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立春了才开始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476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膏方立春了才开始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膏方立春了才开始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膏方立春了才开始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膏方立春了才开始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膏方立春了才开始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膏方立春了才开始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膏方立春了才开始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膏方立春了才开始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膏方立春了才开始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膏方立春了才开始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膏方立春了才开始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膏方立春了才开始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膏方立春了才开始吃.docx

《膏方立春了才开始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膏方立春了才开始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膏方立春了才开始吃.docx

膏方立春了才开始吃

膏方立春了才开始吃

【篇一:

膏方调理小常识】

膏方调理小常识

一、膏方概述

1.什么是膏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一部的定义是这样的,即“煎膏剂(膏滋):

煎膏剂系指饮片用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加炼蜜或糖(或转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

膏方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说它出现于秦汉时期,完善于宋元时期,兴盛于明清时期。

按照一代中医大家,原国家卫生部中医顾问秦伯未先生在讲膏方的意义时说到:

“何谓膏?

正韵泽也。

膏方者,博雅润泽也。

盖煎熬药汁或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亦称膏滋药。

换句话说,膏方通常是指中医大夫根据病人的体质因素、疾病性质,按理、法、方、药的要求,指导病人购买成品膏方,或者开具处方,选择单味药或多味药配伍组成方剂,并将按方剂调配好的中药饮片,经过多次煎煮,滤汁去渣,加热浓缩,再加入炼蜜,或根据临床需要加入红糖、冰糖等收膏而制成的,一种比较粘稠的半流体状的制剂,是具有补虚疗疾、调理机体作用的一种中药剂型。

2.历史上有哪些典籍记载膏方?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考古发现的帛书

《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膏方的记载。

东汉时期的我国第一部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在论述不同的药物剂型,用于临床应用中讲到“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煎膏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其中就有“煎膏”的论述。

在此以后,历代具代表性的中医学著作,如唐朝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金元时期的《丹溪心法》、《世医得效方》,明清以来的《本草纲目》、《医宗金鉴》和《清太医院配本》等等,对膏方都有相关的论述。

就膏方总结比较精辟的,还得说明代中医药大家—陈嘉谟。

他在《本草蒙荃》中讲“膏:

熬成稠膏也。

药分两须多,水煎熬宜久。

渣滓复煎数次,绞聚浓汁,以熬成尔。

去久病用之,取其如饴,力大滋补胶固,故日:

膏者,胶也。

3.膏方都是滋补药吗?

膏方与丸剂有类似之处,具有起效相对和缓的特点,在临床上医生在开具膏方时多喜用滋补药,长期以往人们都认为膏方是滋补药,故又称膏滋药,俗称膏滋。

其实膏方作为中药的一种传统剂型,适合于各种慢性疾病的治疗,具有调和全身气血阴阳的功能,正如名医秦伯未先生所说的:

“膏方非单纯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

深刻指出了膏方不仅可以滋补强壮以祛除虚损劳伤,还包含治病纠偏之义。

4.膏方适合哪些人群?

膏方常用于以下人群:

(1)慢性病患者;

(2)亚健康人群;(3)脑力劳动者;(4)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体质偏差的调治;(5)注重养生及有抗衰老需求的中老年人群;(6)大病、大手术或大创伤后的康复期;(7)更年期妇女;(8)还有其他医生认为适合使用的人群。

5.膏方不适合哪些人群?

膏方并非人人可用,以下人群若使用膏方应咨询医生:

(1)身体健康的未成年人;

(2)脾胃虚弱的人;(3)肝炎、结核等传染病活动期患者;(4)各类疾病发作期患者。

6.什么叫开路方?

因膏方服用时间较长,一次制成药量较大,为避免不适合服用停药造成的浪费,或一些患者临床状况较为复杂,一时难以确定用药原则,所以在开具膏方之前可以先服用“开路方”。

开路方可先以试探方开路,服用二周左右后再做出调整,为正式开出膏方打下基础。

开路方中多为健脾化湿通利类中药以通利肠胃,起到帮助膏方吸收的目的。

对于胃肠功能良好、临床资料全面、处方思路清楚的,可以直接开出膏方。

7.为什么冬令进补推崇膏方?

