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整理完分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1892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常识整理完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学常识整理完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学常识整理完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学常识整理完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学常识整理完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文学常识整理完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文学常识整理完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文学常识整理完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文学常识整理完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文学常识整理完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文学常识整理完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文学常识整理完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文学常识整理完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常识整理完分析.docx

《文学常识整理完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常识整理完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学常识整理完分析.docx

文学常识整理完分析

一、文学文化常识——中国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诗词名句

(二)

节日

习俗

诗词名句

春节-正月初一

吃汤圆、水饺,燃放爆竹,拜年等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正月十五

吃元宵观花灯

(中国的情人节)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清明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

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节日

习俗

诗词名句

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蒿等

《和端午》北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七夕-七月初七

乞巧(中国的情人节)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汉乐府》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唐杜牧

中秋节-八月十五

吃月饼赏月团圆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宋苏轼

重阳节-九月初九

登高赏菊、插茱萸(老人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文学文化常识——古人年龄的代称

总角之年——童年时代豆蔻之年——十三四岁(女孩)

弱冠之年——二十岁(男孩)

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命之年——五十岁

花甲之年——六十岁也称“耳顺”、“杖乡”(还乡之年)

古稀之年——七十岁耄耋之年——八九十岁老人  

期颐之年——百岁老人

三、文学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下的“学历”

中秀才则称进学→秀才每三年一次参加乡试(全省统一考试),考中的称举人(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二到七名称亚元)→举人参加由中央礼部主持的会试,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员。

贡士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假如考不中,则称“落第”。

四、文学文化常识——古诗文中的指代现象

古诗文中“汗青”指代史册;“桑梓”指代家乡;

“须眉”指代男子;“巾帼”指代妇女;

“社稷”指代国家;“布衣”指代平民;

“同窗”指同学;“黄发垂髫”指代老人小孩;

“可汗”指古代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某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骚人”指代文人;

“闾左”指代穷人;“伛偻提携”指代老人、小孩;

“丝竹”指代音乐。

五、文学文化常识——中国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1)“迁”:

调职位、调动,一般指升官;

(2)“左迁”:

则为降职调动。

(3)“谪”:

降职并远调。

 

(4)“拜、授”:

授给官职。

(5)“擢”:

选拔,提拔。

 

(6)“除”:

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罢”:

罢免、停职。

(8)“免”:

免除官职。

(9)“黜”:

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六、文学文化常识——敬辞和谦辞

(一)

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

谦敬词语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常见谦词还有“小”(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寒舍,称自己的家)等等。

   常见的敬词还有“贵”(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大作,称对方的作品)、“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等等。

七、文学文化常识——常见的敬辞和谦辞

(二)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托人办事说“拜托”

看望别人说“拜访”请人勿送说“留步”   未及远迎说“失迎”等候客人说“恭候”无暇陪客说“失陪”陪伴朋友说“奉陪”   问人干吗说“贵干”问人姓氏说“贵姓”

欢迎购买说“惠顾”贵宾来到说“莅临”   请人告诉说“见告”欢迎询问说“垂询”

谢人爱护说“错爱”称人爱护说“垂爱”   称人赠予说“惠赠”请人保存题“惠存”

请人收礼说“笑纳”归还原物说“璧还”   称人之家说“贵府”称己之家说“寒舍”

赞人见解说“高见”称已见解说“拙见”   称人父亲说“令尊”称己父亲说“家父”

称人母亲说“令堂”称己母亲说“家母”   称人儿子说“令郎”称己儿子说“犬子”

称人女儿说“令爱”称己女儿说“小女”   向人祝贺说“恭喜”求人看稿说“斧正”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

请人勿送用“留步”归还原物叫“奉还”   对方来信叫“惠书”老人年龄叫“高寿”

八、文学文化常识——常见的敬辞和谦辞(三)

见教:

敬辞,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

敬辞,表示请人谅解

借重:

敬辞,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

   金兰:

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伉丽:

(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斧正——请人修改诗文 

高堂:

(书)指父母   割爱:

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

光顾:

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归天、归西:

婉辞,人死之称

桂冠:

光荣的称号   贵庚:

敬辞,问人年龄   

贵恙:

敬辞,称对方的病过誉:

谦辞,过分称赞   

海涵:

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玉成——成全。

例:

深望玉成此事  

足下:

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

九、文学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避讳现象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避讳”大体可分两类:

一是公讳,即国家强令臣民对皇帝、圣贤、长官等所作的避讳,如避本朝皇帝名、孔子之名等;

