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音乐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1840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音乐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音乐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音乐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音乐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音乐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一音乐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一音乐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一音乐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一音乐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一音乐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一音乐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一音乐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一音乐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一音乐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一音乐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一音乐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一音乐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一音乐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音乐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docx

《高一音乐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音乐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音乐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docx

高一音乐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

音乐鉴赏学业考试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 音乐的欣赏

1、《少女的祈祷》钢琴独奏曲,变奏曲式。

波兰女作曲家苔克拉。

芭达捷芙斯卡所作。

2赋格曲:

用复调手法写的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同时也是一种复调音乐曲式。

3赋格曲基本特征:

由一个(有时有两个或多个)音乐主题在不同声部时隐时现、一再模仿、不断变化重现。

4赋格曲源于欧洲,在17-18世纪发展成熟和完善。

德国作曲家巴赫是欧洲复调音乐的代表人物。

5瞿小松中国当代作曲家,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涌现出来的新一代作曲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作品:

交响组曲《山与土风》小提琴与乐队《山之女》大提琴与乐队《山歌》等。

6音乐:

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

7《山林之歌》是一部标题性的交响组曲,由五部分组成:

A山林的呼唤B过山C恋歌D舞曲E夜

8《1812年序曲》俄国钢琴家、作曲家、莫斯科音乐学院创始人尼古拉。

鲁宾斯坦,邀请柴可夫斯基为莫斯科及工业博览会写的一部大型乐曲,供合唱队获管乐队使用。

9《马赛曲》法国国歌。

10柴科夫斯基:

作品:

舞剧《天鹅湖》歌剧《叶甫根尼。

奥涅金》钢琴独奏曲《六月—船歌》

第二单元 音乐的美

1.音乐美分为:

优美、壮美、崇高美、喜剧美、欢乐美、悲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2、优美是音乐美中最有普遍性的基本范畴,具有温柔、平和、纯净与细腻的特点。

3.优美的基本特征:

舒展流畅的旋律、平稳有序的节奏、适中的速度与力度、均衡的结构形式。

4、壮美具有刚劲、果断、勇猛、粗狂的特点

5、《牧歌》海默词,瞿希贤以内蒙古昭乌达盟的长调民歌,运用和声变奏手法改编成的一首无伴奏合唱曲

6、#C小调奏鸣曲,也称《月光奏鸣曲》贝多芬作于1801年。

是一首钢琴曲

7、《彩云追月》任光写的一首优美、典雅的民族器乐曲。

全曲为引子和带再现的三段体。

8、《国际歌》为带副歌的二段体结构,进行曲速度,大调式。

歌词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所作,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为其谱曲。

这首歌被翻译成世界上的许多种语言。

9、奏鸣曲:

是一种多乐章的器乐套曲,他由三四个相互形成对比的乐章构成,用一件乐器独奏(如钢琴奏鸣曲)或一件乐器与钢琴合奏(如小提琴与钢琴合奏的小提琴奏鸣曲),其基本特点和曲式结构如下:

第一乐章为快板,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慢板,用变奏曲式、复三部曲式或自由的奏鸣曲式;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或戏谑曲,用复三部曲式;第四乐章为快板或急板,用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

10、奏鸣曲式一般包括:

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11、夜曲:

原指一种流行于18世纪夕阳贵族社会中的器乐套曲,风格明快典雅,常在夜间露天演奏,与小夜曲类似。

12.进行曲:

为军队整齐步伐、壮军威、鼓士气的队列音乐。

13、进行曲的主要特点:

节奏鲜明,结构严谨方整,曲调开朗雄壮、富有朝气,节拍上多采用偶数拍子(2/4、4/4拍子),一般强调重拍、附点节奏较多。

14、进行曲根据其内容可分为:

行军的、凯旋的、战斗的、迎送的、葬礼的等

15、崇高美是音乐美的另一重要范畴。

他与优美、壮美虽有相同之处,但它比优美更壮丽,比壮美更伟岸,并且更深刻,更富于理想性。

16、音乐表现崇高的方式:

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格调高昂的颂歌。

另一种是虔敬、真诚的赞美与由衷的倾诉。

17、欢乐美是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中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