祖国医学认为,人生活在大自然中,与大自然是一个整体,即所

谓的“天人相应”,大自然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人体亦然。

冬季气候寒冷,人体精气内藏,蓄积以应对时令的寒冷,并能满足来年的生发的需要。

冬令进补,人体能更好的吸收营养精华,贮藏于体内,有助于体质的增强。

所以,人们热衷于冬令进补,希望为来年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民间就流传有“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

而膏方与汤剂相比,优点在于服用方便,每天一汤匙服下,或开水冲饮,减少了汤剂每天煎煮的麻烦。

同时膏方含适量糖分,口感较好,老少皆宜,没有汤剂味苦难服之忧,因此冬令进补首推膏方。

8.冬天何时开始服用较好?

冬令在时间上是指从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时间,进补服用膏方一般自立冬日开始,其中又以冬至日起50天,即“头九”到“六九”,为最佳时间。

如果准备一冬服两三料膏方药,则可以适当提前。

9.膏方能在四季都服用吗?

膏方调补,四季皆宜,不必拘泥某个季节变化。

因为一年四季之中,一日昼夜之间,阴阳之气也在变化,阴阳运动的消长平衡始终是在进行当中。

中医认为,生命的诞生与生命活动均是阴阳两气运动的结果,在生命活动中新陈代谢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的,每时每刻都有消耗支出,需要及时得到补充,否则没有新陈代谢,也就没有了生命活动。

另外,对于久病或大病引起的体虚,或者致虚的病因尚未祛除的体虚,一时进补有时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特别是一些病情比较复杂,病史较长的病人,冬天进补调养尚未起效,可以在其他季节继续服用膏方。

还有一些容易在冬季发作的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发病时难以调治,可以在夏秋季节病情还算稳定时加以调养,千万不要拘于“冬令进补”而放弃其他季节。

只要做到补而不腻、补而不滞,适合身体需要,就可以在一年四季都吃膏方。

10.使用膏方有哪些要点?

在使用膏方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1)膏方并不是越贵越好:

膏方是否有效,取决于辨证是否准确,不能小病大补;

(2)正确理解补法:

进补可分为平补、调补、清补、温补、峻补5类;(3)膏方加工要讲究:

药材要保证质量,粗细料要分开煎,掌握火候;(4)常规剂量服用:

膏方含药量较多,不宜超剂量服用;(5)辨证施治:

膏方应一人一方,针对个人的体质和证候进行调治;(6)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调治方法;(7)妥善保存:

膏方不含防腐剂,必须妥善保管。

可以放于冰箱或阴凉干燥的地方,不要放在温热潮湿暴晒的环境中;(8)注意忌口:

服药期间应注意饮食合理,忌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篇二:

冬令进补话膏方】

冬令进补话膏方

一、冬令进补及膏方的渊源

1、冬令进补

冬令进补是我国民间的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医《素问直解》曰:

“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

”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要讲究“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阶段。

冬天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进补能更好地发挥补药的作用,可以说是投资少,见效快。

因此,冬季也就是服用膏方的最佳时期,民间常讲冬天进补,春天打虎。

2、膏方

内服膏方是汤药(煎剂)浓缩演变发展而来,凡汤剂治疗有效者,皆可熬膏服用。

膏方的起源可上溯到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

《内经》中豕膏、马膏是以动物脂肪为基质,主要外用以治疗外、伤科疾病。

膏方由皮肤外敷,逐步发展到五官科外用或内服治疗疾病,是膏方运用的一大进展,东汉末年,《金匮要略》中的一些所谓“煎”,已与现代膏方的制作方法十分相似,如大乌头煎、猪膏发煎的制法就是现代一般制膏滋方的方法,这也是膏滋方内服的最早记录。