二是私讳,乃是文人士大夫对其长辈之名所作的避讳。

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

如在刘秀时期,“秀才”被改成“茂才”;乾隆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为的是避讳顺治帝福临之名。

唐太宗李世民,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为“户部”。

又如:

州官田登不准下属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准写他的名字,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要放灯三天。

写布告的小吏不敢写灯字,改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由此便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笑话。

十、文学文化常识——文学长廊中的吝啬鬼形象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俄国小说家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中国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

十一、文学文化常识——关于勤奋的名言和故事

王国维谈的成功三境:

第一境: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

“众里寻他千XX。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勤奋读书的名人故事:

孔子韦编三绝(春秋)苏秦刺股(战国)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西汉)

孙敬悬梁(东汉)孙康映雪(西晋)

祖逖闻鸡起舞(东晋)车胤囊萤(东晋)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白铁杵磨成针(唐代)

1.农历正月初一叫春节,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又俗称什么?

过年

3.传说每在“七夕”这天都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那么牛郎织女第一次相遇的地点在?

碧莲池

4、守岁俗称?

熬年

5、端午节的时间是?

农历五月初五

6、俗话说清明插柳,那端午插什么?

艾草菖蒲

7、七夕哪一天?

农历七月初七

8、七夕又称什么?

乞巧或女儿节

9、清明节又称什么?

踏青节

10、清明之后的天气一般是怎么变化的?

气温升高

11、清明与哪一个节日的日期接近以至于后来合二为一?

寒食

12、《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是谁写的?

(唐)杜牧

13、重阳节是在哪一天?

农历九月初九

14、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又定为什么节?

老人节

1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处少哪一句?

遥知兄弟登高处

16、元宵节又称什么?

上元节

17.元宵节吃什么?

汤圆

18.中秋节又称?

团圆节

19.一般认为的中国传统节日是哪八个?

春节、端午节、冬至节、重阳节、七夕节、中秋节、清明节、元宵节

20.农历七月十五是什么节?

中元节

21.农历腊月初八是什么节?

腊八节

22.我们俗称过年中的“年”在传说中指的是什么?

一种怪物

23.我们熟悉的醉花阴中有提到哪个节日?

重阳节

24、我国的四大名著及其作者是?

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

25、请列举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中国传统知识趣味竞赛

选择题:

1.唐代文人写重阳节习俗的诗篇有很多,杜甫的哪首七律诗就是写重阳相关习俗的名篇。

C

A、《望岳》B、《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登高》D、《春晓》

2.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外还有以下哪项活动?

B

A、家人团聚B、登高远眺C、舞狮子D、荡秋千

3.到了哪个朝代,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因为那时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

A

A、唐B、宋C、明D、清

4.春节期间,我国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等庆祝活动。

以下哪项活动也包括在内?

A

A、祈求丰年B、招财进宝C、孝敬老人D、大吃大喝

5.春节期间除了扫尘、贴春联、贴门神、燃爆竹蒸年糕、包饺子、拜年外,还有以下哪项习俗?

A

A、守岁B、团拜C、磕头D、打扑克

6.农历正月十五夜,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吃元宵还有以下那种活动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C

A、舞狮子B、踩高跷C、猜灯谜D、扭秧歌

7.俗有“南龙舟、北踏青”之说,因为北方少江河,所以端午节人们大都选择踏青。

踏青古时又叫什么?

A

A、踏春B、遍游C、郊游D、远郊

8.端午节人们大都会采摘一些艾蒿并插在门上。

地区不同,意义不同。

东北人插艾蒿是为了?

B

A、防病B、避邪C、幸福D、健康

9.踏青的习俗不仅仅是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也是哪个节日节日的习俗。

B

A、中秋B、清明C、春节D、重阳

10.民间有许多关于端午的诗词,其中《南分子·端午》作者是谁?

D

A、陆游B、梅尧臣C、刘禹锡D、李之仪

11.“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维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出自谁写的哪首诗?

C

A、边贡的《午日观竞渡》B、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C、殷尧藩的《端午日》D、张耒的《和端午》

12.宋朝大诗人陆游曾在《重五》一诗中写道:

“粽包分两髻”,下一句是什么?

C

A、榴花忽已繁B、艾束著危冠

C、一笑向杯盘D、重五山村好

13.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C

A吃粽子B赛龙舟C登高采菊D饮雄黄酒

14.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定型于哪个朝代?

D

A唐代B宋代C明代D汉代

15.下面哪一个不是冬至的俗称D

A冬节B长至节C亚岁D至节

16.冬至起源于那个朝代?

C

A宋代B明代C汉代D唐代

17.大家俗称的九九歌与那个节日有关?

