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831考研管理会计讲义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438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831考研管理会计讲义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831考研管理会计讲义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831考研管理会计讲义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831考研管理会计讲义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831考研管理会计讲义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831考研管理会计讲义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831考研管理会计讲义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831考研管理会计讲义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831考研管理会计讲义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831考研管理会计讲义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831考研管理会计讲义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831考研管理会计讲义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831考研管理会计讲义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831考研管理会计讲义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831考研管理会计讲义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831考研管理会计讲义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831考研管理会计讲义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831考研管理会计讲义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831考研管理会计讲义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831考研管理会计讲义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831考研管理会计讲义资料.docx

《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831考研管理会计讲义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831考研管理会计讲义资料.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831考研管理会计讲义资料.docx

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831考研管理会计讲义资料

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831考研管理会计讲义资料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

(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财务会计又称对外报告会计,其主要目的是依据公认会计准则,对企业发生的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向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定期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状况的信息。

管理会计也被称为内部报告会计,其主要目的是根据企业内部管理部门的特定要求,提供其决策所需要的经济信息以供决策。

区别:

1)服务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外部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个方面。

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是企业的各级管理者。

2)信息的时间特征与时间间隔不同。

财务会计的信息是历史的,而管理会计是面向未来的。

财务会计的信息是按照相等的时间间隔来提供的,而管理会计是按照管理层的要求而不定期编制。

3)信息的计量手段不同。

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可用货币计量的信息,而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既可能包括现金信息,又可能包括非货币信息。

4)法规的制约程度不同。

财务会计受法规的约束,而管理会计不受法规的限制。

联系:

由于二者均属于会计系统,财务会计衡量的是企业的总体业绩,管理会计衡量的是企业的各部门的业绩。

因此,两个系统在很多方面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主要表现有:

1)两种会计信息均可以来自同一个会计信息源。

2)成本会计是联系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纽带。

(二)管理会计有哪些重要特点?

1)管理会计的目标是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管理,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2)管理会计的方法总体性质是分析性的,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纳入动态分析和控制的轨道,而不是传统会计的静态描述。

3)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必须面向未来,是以未来的事件为决策和控制的对象。

4)提供的信息不受会计准则的约束,其方法和程序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弹性。

5)在提供信息时,非常重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三)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1)为决策者提供客观可靠的信息。

2)为决策目标的实现制定计划、编制预算。

3)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指导、实施控制。

4)成本确定和成本计算。

(四)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1)准确性

2)相关性

3)可理解性

4)及时性

 

第二章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一)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有何区别?

产品成本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所耗用的经济资源的货币表现,对象化归集到产品,即为产品成本。

期间费用是指与产品生产无直接关系,全部列为当期费用,与当期收入配比的各项支出。

(二)分批成本计算法与分步成本计算法有什么不同?

分批成本计算法主要适合按订单或批别进行的多步骤复杂生产。

其特点如下:

1)以产品的批别作为成本计算的对象,按批别计算每批产品的制造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2)分批成本单既是成本计算单又可作为在制品账户的明细账。

3)在制品和产成品成本计算简便。

一批产品全部完工,归集于该批产品上的全部成本就是该批产品的制造成本,没有完工,则就是期末在制品成本。

4)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计算同该产品的生产周期一致。

分步成本计算法适合于大量的重复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

其特点:

1)按生产部门或生产步骤归集生产成本,以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2)期末经常有尚未完工,仍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在制品,需要把归集于各个生产步骤的成本总额在已完工产品忽然在制品之间分配。

需要计算在制品的约当完工产量和产品单位成本。

3)产品成本的计算周期与会计报告期一致。

区别:

特点

分批

分步

在制品明细账

按批别设置

按加工步骤设置

成本计算报告

分批成本单

另编制生产成本报告

成本计算期

产品完工时

每一会计期末

单位成本

批总成本/批产量

总成本/约当完工产量

(三)产品成本的分类

1)按经济用途区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2)根据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作用将成本区分为主要成本和加工成本。

3)根据成本计算过程中成本与成本对象之间关系,成本可以区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四)什么叫约当完工产量?

在分步成本计算法下为什么要计算约当完工产量?