南北朝《小品方》有单地黄煎,是最早的滋补膏方,唐代《千金方》中有个别“煎”方已与现代膏滋方完全一致,南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是一首著名的膏方,时至今日,仍广为沿用。

膏方发展至明清,已进入成熟阶段。

明朝膏方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论是小型方书,或大中型的医学书籍,均备载膏方。

如《摄生秘剖》中收录二冬膏、玄极膏、山梨膏等方,《赤水玄珠》所载膏方则组成更为复杂。

清朝膏方的发展甚为繁荣,上至宫廷,下至民间,良方迭出,运用甚为广泛,制作也考究繁杂。

民间医家医案众多,百家争鸣,各有特色。

现代,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上海雷允上等药店均有自制膏滋,如首乌延寿膏、八仙长寿膏、葆春膏、参鹿补膏等,制合方法,皆有其独特之长,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在国内外都享有一定信誉。

二、冬令进补的种类

1、补膏:

又称膏方,是将药物浓浓地煎汤,再加入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胶质药物,共同煎熬成膏状,根据需要,可加入冰糖或饴糖等矫味。

服用时,取一汤匙补膏,放在杯中以开水冲服,十分方便,配制补膏最好请医生根据患者体质与所患疾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行处方,如同量体裁衣一样,制成完全适合于患者的特点的补膏。

2、药酒:

即将药物浸酒,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溶解于酒中,服用后可借酒的药力,促进药物疗效最大程度地发挥。

由于酒性本热,走而不守,有调和气血,贯通脉络,振阳除寒,祛湿散风之效,一般适用于能够饮酒,体质偏于寒者。

3、药膳:

药膳是中药与食物组合后,通过烹调加工而成的美味佳肴,它具有强身延年、防治疾病的功效。

食补也应辨证而施,阳热体质的人不宜多服生姜、大蒜、辣椒、羊肉和狗肉等温性食物,阴寒体质的人,不宜多进水果、冷饮、鸭子、蛏子、蛤蜊等凉性食品。

否则达不到进补目的,反而易致疾病丛生。

4、中成药:

中成药进补是指通过服用具有补益作用的中成药来达到进补的目的。

如阴虚者常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阳虚者常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气虚者常用补中益气汤,血虚者常用归脾丸等。

在诸多补品中,既体现辨证论治特色,又按传统经验特制的膏滋药,尤适合于冬令进补。

膏滋一般以补益之品为主组成,既讲补虚,又兼疗疾。

处方用药约在20—30味左右,一料膏滋药的常用剂量,约相当汤剂20—30帖。

其制作步骤是:

先用水将药物浸一宿,然后连煎3汁,过滤去渣,文火浓缩,再加入糖类(如冰糖、饴糖、蜂蜜等)和胶类(如阿胶、龟版胶等)等配料收膏。

三、膏方的适宜人群

1、慢性病人的进补:

原来患有慢性疾病,冬令季节,可以结合它的病症,一边施补,一边治病,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更大。

从目前临床应用膏方的情况来看,不但内科病人可以服用膏方,妇科、儿科、外科、伤骨科、五官科的病人都可以服用膏方药,气血阴阳津液虚弱的病人也都可以通过服用膏方来达到除病强身的目的。

2、亚健康者的进补:

现代社会中青年工作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很大(主要为精神紧张,脑力透支),同时众多的应酬,无度的烟酒嗜好,长期不足的睡眠及休息,均可造成人体的各项正常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全面整体的调理,膏方疗法就是最佳的选择。

3、老年人的进补:

老年人,由于它的生理特性,人体的各种机能,都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向衰退,而冬令进补,则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4、女性的进补:

对于女性来说,脾胃主全身元气,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就容易造成女性的衰老;若脾胃能吸收饮食中的营养,充分滋养全身脏器及皮肤腠理,当脾胃正常运转时,全身的营养不断得到补充,人的抗衰老能力、生命力随之增强,脸部就会红润,皮肤就会充满光泽和弹性。

