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我的母亲》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1974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舍《我的母亲》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老舍《我的母亲》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老舍《我的母亲》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老舍《我的母亲》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老舍《我的母亲》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老舍《我的母亲》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老舍《我的母亲》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老舍《我的母亲》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老舍《我的母亲》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老舍《我的母亲》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老舍《我的母亲》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老舍《我的母亲》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老舍《我的母亲》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老舍《我的母亲》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舍《我的母亲》学案.docx

《老舍《我的母亲》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舍《我的母亲》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老舍《我的母亲》学案.docx

老舍《我的母亲》学案

1.《我的母亲》

◎课前自主

【走进作者】

老舍(l899.2.3—1966.8.24)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识记积累】

字音:

文绉绉(zhōuzhōu)              庶祖母(shù) 

佃户(diàn)   侮辱(wǔ)  眼翳病(yì)        吹笙(shēng)     摹画(mó)      敷衍(fūyǎn)

形近字:

 

拆(拆桥)    徒(学徒)   摹(描摹)

柝(击柝)    徙(迁徙)   蓦(蓦地)

 

【课文初探】

1.课文第13节主要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请结合课文认真分析

 

 

 

 

 

 

2.作者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说明

 

 

 

 

 

◎堂上演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口讷(nè)      堤岸(dī)    小觑(qù)    

  怆然(chuàng)  垂头耷耳(dā)

B.跻身(jī)      思忖(cǔn)    敌忾(kài) 

圭臬(niè)   分道扬镳(biāo)

C.恫吓(hè)       执拗(niù)     绳枢(shū)

穹顶(qióng)  刚愎(bì)自用

D.掎角(jǐ)    犄角(jī)      补给(jǐ) 

迸发(bèng)  锲而不舍(qiè)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今天事实却极重要,因为     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地打个折扣了 

②有客人来,    手中怎么穷,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③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                生活是这样清苦,    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A.假若尽管无论 因为  B.假若无论 尽管因为  

C.无论假若尽管 因为  D.无论尽管因为假若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五十天了

B.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弹冠相庆

C.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D.王宝强在电影《天下无贼》中成功地扮演了胸无城府、朴实憨厚的傻根这一角色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

B.王羽除了班里的工作外,还承担了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

C.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的优势

D.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

  

【文段精析】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

“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便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

“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

“娘(凉)什么!

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

“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

好用来说嘴!

”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1.选文第1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选文中,能体现母亲是“严师”的事件有哪些?

 

 

3.选文中,能体现母亲是“慈母”的事件有哪些?

 

 

4.请找出选文第5段的中心句

 

 【课外文段】

黄土

邹志安

   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

   他死于肺心病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使有病躺倒,还要拖磨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jǐn,饥荒)时去南山背粮,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以后一直半夜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直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医生打比方说:

“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

”为了挽救,吃“心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他问:

“一瓶药多少钱?

”听说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

“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当我不在时,就偷偷停止服药他一定计算过:

一瓶药的价钱能买近20斤盐:

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

   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有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病中神志不清说的胡话谵,读zhān),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之类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

   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富有者被给予,贫困者被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

从前因为贫困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都没有弄明白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精神缺憾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

   他现在去了!

在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

   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我曾经想到过:

他活了77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围能活七八十岁的老人又实在太少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尽快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时的最符合孝道的方法了哭也徒然,哀也无助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

   将军和领导人死了,会有无数悼文,因为他们功勋昭著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就撒下这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

 

1.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2.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3.请用一两句话概括文中所反映的当时中国农村的状况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中通过医生所打的比方,形象地描写出父亲积劳成疾、病入膏肓的身体状况

B.父亲偷偷停止服药,主要是舍不得花钱,同时也说明当时缺乏起码的医药卫生条件

C.文章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既反映了他的爱国情结,也表现了他的愚昧无知

D.文章开头说“我的父亲……像一把黄土”,结尾说“我们撒下这一把黄土”,首尾呼应深化了“黄土”的象征意义

E.作者文笔朴实,但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父亲的形象,表达了对父亲真挚的感情

F.作者笔下的父亲同朱德笔下的母亲一样,虽然极其平凡,但都具有感人的人格力量

 

◎拓展提升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惆怅chàng 镌刻juān粗犷kuǎng蓬发垢面gòu

B絮聒guō  酾酒shī 发酵jiào 围炉拥衾qīn

C希冀yì   纨绔kù  怪嗔chēn 刑笞交迫chī

D亵渎dù   愀然qiǎo 方遒qiú  功亏一篑kuì

 

2.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会茫然失措

B在这分崩离析的社会里,利害冲突常使朋友间产生隔膜,使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蒙羞

C友情的元素是复杂的,但彼此志趣不同,只靠单纯的情感,尽管十分真挚,却难免要分道扬镳,发生分裂的悲剧

D报刊编辑看读者的来信,虽则素昧平生,也可以领略些推心置腹、推诚相与之快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    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

  ②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③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     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A年轻以至踌躇满志 B年青以致踌躇满志

C年轻以致自鸣得意 D年青 以至 自鸣得意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新诗歌颂人的觉醒、民族的振兴,特别重视民族情感与个人情感的抒写

B、两位文学大师纯真亲密的友谊是文学史永远值得研究,但难以穷尽的文学话题

C、我一提起笔,那些青年充满朝气的脸、发光的眼睛和激昂的声音,又重新在眼前浮现

D、学会欣赏性阅读可以提高我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增强对艺术的感受力

 

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①首联哪两个角度描写景物,表现山村什么特征

 

 

 

 

 

 ②尾联表现诗人何种心境,你如何评价这种心情?

 

 

 

 

 

6、请将下列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只填序号

  ①我们虽已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乃是难于想象引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

  ②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荫的夏,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

  ③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工夫!

  ④反之亦然

  ⑤阴阳潜移,春秋代序,以及物类的衰荣生杀,无不暗合于这法则

正确的排序是:

 

7.试仿写下列一组语句表达对母爱的感激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                

           ,                     ;                   ,                     ; 母爱是最温馨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

 

【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我的母亲》

【课文初探】

1、主要写了三件事:

(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2、提示:

(1)勤劳诚实,做事仔细认真

第8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盘……她终年没有休息……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2)热情好客

第10节:

母亲待人热情,家里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3)乐于助人

第11节: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逗气”

(4)软而硬,善良而又坚强

第12节:

写母亲并不软弱“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堂上演练

1、D 2、B 3、D 4、C

 

【课内文段精析】

1、承上启下(过渡段)

2、①做错了事,严加教育,并实行惩罚措施;

  ②训导我要向我父亲学习;

  ③说句轻薄的话,被母亲重重责罚了一顿

3、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她便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4、中心句:

但她有时候也很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拓展提升

【课外文段探究】

1、  ①象征了“我”的父亲

     ②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的农民

③象征了博大宽容

2、

①父亲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

②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

③节俭,对自己十分悭吝,舍不得乱花一分钱

④善良,与世无争,唯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

⑤精神上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

3、广大农村还是很落后,生活水平很差,人们精神贫困

4、BC

◎拓展提升

1、B  2、B  3、A 4、C  

5、①听觉、视觉、宁静

  ②表现诗人看到“人烟”的欢喜之情从诗人看到山村没有遭到战火时的愉悦情感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之情

6、③⑤②①④

7、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

 

【写作训练】

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下面提供几种参考构思:

(1)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

(2)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

(4)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