约当完工产量是指根据产品的完工程度把实物量折合为完工产品的数量。

分步成本法下由于产品大量重复生产,每个会计期末都有尚未完工、仍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在制品。

所以在产品成本计算时需要把归集于各个生产步骤的成本总额在已完工产品和在制品之间进行分配,这就需要计算在制品的约当完工产量和产品的单位成本。

(五)分布成本计算法下,成本计算可以分为哪几个步骤?

首先,分析产品的实物数量和加工程度。

然后,计算出产品的约当完工产量。

第三,汇总计算出产品的制造总成本和产品单位成本。

最后,计算出当期完工产品成本和期末在制品成本,即将总成本在当期完工产品和期末在制品之间进行分配。

 

第三章服务部门的成本分配和联产品成本计算

(一)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间接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一般要经过三个层次:

1)按部门归集费用的原始支出属于共同费用的原始支出要按一定的基础加以分配。

2)将服务部门归集的成本分配于生产部门。

3)将归集于生产部门的制造费用分配与产品或劳务。

(二)本章所述的服务部门成本分配的三种方法主要是解决什么问题?

服务部门在为主要的部门提供服务的同时,服务部门之间也通常提供产品或服务,服务部门在向主要生产部门分配成本的时候,也要处理服务部门相互之间的服务分配问题。

1)直接分配法。

对服务部门相互之间提供的服务不予考虑,服务部门的全部成本根据生部门所使用的服务作业的数量,直接向生产部门分配。

2)顺序分配法。

根据服务部门向其他服务部门提供服务量的大小或成本的多少顺序排列,按顺序决定是否向其他服务部门分配成本,且仅一次性分配成本,使成本分配呈阶梯式。

3)交互分配法。

服务部门之间的服务全部都要考虑。

(三)什么是共同成本?

为什么要在联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有几种方法?

共同成本是指在联产品或副产品分离点前所发生的各项成本。

由于存货计价和损益计量的要求,需要把共同成本在联产品或副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完全是出于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

如果运用于定价决策,很容易对决策产生误导。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实物量分配法,分离点销售价值法,估计可实现净值分配法。

 

第四章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管理

(一)作业成本计算包括哪些基本程序?

适合在何种情况下应用?

1)按活动内容辨别区分不同类型的作业。

2)分析成本与作业之间的关系,确定每种作业的成本动因。

3)按作业设立同成本动因相关的同质成本库,归集同质成本。

4)以每种作业的成本动因为分配基础,制定各作业成本库的作业成本分配率。

5)根据每种产品或服务消耗的成本动因和成本动因分配率,将作业成本库归集的作业成本归集于产品或服务。

产品生产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使得不同产品要求的工艺过程不同,操作程序不同,在作业链中流动的路径不一样,产品生产对不同作业的需用量不同,因而采用同一的分配基础,不能客观反映不同作业成本与不同产品的关系。

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许多直接制造费用,尤其是直接人工成本大大下降,间接制造费用在全部成本中的比重极大提高,分配方法的选择对成本计算影响很大,同间接制造费用相关的作业活动复杂多样,各种不同类型的作业对制造费用水平的影响不同,采用单一的成本分配基础不能反映成本同分配基础之间的关系,扭曲成本计算结果。

作业成本计算将成本与作业联系起来,追溯分析作业与成本的关系,按作业来归集和分配成本。

(二)成本分级与作业成本计算有什么相关性?

1)单位产出级成本。

同产品产量相关的作业成本,成本动因是产出量。

2)批次级成本。

与产品生产批次相关的成本,成本动因是产品批次。

3)产品级成本。

与某种产品整条生产线相关的成本,成本动因是产品或产品生产线。

4)条件设施级成本。

支持整个生产过程而发生的成本作为期间成本,不分配于产品。

在作业成本法下,作业的划分和作业成本动因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关于同质的作业成本库和成本动因,将作业和成本分为以上四大类别。

(三)作业成本计算的应用需要什么养的条件?

存在什么样的限制?