5、儿童的进补:

小儿根据生长需要可以适当进补,尤其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厌食、贫血等体虚的患儿宜于调补。

四、冬令进补前的准备:

在打算冬令进补之前先要看一看我们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进补。

首先,补品服用后要经消化吸收才能起作用,一些肠胃功能不佳,消化吸收状况很差,甚至湿热很重,舌苔厚腻,平时吃饭都觉得不太消化,经常腹胀的人,再服用滋补品,必然加重上述症状。

对这些人,医生往往给予开路药,先用陈皮、半夏、川朴、枳壳、神曲、山楂等药,煎汤服用,以运脾健胃,理气化湿改善脾胃运化功能。

使其肠胃中的湿热得以清除,肠胃功能恢复,舌苔干净,吃东西不觉得胀满,方能进食补品。

有的患者,不存在服用膏滋药的障碍,那么也可以不必服用开路药,可直接服用膏滋药,做到及时进补。

其次,对一些新近患病的人,首先要将疾病彻底治愈。

如病人患有感冒、咳嗽、咯痰,则应先将感冒咳嗽治愈,方能进补。

否则,如同闭门留寇,不但补药吃进去令人难受,反而使感冒咳嗽粘腻难愈。

五、如何辨证运用膏方

1、辨证施补

具有近千年历史的膏方药,都是在中医师悉心诊察询问病人的详细情况,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后,在中医整体调整观念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全面考虑体内气血阴阳的变化后制订的方剂,具有针对性强,作用明显全面的特点。

比如气虚体质的人,表现为神疲倦怠、动则气喘、饮食无味、脉弱无力等,可以选用由人参、黄芪、茯苓、白术等中药制成的膏方;血虚体质的人,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健忘、失眠少神、脉细无力等,可以选用由阿胶、熟地、当归、白芍等中药制成的膏方;阴虚体质者,表现为形体瘦削、口干咽燥、渴欲饮水、

潮热盗汗等,可以选用由麦冬、沙参、龟板、枸杞等中药制成的膏方;阳虚体质者,表现为畏寒肢冷、性欲淡漠、尿频遗尿、腹中冷痛等,可以选用由鹿角胶、杜仲、蛤蚧、核桃仁等中药制成的膏方。

可见,膏方虽好,使用时亦应区别对待,不可盲目使用。

2、老幼妇男,进补有别

老年人每因气弱而血行不畅,血液有高粘、高凝和易于血栓形成的倾向。

所以老年人进补,要通补相兼,动静结合。

因为“补”为“静”药,必须配以健运中州,活血化瘀的“动”药,才能达到“固本清源”的功效。

妇女以肝为先天,补品中须以疏泄肝气为辅。

小儿应以补“后天”为主。

所谓“后天”是指脾胃,脾胃健运就能健康成长,正常发育。

六、服用膏方注意点

1、服用时间

整个冬季究竟以何时服用膏方为最好呢?

一般来说从冬至日起大约50天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冬至以后的头九到六九(冬至后第一个九天为头九,第十天至第十八天为二九,以此类推),或服至立春前结束。

如果准备一冬服二料膏方,服用时间可以适当提前。

服用膏方药时还需要配合饮食调理,劳逸适宜,运动保健等,这样才能使膏方药的作用发挥至最佳。

2、服用方法与用量

胶类剂量较大,则膏滋稠黏,难以烊化,则可以隔水蒸化后服用。

膏滋也可以含化,即将膏汁含在口中,让膏汁在口中融化,以发挥药效。

膏方服用剂量要根据病情或患者的身体情况及药物性质而决定,尤其是与患者消化功能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而言,服膏方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如每日先服一汤匙,约5~10克即可,如果患者消化功能正常,或病情需要,再改为早晚各服一汤匙,以加强其治疗效果。

