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说的训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023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说的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4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说的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4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说的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4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说的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4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说的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4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说的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4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说的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4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说的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4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说的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4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说的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4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说的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4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说的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4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说的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4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说的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4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说的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说的训练.docx

《4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说的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说的训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说的训练.docx

4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说的训练

4、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说的训练

出处:

教育论谈  更新时间:

2007-12-215:

52:

11

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任务,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是数学学习的任务之一。

数学学习中的“说”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

我们应当把对学生说的训练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下面就这方面的教学谈一些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       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仿说

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

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而学生的一切思维活动都是依靠语言这一刺激物进行的,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又很大程度依赖说的能力的发展。

教师应从低年级开始,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让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这样引导学生学说,训练学生说的条理性。

例如:

“22+10”的教学,学生摆小棒后,教师可这样引导:

“22可以分成几和几?

先算几加几?

再算几加几?

”学生一句一句地说出:

“22可以分成20和2,先算20加10得30,再算30加2得32。

”然后让学生几句几句地学说。

通过学习,学生们感到按这样的模式说显得有条理,思路又清晰,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在适当的时候点拨,让学生试说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说,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但这时就完全脱离教师的引导是不行的,我们从学生课堂中的说话不难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还存在用词不当、句意不连贯等毛病,教师还必须给以适当点拨,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准确连贯,学生试说才能成功。

例如:

学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后,有的学生这样叙述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长方体。

”这样说就不准确,教师应对“特殊”二字进行点拨,使学生知道应该说:

“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三、       教师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大胆练说

1、         小组讨论、同桌交流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展小组讨论、同桌交流,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从整个群体获取。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争辩中取长补短,锻炼说的能力,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例如:

“小华家有公鸡25只,母鸡比公鸡少6只,小华家一共有多少只鸡?

”教师提问:

“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先算出什么?

再算出什么?

”让学生们展开讨论。

讨论开始时,有的学生只能说出:

“根据公鸡25只,母鸡比公鸡少6只,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只。

”有的学生只能说出:

“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算出母鸡多少只。

”经过讨论,这些学生在其他同学和老师的纠正补充下,都能正确回答:

“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先算出母鸡多少只,再算出一共有多少只鸡。

”也可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这样每一位学生说话都能更加完整,思维更加严密。

2、         开展竞赛,进行比说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提出:

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学生解答问题的不同表达方式、方法、速度都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敏捷,教学中教师可开展一些竞赛,让学生比中练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

说思路比速度、看谁说得更完整、看谁说得更简便等。

例如 :

“修一条长200米的水渠,10天修了它的2/5,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要多少天修完?

师:

比一比,看谁很快列出算式并完整地说理由?

生1:

200÷(200×2/5÷10)-10

先求出10天修的米数:

200×2/5=80(米);再求平均每天修的米数:

80÷10=8(米);然后求出修200米共需天数:

200÷8=25(天);最后求修完剩下的还要的天数:

25-10=15(天)

生2:

1÷(2/5÷10)-10

把这项工程看作工作总量1,可以先求出工效:

2/5÷10=1/25;再求完成整个工作量所需时间:

1÷1/25=25(天);最后求修完剩下的还要的天数:

25-20=5(天)。

生3:

(1-2/5)÷(2/5÷10)

把这项工程看作工作总量1,可以先求出工效:

2/5÷10=1/25;再求出剩下的工作总量:

1-2/5=3/5;  最后求出修完剩下还需的天数:

3/5÷1/25=15(天)。

……

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大家勤思考争发言,连续说出了近10种解答方法,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大家说话的方式、方法和速度在比中提高了,思维也更加灵活敏捷了。

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但不能为解题而解题,应在解题过程中重视解题思路的讲解,哪怕是错误的思路,从中也能吸取经验教训,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通过学生大胆地说,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思想,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以利于教师掌握准确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因此,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说的训练。

提高“说话”能力――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的几点做法

在常人眼中,语文课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实为教学目的之一。

语言表达能力真的与数学课无关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笔者从随堂听课中注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议论少的现象较普遍,这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以至于出现“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的现象。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我们知道,学生只有在想清楚的前提下才能说清楚,“说”本身就是思维进一步加工,提炼使之准确、条理化的过程,也是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步骤。

因此,我们认为,要提高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万丈高楼平地起,培养儿童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须从一、二年级抓起。

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且知识面窄,平日口头言语不合语法、辞不达意现象有之,更何况抽象简炼的数学语言?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我们结合教学实践,从01年下半学期开始,以所任教的一年级为研究对象,致力于“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经整理归纳,认为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做到“四要”。


  ●要让学生喜欢“说”
  布鲁纳说过: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

推面广之,要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就得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使他们想说、要说,激发说话的欲望,培养健康、积极的说话心态。


