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2131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2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实施方案.docx

《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实施方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实施方案.docx

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实施方案

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

实施方案

 

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

第一章合作社基本情况

1.1合作社概况

1.1.1基本概况

项目单位法定名称:

固原市原州区牧茗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

企业性质:

合作社

股东构成:

现有社员106位,成员出资380万,张芳出资80万元,苏玉贤150出资万元,李俊义出资80万元,其余成员出资70万元,合作社固定工作人员26人,外聘专家顾问3人。

发展历程:

项目单位是原州区张易镇上马泉村农民、养羊大户李俊义在2009年由他发起,养殖户王安余、张智慧、张睿杰、苏玉贤、张芳六人参与,吸纳当地44户养殖种植农户,投资53万元建设的牧茗牛羊养殖场的基础上,按“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的原州区张易镇第一个肉牛羊养殖合作社。

该合作社本着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社会化服务为手段,努力做好肉羊养殖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有效衔接和交流,为提高肉羊养殖业的综合效益,实施了科学饲养、品种改良、育肥、饲草料加工、疾病防治等一系列科学配套的生产技术。

截止目前,合作社拥有会员106户,总资产600多万元,占地20亩,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26人,聘请兼职专家3人,会员遍及张易镇、20个行政村,通过几年的生产经营,不仅给社(会)员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也辐射带动了原州区肉羊养殖户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主营业务:

组织成员进行优质肉羊的育肥、销售;组织收购、销售成员生产的产品、供应成员所需的生产资料;提供成员所需的技术服务与咨询。

主导产品:

肥育优质肉羊。

人员结构:

现有固定员工26人,其中:

管理人员6人(包括3名高级技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10人,并与区内外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获得的主要业绩、荣誉:

项目单位是原州区优秀优质肉羊专业合作社,多次受到当地有关部门的表彰。

连续4年被县评为“守合同重信用”先进企业。

成员构成及运行情况:

现有社员106户,95%为农民。

合作社成立了理事会,制定了章程。

严格按照章程开展工作,运行情况良好。

办公条件:

合作社有240平方米的办公室及会议室,配有现代化的办公设施。

1.1.2法人代表情况

合作社法人代表张芳,现年25岁,大学学历,大学生创业企业,任该协会会长和合作社理事长。

大学本科文化程度。

自毕业以以来积极探索带领群众摆脱贫穷,依靠智慧和双手走发家致富的途径。

固原广大穆斯林群众有经商的优良传统和悠久的历史,张芳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在优质肉羊养殖及其产品购销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张芳同志无欠资欠薪及不良社会记录,诚实守信,能够带领合作社壮大项目区肉羊养殖业的发展。

1.1.3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项目单位成立了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监事会,理事长为法人代表。

实行了理事会领导下的理事长负责制。

1.1.4财务管理制度等建设情况

项目单位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

本合作社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定期向合作股东公布账目。

合作社税后利润,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公积金用于弥补亏损、增加股东、扩大生产经营和合作社章程规定的其他用途

提取公益金;公益金用于本合作社职工的集体福利

按照合作社章程规定的比例,提取职工积累基金;职工积累基金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划归职工个人名下

按照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向合作股东分配股利。

合作社当年没有利润时不得分配股利和提取职工积累基金。

在资金管理方面,严格采用国家统一的资金管理模式,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和办法。

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加强资金使用的跟踪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检查。

1.2运营状况

1.2.1主业发展情况

项目单位2009年在项目区建成了占地20亩的优质肉羊养殖基地,存栏适龄母羊300只,年育肥出栏优质肉羊5000只,项目单位现已形成了完备的饲草料种植产、饲草料加工、技术服务、肥育羊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运行结果良好,连续两年实现了盈利,成为原州区内具影响力的养殖合作社。