作业成本计算按作业归集制造成本,根据产品消耗的作业分配成本,是成本计算比较客观地反映制造过程的成本耗费,使成本计算更为真实,能为企业的决策和经营管理及成本控制提供更客观可靠的信息。

它需要企业做好数据收集和信息处理。

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1)作业的区分问题。

在作业的划分上界限不易确定。

2)成本动因确定上的困难。

3)信息处理的成本问题。

(四)作业管理通过哪些措施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作业管理以作业成本计算为基础,着重于以改进作业业绩为目的而计量作业的成本消耗。

包含两个层面:

一方面立足于成本分配,追索作业归集作业成本;另一方面根据产品或服务耗用的作业量分配成本,实施作业成本计算。

其精髓在于“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措施有:

1)作业消除。

消除非增值作业或不必要的作业减少耗费,提高成本效率。

2)作业选择。

从能达到同样目标的不同作业或不同策略,选择最佳的作业或策略

3)作业减少。

以不断改进的方式降低作业所消耗的资源或时间。

4)作业共享。

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能量使之达到规模经济效应,提高单位作业的效率。

 

第五章成本性态和两种类型的损益表

(一)什么叫固定成本?

有何特征?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当业务量发生变动时,其总额保持不变的成本。

具有以下特点:

1)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成本总额保持不变。

2)就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而言,则随着业务量的增减变动成反比例变动。

(二)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有何不同?

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不受管理部门短期决策行为影响的固定成本。

通常是提供和维持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所需设施、机构而支出的成本。

支出的大小取决于生产经营能力的规模,是维持企业最基本的生产能力的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通常由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和长远目标来确定,一旦形成则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并且对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目标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消减该种支出,势必影响企业的生产能力和长远目标,即使生产中断,该项固定成本也仍然要发生,因此这种成本具有很大的约束性。

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受管理部门短期决策行为影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这些成本在一定的预算执行期内固定不变,相对于生产量也是固定成本,而在编制下期预算时,可由企业管理部门根据未来的需要和财务负担能力进行调整。

此外,当企业财务陷入困难时期,管理人员可以把酌量性固定成本完全缩减,但却不能减少约束性固定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对一个企业长期目标的实现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短期内管理人员可以大幅度地改变其费用水平。

(三)什么是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有什么特征?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特点如下:

1)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成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动成正比例变动。

2)单位产品中的变动成本则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不变。

(四)什么是混合成本?

有那几种分解方法?

混合成本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既非完全固定不变,也不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

一般包括:

阶梯式成本、半变动成本。

分解方法有:

工程分析法、账户分类法、合同确认发、历史成本分析法(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回归直线法)

(五)什么是相关范围?

对于固定成本,相关范围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特定的期间。

从较长时期看,所有的成本都是可变的,只有在一定的时期内,固定成本才保持不随产量变动的特征。

二是指特定的业务量水平,如果超出这一水平固定成本会增加。

即使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具有固定特性的成本,其固定性也是针对某一特定业务量范围而言的。

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固定成本总额就可能发生变动。

变动成本也存在一定的相关范围。

超过相关范围,变动成本也不再表现为完全的线性关系,而是非线性关系。

(六)什么是吸收(完全)成本法?

什么是变动成本法?

吸收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不仅把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而且把全部制造费用全部吸收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并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由于该种成本计算法把生产过程中的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处理故又称为“完全成本法”或“全部成本法”。

采用完全成本法的原因:

存货计价

评估盈利能力

定价决策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

所有固定成本均作为期间成本列入当期损益表,从当期收入中全部扣除。

(七)变动成本法和吸收成本法有什么不同?

1)成本划分标准、类别及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吸收成本法按照成本的经济用途把企业的全部成本划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两大类,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变动成本法按照成本性态把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2)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

吸收成本法下,由于产品成本包括固定制造费用,并将固定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这样期末存货都是按全部生产成本计价。

变动成本法下,由于产品成本仅按变动成本计算,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全部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在产品、库存产品和已销产品都是只包含变动成本。

即期末存货成本都是按变动成本计价。

变动成本法的存货成本小于吸收成本法的存货成本。

(八)吸收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在编制损益表上有何不同?

