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180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docx

《中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docx

中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

中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教育局教研室 杨发忠

随着我省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散文阅读已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2005年云南省课改区和非课改区的中考语文试卷“

(二)阅读”中,均各选了一篇散文作为考查材料,这是新的课程标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具体体现。

为了帮助2006年参加中考的同学能更好地完成散文阅读题,从而获得高分,笔者认为同学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复习备考。

一、认识和掌握散文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散文?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

我们常说的是狭义的散文,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的,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2.散文的分类。

我们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

例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鲁迅的《藤野先生》。

这类散文,虽然也有风物、场景的记写,但它不是纯客观的记写,而是将内情与外物融合,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

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或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

例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

文学色彩浓,但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

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散文。

3.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4.阅读散文应注意的问题

(1)抓住“神”。

“神”就是作者在文中的情感体验,就是作者借助语言文字表的“情”,达的“意”。

抓住了“神”即把握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主旨。

(2)抓住线索。

线索就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

明确了线索,也就基本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理。

线索有的是标题,有的是开头一句话,有的是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

线索有以时间为线的;有以人物活动为线的;有以情感为线的;有以事物为线的等。

(3)理清结构。

结构是作者安排材料、处理详略的外显特征。

理清了结构,也就基本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分清了结构层次。

理清结构可从句子入手,迅速辨别把握文章的总起句、中心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4)了解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前后呼应,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学会鉴赏、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等。

二、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步骤,琢磨答题技巧

1.思维的敏捷性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的,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知识,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考场散文的阅读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我们知道,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聚”,我们看到一篇散文,千万不要被它的材料众多、内容博杂所吓倒。

尽管散文看似很“散”,但都有一个“神”统领全文。

这个“神”就是作者在文中借景抒情的“情”,就是作者托物言志的“志”,就是作者记事说理的“理”,即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主旨。

我们一定要平心静气、集精会神的通读全文,读完之后要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什么”、或“抒发了什么情”、或“言了什么志”或“说了什么理”,即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只有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再来研究局部才不会偏离中心,局部问题的准确分析、深入理解,离不开对材料整体的准确把握。

第二步,找准线索,理清结构。

既然散文的取材广泛,内容博杂,那就要有把广泛材料、博杂内容串联起来的“东西”,这“东西”就是线索,散文如果没有贯穿全文的恰当的线索,文章将是“一盘散沙”。

线索可是“景物”,可是“游综”,可是“情感”,或别的什么寄托物。

它在文章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找准了散文的线索,就可理清文章的内容层次、结构安排。

把握主旨和理清线索时一定要注意三点:

一是文章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文章题目往往最先告诉人们作品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宣扬什么,控诉什么;二是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开头结尾往往是作者“点睛”的地方,融情于景(抒情散文)、融情于事(记叙散文)、融情于理(说理散文)的过程是“画龙”的过程;三是各段的开头一句话,把各段的首句抽调出来进行整合性联读,就会发现作者写作的思路。

四是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抒情议论的句子就是作者表明心志的地方,对把握文章主旨很有帮助;五是文章中多次、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第三步,审清问题,确定答题区域。

在把握住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认真研读文后各题题干,看看命题人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各个问题涉及哪些知识,在文中的哪些段落寻求答案,即确定答题区域。

有三点提示:

一是看题干要一气看完,切忌“看一题,做一题”;二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前后勾连;三是依据题干准确圈定答题区域。

第四步,根据答题区域,精读文本,勾画关键语句。

第五步,紧扣题干要求,组织语言材料回答问题。

在组织语言材料进行表述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通畅精确,四要有分值意识。

注意:

尽可能用文中的句子或关键词语作答,实在不能时,也要紧扣原文意思作答。

下面以云南省课改实验区2005年高中(中专)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二)阅读《千姿百态花烂漫》作具体说明

①人们观赏花,感受美,花与美形影不离。

②姑娘戴花,公园种花,庭院养花,是因为花除了在嗅觉上给人以浓郁的芳香外,还把姑娘、大地和环境打扮得绚丽多彩,赏心悦目,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自古以来,人们常用“如花似玉”“花容月貌”来形容人的美丽,用“花好月圆‘来比喻团聚的美好。

可见美寓于花,花含着美。

③花有美丽的形态。

世界上的花可谓千姿百态:

有的朴实浑厚,有的小巧玲珑,有的端庄秀丽,有的婀娜苗条,有的威武豪爽,有的风采翩翩。

白色的绣球花并不著名,可它那晶莹洁白的丰姿叫人看了真有“白云疑向枝头出,明月应从此处留”的美感。

芍药是芳姿绰约的名花,难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感到“周回未足,比喻语难为”。

每当春风送暖,杜鹃鸟啼,杜鹃花满山开放时节,其红装嫣态,分外妖娆。

怪不得诗人说“花中此物似西施”。

④花有鲜明的色彩。

“花是颜色的宝库”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红的似血,白的如雪,万紫千红,鲜艳夺目。