合作社有养殖场圈舍3600平方米,有一套饲料加工机械。

种植多年生牧草及禾草1000亩,年收入240万元。

1.2.2项目申报前一年度合作社的财务及分配情况

2012年财务状况

2012年底资产总额38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69万元、流动资产215万元、负债总额98万元,其中流动负债98万元,所有者权益285万元,注册资本53万元,实收资本260万元。

营业收入544万元,利润总额100万元,净利润80万元,净资产收益率44.31%,总资产报酬率25.00%、资产负债率为0.25%。

二次返利15.30万元。

2013年财务状况

截止2013年底资产总额为54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58万元,流动资产391万元、负债总额103万元,其中流动负债103万元,所有者权益446万元,注册资本260万元,实收资本260万元。

营业收入680万元,利润总额160万元,净利润120万元。

净资产收益率44.31%,总资产报酬率25.00%、资产负债率为18.8%。

1.3以前年度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的扶持情况

2011年之前该合作社没有得到过各类财政资金的扶持。

第二章项目立项背景

2.1必要性分析

2.1.1项目建设是缓解人畜争粮的有效途径

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中国21世纪人畜争粮的矛盾会更加突出,粮食短缺每年将达到5000万吨。

同时,我国畜产品结构不合理,在肉类结构中,猪肉和鸡肉所占的比例仍然偏高、粮食总量中饲料粮占占的比例相应的偏高,耗粮型畜禽的比重偏大,加剧了人畜争粮的矛盾。

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积极利用当地饲草料资源,发展草食性动物的饲养。

2.1.2项目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原州区地处宁南山区,过去由于过度放牧和人为的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开发,致使水土流失,林草覆盖率低,土地裸露严重,牧草资源逐步减少。

自治区实施禁牧舍饲养殖优质肉羊,将使原州区的退耕还林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原州区的生态环境得以恢复。

2.1.3项目建设是农民增收节支的重要途径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的副产品,具有非常可观的利用价值。

通过对秸秆的机械化加工,既可保持秸秆的营养成分,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又可解决秸秆运输储存难的问题,扩大了牲畜饲草来源,扩大了农民增收的渠道。

如果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进行种草养畜或种养共济,延长畜牧业产业链条,每亩增加收益可达200元,

该项目年直接带动张易镇农户发展养殖业,间接带动饲草料产业及后续产业。

因此,该项目带动作用显著。

2.1.4项目建设是调整畜牧结构的需要

原州区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实施舍饲禁牧以来,畜牧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饲料价格较高,食粮畜禽生产成本高,生产者利润微薄,且市场风险大;另一方面草食牲畜价格一直坚挺,但生产潜力没有得到挖掘,农民的经济收入得不到更快提高。

在畜牧业生产上,要求我们采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方针,努力调整畜牧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牲畜。

优质肉羊养殖业是是原州区的一个传统产业,投资见效快,养殖效益好,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途径,有利于原州区畜牧结构的调整。

2.1.5项目建设是加速优质肉羊现代化养殖生产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集约化经营方式将逐步取代粗放型经营方式,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逐步取代劳动松散型产业,传统的优质肉羊放牧养殖方式已不适应原州区优质肉羊养殖业的发展,大力推广优质优质肉羊生产综合配套技术,努力实施标准化生产,走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路子已成为优质肉羊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优质肉羊产业化基地示范区就是实现畜牧现代化最有效的途径。

2.2项目提出的主要依据

2.2.1国家产业政策

禁牧封育政策

宁夏实施禁牧舍饲养殖政策,把禁牧作为自治区生态建设“一号工程”来抓,积极稳妥地推行禁牧封育政策,落实各项管理和技术措施。

长期依赖天然草原放牧的380万只羊全部实现了舍饲圈养,全区3665万亩天然草原得以休养生息,2800万亩天然草原植被得到了有效地恢复,退牧还草工程与禁牧封育政策相得益彰,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系统生态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大力培育发展后续产业