吸收成本法下,损益表上的成本分为销售成本和营业费用,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后的余额为销售毛利,销售毛利减去营业费用得营业利润。

吸收成本法编制的损益表把所有成本项目按生产、推销管理等不同经济职能进行排列,主要是为了适应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外界团体或个人的需要而编制的。

变动成本法下,损益表上的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为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减去全部固定成本则是企业的营业利润。

变动成本法编制的损益表把所有成本项目按成本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主要是为了便于取得边际贡献信息。

(九)变动成本法和固定成本法对收益计算有什么影响?

由于两种成本计算法下,存货估价及成本流程不同,因而对各期营业利润的计算有着重大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当产销不平衡时,以两种成本计算为基础所确定的营业利润有所不同。

出现差额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从当期销售收入中扣除的固定制造费用的金额不同。

在变动成本法下,计入当期损益表的是当期发生的全部固定制造费用;在吸收成本法下,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定制造费用金额则是期初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加上当期发生的全部固定制造费用,再减去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

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

1)若吸收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等于期初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则营业利润差额为零。

2)若吸收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则营业利润差额大于零。

3)若吸收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小于期初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则营业利润差额小于零。

(十)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优点:

1)能够促使企业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

2)能提供企业管理部门进行预测和短期决策的有用信息。

3)有利于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和正确进行业绩评价。

4)简化成本核算。

缺点:

1)不符合财务会计产品成本的概念及对外报告的要求。

2)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第六章本量利分析

(一)什么是本量利分析?

其目的是什么?

有哪些用途?

是指对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所进行的分析。

目的在于通过分析短期内产品的销售量、销售价格、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以及产品结构等因素的变化对利润的影响,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预测、决策等方面的信息。

(二)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定有哪些?

1)成本性态分析假定

2)线性关系假定。

一是假定销售单价为常数,二是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为常数。

3)固定成本不变假定

4)产销平衡假定

5)品种结构稳定假定

(三)什么是边际贡献?

它有那几种表现形式?

边际贡献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

它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单位概念,成为单位边际贡献,是指产品的销售单价减去单位变动成本后的余额。

反映的是单位产品的创利能力。

另一种是总额概念,称为边际贡献总额,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总额减去变动成本总额后的余额。

(四)什么是盈亏平衡点?

它有几种表现形式?

如何计算?

盈亏平衡点是指使企业达到盈亏平衡状态的业务量,即在该业务量水平上,企业的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

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

1)用实物量表现,称为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2)用货币金额表现,称为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计算方法有:

基本等式法((P-b)x-a=0)、边际贡献法(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本量利分析图等方法。

(五)什么是安全边际?

如何计算?

它有什么作用?

安全边际是指企业计划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销售量的差额。

这个差额表明从预计销售量到盈亏平衡点有多大距离,或者说在亏损发生之前销售量可低于计划的数量。

它有两种表现形式:

1)绝对数:

一种是用实物量表示。

安全边际=计划销售量-盈亏平衡点销售;另一种是用货币金额表示。

安全边际=计划销售额-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2)相对数: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销售量(额)

作用:

可以反映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

只有当企业的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时,超出部分所创造的边际贡献才能形成企业的营业利润,而超出的部分就是安全边际。

企业的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越多,安全边际就越大,说明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就越小,企业的经营也就越安全。

反之,企业经营的安全性就越差。

(六)本量利分析图有几种表现形式?

它们如何揭示本量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1)标准本量利图。

它所反映的总成本以固定成本为基础,能清晰地反映固定成本总额不变的特点,同时能揭示盈亏平衡点、安全边际、盈利区与亏损区的关系。

规律:

1.在盈亏平衡点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时,销售量越大,实现的赢利就越多。

2.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盈亏平衡点越低,盈利区域的面积就会扩大,亏损区域的面积就会缩小。

3.在销售收入既定的情况下,单位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的总额越小,盈亏平衡点越低。

反之,越高。

2)边际贡献式本量利图

边际贡献式本量利图将固定成本至于变动成本线之上,总成本线是一条平行于变动成本线的直线。

因而能直观地反映出边际贡献的形成及其与利润之间的关系。

只要销售单价大于单位变动成本,就必然存在边际贡献。

当边际贡献小于固定成本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当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状态;当边际贡献大于固定成本时,企业处于盈利状态。

 

3)利润—业务量本量利图

以利润线代替了销售收入线和总成本线,是简化了的本量利图。

突出了利润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

(七)如何计算多品种下的盈亏平衡点?

