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攻略热点题型练 高考选择题热点题型 第7题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综合判断 带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015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1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攻略热点题型练 高考选择题热点题型 第7题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综合判断 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攻略热点题型练 高考选择题热点题型 第7题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综合判断 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攻略热点题型练 高考选择题热点题型 第7题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综合判断 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攻略热点题型练 高考选择题热点题型 第7题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综合判断 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攻略热点题型练 高考选择题热点题型 第7题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综合判断 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攻略热点题型练 高考选择题热点题型 第7题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综合判断 带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攻略热点题型练 高考选择题热点题型 第7题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综合判断 带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攻略热点题型练 高考选择题热点题型 第7题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综合判断 带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攻略热点题型练 高考选择题热点题型 第7题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综合判断 带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攻略热点题型练 高考选择题热点题型 第7题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综合判断 带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攻略热点题型练 高考选择题热点题型 第7题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综合判断 带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攻略热点题型练 高考选择题热点题型 第7题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综合判断 带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攻略热点题型练 高考选择题热点题型 第7题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综合判断 带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攻略热点题型练 高考选择题热点题型 第7题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综合判断 带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攻略热点题型练 高考选择题热点题型 第7题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综合判断 带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攻略热点题型练 高考选择题热点题型 第7题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综合判断 带答案.docx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攻略热点题型练 高考选择题热点题型 第7题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综合判断 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攻略热点题型练 高考选择题热点题型 第7题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综合判断 带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攻略热点题型练 高考选择题热点题型 第7题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综合判断 带答案.docx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攻略热点题型练高考选择题热点题型第7题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综合判断带答案

第7题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综合判断

题组一 突破“基本操作或现象”陈述型判断题                   

1.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或设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与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可通过蒸馏或用足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

B.做金属钠和水反应实验时,切割下来的表层物质,不能直接丢弃到废纸篓里,而应放回原试剂瓶

C.酸式滴定管在润洗时,可在滴定管中加入少量待装液,润洗后将溶液从滴定管的上口倒入废液缸中,重复2~3次,润洗完毕

D.高锰酸钾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当高锰酸钾晶体结块时,应在研钵中用力研磨,以得到细小晶体,有利于加快反应或溶解的速率

2.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证明一瓶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二氧化氮,可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B.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刻度线定容后所得溶液浓度偏高

3.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

A.向待测溶液中先滴加几滴氯水,然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待测溶液中含有Fe2+

B.向某盐溶液中滴加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说明该溶液中含有N

C.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得到澄清溶液,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

D.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

4.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有关Cu、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稀硝酸被Cu还原为NO2

B.实验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

C.实验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Cu(NO3)2+4H2SO4

4CuSO4+2NO↑+4H2O

D.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

Cu在常温下既可以和稀硝酸反应,也可以和稀硫酸反应

5.在检验用FeCl3溶液腐蚀铜制印刷线路板后所得的废液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向废液中加入少量的葡萄糖溶液,无红色沉淀产生,说明废液中不含Cu2+

B.向废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废液中含有Cl-

C.向废液中加少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无固体剩余,说明废液中含有Fe3+

D.向废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入氯水后,溶液呈红色,说明废液中含有Fe2+

6.下列中学常见实验的现象或表述正确的是(  )

A.过量的铁投入到一定量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B.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加边搅拌,即可制得白色的氢氧化亚铁

C.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3滴,溶液显红色即可证明

D.向CuSO4溶液中滴入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混合液体倒入蒸发皿中加热煮沸一会,然后冷却、过滤,滤纸上的物体为“蓝色固体”

7.酸性锌锰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

其中的黑色粉末是由碳粉、MnO2、ZnCl2和NH4Cl等组成的糊状填充物,该电池放电过程产生MnOOH。

下列有关回收处理该废电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对黑色粉末进行溶解、过滤都需要用到玻璃棒

B.将滤渣放在坩埚中充分灼烧后,可得到锰的化合物

C.将滤液加热蒸干,由于NH4Cl分解,可得到ZnCl2固体

D.实验室可利用“升华”的方法分离ZnCl2(s)和NH4Cl(s)

8.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

下列实验问题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①检验CO的纯度,简单的方法是用排空气法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听爆鸣声。

②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③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要不时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伤人。

④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干净的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小苏打溶液。

⑤配制稀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

⑥金属镁着火时,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⑦燃着的酒精灯可直接吹灭。

⑧眼睛里溅进盐酸,立即用NaOH溶液清洗眼睛。

                  

A.①②⑥B.③④⑤C.③④⑧D.④⑤⑥

题组二 突破微型实验方案设计型评价题                   

1.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操作规范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现象