2003年以来,自治区整合资金,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多万元,大力扶持发展人工种草,帮助禁牧农牧民建设棚圈,改良畜种,购置饲草加工机械,培育壮大后续产业。

人工种草等后续产业的培植壮大,与禁牧政策相得益彰,自治区畜牧业发展并没有因禁牧而萎缩,增长方式也由过去依赖放牧的粗放型经营转为舍饲、半舍饲以及园区化的集约化经营。

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农村牧区经济基础薄弱,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牲畜舍饲圈养以后,相应的棚圈、青贮窖、饲草料加工机具以及饲草料基地等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影响了禁休牧和草畜平衡工作的顺利开展。

2.2.2行业规划

原州区地处固原市牛羊养殖产业的核心区域,畜牧业是原州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传统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优势产业,2009年原州区饲养量达到180万只。

近年来,尤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生产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原州区盛产糜、谷、荞麦、土豆、豌豆等优质小杂粮。

日照充足,林茂粮丰。

饲草料丰富,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

原州区历来有养羊的习惯,在长期的养羊中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

随着封草原禁牧政策的实施,城市的扩大和非农业用地的增加,耕地面积越来越少。

使原州区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矛盾,即农业发展与人口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的矛盾;社会对粮食(包括转化为肉、奶、蛋的饲料)需求不断提高与粮食增长有限的矛盾;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与农业生态变化(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的矛盾、风草原禁牧与发展畜牧业的矛盾等。

只有有效地解决上述矛盾,才能推动原州区农业持续、高效地发展。

目前,随着原州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初步形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饲料”的三元种植新结构。

2.2.3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宁夏是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养羊业既是宁夏回族群众的传统养殖业,又是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

畜牧业是又是原州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传统的基础、优势产业,被列入原州区农业的一号工程。

“九五”以来,宁夏优质肉羊产业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和广大养殖户的共同努力下,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2009年原州区饲养量达到180万只,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原州区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基本形成了以优质肉羊、肉牛、牧草、清真牛羊肉为主导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县委、县政府把大力发展畜牧业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新的增长点,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对优质肉羊产业予以大力支持,使原州区优质肉羊产业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50%。

2.3优势分析

2.3.1政策环境

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地方经济,自治区制定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意见》、《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原州区委、政府出台了《原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原州区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关于全面实行草原禁牧大力发展舍饲养殖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为本项目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

2.3.2资源优势

宁夏农业和畜牧业比较发达,农业和畜牧业是宁夏的传统优势产业,牧草特别是苜蓿草资源也十分丰富。

原州区土地广袤,加之气候特点又适宜苜蓿草的种植、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

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的实施,苜蓿种植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种植业结构发生了很大调整,人工种草面积逐年加大,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50万亩左右,为优质肉羊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饲草料保障。

因此,建立优质肉羊规范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2.3.3市场优势

原州区是宁夏的畜牧业大县,畜牧业经济占原州区农林牧渔业经济的50%。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对饲草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原州区羊只饲养量由2002年的90万只猛增到2009年末的180万只。

但市场需求依然旺盛、价格居高不下。

2.3.4科技实力

固原市原州区牧茗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依托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牧站、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牧兽医研究所、宁夏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原州区畜牧局的技术力量,集养殖、饲草料加工、销售、科技培训、信息为一体,科技实力雄厚,聘请原州区技术推广中心等多人负责优质肉羊的养殖、生产、繁育等关键技术。

2.3.5环境条件

固原市原州区牧茗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所在的项目区无工业污染,非常适合养殖无公害优质肉羊,环境条件优越,完全符合优质肉羊养殖的环境要求及国家相关规定。

养殖基地距市区37公里处,,形成的污物重点是粪便,可将粪便直接出售给周边种水地的农户,形成与周边种植区的生太循环,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2.3.6基础设施条件

项目区交通便利,供电充足,通信方便,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电视和通信网络覆盖原州区。