18.音乐的欢乐美往往通过欢乐流畅的旋律、活泼跳宕的节奏、明亮的大调性、轻盈的和声、以及较快的速度甲乙表现。

19、《祖国颂》是一部单乐章的混声合唱曲,采用复三部曲式结构,乔羽词、刘炽曲。

20.《龙华祭》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具有交响诗品格的弦乐合奏曲。

21、《祝酒歌》复二部曲式结构,韩伟词、施光南曲。

22、《拨弦波尔卡》由约翰。

施特劳斯与弟约瑟夫。

施特劳斯共同创作。

23、第五交响乐曲(命运):

凯旋进行曲。

24、波尔卡:

舞曲的一种,1830年前后起源于捷克民间,以男女对舞为主。

一般为二拍子。

三步曲式。

节奏活泼。

25、交响曲:

亦称“交响乐”,大型乐曲题材,是音乐中最大的管弦乐套曲。

26、交响乐结构:

第一乐章:

奏鸣曲式结构,音乐特点快、活泼;第二乐章:

曲调缓慢、如歌,是交响乐的抒情中心。

二部曲式结构、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

第三乐章:

中速,常以小步舞曲或戏谑曲为基础。

复三部曲式;第四乐章:

非常快速,回旋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或奏鸣曲式结构。

27、悲剧美在音乐中的体现是多种多样的。

如歌剧、戏剧、舞剧、歌曲等,曾产生过许多动人心魄的悲剧作品。

《奥赛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窦娥冤》

28、《松花江上》作于1936年,词曲张寒晖;bE大调,3/4拍子,为带尾声的2部曲式结构。

29、《光荣牺牲》是一首著名的俄国革命歌曲。

30、《第三(英雄)交响曲》贝多芬准备献给拿破仑的。

31、《一个华沙幸存者》是奥地利犹太裔作曲家、西方现代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勋伯格于1947年创作的,《一个华沙幸存者》是勋伯格采用严格的十二音作曲技法创作的。

三个主要的形象:

用英语;中间夹杂纳粹撕破嗓子的喊叫和狂吠,用德语;犹太人走向死亡时演唱的众赞歌,用希伯来语。

乐队则自始至终进行演奏。

32、《跳骚之歌》是穆索尔斯基在1879年秋天创作的一首著名讽刺歌曲。

33、《托卡塔》是一种技术性、即兴性很强的特性乐曲,形式比较自由。

34、《看秧歌》山西同名民歌的音调。

表现了人们在节日里扭秧歌、看大戏、喜气洋洋的情景。

35、《洪湖赤卫队》全剧共六场:

《撤退》《劫枪》《搜湖》《越狱》《找党》《胜利》

36、《这一仗打的真漂亮》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

第三单元 音乐与民族

一、五十六朵芬芳的花

(一)中国少数民间音乐

1、《辽阔的草原》是一首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歌曲。

羽调式。

2、《酒歌》是一首西藏民歌,是西藏城乡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五声宫调式。

这首歌又名《年轻的朋友》是在我国广为流传的藏族酒歌,全歌曲调清新、质朴、流畅,具有浓郁的藏族民歌韵味。

3、《纺织谣》是一首用伽倻琴演奏的优美抒情的朝鲜族乐曲。

4、《牡丹汗》是一首新疆维吾尔族民歌。

商调式。

歌词充满哲理,气势宏大,表现了维吾尔人开阔坦荡的胸怀。

5、《一杯酒》是一首热情豪放的新疆乌孜别克族民歌。

歌曲为小调式。

6、《歌唱美丽的家乡》是一首贵族苗族民歌,徵调式。

音调高亢嘹亮,曲调明快,节奏自由,热情奔放。

知识点

1、蒙古族民歌主要有长调与短调两大类。

长调旋律舒展悠扬,气息绵长宽广,感情深厚,节拍自由,大多为散板。

短调的特点是结构较规整紧凑,节奏整齐,巨幅较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特征。

2、伽倻琴是一种弹拨乐器,是朝鲜人民最喜爱的民族乐器之一。

又名“晋汉琴”·相传是6世纪朝鲜伽倻国人于勒创造,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可用于独奏、伴奏、合奏及弹唱。

(二)汉族民歌

1、《黄河船工号子》是一首短小精悍的北方“吆号子”具有鲜明的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2、《澧水船夫号子》是一曲由船夫们辛勤的劳动和汗水谱写成的劳动赞歌。