A

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

将混合物装入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恒重

B

量取20.00mL

0.1mol/LKMnO4溶液

在25mL碱式滴定管中装入KMnO4溶液,调整初始读数为5.00mL后,将剩余KMnO4溶液放入锥形瓶中

C

证明镁与CO2发生了置换反应

用坩埚钳将点燃的镁条置于盛有CO2的集气瓶中,瓶内壁有黑色固体生成

D

判断某溶液中有Na+,并且没有K+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呈黄色

2.下表中的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向含有KSCN溶液的FeSO4溶液中滴加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

检验H2O2的氧化性大于Fe3+

B

同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1NaClO溶液和0.1mol·L-1CH3COONa溶液的pH

证明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C

先滴入Ba(NO3)2溶液,产生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仍有沉淀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

D

某卤代烃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一会儿,冷却到室温,加入硝酸银溶液

测定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种类

3.下列实验操作所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铝箔熔化并滴落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B

先向某溶液滴加H2O2溶液,然后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在KI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再加入CCl4,充分振荡

液体分层,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碘

D

向1mL0.1mol/LMgCl2溶液中先滴1~2滴2mol/LNaOH溶液,再滴加2滴0.1mol/LFeCl3溶液,静置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

Ksp[Mg(OH)2]<

Ksp[Fe(OH)3]

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

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

溶液变成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出现气泡,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Fe2+催化H2O2分解产生O2;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C

铝片先用砂纸打磨,再加入浓硝酸中

无明显现象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铝遇浓硝酸发生钝化

D

向等浓度的KCl、KI混合液中逐滴滴加AgNO3溶液

先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

Ksp(AgI)

5.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Fe2O3、Al2O3

将混合物投入足量NaOH溶液中,然后依次进行过滤、洗涤、蒸发、灼烧四项操作

B

检验FeCl2晶体是否完全变质

取少量久置的FeCl2晶体于试管中,逐滴加入铁氰化钾溶液

C

证明:

Ksp(Ag2CrO4)<

Ksp(AgCl)

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KCl和K2Cr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

D

验证淀粉溶液水解生成葡萄糖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共热,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6.工业酸性废水中的Cr2

可转化为Cr3+除去,实验室用电解法模拟该过程,结果如下表所示(实验开始时溶液体积为50mL,Cr2

的起始浓度、电压、电解时间均相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实验

电解条件

阴、阳极均为石墨

阴、阳极均为石墨,滴加1mL浓硫酸

阴极为石墨,阳极为铁,滴加1mL浓硫酸

Cr2

的去除

率/%

0.922

12.7

57.3

A.对比实验①②可知,降低pH可以提高Cr2

的去除率

B.实验②中,Cr2

在阴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Cr2

+6e-+14H+

2Cr3++7H2O

C.实验③中,Cr2

去除率提高的原因是Cr2

+6Fe2++14H+

2Cr3++6Fe3++7H2O

D.实验③中,理论上电路中每通过6mol电子,则有1molCr2

被还原

题组三 突破基础实验装置识图型评价题                   

1.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

B

装置

预期

目的

制乙酸乙酯

确定铁钉的电化学腐蚀类型

C

D

装置

预期

目的

证明浓硫酸有脱水性、

氧化性

确定Ksp(AgCl)、Ksp(AgI)

的相对大小

2.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少量H2

B.用图2所示装置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的混合物

C.用图3所示装置验证Na和水反应的热效应

D.用图4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3.用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图A装置——Cu和浓硝酸制取NO

B.图B装置——实验室制备Cl2

C.图C装置——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D.图D装置——实验室分离CO和CO2

4.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备无水AlCl3(183℃升华),无水AlCl3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c、f中依次盛装饱和食盐水、浓硫酸、浓硫酸

B.g中发生的反应为Cl2+2NaOH

NaCl+NaClO+H2O

C.e装置的收集器必须保持干燥

D.实验时,a和d处酒精灯应同时点燃

5.氧化铅(PbO)是黄色固体。

实验室用草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分解制备CO,其原理为H2C2O4

CO↑+CO2↑+H2O。

某课题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CO还原氧化铅并检验氧化产物(已知CO能使银氨溶液产生黑色沉淀)的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先点燃装置①处酒精灯,当装置⑤中产生连续气泡且有明显现象后再点燃装置③处酒精灯

B.装置②④⑤中的试剂依次为碱石灰、银氨溶液、澄清石灰水

C.实验完毕时,先熄灭装置①处酒精灯,再熄灭装置③处酒精灯

D.尾气处理可选用点燃、气袋收集、NaOH溶液吸收等方法

6.NiS可用作陶瓷和搪瓷的着色剂。

NiS在有水存在时能被氧气氧化成Ni(OH)S。

将H2S通入稀硫酸酸化的NiSO4溶液中,经过过滤,制得NiS沉淀,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对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装置A中滴加蒸馏水前通入N2,是为了将H2S赶入C装置中与NiSO4溶液反应