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越。

盐环定扬水工程解决了原州区大部分人畜饮水问题,发展了20余万亩灌溉耕地,在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高效农业的基础上,也为优质养殖饲草种植创造了条件。

2.4市场分析

2.4.1项目产品的市场前景预测

清真牛羊肉是宁夏的优势特色产品,养殖业是宁夏大力发展的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

到2013年底,宁夏肉羊饲养量将达到1500万只,羊肉产量12.8万吨。

不论活羊交易还是羊肉交易销售市场都表现出产、销两旺的景象。

原州区及其周边地区目前已经形成了有一定集散功能的肉牛肉羊及其产品贸易市场10多个。

其中最大的平凉清真牛羊肉交易批发市场,年交易量达64万头(只),交易额达3.2亿元;固原肉牛肉羊交易专业市场,年交易量达到50多万头(只),交易额达1.5亿元。

这些交易市场与陕、甘、蒙、京、新、黑、沪等十多个省市都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购销网络。

2009年原州区优质肉羊饲养量达到180万只,其中存栏90万只,出栏90万只,优质肉羊肉产量9979吨,优质肉羊产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50%以上。

出栏的90万只优质肉羊中的90%左右是当年集中淘汰的母羊,由于集中淘汰出栏,没有经过肥育就直接交易屠宰。

普通活体优质肉羊及其优质肉羊肉由于养殖成本的增加,出现了供小于需的不平衡平状态,高档肥育优质肉羊亦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4.2项目产品方案

2.4.2.1营销策略

该项目采用全年均衡安排生产、均衡出栏、整进整出的生产模式。

因此营销也要求整进整出,高档肥育羔羊提高企业产品知名度、肥育淘汰母羊满足屠宰加工企业对一般优质肉羊的需求。

2.4.2.2营销模式

根据原州区优质肉羊淘汰季节和产羔季节,和屠宰加工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将肥育好的优质肉羊直接销售给合同企业。

2.4.2.3营销渠道

项目单位已和区内多家牛羊屠宰企业、单位签订了长期育肥羊供销合同,由合同单位包销项目单位的肥育优质肉羊。

2.4.3项目产品风险分析

2.4.3.1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在建设投资、经营成本、产品销售价格三个因素中最敏感的因素是产品销售价格和经营成本,当销售价格下降5%、或经营成本提高5%时,财务内部收益率分别下降了8.88百分点和8.05百分点,但仍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0.75百分点和1.58百分点。

2.4.3.2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强化和细化管理,降低经营成本:

对经营成本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是饲草料成本和基础羊只购入成本。

要降低饲草料成本就要细化管理、配置全混合日料粮,做到科学饲养、缩短肥育期、提高饲料报酬。

饲料配方中在保证营养全面的条件下,增大青贮饲料、微化等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粗饲料比例。

在保证满足收购合作社社员交售羊只的前提下,购入的羊只要尽量收购体重适合于快速肥育的羊只。

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产品销售价格:

该项目肥育羊按照每只790元销售,在市场上其价格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因此,该项因素潜在风险较小。

2.4合作社成员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

合作社成员对此次申报项目非常支持。

在代表大会上通过对项目立项背景、项目目标内容、建设方案、投资及效益分析等内容的了解,纷纷表示愿积极配合项目申报,并将在项目执行中按照项目要求完成目标任务。

国家扶持资金平均量化到每个成员,并进行公示,建设资金不足部分由成员增股补充。

第三章项目目标

3.1建设规模目标

3.1.1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项目名称:

固原市原州区5000只优质肉羊养殖扩建项目。

建设性质:

扩建。

建设地点:

原州区张易镇上马泉村。

3.1.2建设规模

在原州区新建年饲养量5500只的优质肉羊育肥养殖场一个,其中年存栏基础母羊500只、出栏肥育羊5000只。

其目标:

一是选育优质优质肉羊,结合宁夏优质肉羊串换工程,为合作社提供优质种羊;二是将社员分散饲养的羊进行集中育肥、年育肥出栏5000只。

主要技术指标:

羔羊成活率:

达到95%以上

哺乳期:

90天

种母羊更新率:

年均20%

种公羊更新率:

年均25%

种公羊生产性能:

本交为每只公羊40只母羊。

育肥期:

羔羊育肥期120天左右、淘汰乏羊育肥期90天左右。

3.2品种及技术来源

3.2.1品种

饲养品种为当地肉羊与小尾寒羊杂交的改良优质肉羊,其来源为:

合作社社员分散养殖待肥育的优质肉羊。

3.2.2技术来源

主要技术有:

优质肉羊两年三产繁育技术、优质肉羊高效肥育技术。

原州区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是专业从事优质肉羊饲养、繁育等技术推广部门,项目所涉及技术成熟、可靠,合作社已与县畜牧局、畜牧技术推广中心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3.2.3生产模式

该项目采用全年均衡安排生产、均衡出栏、整进整出的生产模式。

3.3养殖结构与产品方案

项目达产后年饲养量为5500只,其中存栏基础母羊500只,出栏肥育优质肉羊5000只。

出栏产品方案:

年出栏肥育羔羊650只、出栏后备母羊570只、年出栏肥育淘汰母羊3780只。

表3-1产品方案

序号

产品名称

数量

金额(万元)

1

出售育肥羔羊

650只

52

2

出售后备种母羊

570只

50

3

出售淘汰育肥母羊

3780只

284

4

年末母羊存栏数

500只

5

合作社合计

标准化育肥出栏羊只

5000只

385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4.1主要建设内容

4.1.1概况

建设地点:

原州区张易镇上马泉村。

占地面积及土地来源:

该项目总占地20亩。

该土地为项目单位流转的原州区张易镇上马泉村农用地。

社员参与方式:

发起人负责筹集该项目所需的自筹建设资金及购买基础母羊的资金;其它社员负责提供年育肥所需的待育肥的淘汰母羊。

社员承担的养殖数量:

社员承担养殖数量3870只。

4.1.2技术路线及流程

4.1.2.1淘汰母羊育肥技术路线及流程

4.1.2.1.1淘汰母羊育肥工艺(技术)路线及流程图

淘汰母羊育肥技术路线见图4-1。

4.1.2.1.2淘汰母羊育肥工艺技术流程说明

(1)饲料

精料为指该项目中所用的能量饲料、蛋白饲料及核心预混料等加工而成的产品,其能量饲料为当地产的玉米、麸皮等;蛋白饲料用当地生产的胡麻饼、葵花饼、大豆饼等;核心预混料从专业饲料厂购买。

粗饲料为当地产的玉米秸秆、青(干)苜蓿、青贮(或微化和氨化料)玉米秸秆、麦草粉及其它可食性草料。

 

 

图4-1短期育肥技术路线及流程图

根据不同育肥阶段优质肉羊肉羊对营养需求的不同、按照配方要求,配置全价混合日粮,过渡期日粮以优质粗饲料、青贮料、和麸皮为主为。

育肥期全程每只羊日耗饲料以干物质计1.50kg其中精料0.50kg、粗饲料1.00kg。

(2)育肥期管理

采用90天快速肥育法,分为四个阶段,实施按重量分群、分段饲养。

按各阶段中的重量相应达到的育肥目标,确定各期日粮和饲喂量,精粗饲料配比,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以确保各阶段营养充分合理,提高饲料报酬等,降低饲养成本。