万千种花有万千种景色,即使是一种花也有五颜六色。

素称“花中之王”的牡丹就有红、黄、姿、绿、白、暗紫和墨色。

北宋时洛阳姚家的千叶黄牡丹和魏家的千叶肉红牡丹,色压群芳,名贵天下,故称“姚黄魏紫”。

在我国,牡丹自古被尊称为“国色”,古人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

⑤悠久的中华文化赋予花许多高尚的品位。

兰花幽香醉人,花姿秀美,绿叶修长柔韧、四季常青,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喜欢种兰养兰,画兰颂兰,尊它为“花中君子”,把它作为超凡脱俗、高雅纯洁的象征。

中国古人向来爱用兰花比喻正人君子,常以“兰交”“兰契”来形容深厚、真挚的友谊。

古人说“芝兰生于山谷,本自无人知,只为馨香重,求这遍山隅”,热情歌颂了它的傲岸不屈的气质。

冰肌玉骨的水仙花终生清素淡雅,不尚豪华。

“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诗人借水仙称赞了纯真高洁的人品。

冰清玉洁的荷花,常常让人联想到高风亮节的为人品性,因而倍受人们的称颂。

宋代周敦颐在著名的《爱莲说》中,热情洋溢地歌颂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⑥悠久的中华文化还赋予花许多可贵的精神。

古今志士多以梅菊自许,这是因为梅花和菊花傲雪斗霜、不屈于严寒。

苏轼《红梅》诗有: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刘禹锡《菊花》诗云:

“满丛佳色在,未肯委严霜。

”这些诗句赋予了梅菊威武不屈的精神。

在人们心中,花除了把自己的全部芳香、色彩送给人类,还慷慨捐躯,或入药祛病,或供食饮,具有为人类造福的献身精神。

如荷花,除了以鲜艳的花朵给人以美的享受外,还把莲子、荷花、藕奉献给人们,作为食用佳品和疗病良药。

⑦花,可爱的花,外美内也美,愿花美人更美。

1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花与美的关系是什么。

(2分)

答:

20.阅读第②自然段,说说花给人带来哪些好处。

(3分)

答:

21.第③④自然段先后描写了花的形态和色彩,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其总体特点。

(2分)

(1)形态总体特点是:

(2)色彩总体特点是:

22.第⑤自然段分别写了三种花,请结合文意,说说它们被赋予的品性。

(3分)

(1)兰花:

(2)水仙花:

(3)荷花:

23.第⑤⑥自然段分别写了兰花、水仙化、荷花的高尚品性和梅花、菊花的可贵精神。

除文中几种花外,请你举出一种花,赋予它某种高尚的品性或可贵的精神。

(3分)

答:

24.本文的行文思路是:

首先,其次,最后归纳小结,表达作者的心愿。

(2分)

25.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2分)

答:

26.这篇散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请说出其主要的特点并作简要评析。

(3分)

答:

看到这篇散文,我们第一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通过赞美花的美来赞美高尚的品性和精神,希望人具有像花一样美好的品性和精神。

第二步就是抓线索,理清结构。

一看标题“千姿百态花烂漫”,就可大体知道这篇散文的写作对象是“花”,读完全文,你肯定会确认就是写“花”;再把每一段的开头一句话连起来一读:

“①人们观赏花,感受美,花与美形影不离。

②姑娘戴花,公园种花,庭院养花,是因为花除了在嗅觉上给人以浓郁的芳香外,还把姑娘、大地和环境打扮得绚丽多彩,赏心悦目,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③花有美丽的形态。

④花有鲜明的色彩。

⑤悠久的中华文化赋予花许多高尚的品位。

⑥悠久的中华文化还赋予花许多可贵的精神。

⑦花,可爱的花,外美内也美,愿花美人更美。

”再读开头段①、结尾段⑦,一想就会发现:

本文的线索就是“花”,赞美的是“花”的美:

外美,③④段;内美,⑤⑥段。

①段讲花与美形影不离,②花与美的关系,⑦段是议论抒情,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

“愿花美人更美。

第三步,明确问题,确定答题区域。

把握了大意、抓住了线索后,再读文后的各题题干,就会明确命题人要求我们做的是:

花与美的关系是什么,花给人带来哪些好处,花的形态和色彩特征是什么,作者赋予兰花、水仙花、荷花的品性是什么,你知道的其它哪种花的高尚品性或可贵精神又是什么,文章的思路、主旨是什么,对文章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作评析。