3、膏方禁忌

再服用膏方期间,如因误食所忌饮食,常能使膏方的疗效降低,或引起不良反应。

如服含有人参、黄芪等补气的膏方时,应忌食生萝卜,因萝卜是破气消导之品。

服膏方时一般不宜用茶叶水冲饮,因茶叶能解药性而影响疗效。

如患者属阳虚有寒者,应忌食生冷饮食;如属阴虚火旺者,则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为哮喘患者,宜忌食虾蟹腥味等。

此外,如遇感冒发热,伤食腹泻等,应暂时停服,待上述急性疾病治愈后,再恢复服用膏滋药,以免“闭门留寇”。

4、储藏方法

膏滋药应储存在瓷罐中亦可搪瓷烧锅存放,但不宜用铝锅作为容器。

存放在阴凉处,如冰箱里,避免靠近厨房炉火边,以防霉。

当每天取用膏滋药时,不要每次换一只汤匙去掏,以免每天将水分带进罐里,促使发霉变质。

应该放一只固定的汤匙在罐里。

七、膏方的特殊功用

(一)减肥

中医古代文献中记载“令人瘦”和“消人脂肉”的观点,记录了中药的消脂肪效果。

一些中药具有养阴清热、清热利湿、润肠通便、益气健脾、利水渗湿、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等作用,可以促进脂肪代谢、降低血脂、抑制代谢、降低体重及改善心悸气短等作用。

如海藻、昆布、荷叶、泽泻、大黄、赤小豆、薏米、绿豆、魔芋、山药、茶叶等。

(二)美容

中医美容以其方法多样、形式灵活而光艳世界。

具有扩张皮肤毛细血管,加快血液循环,营养、抗炎、调节皮脂腺、杀菌、美白等功效,常见有芦荟、当归、枸杞子、山药、莲子、

百合、红枣、地黄、桃仁、胡麻、杏仁等。

(三)安神

中药安神具有安眠药没有的优点,即不会成瘾,也不会产生依赖性的特点,故失眠症者选用中医中药进行辨证治疗是一很好的治疗方法,常用如朱砂、磁石、龙骨、酸枣仁、琥珀、远志、合欢皮、珍珠母、大枣等。

(四)调节免疫

药理实验发现,膏方中常用的党参、黄芪、白术等补益药能增强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肉桂、仙茅、菟丝子等有促进抗体提前形成的作用,玄参、天冬、麦冬、沙参等有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

(五)清除自由基

人参、五味子、首乌、灵芝等中药具有抗氧化作用,表现在其可以提高sod水平,降低lpo水平和脂褐质在细胞内的堆积,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另外一些实验也表明,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等补肾类中药具有清除有害自由基作用,可减少癌变的诱发因素。

(六)增强内分泌的调节功能

服用肉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温肾等药,能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分泌,巴戟天、肉苁蓉、锁阳、杜仲、蛇床子等有促进性腺机能,类似性激素样作用,鹿茸、仙灵脾还能促进精液的生长和分泌,滋肾阴药如生地、女贞子、菟丝子、补骨脂等能纠正神经内分泌代谢失调而产生减肥及促排卵的作用,实验表明,补肾药是通过性腺轴、肾上腺等多水平、多靶器官的调节而发挥作用。

(七)调整中枢神经功能

首乌、人参、黄芪、当归、知母等中药对大脑中枢神经的兴奋与抑制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提高智力和加强思维能力,延缓听力下降以及对皮肤感受的识别力。

(八)促进物质代谢

许多补虚的中药均有促进物质代谢作用,如人参、淫羊藿、肉苁蓉、灵芝、黄芪、锁阳、菟丝子、生地、麦冬等有不同程度提高蛋白质、核糖代谢的作用,生地、黄精、山药、花粉、人参、知母、苍术等有调节糖代谢的功能,人参、首乌、女贞子、蒲黄、郁金、决明子等可用来防治脂肪代谢紊乱,防治肥胖和动脉硬化。

