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2307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7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x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docx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

中药药剂学

【计算题】

(一)注射剂P214—P215

1)冰点降低数据法

2)氯化钠等渗当量法(这个考得可能性更大)

(二)置换价计算P294—P295

【置换价】:

指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的重量之比值。

(自己看书补充哈)

【处方分析】:

在第十一章P263—P266

.(上课只讲了第一个处方的)

第一章绪论

(1)中药药剂学:

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体现其理论体系特点,注意的方面:

1、中药制剂的处方组成必须符合中医药理论

2、中药制剂的工艺过程必须首先考虑君臣药的提取效率,不仅要考虑有效成分和(或)指标性成分,而且要考虑到“活性混合物”,以正交设计法或均匀设计法进行实验优选浸提分离工艺,以确保原方特有的疗效

3、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除要求符合制剂通则检查外,通常选定君臣药中有效成分和(或)指标性成分作为制剂的含量控制指标。

4、中药药剂的药效学研究,在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及模型的同时,应尽可能建立符合中医学辨证要求的动物模型。

5、中药制剂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不仅可借鉴于现代药剂学中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方法,而且还应发展符合中医药传统理论和中药复方配伍特点的新的研究方法,如药理效应法、毒理效应法等。

6、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必须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用药,方可发挥其应有的疗效。

(3)中药药剂学的任务:

基本任务:

研究将中药制成适宜的剂型,其制剂有效、安全、稳定、可控,保证以质量优良的药剂满足医疗卫生工作的需求,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可概况如下:

1、继承和整理中医药学中有关药剂学的理论、技术与经验,为发展中药药剂奠定基础。

2、充分吸收和应用现代药剂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加速实现中药剂型现代化。

3、加强中药药剂学基础理论研究,是加快中药药剂学“从经验开发向现代科学技术开发”过渡的重要研究内容。

4、积极寻找药剂新辅料,以适应中药药剂某些特点的需要。

(4)中药药剂常用术语:

1、药剂辅料:

是指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所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

2、药物:

凡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和药品。

3、药品:

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4、剂型:

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

中药常用剂型:

汤剂、散剂等。

5、制剂:

根据《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

如玉屏风口服液、阿胶泡腾颗粒剂等。

6、调剂:

按照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配制,注明用法用量的药剂调配操作。

7、药剂学:

研究药剂调配与制剂制备的学科。

8、中成药:

以中药味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

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9、新药:

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10、处方药:

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在医师、药师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监督或指导下方可使用的药品,这类药品一般专用性强或副作用大。

11、非处方药:

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药品。

12、给药精密化:

要妥善设计药物剂型与用药方法,以便将各种药物能有选择性地送到欲发挥作用的靶器官,并在必要时间内维持一定浓度,尽量减少向其他不必要部位分布,使副作用限制在最低限度。

第三节药物制剂分类

(1)按物态分类

固体剂型:

散剂、颗粒剂(冲剂)、丸剂、片剂、胶剂

半固体剂型:

内服膏滋、外用膏剂、糊剂

液体剂型:

汤剂、合剂(含口服液剂)、糖浆剂、酒剂、露剂、注射剂

气体剂型:

气雾剂、烟剂

按制备方法分类:

将主要工序采用同样方法制备的剂型分为一类。

浸出药剂:

用浸出方法制备的汤剂、合剂、酒剂、酊剂、流浸剂、浸膏剂等。

无菌制剂:

用灭菌方法或无菌操作法制备的注射剂、滴眼剂等。

(2)按分散系统分类

1、真溶液类剂型芳香水剂、溶液剂、醑剂、甘油剂及部分注射剂等

2、胶体溶液类剂型乳胶剂、火棉胶剂、涂膜剂等

3、乳状液类剂型乳剂、静脉乳剂、部分搽剂等

4、混悬液类剂型合剂、洗剂、混悬剂等

5、气体分散体剂型气雾剂等

6、固体分散体剂型散剂、丸剂、片剂等

(3)按给药途径分类

1、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汤剂、合剂(口服液)、糖浆剂、煎膏剂、酒剂、流浸膏剂、散剂、颗粒剂、丸剂、片剂、胶囊剂等。