并且通过26题的题干“这篇散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就确定这是一篇散文,散文就要按散文的要求来读来理解。

逐题确定答题区域:

19题,一看理的结构就知道答案在第一二自然段中找。

20题、21题、22题和23题题干已标明答题区域:

“阅读第②自然段,说说花给人带来哪些好处。

”“第③④自然段先后描写了花的形态和色彩,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其总体特点。

”“第⑤自然段分别写了三种花,请结合文意,说说它们被赋予的品性。

”“第⑤⑥自然段分别写了兰花、水仙化、荷花的高尚品性和梅花、菊花的可贵精神。

除文中几种花外,请你举出一种花,赋予它某种高尚的品性或可贵的精神。

”24题,行文思路就要看全文了,也就是文章的结构安排。

第25题,文章主旨,就要结合全文内容,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议论抒情的句子来领会了。

第四步,就是根据已确定的答题区域,再读文本,勾画关键语句,组织语言进行答题了。

答19题时,仅仅抓住“关系”二字,且分值是2分,读了第一自然段,因为才有一句话,我们一下就会发现花与美的关系是“形影不离”,但如何“形影不离”没讲,在读了第二自然段后,发现此段有三句话,第一二句话都没讲关系,只有第三句话讲的是“关系”:

“美寓于花,花含着美”,此时,答案“美寓于花,话含着美,二者形影不离。

”就出来了。

答20题时,题干已明确“阅读第②自然段”,我们发现第②自然段有三句话,分值又是3分,好象就是一句话1分,但第三句话是说花与美的关系的,这样,我们就要想到前两句话有一句话里有两层意思,再细读,就会发现第一句话中有“除了在……还能……”,两层意思已明,答案自然就有了“从嗅觉上给人以浓郁的芳香;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精神上给人以美好的联想”。

答21题时,读第③自然段,就发现本段共有5句话,第三四五句话是并列关系,分别讲了绣球花、芍药和杜鹃花的形态;第一二句话是本段的总说句,特别是冒号“:

”的提醒,就可确定答案在第一二句话中“美丽”“千姿百态”。

读第④自然段,就发现本段共有7句话,其关系是由概括到具体,层层推进地进行说明论证:

第一句说花的色彩“鲜明“,第二句话是引证第一句话的,第三句话再具体说鲜明的色彩是“万紫千红,鲜艳夺目”,第五句话进一步说明“即使是一种花也有五颜六色”。

第六七八句话都是证明这一句话的。

这样,答案自然就在第一二三四句话中。

“鲜明、万紫千红、鲜艳夺目、五颜六色”

答22题时,阅读区域是第⑤自然段。

我们首先分出层次,哪些句子是写兰花的,哪些句子是写水仙花的,哪些句子是写荷花的;再分别读这些句子,勾画与品性有关的句子或词语,然后再组织答案。

(1)纯洁,傲岸不屈(20清素淡雅,不尚豪华(3)冰清玉洁,高风亮节(意思对即可)”

答23题时,首先要分析文中兰花、水仙花、荷花、梅花和菊花与作者赋予它们的高尚品性和可贵精神之间的关系,再依据此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写出答案:

“报春花清雅,是春天的信使;山茶花热烈,敢于与霜雪抗争。

答24题时,作者的行文思路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我们已经抓住了贯穿全文的线索是“花”,并知道全文结构是总分总,分说部分又由外到内的写花的形态色彩和赋予它的品性精神。

那答案也就出来了:

“首先,写花与美的关系(形影不离);其次,写花的外在美(形态、色彩)、内在美(品性、精神)。

第25题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通过做了上面的题目,主旨也不难把握了,再浏览一下开头和结尾,特别是结尾,主旨自然就明白了:

答题要点:

全文通过写花写美来赞颂高尚的品性和可贵的精神;表达了“愿花美人更美”的期望。

第26题,评析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首先要回亿复习时,我们学过哪些散文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再结合本文,列举一二进行评析:

主要写作特点:

古今诗文的穿插运用或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答题示例:

文中写兰花的纯洁,穿插运用了大量的诗文,既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也增添了文学色彩;或者,文中使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引用等多种修辞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2.利用2005年的经典试题,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

附:

北京市2005年中考语文阅读题。

阅读《老北京的小胡同》,完成第15—19题。

(15分)

老北京的小胡同

萧乾

(1)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长大的。

由于我那个从未见过面的爸爸在世时管开关东直门,所以东北城角就成了我早年的世界。

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

我认识世界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2)还是位老姑姑告诉我说,我是在羊管(或羊倌)胡同出生的。