3、《赶牲灵》是一首具有浓郁陕北风味的民歌(属高腔山歌)是陕北“信天游”的典型传统曲调。

4、《下四川》是一首西北地区有代表性的“花儿”,主要流传在甘肃、青海一带。

5、《小河淌水》是一首云南弥渡山歌(当地称“调子”,属平腔山歌)。

有“东方小夜曲”之称。

6、《无锡景》是一首歌咏无锡城历史与自然风光的小调。

7、《铜钱歌》是一首湖南益阳的民间小调。

具有叙事特点和幽默感。

知识点

1、民歌是民间口头流传的歌曲,他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2、民歌在音乐上都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其特点常在音阶、调式、节拍等方面明显地表现出来。

3、中国民歌一般分成(劳动个号子)(山歌)(小调)3类 

4、劳动号子

5、劳动个号子是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一般具有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

号子多半采用领唱与齐唱、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6、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休息时即兴演唱的歌曲,是劳动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情感的抒情小曲,又是劳动人民喜爱的一种民歌体裁。

山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合唱等。

7、小调又称“小曲”泛指流传于广大城乡的一种民间歌曲。

它主要产生于民间日常生活与风俗活动,故被称为“里巷之曲”由于各地文化历史传统和生活习俗不同,所以有的地方称之为“时调”、“俗曲”、“小令”等。

二、亚细亚民间风情

(一)东亚民间音乐

1、《清津浦船歌》这是一首朝鲜东北部咸镜北道地区民歌。

2、《索兰调》又称《拉网小调》,是日本北海道渔民在捕捞鲱鱼时演唱的一种劳动号子。

属于典型的日本“八木节”音乐样式

知识点

1、东亚音乐文化区是指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在内的东亚温带地区。

这一地区的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

(二)东南亚民间音乐

1、《我们跳喃旺》是一首泰国喃旺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

2、《日出》是一首印度尼西亚佳美兰音乐,为乔吉德品基坦舞表演开场的器乐作品,也是一首乔吉德佳美兰音乐。

知识点

1、东南亚地处亚洲的东南地区,旧时也称南洋。

音乐呈现出多元文化混合错杂的现象。

(三)南亚民间音乐

1、《海鸥》是一首缅甸民歌。

2、《晚上的拉格》是一首印度民间音乐。

知识点

1、西塔尔琴是印度流行最广的一种弦乐器。

2、拉格被称为印度古典音乐的心脏或灵魂。

拉格是一种旋律框架。

(四)中亚民间音乐

1、《信号》是一首乌兹别克斯坦的民族器乐合奏曲。

2、《苏丽河》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

是一首具有浓郁格鲁吉亚民间风格的歌曲。

“苏丽河”在格鲁吉亚语中是“心爱的”意思。

(五)西亚民间音乐

1、《你呀,你呀》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叙利亚民歌。

2、《塔尔即兴独奏》是一首伊朗民间音乐,乐曲以塔尔琴演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3、《塔克西姆》是一首伊拉克民间音乐,有伊拉克民间乐器卡侬演奏。

三、走进非洲与美洲

(一)非洲民间音乐

1、《马达加斯加竹筒琴演奏》竹筒琴是马达加斯加最有代表性的乐器,当地人称之为“瓦利哈”

2、《我的祖国》是一首加纳歌曲,表达了加纳人民热爱祖国之情、保卫祖国之心,祝祖国繁荣之愿。

3、《津巴布韦姆指钢琴演奏》拇指钢琴是非洲津巴布韦最重要的乐器。

非洲人称之为“姆必拉”有人也称之为“非洲音乐的灵魂”

4、《纳米比亚弦弓弹唱》弦弓是一种非洲的弓弦乐器,即在自制的弓上张着一根弦。

5、《拍手舞》是坦桑尼亚民间歌舞。

(二)北美民间音乐

1、《晒稻草》是一首加拿大歌曲

2、《白桦林好地方》是一首加拿大印第安民歌

3、《深深的河》是一首美国黑人的歌曲。

4、《什锦菜》是美国著名的乡村音乐作品。

(三)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1、歌舞音乐是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灵魂。

2《多巴哥钢鼓合奏》钢鼓乐队是特立尼达和巴哥的民间乐队,最初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流传整个美洲地区。

3、《尼加拉瓜假面舞》假面舞是尼加拉瓜西部的节日歌舞。

4、排箫以合奏形式只有在拉丁美洲才有。

5、拉丁美洲代表性的舞蹈:

桑巴、(是巴西民间最流行的民间舞蹈)探戈(源于阿根廷的不宜诺斯艾利斯市郊)伦巴(源于黑人的民间舞蹈,在古巴盛行)

