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法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065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法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法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法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法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法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法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法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法律.docx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法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法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法律.docx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法律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法律、道德规范、约束言行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受学校邀请,有幸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青少年如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法律、道德规范、约束言行,切实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发生这一课题。

我从事过公安监管工作十五年,曾经研究过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原因及对策。

这些原因有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也有来自自身的。

在此,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站在青少年角度着重就如何预防违法犯罪谈几点初浅的看法,不正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       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不良特征。

我们每个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是高素质的,都需要经过后天的不断学习,接受教育才能形成高素质。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时期。

因此对于步入社会不久的青少年来说,客观地讲,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良特征。

1、            年龄小,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分辨是非、真伪能力较差,经不起诱惑,及易被人拉拢利用。

由于这个原因,一些青少年经不起某些图谋不轨者的利益诱惑,被授以金钱、贵重物品、高档玩具等等馈赠,分辩不清事情的是非真伪,被人腐蚀拉拢、利用。

少年王某,17岁,其父母均外出务工,与70多岁的奶奶共同生活。

一日,邻居陈某将自己非法购买的10余炸药和16个雷管(用于炸鱼)与王某私下交涉,要将爆炸品寄存在他家,并许下如果炸鱼卖了钱分一半给王某。

王某碍于邻居情面予以答应。

王、陈二人第一次炸魚后,被他人向公安机关举报,经查证,王某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不知不觉间自己违了法。

王某为什么受处罚呢?

因为他违反国家规定,私自储存爆炸危险品。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条规定)侥幸的是,炸药、蕾管存放在一起没有爆炸,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严重后果。

否则,王某是要被判刑坐牢的,离犯罪仅一步之遥。

2、好奇心强,不切实际,不分好坏,盲目模仿他人言行,自身生理和心理极易受到严重摧残。

青少年初涉社会,经历少,对世间的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

这是人之常情。

有时对街头艺人表演、电视电影奇异演出,网络暴力、色情节目播放等等都具有猎奇、好玩心理。

要知道,有些表演节目是经过长年累月的特别训练而成的,不是一般常人所能轻易学会。

比如央视第八套综艺频道,有的节目明确在荧屏上打上“此系表演,切勿模仿”告示。

有的镜头是经过特技拍摄而成。

如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腾云驾雾。

有些画面,包括广告都是经过电脑制作而成的。

这些表演、镜头、画面是出于艺术需要夸张而成,是超出常人力所能及的,切不可轻易盲目模仿。

否则,自身心理和生理就会受到严重摧残。

3、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缺少社会阅历,血气方刚,掌控不住自己情绪,哥们义气重,意气用事,不计后果。

所谓人生观应是人们生存的目的和意义,价值观应是人们的价值取向,对社会的作用,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世界一切事物的总看法和观点。

在纷繁复杂的当代社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件不容易的事,是要经过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帮助以及自己不懈的努力学习,经历一定的社会实践才能办得到的。

比如有的人认为人生目的就是为了吃、穿、玩三个字。

有的人认为人生的价值作用就是为自己多赚钱,过上富裕奢靡的生活。

有的人认为世界就是以我为中心,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这些观念都存在极端的片面性,甚至有时使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有的青少年经历事情少,缺少社会阅历,对待事物不冷静分析,不能正确对待,血气方刚,易冲动,情绪失控,哥们义气重,意气用事,不计后果。

常见的情况有:

公然侮辱他人,打架斗殴或是结伙斗殴;酗酒寻衅滋事;挨了批评精神受到刺激后,自伤自残,自暴自弃;听信别人唆使采取种种行为报复伤害他人;为了达到个人某种目的,纠集同学向低年级同学勒索财物等等。