七十年代读了美国黑人写的那本《根》,我也去寻过一次根。

大约3岁上我就搬走了,但印象中我们家好像是坐西朝东,门前有一排垂杨柳。

当然,样子全变了。

九十年代一位摄影记者非要拍我念过中学的崇实学校(今北京二十一中),顺便把我拉到羊管胡同,在那牌子下面只拍了一张。

(3)其实,我开始懂事是在褡裢坑。

10岁上,我母亲死在菊儿胡同。

我曾在小说《落日》中描写过她的死,又在《俘虏》中写过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

(4)母亲去世后,我寄养在堂兄家里。

当时我半工半读:

织地毯和送羊奶,短不了走街串巷。

高中差半年毕业(1927年冬),因“学运”被变相开除,远走广东潮汕。

1929年虽然又回到北平上大学,但那时过的是校园生活了。

我这辈子只有头17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

那以后,我就走南闯北了。

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5)啊,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

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

挑子两头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碧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

过一会儿,卖“江米小枣年糕”的车子推过来了。

然后是叮叮当当的“锔盆锔碗”的。

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嗞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

(6)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

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甜螺蛳’,夏天是莲蓬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粘糊糊的,冬天“烤白薯真热火”。

(7)我最喜欢听夜晚的叫卖声。

夜晚叫卖的特点是徐缓、拖尾,而且当中必有段间歇──有时还挺长,像”硬面──饽饽”,中间好像还有休止符。

比较干脆的是卖熏鱼的或者“算灵卦”的。

(8)另外是夜行人:

有戏迷,也有醉鬼,尖声唱着“一马离了”或“苏三离了洪洞县”。

这么唱也不知是为了满足一下无处发挥的表演欲呢,还是走黑道发怵,在给自己壮胆。

(9)那时我是个穷孩子,可穷孩子也有买得起的玩具。

两几个钱就能买支转个不停的小风车。

去隆福寺买几个模子,黄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饽饽。

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

阔孩子放沙雁②,穷孩子也能用秫秸③糊个屁股帘儿。

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

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

(10)夏天,我还常钻到东直门的芦苇塘里去捉蛤蟆,要么就在坟堆旁边逮蛐蛐──还有油葫芦。

蛐蛐会咬架,油葫芦个头大,但不咬。

它叫起来可优雅啦。

当然,金钟更好听,却难得能抓到一只。

这些,我都是养在泥罐子里,每天给一两颗毛豆、一点水就成了。

(11)北京还有一种死胡同,有点像上海的弄堂。

可是弄堂里见不到阳光。

北京胡同里的平房,多么破,也不缺乏阳光。

(12)胡同可以说是一种中古民用建筑。

我在伦敦和慕尼黑的古城都见到过类似的胡同。

伦敦英格兰银行旁边就有一条窄窄的“针鼻巷”,很像北京的胡同。

他们舍得加固,可真舍不得拆。

新加坡的城市现代化就搞猛了。

四十年代我两次过狮城,很有东方味道。

八十年代再去,认不得了。

幸而他们还保留了一条“牛车水”。

我每次去新加坡必去那里吃碗排骨茶,边吃边想着老北京的豆浆油炸果。

(13)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

1993年10月6日

(选自《萧乾散文》,有删改)

────────────────────

①[锔(jū)]用锔子连合破裂的陶瓷器等。

②[沙雁]做工精细的风筝。

下文中的”屁股帘儿”是一种自制的简易风筝。

③[秫秸(shújiē)]去掉穗的高粱秆。

15.从第(4)段中找出与第

(1)段画线句子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作者对胡同“交响乐”的描述中,你体会老北京的小胡同生活有哪些特点?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第(9)(10)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上下文,品味第(9)段中“大摇大摆”一词,说说这个词都写出了什么。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字数在100字以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

15.答案:

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共2分)

16.答案要点:

(1)丰富

(2)和谐(有趣、安宁)

(共2分。

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

17.答案:

回忆儿时丰富多彩的游戏生活。

(或:

回忆儿时游戏之乐)

(共2分。

答案不完整只给1分)

18.答案:

写出“屁股帘儿”飞起时摇摇晃晃的样子,表达了“我”兴奋与满足的心情。

(共3分,“屁股帘儿”飞起的样子1分,“我”的心情2分)

19.“感触”示例一:

表达了作者对胡同生活的难以割舍的深切情感。

示例二:

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应当保留它的文化传统。

示例三:

对城市建设中不适当拆除胡同的做法表示遗憾。

(共6分。

写出感触最深的一点,给2分;能结合文章,给1分;有分析,给1分;语言通顺、有条理,给2分)

同学们,只要克服惧怕心理,掌握散文的相关知识、阅读思路和答题的一些技能技巧,多做题,并在作题的过程中多总结、多琢磨,散文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提高的,中考也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的。

要坚信:

成功的大门是永远为敢于拼搏的人敞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