四、欧洲民间音乐掠影

1、欧洲可以说是近现代交响音乐、歌剧、芭蕾舞剧的发祥之地。

2、《苏格兰勇士》是一首苏格兰民间乐曲,由苏格兰民间乐器风笛演奏。

3、《即使你的青春消逝》是一首经典的爱尔兰民歌

4、《可爱的故乡》是法国东部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

5、《多快乐》是一首短小精悍的器乐合奏曲,由西班牙的民族拨弦乐器班杜利亚琴演奏。

6、《妈妈》是一首意大利歌曲。

7、《谢谢》是一首热情洋溢的德国民歌。

8、《清晨》是一首活泼明快的奥地利民歌

9、《小鸟》是一首波兰女生合唱歌曲。

10、《田园静悄悄》是一首俄罗斯民歌。

11、《牧童乐》是一首巴尔干半岛民间乐曲,卡伐尔长笛独奏,卡伐尔长笛是巴尔干半岛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乐器,常有牧童吹奏,又叫牧童笛。

12、《夏天快来吧》是一首罗马尼亚德拉修鲁尔尼亚地区的民谣

13、《牧童与少女》是一首极具民族特色的保加利亚二声部民歌,歌曲为无伴奏的二重唱形式。

14、《在晨露中》是一首瑞典的二声部民歌

15、《华尔兹舞曲》是一首短小的丹麦民间乐曲,具有典型的旋转舞曲的特点。

16、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与特点的重要标准是建立在音阶、调式、旋律、节奏、曲式等表现要素上。

17、非洲歌唱最常见的形式是呼应歌,即一人领唱、众人随和,或轮唱或重叠。

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

一、重要作者介绍

1. 沈心工(1870—1947)音乐教育家,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之一。

上海人。

曾赴日留学,组织音乐讲习会。

回国后,在上海几所学校教唱歌。

2. 赵元任(1892—1982)语言学家,作曲家,江苏武进人。

1901年赴美国留学,广泛涉猎西洋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

五四运动后,他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谱写了一百余首歌曲。

这些作品形象鲜明,曲调优美流畅,风格新颖,成为我国近代歌曲艺术中的珍品,如歌曲《卖布谣》,《劳动歌》,《教我如何不想他》《上山》,《听雨》,《呜呼三月一十八》,《也是微云》,《西洋镜歌》,《老天爷》以及合唱曲《海韵》等,流传至今,成为音乐院校的教材及音乐会上经常演唱的曲目。

3.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

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

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游泳时不幸被海浪吞噬。

聂耳的音乐创作活动集中在1933—1935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歌曲《卖报歌》,《大路歌》,《开路先锋》,《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改编了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等。

《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他的作品表现了旧中国工农群众的苦难和反抗,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坚强意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是人民音乐的开路先锋。

4.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

从小喜爱乐器演奏,曾师从民间艺人和外籍教师,以二胡,琵琶的造诣最深。

1922年被北进师范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聘请为二胡,琵琶教师。

曾发起组织“郭跃改进舍”,编印《音乐杂志》,是一位颇具改革精神的民族音乐家。

主要作品有二胡独奏曲《病中吟》,《良宵》,《独弦操》,《空山鸟语》,琵琶独奏曲《歌舞引》等。

其作品至今仍是中国民乐的经典。

5.江文也(1910—1983)生于台湾省台北市。

1923年赴日本,曾在东京上野音乐学校学习作曲。

在日本时作有管弦乐《台湾舞曲》,声乐曲《台湾山地同胞歌》,钢琴曲《小品十六首》和长笛奏鸣曲《祭典》等。

1938年回国。

解放后,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

主要作品有钢琴曲《北京万华集》,管弦乐《孔庙大成乐章》,《第二交响曲——北京》,《第三交响曲》,小交响曲《汩罗沉流》,小提琴奏鸣曲《颂春》等。

6.何纪光(1939—2002)男高音歌唱家,湖南湘西人。

他从小爱唱山歌,曾与农民歌手研习高腔唱法,后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探索民间唱法和西洋唱法的结合,在实践中总结出真假声结合的“半声唱法”,演唱的歌曲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浓郁的民族色彩。

他演唱的《洞庭鱼米乡》高亢嘹亮,表达了丰收后洞庭人的喜悦之情;《挑担茶叶上北京》则感情真挚,风趣幽默,表达了毛泽东家乡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对毛主席的爱戴和敬重。