  1、 鼓励“说”
  第斯多惠指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

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特强,他们极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培养学生“说”的动力应从保护学生的这种自尊心开始。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面对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时予以鼓励,如“说得好”“不要急,慢慢说”等,并要求全体学生注意听,给说得好的同学予以鼓掌或送上小红花,教师对每个学生发言都应予以充分肯定,激励学生喜欢“说”,有信心“说”。

如一位学生由于基础差,害怕发言,即使点名发言,也声音低微,不知所云。

为了改其心病,我多次让她回答一些其力所能及的问题,答毕充分表扬他,并带领全班小朋友鼓掌。

后来,这位学生逐步克服了“说”的畏惧心理,渐渐喜欢举手发言,学习成绩进步很快。


  2、 给机会“说”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没有或很少有思考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训练。

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多给学生“说”的机会。


  首先可以给学生自言自语的机会。

让学生组织好语言、准备好说的内容,以便能一次说对,增强他们的信心。

例如:

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在学生尝试练习“58+14”后,让学生比一比“58+4”与“58+14”有何不同。

教师应提供一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轻轻地说一说,然后请一位优秀生说一遍,带动其他学生争先发言。


  其次,要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

通过同桌、四人小组等形式,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以求共同提高。

例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把8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我让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摆,一人说,自然引出“平均分”的概念,这样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形成了团结协作的风气。


  最后,要给学生各显其才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因此,教师必须提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良好氛围,有意识地根据问题的难易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问,困难生回答一些难度低的问题,优秀生回答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

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各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要让学生学会“说”
  学生年龄小,独立语言十分困难,因此可通过模仿或与具体形象操作相结合的途径,学说数学语言。


  1、 示范模仿帮助“说”
  低年级学生模仿性较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语言的运用。

具体强调如下两点:

(1)教师的言语必须符合一般的语言规则和逻辑要求,课堂上教师讲话的句子要完整、流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因果关系恰当。

(2)教师要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如果教师的数学语言不够准确、规范,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模糊理解,影响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正确使用。

教师用正确、清晰的语言讲述概念、计算方法等,是一种良好的示范作用,学生通过模仿,接受信号,进行同化,逐渐成为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师们都知道,解答应用题必须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思路。

而低年级学生对逻辑性、抽象性强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往往含糊不清,缺乏条理,说不出所以然。

以教学“平均分的应用题”为例:

15条鱼,平均放在3个鱼缸里,每个鱼缸放几条?

学生会列式,但无法表达思路。

因为学生很难将这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教师此时应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先把1个鱼缸看作1份,那么可以想到3缸就是3份。

把15条鱼平均放在3个鱼缸里,又可以想到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

求出每份是多少,就知道每缸放几条鱼。

学生在领悟的前提下,试着模仿讲述,初步明确了此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当然,还可以请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讲述。

再如学完平均分的应用题的例题后,教师在出示试一试时,可以放手让优生讲述解题思路,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教师的示范,同学的示范,使学生们学有榜样,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语言表达。


  2、 具体形象促进“说”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由抽象思维过度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面前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

因此,在教学时,相应的教学内容要与形象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以“9+3”为例,出示实物后启发提问:

9+3=?

你是怎么想的?


   由于比较形象直观学生能够讲出,盒子里有9个球,从外面的3个球中拿一个放在盒子里凑成十个,然后与盒子外的二个球合起来,就是12个球,通过直观演示结合语言叙述,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思考过程。


  由于语言与直观相结合,学生的感知更加深切,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既获得了知识,又提高了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


  3、 实践操作激发“说”
  人的认识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运用学具操作让学生的手、口、眼、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使外部动作化为智力活动。

常言道“人体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皮亚杰也曾说过:

“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

”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边操作、边讲述、边归纳,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弄小棒来形成表象。

“32-18=□”,每人先拿出32根小棒(3捆加2根),再从中拿去18根,且一边摆一边说:

从32根中拿出18根,先拆一捆,拿出8根,再拿出一捆,剩下的是14根。

所以32-18=14。

学生通过操作与讲述,既满足了他们好动的特点,又为理解计算方法积累了感性认识。


  ●要让学生规范“说”
  “在传统的、比较正规的课堂中,师生们靠语言交换信息,平均有70%以上的时间是教师或学生在使用语言”[I]。

数学课也如此。

在其教学中包含各种形式的语言能力。

例如:

阅读和复述课本上的例题、定律、法则、公式,讲解答题的过程和方法,归纳操作结果,口述编题或改编应用题等,语言始终伴随着教师和学生的数学教学活动。


  数学课堂使用较多的是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是由自然语言,专门术语和各种符号组成的,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有序性的特点,低年级儿童数学语言主要归为四类:


  1、演示操作,让儿童学说动词加减用语。

加上的意思可以合起来、拿来、增加、又多了、组成、一共等;减去的意思有减少、拿掉、分开、还剩、余下等。


  2、比较数量多少,学说关系词语。

如同样多、等于、大于、小于、初步感知一一对应关系。


  3、比较全体和部分,学说总数、一个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

了解总分关系,知道把两个部分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已知总数和其中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部分数用减法计算。

了解倍数关系,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已知一倍数和倍数,求几倍数用乘法计算;已知几倍数和倍数,求一倍数,用除法计算。


  4、结合算式,学会用名词述语口述算式。

熟练掌握加数、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

区别一个数在加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准确说出谁是相同加数,谁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等。


  数学语言是思维活动的重要工具。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可丰富学生的语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通过实物,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正方形和长方形。

“正方形是方方的,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是长长的,两条边长,两条边短”,在学生用生活语言叙述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叙述,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

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方的,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有两条长边,两条短边,相对的两条边一样长。


  ●要让学生变通“说”
  在学生说得清楚规范的前提下,为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应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向、不同方面表达同一个问题。


  在概念教学中,这样做能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

以“倍的初步认识”为例,此题:


  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  )倍。


  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出结论。

(1)第二行小棒的根数与第一行比,把第一行小棒的5根看作一份,第二行有这样的3份,我们就说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3倍;

(2)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摆15根小棒,15里面有3个5,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3倍;(3)第一行有5根小棒,第二行有15根,要求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列式为:

15÷5=3。

因此,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3倍。


  在应用题教学中,这样做能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

如教学“9-7“这个算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口述:

(1)小明有9本书,小红有7本书,小明比小红多几本书?

(2)小明有9本书,比小红多7本,小红有几本书?

(3)冰箱里有9支棒冰,吃了7支,还剩下几支……
  俗话说“字无百日功,言需千日熟”。

只要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语言表达这根主线,必将带来姹紫嫣红的春天。

在低年级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说话、写话训练是作文起步训练的主要途径。

有效地指导学生说话、写话,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还能加强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智力。

为此,我在低年级教学中,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说、会说,乐写、会写。

一、指导学生观察,培养说写能力

组织学生看图,看录象或VCD,观察标本、观察实物、观察自然等,补充学生感兴趣的写作题材,进行起步作文训练。

训练时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大胆想象,大胆构思,交流观察的收获。

然后教师再提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对自己没有观察到或观察不仔细的地方,重新观察,重新描述,如第二册说话训练“爱吃的水果”。

采用观察实物的方法让学生边观察边说话,使学生变无意观察为有意观察,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指导学生连起来说几句话。

把自己最喜欢的水果的样子、颜色及味道说出来,写下来。

如有学生是这样写的:

我最爱吃西瓜,西瓜又大又圆,它的皮是绿色的,上面有深绿色的条纹,用手轻轻敲打它,它发出咚咚的响声,好像告诉你:

“西瓜熟了!

”切开西瓜,就能看到红红的瓜瓤和黑黑的瓜子。

咬一口,又沙又甜,好吃极了。

一年级学生能说出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得到老师同学的赞赏,自己尝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起学生的观察兴趣,获得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的效果。

我们还可以发挥农村小学的优势,让学生观察四季的景色,田园风光,农民劳作等,记下观察日记,定时讲评交流,使说、写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培养学生写生活的能力。

二、借助投影,有序观察,培养说、写能力

观察有序是观察最基本的品质。

只有观察有顺序,写话时才能言之有序。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看图说话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

用投影片指导学生看图,便于调控学生的视力焦点,是简便易行的方法。

指导学生看图,我归纳了以下步骤:

全面看图,

 

看懂主要内容;分部看图看懂具体内容;最后连贯看各部分内容。

这顺序就是“整体——部分——整体”。

按照这个顺序指导看图,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

教第一册《小白兔运南瓜》时,先打出三幅投影片,让学生联系起来整体观察。

如果不联系观察,不看第一、三幅图,就不容易看懂第二幅图中小白兔受到启发才想出办法的内容,这样由条理的去观察全图,主要内容就看懂了。

在按顺序分别打出三幅图,根据主要内容逐图仔细观察,指导学生看懂每幅图的画面想象具体内容,最后整体观察三幅图,疏通思路,把握中心,抓住重点,为说话、写话做准备。

又如第四册看图说话《在家里》的第一幅图,为了培养学生按顺序观察的能力,我制作了复合投影片,教学时,首先打出完整的画面,从整体入手让学生看懂图(两个小男孩正在下棋),然后分步看,去掉上边的人物画面,观察画面的背景,使学生弄清图上的景物反映的时间、地点、主题背景,在覆盖人物画面,仔细观察两个小男孩的动作表情想象人物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最后连起来总结图意,说话也就由条理了。