这些情况导致的最终结果是自己受到法律的追究,自身心灵肉体均受到伤害。

16岁的陈某在歌舞厅跳舞,不慎撞倒了21岁的刘某女朋友。

三人发生口角。

陈某不服怀恨在心,于当晚召集朋友3人,对刘某实施殴打,致使刘某倒地,脸上撞伤而缝针,构成重伤,触犯了《刑法》。

陈某因此锒铛入狱,受到法律的惩处。

另三名讲哥们义气的朋友也同样受到法律的处罚。

再如,犯罪嫌疑人周某,15岁,之前仗着人高个大,找同学借钱上网。

刚开始,他将所借钱物归还同学,逐渐地他发现给了钱他借的同学不向他要回,于是胆子越来越大,发展成他向同学敲诈勒索。

与其要好的同学田某与周某纠结在一起。

俩人今天勒索5元,明天勒索20元,胃口越来越大,勒索到的钱财都挥霍一空。

这样持续了二个月后,俩人在学校充当老大,帮同学打架,调戏女生,不听老师、家长教育劝戒。

最终发展到俩人、持棍抢劫街道过往女青年手提包钱物,抢得钱物300多元。

8月31日,周某被判刑4年,田某被判刑3年。

田某在狱内抱着铁门痛哭:

“明天就要开学了,我多么想背着书包去上学啊!

都是钱害了我,都是哥们义气害了我,我好后悔啊!

”田某已悔之晚矣!

早知后悔,何不早接受教育改正?

4、法律、道德意识欠缺,抵制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和不道德行为能力差,容易受社会上不良因素影响。

党中央“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战略决策已经广泛深入人心。

法律、法规是规范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各行各业。

道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

一人人仅有科研文化科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全面的法律知识和道德素养,才能立足于社会,才会知道怎样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德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如果法律、道德意识欠缺,就会存在抵制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和不道德行为能力差,容易受社会上不良因素影响,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理。

二、青少年如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条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包括两个方面,,功一方面是未成年人通过加强自身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学习,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不法侵害后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具体地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健康向上、有益身心的活动,增强辨别是非能力,积极锻炼身体,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文化科学知识开启人的智慧,去除人的愚昧无知,使人变得越来越聪明,是我们建设美好家园和社会主义大厦的坚强基础,是我们每个青少年义不容辞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必须责无旁贷地认真学习好。

但有许多知识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如象自觉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参与交通秩序的维护,公共卫生的打扫,到乡村访贫问苦,参加社区调解纠纷,到郊外踏青旅游,甚至在家中做饭、洗衣等等。

这些事情繁琐而需要耐心,既充实了精神生活,陶冶了情操,不致于无所事事,又有益身心健康,还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

自己的是非辨别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再者,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强健体魄,也是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必不可少的前提。

没有强健的体魄,当自己遭到不法分子抢劫、伤害、绑架等暴力侵害时,就不能进行正当防卫或逃脱,自己的合法权益就会受到侵害。

二要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澄清几种模糊认识,做到知法、懂法和守法。

我们每办一件事,都要想到是不是法律允许的?

法律允许,我就做。

法律不允许,我就不做。

我们依法办事,依照的是什么法律?

我们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合法?

在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方面,我觉得要澄清几种模糊认识。

一是我年龄小,法律奈何不了我。

法律规定14周岁以下少年儿童违法犯罪不予追究,因为他们初涉人世,处于懵懂不知世事,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他们。

但要求父母或监护人严加看管。

一旦他们违法犯罪,被侵害人的经济损失要由父母或监护人承担。

父母长辈受气,本人挨打受骂遭体罚。

如果从小不养成遵纪守法良好习惯,不用法律、道德规范、约束自己言行,最终必将酿成大错。

上述所讲16周岁至18周岁违反治安管理的,不执行行政拘留。

但公安机关将作出处罚决定,在你的人生中记上不光彩的一笔,记入档案,将作为第二次违反治安管理从重处罚的依据。

《刑法》第17条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他人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是不偷不抢不犯法。

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刑法》,还有许多基本法律,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许多行政法律、法规等等若干法律。

这些法律不仅仅是指偷、抢犯法,而规范了公民、单位所有言行,违反了这些法律规定,就是违了法。

如在公众场合辱骂他人,诽谤他人,损毁国旗、国徽等等,所以我们必须守法。

三是社会主义法律是对付敌人的,与自己无关,不必学法。

四是认为从将来职业考虑,长大后既不当法官,又不当律师等从事执法工作,学不学法无关紧要。

五是认为自己反正不犯法,只要学好文化课,学不学法律没关系。

常常言道: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一个国家没有法律就无法可依,一个公民不懂法就寸步难行。

如走路开车有《道路交通安全法》,买卖商品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读书受教育有《义务教育法》等等。