7.李劫夫(1913—1976)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吉林农安人。

1937年春到延安,长期从事文艺宣传工作。

后曾在解放军中任文艺工作团团长。

1953年任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校长,后人沈阳音乐学院院长。

主要作品有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我们走在大陆上》,《蝶恋花·答李淑一》,《七律·为女民兵题照》,大型歌剧《星星之火》等。

8.维瓦尔第(1678—1741)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

自幼学习小提琴,曾任教会学校音乐教师和宫廷乐长。

代表作有协奏曲《和谐的灵感》,《非凡》,歌剧《罗西莱纳和奥龙塔》,清唱剧《胜利的犹狄》等。

9.亨德尔(1685—1759)英籍德国作曲家。

生于德国哈勒。

曾担任过教堂管风琴师纪艺术指导。

因酷爱世俗音乐,于1703年迁居当时唯一有民族歌剧的德国城市汉堡,从事歌剧创作。

1717年定居英国。

代表作品有歌剧《阿尔西那》,《奥兰多》,清唱剧《弥赛亚》,《扫罗》,《参孙》等。

10.约瑟夫·海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欧洲古典乐派奠基者之一。

出身于贫苦的车匠家庭。

他刻苦自学作曲,二十九岁开始担任埃斯特哈奇公爵的宫廷乐长。

代表作有交响曲《伦敦》,《惊愕》,清唱剧《创世纪》,《四季》,以及其他器乐曲等。

11.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欧洲古典乐派代表人物。

生于萨尔茨堡。

从小跟父亲学习音乐。

五岁即随父亲到欧洲各地演出。

十七岁起任萨尔茨堡大主教的宫廷乐师。

后辞去职务,靠专职作曲为生。

主要作品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以及大量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和室内乐等。

12.韦伯(1786—1826)1786年11月18日韦伯生于德国奥伊廷城。

父亲是一位业余音乐家,也是一个城镇乐队和旅行剧团的领班。

母亲曾是一位歌唱演员。

韦伯自幼受环境的薰陶,对他后来走上歌剧创作道路有一定影响。

1798年,韦伯曾在J.海顿之弟M.海顿门下学习理论作曲,到1800年他14岁时,已写了不少作品。

他还写了他最早的几部歌剧:

《森林少女》,《彼得·施莫尔和他的邻居》等。

这些歌剧在风格上接近歌唱剧,虽不成熟,但已看出他歌剧创作的一些特征。

著名的钢琴曲《邀舞》和《钢琴小协奏曲》。

他创作的高峰是1821年完成的著名歌剧《魔弹射手》(一译《自自射手》),演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被认为是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德国民族歌剧的诞生,1826年应英国科文特加登歌剧院的邀请,写了他最后的一部歌剧《奥伯龙》。

13.瓦格纳(1813—1883)德国作曲家,指挥家。

生于莱比锡。

1831年入莱比锡大学学习音乐。

二十岁时已经写过几部管弦乐。

曾在一些歌剧院当过指挥。

其主要作品还有歌剧《罗恩格林》,《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纽约堡的名歌手》,《帕西法尔》,以及序曲,交响曲,钢琴奏鸣曲与合唱曲,艺术歌曲等。

14.西贝柳斯(1865—1957)芬兰作曲家,北欧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生于医生家庭。

1889年毕业于赫尔辛基音乐学院,1889—1891年间赴柏林,维也纳进修。

他的作品充满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

其代表作还有《卡勒利亚序曲》,《卡勒利亚组曲》,交响诗《英雄传奇》,《卡莱瓦拉传奇》,《图翁内拉的天鹅》,《第一交响曲》,以及大量的器乐曲,歌曲等。

15.德彪西(1862—1918)法国作曲家,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

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追求丰富的音响色彩,意境朦胧飘逸,效果神秘新奇。

代表作品有管弦乐曲《牧神午后前奏曲》,《大海》,《夜曲》,钢琴曲《意象集》,《十二首钢琴前奏曲》,歌剧《佩列阿斯与梅列桑拿》等。

他的创作对欧美各国的音乐有深远的影响。

16.格什文(1898—1937)美国作曲家。

生于纽约。

青年时代熟悉并研究了通俗音乐的各种体裁风格。

其主要作品有管弦乐《蓝色狂想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以及歌剧《波吉与贝丝》等。

 二重要知识点

1.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显示了我国周代变种艺术的惊人成就,被誉为“世界文明奇迹”。