B

A春节B冬至C夏至D春分

18.下面哪一个不属于重阳节的习俗?

D

A吃重阳糕B赏菊并饮菊花酒C插茱萸和簪菊花D放风筝

19.下面哪一个不属于清明的习俗?

D

A荡秋千B踏青C植树D登高

20.重阳节一般认为起源于什么时候?

A

A春秋战国时期B南北朝C汉代D明代

21.元宵节猜灯谜的活动一把认为从什么时候开始?

A

A汉代B宋代C明代D元代

22.、一把认为哪个皇帝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B

A汉高主B汉文帝C唐玄宗D汉武帝

23、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元宵节的习俗?

D

A走百病B逐鼠C迎紫姑D赏月

24、下面的传统节日中哪个也是节气?

B

A重阳节B清明节C寒食节D端午节

25、下面哪一个不是中秋的文化?

D

A赏月B吃月饼C饮茶D蹴鞠

26.鼠年在古代称“子”,牛年称丑、那兔年在古代称什么?

B

A午B卯C亥D未

27.我们常说的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

C

A五十岁B六十岁C七十岁D一百岁

28.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三山五岳”中的三山?

D

A安徽黄山B江西庐山C浙江雁荡山D安庆天柱山

29.从古至今,在端午节我国还有不少地区有喝什么酒的习惯?

A

A.雄黄酒B花雕酒C茅柴酒D椒浆酒

30.七夕节起源于哪个朝代?

A

A汉代B清代C元代D春秋时期

31、清明是属于哪一种性质的节日?

A

A祭祀B娱乐C团圆D郊游

32“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A

A伍子胥B勾践C廉颇D白居易

33、传说端午节的由来与下面哪一位名人无关?

D

A屈原B伍子胥C曹娥D杜甫

34、冬至一般吃什么?

B

A汤圆B馄饨C水饺D年糕

35、春节扫尘是在哪一天?

B

A腊月二十三B腊月二十四C腊月二十五D腊月二十六

36、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描写的是哪一个节日?

C

A中元节B元宵节C七夕节D重阳节

37、“寒食节”一般在什么时候?

A

A清明节前两日B清明节前一日C清明节后一日D清明节后两日

38、我们常说三皇五帝,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三皇D

A伏羲B神农C女娲D黄帝

39、古代有三教九流之说,那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三教?

D

A佛教B儒教C道教D大乘教

40、下面哪一个不属于著名的四大石窟?

D

A麦积山石窟B莫高窟C云冈石窟D伍山石窟

41、下面哪一个不属于著名的四大书院?

C

A白鹿洞书院B应天书院C潇湘书院D岳麓书院

42、下面哪一个不属于民间的四大传说?

D

A牛郎织女B白蛇和许仙C孟姜女D精卫填海

43、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常说的五湖四海中的四海C

A渤海B、黄海C北海D、南海

44、下面哪项不属于常说的五湖?

B

A鄱阳湖B太平湖C洞庭湖D太湖

45、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中国四大名园?

D

A颐和园B避暑山庄C拙政园D虎丘园

46、二十四节气中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A白露、秋分、寒露、霜降B白露、秋分、霜降、寒露

C、秋分、白露、寒露、霜降D秋分、白露、寒露、霜降

47、下面哪一个不是我们常说的三纲五常中的五常?

D

A智B义C礼D爱

48.今天,占据绝大多数的中国主题民族—汉族是根据什么命名的?

A

A汉朝B唐朝C元朝D古代异族对我们的称呼

49、《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哪一个城市的繁华景象:

C

A、扬州B、临安C、汴京D、南京

50、中外闻名的“云南白药”的发明者曲焕章是C

A、瑶族人B、黎族人C、彝族人D、白族人

51、“一门三文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是指B

A、曹操、曹植、曹丕B、苏洵、苏轼、苏澈

C、班彪、班固。

班超D、杜甫、杜牧、杜苟鹤

52、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故人”指的是C

A杜甫B贺知章C孟浩然D汪伦

53、“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古代人物是C

A柳宗元B韩信C陶渊明D孟子

54、鲁迅先生称什么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55、“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56、“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

B

A牛郎和织女     B唐明皇和杨贵妃   C、周瑜和小乔 D、吕布和貂蝉

57、被苏拭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C    

A孟浩然       B王勃       C王维   D苏轼

58、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

C  

A扁鹊   B华佗    C孙思邈(miao)    D李时珍

59、《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

 B

A《金陵记》    B《石头记》   C《西厢记》   D《琵琶记》

60、孟子说: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

 C

A法律条文    B美德善行    C圆规曲尺   D道德准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