(九)改善血液循环

众多的活血中药,如丹参、川芎、赤芍、蒲黄、当归等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改变高黏状态,改善人体的高黏血症。

高黏血症可导致微循环障碍,促使人体患病和衰老。

(十)预防基因突变

由于老年人适应能力和免疫力下降,应激反应降低,易引起基因突变,最终导致癌肿的发生或机体的衰退,而中药人参、刺五加、白术、党参、玉竹、淫羊藿等均有抗基因突变的作用,从而可延缓衰老的产生。

此外,膏方的常用中药还具有降低血脂和血压,强心利尿,镇痛镇静,调整胃肠,促进骨折愈合等功能,由此可见,膏方对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防治疾病和延缓衰老方面有着重大的潜力和优势。

【篇三:

冬令进补开点膏方服用膏滋时不宜喝茶】

冬令进补期来到了,中医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封藏的季节,是养精蓄锐的大好时机。

民间有“冬令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

如果在冬天身体得到好的滋补,来年体质会有比较大的改善。

济华中医馆任教授说,就像夏天贴“三伏贴”一样,冬天也应找中医开个膏滋方子来补补。

膏方是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一种传统养生方法,明清时就在宫廷中盛行,其实现在市场上就有一些大家熟悉的膏方,像秋梨膏、龟苓膏等。

但讲究的膏方是“一人一方一炉膏”,是从冬至吃到立春的膏滋,像郑州相对于南方比较寒冷,时间则可提前到立冬后就开始。

膏方的主要功能是补虚扶弱,适合平时气血不足、体质虚弱或手术、产后恢复期的人群服用。

尤其对于中青年人群,如果常出现疲倦乏力、心悸失眠、记忆衰退等亚健康状态,可以服用膏方改善体质。

感冒时不宜服膏滋

在大型中医医院,每一个膏方都是医生针对每个人的症状和体质拟定的,所以,在服用膏滋之前,需要先了解自己的身体是否适合进补。

例如有些方子中,膏脂的成分比较腻,对肠胃功能不好、消化吸收状况差的人来说,必然会加重其不适感。

对这些人,医生往往要先给出“开路方”,等其肠胃功能恢复正常,吃东西不觉得胀满后才能进补。

再有,患有一些疾病如感冒、咳嗽的人,要先将感冒咳嗽治愈后才能进补。

否则,不但补药吃进去难受,还会使感冒咳嗽不容易治愈。

除此之外,医生提醒,脾胃特别虚弱者、身体里湿气较重者、慢性病发作期、患有慢性肝炎者都不宜食用膏方。

如果想要调理身体,最好事先去找中医看看,千万不要盲目进补。

服用膏滋时不宜喝茶

在服用膏滋期间,同样要注意饮食。

因为补药和食物在体内有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补药的疗效受到影响。

例如,在服用含人参、黄芪等补气成分的膏方时,应忌食萝卜,因为萝卜是破气消导的食物。

如果被医生诊断出体质属于阳虚有寒的人,应忌食生冷饮食;如属于阴虚火旺的人,则应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自身患有哮喘病,则应忌食虾蟹腥味等。

只有药物和食物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使身体得到滋补。

另外,在服膏方时不宜喝茶水,因为茶叶能解药性,会影响疗效。

膏方服用方法

每天一至两汤匙坚持服用一冬天

吃膏方,贵在坚持。

膏方药力不是很强,起效也比较缓慢,所以需要服用较

长的时间。

每日清晨都要用白开水把膏滋冲匀后,空腹服用一汤匙,或是早晚各空腹服一汤匙。

如果方子中使用熟地等滋腻药,或是配料中胶类的剂量比较大,吃时难以化开,还需要隔水蒸化后才能吃。

如果觉得麻烦,也可以将膏滋放在嘴里含化成汁,以发挥药效。

服用剂量要根据身体情况及药物性质,由医生来决定。

一个膏方,一般要服用4周到6周的时间,但要坚持到来年立春前结束才能见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