利。

(四)针对企业融资困难方面的建议

2012年10月31日夏博士在天交所挂牌上市,通过股权定向私募成功融资1440万元,常州夏博士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融资道路上为中小企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企业在融资时要对融资方式进行分析,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融资方式有多种,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等方式融资(称为股权融资),企业无需还本付息,财务风险小,但投资者要求的资本收益率较高,因此资本成本高;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商业信用等方式融资(称为债务融资),由于债权人要求的是固定收益,资本成本较低,但企业必须履行按期还本付息的偿债责任,财务风险较高。

为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个人有如下建议。

1.优化企业内治,规范财务制度

首先,要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转变旧有思维和观念,着重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精神文化素质,对于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要进行分离,对于个人财产和企业资产要明确区分,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不仅有助于资金的筹措而且可以提高企业决策效率,增进员工向心力;其次,要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必须按照有关财务管理要求,依法依规开展相关工作,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加强财务经营数据的审计力度,适时引入管理系统辅助财务核算工作。

坚决遏制住造假现象的发生,确保财务数据真实可信,只有这样才会获得银行的信任使融资离企业不再遥远。

2.增强信用意识,提升信用评价

民营企业最先要做的就是建立起良好的信用。

诚实守信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基础,企业必需牢固树立起诚信第一的经营原则,对外不坑蒙拐骗,对内不弄虚作假。

在与银行的合作中,必须遵守有关规定,提供资料必须详实可靠,严格履行信贷合同,务必按约定期限归还借款,积极与银行协商沟通存在的困难,争取得到银行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合作不断提高银行对企业的了解,增进彼此间的信任程度,提升企业的信用评价,杜绝不良信用记录的发生。

只有切实转变信用观念,增强信用意识,才能构筑起和谐的银企关系,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条件。

3.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体制

政府应加快制订明确、可行的政策措施,切实改善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企业发展做好服务和支撑工作。

要结合民营企业特点和需求,找规律、想办法,最大程度帮助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上的困难和障碍。

加快金融机构的改革创新,改善金融服务环境,建立更加多元的融资平台。

规范民间借贷,逐步将其纳入到总体金融服务体系中来,更好服务民营企业。

改进信用评价体系,实施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