《八音和鸣》就是用这种乐器演奏的。

2.古琴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民族弹拨乐器,相传有五千年历史。

周代八音中,它归属于丝属类乐器,春秋战国时期已在社会音乐生活中广泛应用,古琴的音色纯厚,幽远,音域宽广,有二百四十五个音位。

代表作品有《酒狂》等。

3.中国是世界上古代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1986年出土的河南舞阳县贾湖古笛距今以八千年,现在还能吹出优美的乐曲,奴隶社会时期的夏,商两朝,产生了石磬,埙,创造了灿烂的音乐文化。

4.学堂乐歌是清末明初在学堂里教唱的歌曲,多为依曲填词。

内容有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破除迷信,妇女解放,科学文化知识等,是我国近代民主主义音乐文化的重要开端。

代表人物为沈心工,李叔同。

5.从欧洲文艺复兴到思想启蒙运动,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内提出了“自由”,“平等”,“理性”等口号,波及文学艺术领域。

音乐方面,教会音乐仍有很大势力;宫廷,贵族的音乐活动频繁;同时,反映平民生活的音乐也不断涌现。

多样的社会环境推动了音乐的发展。

6.古典主义音乐

古典主义原意为完美的,优秀的或经典的,曾用来专指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

古典主义大多指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维也纳古典乐派,即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在传作的作品中所体现的美学原则和风格特征,他们继承了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确立了主调音乐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一系列音乐体裁和曲式规范。

古典主义音乐对后世的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有深远的影响。

7.浪漫主义音乐

继古典主义音乐之后,于19世纪初至中叶在欧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乐派。

这一时期的作曲家们主张音乐与诗歌,戏剧等艺术结合,提倡音乐的标题性。

在他们的作品中强调个人主观情绪的表现,重视从民族民间文化中提取素材。

创新了一些音乐体裁,如即兴曲,叙事曲,幻想曲,交响诗等,代表人物有韦伯,门德尔松,李斯特,舒伯特,肖邦,瓦格纳等。

8.民族乐派音乐

民族乐派是指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主要在东欧,北欧各国形成和发展的音乐流派。

这些作曲家们继承和借鉴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和创作成果,立志在此基础上发展本民族音乐文化,提倡反映民族的历史,描写民族的风土人情,体现民族的愿望,追求和喜好,音乐创作充满民族音调和节奏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气派,代表人物有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格里格,格林卡,柴可夫斯基,西贝柳斯等。

其中肖邦,李斯特,柴可夫斯基及时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也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9. 印象派音乐

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新起一个新的画派——印象派。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崇尚印象的瞬间交替与变幻,运用丰富的和声色彩,创造出雅致,纤细的趣味和精雕细镂的新的音乐艺术形式,是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

其特点是旋律模糊新颖,很少使用重复,扩充手法,缺乏调性感;节奏上常用复拍子,复杂多变;和声音响方面不大和谐,强调色彩多变,富于创造性;音色独特,丰富,新奇;结构松散,不规整。

10.现代音乐

20世纪的西方专业音乐被总称为“现代音乐”。

在这一旗号下,汇集了繁如流星的音乐流派。

这些流派力图否定与摆脱传统的创作思想和技巧,追求新奇的表现手法。

其主要特点是旋律模糊,缺乏调性感,极少有抒情的音调;在节奏上,大量使用复杂的或复合的节奏;和声音响方面,大量采用不协和或既不协和的和声,其音响尖刺,恐惧,新奇;超常规的使用打击乐;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在乐队中广泛使用,音色凝重,混沌。

第五单元 音乐的体裁

一、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1、《我爱你中国》是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作于1980年。

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主要作品有《五朵红云》、《毛主席关怀咱山里人》、《拖拉机开进苗山寨》、《我爱梅园梅》等)

2、《马赛曲》法国作曲家、诗人鲁日.德.里尔,1792年4月24日写下的《莱茵军战歌》后,改名为《马赛曲》被定为法兰西共和国国歌。

3、《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张枚同词、谷建芬曲,作于1980年夏。

谷建芬主要作品还有《那就是我》、《绿叶对根的情意》、《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4、《菩提树》作者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菩提树》是舒伯特1827年根据德国诗人威廉.缪勒的诗谱写的声乐套曲《冬之旅》24首歌曲中的第五首小曲。

舒伯特主要作品有歌曲《纺车旁的格蕾卿》、《魔王》、《野玫瑰》、《鳟鱼》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等,被誉为“歌曲之王”。

5、《和未来有约》是一首在世纪之交的伟大历史时刻,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创作出来的流行歌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