B.装置B中盛放浓硫酸

C.装置D中的洗涤液应用煮沸过的蒸馏水

D.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N2可将C装置中产生的沉淀压入过滤沉淀漏斗中

 

答案全解全析

题组一 突破“基本操作或现象”陈述型判断题

1.B 用足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得到乙酸钠,不是乙酸,A错误;酸式滴定管在润洗时,可在滴定管中加入少量待装液,润洗后将溶液从滴定管的下端放出,重复2~3次,C错误;高锰酸钾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当高锰酸钾晶体结块时,不能在研钵中用力研磨,以防止高锰酸钾晶体的迅速分解而发生意外事故,D错误。

2.D 二氧化氮和溴都能把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使试纸变蓝,故A错误;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有黏性的硅酸钠,导致玻璃塞不易打开,故B错误;苯的密度小于水,且不和水互溶,所以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C错误。

3.B 应先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排除Fe3+的干扰,再滴加氯水检检Fe2+;B项,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该溶液中含有N

;C项,Ag+与NH3·H2O不能大量共存;D项,S

在酸性溶液中能够被N

氧化成S

从而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S

或S

或二者都存在,若溶液中含有Ag+,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

4.C A项,试管口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原因是生成的NO被氧气氧化为NO2;B项,说明N

不能氧化Cu,酸化的硝酸根离子才能与铜反应;D项,③能反应的原因是溶液中有N

稀硫酸自身不能与铜反应。

5.A 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能与新制Cu(OH)2反应生成红色Cu2O沉淀,但废液显酸性,A错误。

6.C 过量的铁粉与一定量的稀硝酸反应最终生成的是Fe2+,A错误;制备氢氧化亚铁应避免被氧气氧化,向硫酸亚铁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时应把长胶头滴管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且不能搅拌,B错误;向CuSO4溶液中滴入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Cu(OH)2沉淀,加热后过滤,滤纸上留有的是CuO(黑色),D错误。

7.C 黑色粉末是碳粉、MnO2、MnOOH,不溶于水,因此,分离时先溶解、然后过滤,溶解时为了加速溶解,需要用玻璃棒搅拌,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故A项正确;灼烧时,碳粉转化成CO2,MnOOH被氧化成MnO2,因此可以得到锰的化合物,故B项正确;溶液中Zn2+发生水解,因此应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得到ZnCl2固体,故C项错误;NH4Cl受热易分解,之后重新生成NH4Cl,此方法不是升华,ZnCl2热稳定性强,但此题中“升华”,用引号引起,故D项正确。

8.B CO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①错误;废液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排放,②错误;镁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金属镁着火时,应用细沙覆盖灭火,⑥错误;燃着的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⑦错误;NaOH具有腐蚀性且与盐酸反应放热,故不能用NaOH溶液清洗眼睛,⑧错误。

题组二 突破微型实验方案设计型评价题

1.C NaHCO3稳定性小于Na2CO3,加热后NaHCO3分解,A项错误;碱式滴定管有一小段橡胶管,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腐蚀橡胶,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KMnO4溶液,B项错误;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为置换反应,C项正确;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火焰颜色,若未有紫色出现,说明没有K+,D项错误。

2.A 双氧水能将FeSO4中的Fe2+氧化为Fe3+,可证明H2O2的氧化性大于Fe3+,A项正确;NaClO溶液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NaClO溶液的pH,B项错误;先滴入Ba(NO3)2溶液,产生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仍有沉淀,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具有氧化性,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C项错误;先将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否则多余的碱与硝酸银反应,也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D项错误。

3.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可观察到铝箔熔化但并不滴落,这是因为铝箔表面生成的Al2O3的熔点远高于Al,A项错误;先向某溶液中滴加H2O2,然后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可能含Fe2+或Fe3+或Fe2+和Fe3+,不一定含Fe2+,B项错误;向1mL0.1mol/LMgCl2溶液中滴1~2滴2mol/LNaOH溶液,NaOH完全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再滴加2滴0.1mol/LFeCl3溶液,静置,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说明Mg(OH)2沉淀转化为Fe(OH)3沉淀,根据沉淀转化的一般原则,Ksp[Mg(OH)2]>Ksp[Fe(OH)3],D项错误。

4.B 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浓硫酸使蔗糖炭化:

C12H22O11

12C+11H2O,表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C继续与浓硫酸反应:

C+2H2SO4(浓)

CO2↑+2SO2↑+2H2O,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表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A项结论正确;向H2O2溶液中滴加几滴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发生反应2Fe2++H2O2+2H+

2Fe3++2H2O,溶液变为棕黄色,生成的Fe3+又能催化H2O2的分解:

2H2O2

2H2O+O2↑,使溶液中出现气泡,B项结论错误;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所以铝片加入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C项结论正确;向等浓度的KCl、KI混合液中逐滴滴加AgNO3溶液,先出现黄色沉淀AgI,说明Ksp(AgCl)>Ksp(AgI),因此D项结论正确。

5.B 过滤、洗涤后可得到Fe2O3和NaAlO2溶液,NaAlO2溶液经蒸发、灼烧无法得到Al2O3,A错误;亚铁离子与铁氰化钾溶液反应能够生成蓝色沉淀,取样品溶液,加入铁氰化钾溶液,若不出现蓝色沉淀,则亚铁离子全部被氧化为铁离子,完全变质,B正确;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KCl和K2Cr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出现红色沉淀,由于两种物质的组成结构不相似,不能判定Ksp(Ag2CrO4)与Ksp(AgCl)大小,C错误;实验中没有用NaOH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稀硫酸,酸性条件下即使淀粉水解了,也看不到砖红色沉淀,D错误。

6.D 对比实验①②,这两个实验中只有溶液酸性强弱不同,其他外界因素都相同,且溶液的pH越小,Cr2

的去除率越大,所以降低pH可以提高Cr2

的去除率,A正确;实验②中,Cr2

在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r2

+6e-+14H+

2Cr3++7H2O,B正确;实验③中,Cr2

在阴极上得电子,且溶液中的亚铁离子也能还原Cr2

离子方程式为Cr2

+6Fe2++14H+

2Cr3++6Fe3++7H2O,所以Cr2

去除率提高,C正确;实验③中,Cr2

在阴极上得电子,且溶液中的亚铁离子也能还原Cr2

理论上电路中每通过6mol电子,则有1molCr2

在阴极上被还原,但溶液中还有部分Cr2

被Fe2+还原,D错误。

题组三 突破基础实验装置识图型评价题

1.C 反应过程中装置内的压强会不断发生变化,导管口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容易发生倒吸现象,故A错误;左边的具支试管是敞口的,应该用橡皮塞塞上,故B错误;浓硫酸滴到蔗糖上,蔗糖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品红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硫,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故C正确;未注明氯化钠和碘化钾溶液的浓度,无法根据现象判断二者溶度积常数的大小,故D错误。

2.C 长颈漏斗没有插到液面下形成液封,氢气可以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关闭弹簧夹后固液不能立即分离,反应停不下来,故A不符合题意;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不互溶,可以用分液漏斗分液,本题用蒸馏法不对,即使蒸馏,温度计水银球也不能插到液面下,而是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故B不符合题意;当向小试管中加水时,试管中的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小试管与大试管间没有物质交换,只有热量交换,大试管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气压超过外界大气压,这个压强差使得U形管中左管液面下降、右管液面上升,所以可以验证钠与水反应的热效应,故C符合题意;氯化铵受热易分解为氯化氢和氨气,所以不能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氯化铵,故D不符合题意。

3.C 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反应,应选饱和碳酸钠溶液,故C符合题意。

4.D b、c、f中依次盛装饱和食盐水、浓硫酸、浓硫酸,作用为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和防止水蒸气进入e,A项正确;g中未反应的氯气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发生的反应为Cl2+2NaOH

NaCl+NaClO+H2O,B项正确;e装置的收集器必须保持干燥,否则无水AlCl3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C项正确;实验时,必须先点燃a处酒精灯,氯气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d处酒精灯,D项错误。

5.A 装置①中发生反应产生CO、H2O和CO2,装置②中用碱石灰除去H2O和CO2,装置③中发生主体反应:

CO+PbO

Pb+CO2,装置④中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并除去反应中产生的CO2,装置⑤中用银氨溶液检验反应前CO是否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尾气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未反应的CO。

实验时,先点燃装置①处酒精灯,当装置⑤中产生连续气泡且有明显现象后,即装置中的空气已被排尽后,再点燃装置③处酒精灯,开始反应,故A正确;装置②④⑤中的试剂应该依次为碱石灰、澄清石灰水、银氨溶液,故B错误;实验完毕时,先熄灭装置③处酒精灯,再熄灭装置①处酒精灯,否则极容易发生倒吸,造成危险,故C错误;尾气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未反应的CO,尾气处理可选用点燃、气袋收集等方法,但不能用NaOH溶液吸收,故D错误。

6.C NiS在有水存在时能被氧气氧化成Ni(OH)S,在装置A中滴加蒸馏水前通入N2,是为了除去装置中的空气,故A错误;硫化氢能够被浓硫酸氧化,故B错误;NiS在有水存在时能被氧气氧化成Ni(OH)S,为了防止被氧化,装置D中的洗涤液应用煮沸过的蒸馏水,故C正确;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N2可将A装置中产生的H2S全部赶出,使其被充分吸收,防止污染空气,故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