一个法盲是不能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只知道蛮干、横干。

因此我们每个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办事,就必须知法、懂法和守法。

三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自尊自立、自强意识。

我国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有这样一句人生格言: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它是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好的诠释。

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使我们的人生不偏不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所谓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既不自己看不起自己,也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容许别人歧视和侮辱。

自律,就是不随便乱来,自己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不甘堕落,奋发向上,奋发有为。

17岁学生彭某,由于家中一顿早餐没有给钱,而敲诈了另一同学100元,受到公安机关的查处教育,继而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讥讽。

他不思悔改,自甘堕落,发展到抢劫他人财物被判刑。

在狱中,他泪如雨下:

我是鬼迷心窍,不听教育,由小错铸成大错!

“这是彭某没有严格自律不能正确对待批评教育的结果。

要知道,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失去自由。

如何做到自尊、自律、自强呢?

1、         要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

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不抄袭,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认真分析每场考试的得与失。

2、         正确对待父母长辈和老师的关心教育帮助。

对待表扬,是父母长辈、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不要自认为了不起,洋洋得意,骄傲自满。

对待批评和意见,不要认为是父母长辈、老师与自己过不去,丢自己脸。

做到不顶撞,不恶语相向,,置之不理,甚至我行我素,自暴自弃,照自己的错误做法继续做下去。

这样就极易走向违法犯罪。

3、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东游西逛,无事早回家,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大小便,穿着整洁,早起早睡,不专心梳妆打扮,不沉溺于网络游戏,不参与赌博、打架斗殴,不观看黄色、暴力、恐怖影碟,不抽烟不喝酒,过分追求物质享受。

4、         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不撒谎,不说假话,举止文明,不口吐秽语、动作粗野,孝敬父母和长辈,尊老爱幼,不损毁公共设施,不阴奉阳违,不随意听信他人唆使、纵恿做坏事。

5、         远离违法犯罪,正确处置涉及自身的违法犯罪行为。

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要害怕,要想方设法报警或报告家长、老师,绝不要报复伤害他人。

否则,自己同样构成违法犯罪,同样会受到法律追究。

当你发现同伴有违法犯罪意图,你应当制止他。

如果你制止不了他,你就要赶快想办法远离他,千万不能为了哥们义气跟着他去犯罪,因为你一旦到了犯罪现场,即使你没有动手,你也难脱干系。

四要增强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加强自身修养,不断调整,不断完善、规范自己言行。

家有家庭美德,职业有职业道德,社会有社会公德,这些构成了全社会的道德规范。

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自身道德意识的培养。

青少年如何不断调整,不断完善、规范自身言行,对违法犯罪做到自我预防,自我教育?

我认为,要做到“十戒除”、“十不做”。

(1)    十戒除

1、戒除娇气。

积极参加劳动,养成劳动习惯。

敢于正视挫折,提高耐性能力。

2、戒除奢侈。

树立勤劳致富思想,养成节俭习惯,参与家庭理财活动,参加社会经济活动。

3、戒除懒惰。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勤奋实干。

4、戒除骄傲。

虚心好学,不耻下问。

谦虚谨慎,积极进取。

5、戒除贪欲。

培养正确的消费观,抵制畸形消费。

通过正当途径,获取合法权益。

6、戒除散漫。

树立纪律、法制观念,确保规范。

制定生活、学习规划,养成规范。

7、戒除虚假。

诚实守信,实事求是。

珍惜荣誉,摒弃虚荣。

8、戒除妒嫉。

树立信心,赶超他人。

主动交流,抒发感情。

9、戒除色情。

学习青春期知识,提高免疫力。

正确接受性道德教育,增强抗腐蚀能力。

10、         戒除毒品。

了解毒品性质和危害,自觉抵制毒品。

克服不健康心理,培养健全人格

(2)十不做

1、不吸烟、酗酒。

2、不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3、不携带管制刀具。

4、不强行索要财物。

5、不早恋。

6、不旷课、夜不归宿。

7、不盗窃、故意毁坏财物。

8、不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9、不观看色情、淫秽音像制品、上网成癖。

10、不做其他危害自身和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强盛国家的希望。

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法律、道德规范、约束言行,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才能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建设伟大祖国的重任。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