只能用金额反映,不能用实物量反映盈亏平衡点。

1)加权平均法

盈亏平衡点的综合销售额=固定成本/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安全边际贡献率=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合计/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合计

∑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各种产品销售比重

某产品的销售比重=该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各种产品销售收入合计

2)联合单位法

多品种产品之间存在固定的数量比例关系,将一组产品视为一个联合单位。

联合单位边际贡献=联合单位售价-联合单位变动成本

盈亏平衡点联合单位=固定成本/联合单位边际贡献

3)边际贡献保本率法

边际贡献保本率=固定成本/各种产品边际贡献合计

边际贡献创利率=营业利润/各种产品边际贡献合计=1-边际贡献保本率

盈亏平衡点综合销售额=各种产品销售收入×边际贡献保本率

(八)什么是敏感性分析?

如何计算各因素的敏感系数?

及敏感系数的应用

就是研究与某一变量相关的因素发生变动时对该变量的影响程度。

(利润)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因素变动百分比

在敏感性分析中,可以用敏感系数对利润的变动情况进行预测。

当影响利润的某一因素发生变动时,可以利用事先计算出来的敏感系数很方便地预算出对利润的影响程度。

除预测各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外,还可以利用敏感系数预测当目标利润发生变动时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九)影响盈亏平衡点的因素有哪些?

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1)销售价格变动的影响

当其它因素不变,当单价上升时,会增大单位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会使盈亏平衡点降低,在一定销售量下实现的利润将会增加或亏损减少;当价格下降时,会减少单位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会使盈亏平衡点上升,在一定销售量下实现的利润将会减少或亏损增加。

2)单位变动成本变动的影响

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当单位变动成本上升时,会减少单位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会使盈亏平衡点上升,在一定销售量下实现的利润将会减少或亏损增加;当单位变动成本下降时,会增大单位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会使盈亏平衡点降低,在一定销售量下实现的利润将会增加或亏损减少。

3)固定成本变动的影响

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当固定成本总额上升时,会使盈亏平衡点上升,在一定销售量下实现的利润将会减少或亏损增加;当固定成本总额下降时时,会使盈亏平衡点降低,在一定销售量下实现的利润将会增加。

(十)产品品种结构的变动如何影响盈亏平衡点?

企业在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的情况下,由于不同产品的盈利能力各不相同,因而不同产品的边际贡献率也各不相同。

因此,不同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将直接影响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当边际贡献率较低的产品的销售收入占全部产品总销售额的比重上升时,企业的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会下降,从而导致盈亏平衡点综合销售额的上升,在同样的销售收入总额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就会下降;当边际贡献率较高的产品的销售收入占全部产品总销售额的比重上升时,企业的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就会上升,从而导致盈亏平衡点综合销售额的下降,在同样的销售收入总额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就会上升。

(十一)什么是目标利润?

如何确定?

目标利润是指企业在未来计划期间内,经过努力应该达到的最优化利润目标。

目标利润的预测一般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和掌握企业历史上利润率最高水平以及当前同行业或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从中选择先进合理的利润率作为预测基础。

通常用于预测目标利润的利润率主要是投资报酬率。

它由企业管理部门根据本单位在计划期间的实际生产能力、生产技术条件、材料供应状况等因素确定的最优化的战略目标,是企业未来可能实现的最佳利润水平。

目标利润必须经过反复测算、验证、调整后才能最后确定。

目标利润不应当是现有销售量、价格和成本的消极后果;它应该对销售量、价格和成本等因素的未来发展起着某些约束作用。

(十二)什么是保利分析?

有哪些具体内容?

保利分析就是分析在假定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均确定的情况下,为保证事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应达到的销售量或销售额的一种方法。

基本内容有:

1)确定目标利润

2)计算实现目标利润的业务量

3)计算实现目标净利润的业务量

(十三)什么是经营杠杆?

如何计算经营杠杆系数?

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利润的变动幅度会大于产销量的变动幅度,这种产销量较小幅度变动引起利润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就成为经营杠杆。

经营杠杆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销售变动百分比

(十四)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的关系?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未来营业利润的波动程度。

经营杠杆系数扩大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