2、经直肠给药的剂型:

灌肠剂、栓剂等

3、不经胃肠给药的剂型:

A:

注射给药:

注射剂(包括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及穴位注射等)

B:

皮肤给药:

软膏剂、膏药、橡胶剂、糊剂、搽剂、洗剂、涂膜剂、离子透入剂等

C:

黏膜给药:

滴眼剂、滴鼻剂、含漱剂、舌下片、吹入剂、栓剂、膜剂、含化丸

D:

呼吸道给药:

气雾剂、吸入剂、烟剂

弟四节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一、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

同一药物因剂型不同、给药方式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药理作用。

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剂型,起效时间快慢不同。

通常是:

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

从防治疾病角度选择剂型:

1、急症用药,宜选用发挥疗效迅速的剂型,如注射剂、气雾剂、舍下片、口服液剂、合剂、保留灌汤剂等

2、慢性疾病用药,宜选用作用缓和、持久的剂型,如丸剂、片剂、煎膏剂及长效缓释制剂

3、皮肤疾患用药,宜选用软膏剂、橡胶膏剂、外用膜剂、涂膜剂、洗剂、搽剂等。

4、某些局部黏膜用药,选用栓剂、膜剂、条剂、线剂、钉剂

二、根据药物本身及其成分的性质选择剂型

充分考虑所设计剂型对主要药物活性成分溶解性、稳定性、刺激性的影响。

1、含难溶性或水中不稳定成分的药物、主含挥发油或有异臭的药物不宜制成口服液等液体剂型。

2、药物成分易为胃肠道破坏或不被吸收,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或因肝脏首关消除(首关效应)的,不宜设计为口服型。

3、成分间易产生沉淀等配伍变化的组方,不宜制成注射剂或口服液等液体剂型

4、中药富含糖类、胶类等活性成分着,出膏率较高,浸膏吸湿性强,制成硬胶囊剂,稳定性差。

三、根据原方不同剂型的生物药剂学和药动学特性选择剂型

优选生物利用度较高的剂型。

四、根据生产条件和五方便的要求选择剂型

剂型选择首先满足防治疾病需要和药物本身及其成分性质的前提。

五方便:

服用、携带、生产、运输、贮藏方便

三小:

剂量小、副作用小、毒性小

三效:

长效、高效、速效

第五节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

(1)药品标准:

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给、使用、检验和治理部分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2000以前,我国药品标准分为国家和地方标准

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过喝过卫生部药品标准》

地方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制定的

(2).药典 

 1、药典的性质与作用: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

药典中收载医疗必须、疗效确切、毒性和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物及其制剂,规定其质量标准、制备要求、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等,作为药物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

药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家药物生产、医疗和科技的水平,也体现出医药卫生工作的特点和服务方向。

  

2、中国药典:

已颁布施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有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和2010年共9版。

目前药典分为三部:

第一部收载中药材和中药成方及单方制剂。

第二部收载化学药、生化药、抗生素、放射性药品、等各类制剂。

第三部:

生物制剂等。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简称局颁药品标准,收载《中国药典》未收载的品种。

(3)药品管理法规

1、1985年7月1日起施行的第一部《中华人民过喝过药品管理法》(简称《药品管理法》)

2、2002年9月15日又施行了《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3、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新药审批办法》

4、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

《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

《中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

(4)新药注册

药品注册:

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的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系统评价,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

药品申请分为1、新药申请2、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申请3、进口药品申请4、补充申请

第三章制药卫生

第一节概述

制药卫生:

是药品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涉及到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在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强化制药卫生管理,落实各项制药卫生措施,是确保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具体要求。

二、中药制剂的卫生标准

(1)致病菌(检出一次为准,不再另行抽样复检)

1、口服药品:

每克或每毫升不得检出大肠杆菌,含动物药及脏器的药品同时不得检出沙门菌。

2、外用药品:

每克或每毫升不得检出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3、阴道、创伤、溃疡用制剂不得检出破伤风杆菌

(2)活螨用于口服、创伤、黏膜和腔道的药品,不得检出活螨。

(3)细菌和霉菌

1、口服给药制剂

不含中药

原粉的制剂

含中药原

粉的制剂

含豆豉、神曲等

发酵成分的制剂

细菌数

每1g不超过1000个

每1ml不超过100个

每1g不超过10000个(丸剂每1g不超过30000个)

每1ml不超过500个

每1g不超过个

每1ml不超过1000个

霉菌和酵

母菌数

每1g或者1ml不超过100个

每1g或者1ml不超过100个

每1g不超过500个

每1ml不超过100个

大肠埃希菌

每1g或1ml不得检出

每1g或1ml不得检出

每1g或1ml不得检出

大肠菌群

每1g应小于100个

每1ml应小于10个

每1g应小于100个

每1ml应小于10个

2、局部给药制剂

(1)用于手术、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局部给药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法的无菌规定

(2)用于表皮或黏膜不完整的含中药原粉的局部给药制剂

1、细菌数:

每1g或10cm2不得超过1000个;每1ml不得超过100个。

2、霉菌和酵母菌数:

每1g、1ml或10cm2不得超过100个

3、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每1g、1ml或10cm2不得检出。

(3)用于表皮或黏膜完整的含中药原粉的局部给药制剂

1、细菌数:

每1g或10cm2不得超过10000个;每1ml不得超过100个。

2、霉菌和酵母菌数:

每1g、1ml或10cm2不得超过100个

3、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每1g、1ml或10cm2不得检出。

(4)眼部给药制剂

1、细菌数:

每1g或1ml不得超过10个;每1ml不得超过100个。

2、霉菌和酵母菌数:

每1g或1ml不得检出。

3、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

每1g、1ml或10cm2不得检出。

(5)耳、鼻及呼吸道吸入给药制剂

1、细菌数:

每1g、1ml或10cm2不得超过100个

2、霉菌和酵母菌数:

每1g、1ml或10cm2不得超过10个

3、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每1g、1ml或10cm2不得检出。

4、大肠埃希菌:

鼻及呼吸道给药的制剂,每1g、1ml或10cm2不得检出。

(6)阴道、尿道给药制剂

1、细菌数:

每1g或1ml不得超过100个

2、霉菌和酵母菌数:

每1g或1ml应小于10个

3、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梭菌:

每1g或1ml不得检出。

(7)直肠给药制剂

1、细菌数:

每1g不得超过1000个,每1ml不得过100个。

2、霉菌和酵母菌数:

每1g或1ml不得过100个

3、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

每1g或1ml不得检出

(8)其他局部给药制剂

1、细菌数:

每1g、1ml或10cm2不得超过100个

2、霉菌和酵母菌数:

每1g、1ml或10cm2不得过100个

3、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每1g、1ml或10cm2不得检出

3、含动物组织(包括提取物)及动物类原中药粉(蜂蜜、王浆、动物角、阿胶除外)的口服给药制剂每10g或10ml不得检出沙门菌。

4、有兼用途径的制剂应符合个给药途径的标准

5、霉变、长螨者以不合格论

6、中药提取物及辅料参照相应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执行。

三、预防重要制剂污染的措施

(一)原辅料和包装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二)生产过程与贮藏过程的控制

1、环境卫生和空气的净化

2、制药设备和用具的处理

3、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

第二节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

一、中药制药环境的基本要求

1、生产厂区的环境2、厂区的合理布局3、厂房设计和设施装备要求

二、空气洁净技术与应用

非层流型空调系统

层流洁净系统

特点

①气流运动是乱流

②设备费用低,安装简单

③使用时不易将空气中尘粒除净,

只能达到稀释空气中尘粒的效果

①层流是一种粒子流体连续稳定的运动形式

②室内空气不会出现停滞状态

③外界空气已净化,无尘粒带入室内,可达到无菌要求

④有自行除尘能力

⑤可避免不同药物粉末的交叉感染

洁净度

可达到10万级或1万级标准

可达100级

洁净度越小,尘埃和微生物越少,空气越洁净。

三、洁净室的卫生与管理

控制区:

达到10万级标准洁净区:

达到1万级或100级标准

各个级适用制剂,,详见P37

第三节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

灭菌方法:

指杀灭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

无菌:

系指在一指定物体、介质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

与灭菌方法相关的操作包括:

1、灭菌: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所有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的芽胞全部杀死的操作

2、防腐(抑菌):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操作

3、消毒: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的操作。

【P37——P40,每个灭菌参数的意义】

D值:

在一定温度下杀灭90%微生物或残存数为10%所需灭菌时间

Z值?

F值?

F0值

 

【灭菌方法】具体请自己看书P41

一物理灭菌法:

利用火焰或干热空气灭菌

1)火焰灭菌法:

不适合药品灭菌

2)干热空气灭菌法:

利用高温干热空气达到灭菌目的,一般繁殖性细菌在100℃以上干热1小时即被灭杀。

不适宜大部分药品及橡胶、塑料制品的灭菌

二湿热灭菌:

利用饱和水蒸气或沸水进行灭菌

1)热压灭菌法:

最可靠的湿热灭菌法

温度(℃)

表压力(KPa)

时间(min)

115

68.6

30

121.5

98.0

20

126.5

137.2

15

灭菌时间必须从全部待灭菌物品达到预定温度才开始计时

2)流通蒸汽灭菌法和煮沸灭菌法:

流通蒸汽灭菌法是在不密闭的容器内,用蒸汽加热100℃进行灭菌,不耐高热的药品和1~2ml注射剂均可采用本法灭菌,时间一般为30分钟。

煮沸法则是把安培或其他被灭菌物品放在水中加热煮沸进行灭菌,时间一般为60分钟。

3)低温间歇灭菌法:

将待灭菌物品60℃~80℃加热1小时,杀灭其中菌体繁殖体,然后室温或37℃恒温箱中放置24小时,循环操作3次,直到杀灭全部细菌繁殖体和芽胞为止。

适用于必须加热灭菌法灭菌但又不耐较高温度的药品。

PS:

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

1、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抗热能力为芽胞>繁殖期>衰老期。

耐热性:

中性>碱性>酸性。

2、药物与介质的性质3、灭菌时间:

与灭菌温度成反比,一般中药注射剂流通蒸汽100℃加热30~45分钟即可。

4、蒸汽性质

(三)紫外线灭菌方法:

用于灭菌的紫外线波长为220~290nm,灭菌能力最强的为254~257nm的紫外线。

广泛用于空气灭菌与表面灭菌,不可用于玻璃灭菌。

其温度适宜10~55℃,相对湿度45%~60%

(四)微波灭菌:

通常频率在300MHz到300KMHz之间的电磁波,其灭菌条件需要水。

(五)辐射灭菌法,有效防止二次污染

二滤过除菌法

(一)微孔薄膜滤器:

指以不同性质不同孔径的高分子微孔薄膜为滤材滤过装置,应用最广的滤过除菌器。

一般选用0.22um以下孔径的滤膜做滤材,用于不耐热液体

(二)垂熔玻璃滤器:

化学性质稳定,不受药液的影响,对药物溶液不吸收,不影响药液PH。

制剂生产时常用。

(三)砂滤棒:

三种规格,药液要经过预滤处理,粗滤装置除去较大颗粒杂质。

必须无菌操作,在滤液中加入适量防腐剂。

对新使用或已多次重复使用的滤器,须检查滤过除菌效果。

三化学灭菌

用化学药品杀灭微生物

(一)气体灭菌法

1、环氧乙炔灭菌法:

应用时须二氧化碳稀释,通常是环氧乙炔10%,二氧化碳90%。

灭菌条件:

环氧乙炔浓度为850~900mg/L(3小时,45℃)或450mg/l(5小时,45℃)相对湿度40%-60%,温度22℃~55℃。

2、甲醛蒸汽熏热灭菌法:

甲醛是杀菌力很强的广谱杀菌剂。

只能用于空气杀菌,残余蒸汽由氨气吸收。

3、其他蒸汽熏蒸灭菌法

(二)浸泡与表面熏蒸灭菌法

本法的化学药品为消毒剂

1、醇类:

杀菌能力较弱,可杀灭细菌繁殖体,不能杀灭芽胞。

2、酚类:

苯酚、甲酚等。

苯酚杀菌能力请,有效浓度为0.5%,一般用2%~5%浓度,可杀灭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灭芽胞。

3、活性表面剂:

及季铵盐类的阳离子活性表面剂,对细菌繁殖体有广谱杀菌作用,一般用0.1%~0.2%浓度

4、氧化剂:

氧化作用强,杀菌作用强

5、其他,含氯、含碘化合物

【防腐与防虫】

防腐与防虫:

自己看了哈。

P48

防腐剂

(一)苯甲酸与苯甲酸纳:

作用为未分解的粒子,一般用量为0.1%~0.25%,PH对苯甲酸类抑菌效果影响大,一般PH4以下防腐作用较好,PH超过5,用量不少于0.5%。

(二)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尼泊金类):

优良防腐剂,无毒,无臭,无味,不挥发,性质稳定。

在酸性溶液中作用最强,在微碱性溶液中作用减弱,其中丁酯的抑菌能力最强。

一般用量为0.01%~0.02%

PS:

聚山梨酯类表面活性剂能增加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在水中溶解度,由于两者发生作用,此时要增加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用量

(三)山梨酸:

对霉菌抑制力强,常用浓度为0.15%~0.2%,对细菌最低抑菌浓度为2mg/ml,对霉菌或酵母菌最低抑菌浓度为0.8-1.2mg/ml。

山梨酸也是依靠为解离分子发挥防腐作用,故在酸性溶液中效果较好,一般以PH在4.5左右为宜。

(四)乙醇:

含20%乙醇制剂已具有防腐作用。

如制剂中另含有甘油、挥发油等成分时,低于20%的乙醇也可以起到防腐作用。

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含量在25%以上才能防腐。

中药糖浆中除使用其他防腐剂外,可再加乙醇到达10%~20%,以增加抑菌效果。

(五)酚类及其衍生物:

常用注射剂抑菌剂,苯酚有效依据浓度一般为0.5%,在低温和碱性条件下抑菌能力强。

甲酚一般用量为0.25%~0.3%,抑菌作用比苯酚强3倍,氯甲酚常用浓度0.05%~0.2%,其0.05%对绿脓杆菌杀菌能力强。

(六)季铵盐类:

常用防腐剂的有洁尔灭、杜灭芬,用量为0.01%,具有杀菌防腐作用

(七)脱水醋酸以及其他的

第四章

1)粉碎:

借机械力将大块固体物质碎成规定吸毒的操作过程,也可是借助其他方法将固体药物碎成微粉的操作

2)药物粉碎目的(记忆)P51

1、增加药物的表面剂,促进药物的溶解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便于调剂和服用

3、加速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浸出或溶出

4、为制备多种剂型奠定基础,如混悬液、散剂、片剂、丸剂、胶囊剂

【粉碎的原理】见书P51,

利用外加机械力,部分地破坏物质分子间的内聚力,是药物的大块粒变成小颗粒,表面剂增大,即将机械能转换为表面能的过程。

【粉碎方法】

一干粉粉碎(具体怎么做,自己看书)

(一)混合粉碎

1)串料粉碎:

适用于大量含黏液质、糖分或树脂成分的粘性药

2)串油粉碎:

适用于大量含油脂性药料:

如种子类材料

3)蒸罐粉碎

(二)单独粉碎:

将一味中药单独粉碎用于其他各种复方中。

包括:

贵重中药、毒性或刺激性强的中药、氧化性与还原性强的中药以及质地坚硬不与其他药物混合粉碎的的中药、含大量胶树脂

二湿法粉碎(水飞法定义与过程)

朱砂、珍珠、炉甘石等爱用水飞法粉碎,即先将药物打成碎块,除去杂质,放入研钵或电动研钵中,加适量水,用研锤重力研磨。

当有部分细粉研成时,应倾泻出来,余下药物再加水反复研磨、倾泻,直至全部研细为止,再将研得的混悬液合并,将沉淀得到的湿粉干燥,研散,过筛,即得到级细粉。

三低温粉碎

低温时物料脆性增加,易于粉碎

三超细粉碎

通常分为微米级、亚微米级以及纳米级粉体。

粉体粒径为1~100nm为纳米粉体,粒径为0.1~1um称为亚微米粉体,粒径大于1um称为微米粉体。

适用于新鲜动物药等

【粉体学】P57,作为了解,请自行看书

【微粉密度与孔隙率】

1)微粉的密度:

密度系指物质单位容积的质量

1、真密度:

除去微粒本身的孔隙及粒子之间的空隙所占的容积后求的物质的容积,并测量其质量,计算得到的密度

2、粒密度:

系指除去粒子间的空隙,但不排除粒子本身的孔隙,测器容积求得的密度,也是粒子本身的密度。

3、堆密度:

系指单位容积微粉的质量。

包括了粒子的孔隙以及微粒间空隙的总体积。

4、孔隙率:

微粉中孔隙和微粒间的空隙所占的容积与微粉容积之比。

【微粉流动性】休止角如何测出?

P60

休止角:

测定方法一般是使微粉经一漏斗流下并成圆锥体堆。

设高H,锥体底部半径R。

H/R为休止角的tan值。

一般流动性不好,细粉的休止角越大。

方法如下四种

1、固定漏斗法

2、固定圆锥槽法

3、倾斜箱法

4、转动圆柱体法

流速:

微粉通过一定孔径的孔或管中流出的速度。

流速快,其流动均匀性好,流动性好。

【筛析】

1)目的:

筛析是固体粉末的分离技术。

使粗粉与细粉分离的操作。

药筛是筛选粉末粒度或混匀粉末的工具。

多种物料的过筛具有混合作用。

2)P64,那个表4—1,可能会考到

目数:

每英寸长度有多少孔。

习惯以目数来表示筛号及粉末的粗细。

3)P65,6种粉末的规格,应该要考到。

【混合】

1)目的:

是多组物质含量均匀一致。

2)混合方法:

搅拌混合、研磨混合、过筛混合(P68)

【制粒】

1)目的

1、细粉流动性差,制成颗粒可改善其流动性

2、多组分药物制粒后可防止各成分的离析

3、防止生产中粉尘飞扬及在容器壁上吸附

4、在片剂生产中改善其压力的均匀传递

2)制粒的方法:

(前5个为湿法制粒,后两个干法制粒)

1、挤出制粒:

药粉加入黏合剂制成软材后,用强制挤压的方式使其通过具有一定孔径的筛网或孔板而制粒的方法

2、高速搅拌制粒:

药粉、辅料、黏合剂加入容器内,因高速旋转的搅拌器作用,完成混合并制成颗粒的方法

3、硫化喷雾制粒:

刘勇气流使药粉呈悬浮流化状态,在喷入黏合剂液体、使粉末聚结成粒的方法,又称一步制剂,适用于半浸膏。

(要将40~60目,即3号筛),制的颗粒粒度较均匀,完整,流动性好,简化了工序。

适用于对湿和热敏感的药物制粒。

4、喷雾干燥制粒:

适用于中药全浸膏片浓缩液直接制粒,具体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