喂料(饮水)定时,定量、定人员。

严格执行防疫制度,新购进的羊只进场要严格检疫,消毒,更换耳号、驱虫,羊体每日刷试,羊舍每日消毒、清扫、定期全场消毒。

(3)饲养方式

采用围栏式舍饲散养饲养方式,新购进的羊先进入检疫羊舍过渡饲养15天,经驱虫、健胃、称重、建立档案、打耳号后,转入育肥羊舍饲养饲养至出栏体重。

(4)饲喂方式

采用全价混合日粮人工饲喂方式,每天定时饲喂3次。

(5)饮水方式

采用饮水槽定时不定量饮水方式饮水,饮水槽和食槽分独立设置。

(6)清粪方式

采用干清粪工艺。

每天人工清粪一次,清粪后消毒一次。

在两栋羊舍之间采用干清粪工艺清出的羊粪经设在北围墙的清粪口运至场区外,用于发酵有机肥。

(7)出栏和补栏

肥育期结束后,一次性全部出栏,将每只羊称重后牵入装卸台装车出售。

出栏后按照卫生规范要求,全面清洗羊舍和器具,经消毒后再补栏。

4.1.2.2繁育技术路线说明

两年三产,哺乳期90天,公羊随群、按40只母羊1只公羊匹配。

公羔羊断奶除鉴定选留种公羊外,其他转入育肥生产;母羔羊断奶鉴定选留后备母羊,7~12月龄进入小育成母羊羊舍进行饲养;育成母羊周岁龄进行配种,妊娠后转入怀孕期母羊舍饲养管理;预产期前7天转入产房,产羔后7天转入泌乳母羊舍饲群;35-40天出栏二毛羔羊,二毛羔羊出栏情况依据裘皮市场情况而定。

4.1.2.3羔羊的饲养管理生产工艺技术案

羔羊的饲养包括饲喂初乳、补饲和早期断奶。

羔羊出生后立即进行脐带消毒处理,待母羊舔干其身上的粘液后立即让其吃上初乳,出生后第六小时再喂一次,12小时内使羔羊获得足够的抗体,并注意排除粪便。

一月龄的羔羊以哺乳为主,2周龄补饲优质颗粒饲料,断奶后转入舍饲育肥生产或留种。

羔羊的管理主要包括饲养卫生、栏舍卫生、运动、分群管理等。

4.1.2.4兽医、卫生、防疫、保健技术方案

4.1.2.4.1疫情考察与检查

产地疫情考察

在购进待育肥羊时,要对羊产地疫情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有疫情时,停止购进淘汰母羊。

交易现场检查

在交易现场主要检查羊的食欲、动态和静态表现、检查各种免疫接种证件。

4.1.2.4.2养殖场的防疫、消毒措施

养殖场大门口设消毒池,严禁非本场人员进入生产区,如有特殊情况必须进入者需经隔离洗澡消毒,更换场区工作服后方可进入;

饲养员需经常洗澡、消毒、更换场区工作服后可进入生产区,进入生产区后严禁外出或到其它圈舍活动;

羊舍每周消毒一次,生产区每月消毒一次;

按免疫程序做好各阶段的免疫注射工作,免疫注射密度要达到100%,同进要对疫苗的批次、注射时间、注射的品种及只数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便查验;

兽医人员每天要对每只羊进行观察,发现病羊及时治疗,对病死羊要及时在指定地点进行剖检,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尸体进行焚烧或消毒深埋处理。

新购进的羊要隔离观察5天,经确认无病后方可转入生产群;

4.1.2.4.3防疫制度

引进羊只的防疫制度

运输车辆要彻底消毒。

进入养殖场时也要对车辆和羊只彻底消毒。

新购进的羊只先进行驱虫、健胃,彻底检查观察5天,无异常后转入正常羊群,同时要有当地县级畜牧部门出具的检疫证。

羊只疾病报告制度

饲养人员一旦发现有病羊,要立即报告给兽医人员,由兽医人员决定是否采取隔离措施。

发现重大疫情时要立即报告给当地兽医管理部门。

病羊隔离制度

该项目在养殖场下风口、离羊舍外100米处的草料种植区,设置了一个16×13=208平方米的隔离治疗区,离隔离治疗羊舍50米外布置1个急宰台和1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