三、凭借教材插图,训练学生言之有序

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在学生读懂课文、学会字词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说写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该训练的目的,一是让学生认识到作者是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并描写小蝌蚪的外形;二是让学生领会动物们各有各的外形特征,观察时一定要抓住特征。

用投影打出课文插图,说说鲤鱼或小乌龟是什么样的,仿照刚才一段话的形式把它写下来。

有的学生写鲤鱼:

池塘里有一群可爱的鲤鱼,大大的脑袋,红红的身子,摆着宽宽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的学生写乌龟:

水池里趴着一只大乌龟,它长着绿豆大小的眼睛,宽宽的嘴巴,身上背着一个有花纹的硬壳,身后露出一条短短的小尾巴,

它有时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有时呆在池边缩成一团,一动不动。

运用课文内容和插图,帮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表达方式。

四、演一演,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对低年级学生,可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

我尝试把表演引进说话课,利用表演的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以说为快之感。

例如,在教学第四册《应该帮助他们》的第一幅图《扶盲人阿姨过马路》时,学生能说出图画的主要内容(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但是要说具体就会感到困难。

这时,让学生看图想:

小红要去哪儿?

在路上他遇见了谁?

小红是怎样想的?

能说什么、怎么做的?

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盲人阿姨、小学生演一演,让扮演者说说自己心里的想法,再让学生看图,此时图画在学生眼里就不再是单纯的一张图画,而是刚刚发生在眼前的一件事情的缩影。

接下来,再让学生看图说话,学生兴致高涨,能很快地把这幅图用语言具体的表达出来,尤其是图中的人物对话,也能说的比较清楚、准确。

五、运用绘画,诱导学生想象力

写文章和绘画有很多相似之处,绘画要一笔一笔的画,一部分一部分的描,有点、线到面,有面到体。

写文章要一句一句地写,有句到段,有段到篇,经常让学生按照画画的顺序练习说和写,学生说话的语序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训练。

如教学《秋天》一文,让学生按课文的段落层次划分解图:

a、画蓝天、白云;b、画天底下一望无际的稻田;c、画稻田旁边的池塘;d、画池塘边上的梧桐树和树上的落叶,落叶有的落到池塘里、有的落到岸边;e、画小鱼在落叶下游泳,蚂蚁趴在落叶上;f、画两只燕子飞来了。

画完后让学生按画的顺序看图说话,而且要加上自己的的想象,唤起学生在画画时留在大脑中的表象,课文所描写的事物伴着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会象电影一样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

这样运用绘画,融观察、思维、想象、表达为一体,学生学的轻松愉快。

培养低年级儿童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略谈

达的兴趣,教学任务不仅能顺利完成,同时还让学生感受到说的喜悦,说的成功。

  二、设计合理环节让学生“可说”。

 可说  乐说  善说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行为及思维形式都得由语言作为手段来进行。

也就是说,思维与行为总是和一定的语言形式相对应的。

例如:

观察得到的结果要通过逻辑语言的形式在大脑中形成和再现表象;实验得在一定形式的思维指导下进行;而在猜测、验证中,概念是由词或词组来表述的,判断是由句子来表述的;推理是由复合句或句群来表述的;交流不用说更是一种直接的语言活动了。

因此从低年级起,培养学生“敢于说、能够说、说清楚”成为教师教学的任务之一。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议等语言实践,让学生乐说、可说、善说,说中有练,练中有说,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创设愉悦的情景,让学生“乐说”。

  托尔斯泰说: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创设让学生乐说的情景,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起他们想要表达的欲望,引起他们敢说的兴趣。

学生在愉快祥和的情景中便会表达出自己最深的体验和最敏锐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数一数”(一年级上册)时,针对一年级学生水平低,表达能力有现的实际情况,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美丽的画面“数学乐园”天是那么蓝,树是那么的高,花儿正露出笑脸,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在玩耍。

看到这形象生动的画面,学生个个兴致勃勃。

这时我激发学生说的时机到了,连忙问:

“谁能说一说,你在‘数学乐园’里看到了些什么?

”由于学生的兴趣被刚才的情景激发了,个个举起小手。

“有两个秋千”“五只蝴蝶”等等。

当学生说得意犹未尽时,我又连忙问:

“你们能不能把刚才的画面有序地完整地说说呢?

”学生的兴趣再一次被激起,于是个个争着说。

  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了学生乐说的情感和积极参与表

语言是表达思维过程的工具,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思维过程更要依靠语言来呈现。

例如教材中的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说一说“怎样做”等都是语言表达思维的形式。

让学生“可说”就是教师千方百计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设计可说的环节。

  1、复习导入以说为主。

我坚持每节课安排两分钟时间进行说话练习,如一年级设计这样的练习: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