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562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docx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docx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

河南省南阳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统考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春心态:

“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

   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

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

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这里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一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

“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一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人的目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的生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

正因如此,“五四”文学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在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竭力赞美青年。

《新青年》杂志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自己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2卷1号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乏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成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

“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

由此“五四”文学运动在这一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新文学的创作主体这一角度来说,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

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陈独秀、鲁迅两人算是比较大一些,其余李大钊29岁,周作人33岁,钱玄同31岁,刘半农28岁,沈伊默35岁,胡适27岁,都是很年轻的,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许多人只20出头。

他们的出现给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

以哪些作家为主体往往会决定一种文学的性质,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是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

“五四”文学则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

   “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

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梁氏文章“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一扫四平八稳,老态龙钟之气。

   1900年他在《少年中国说》中表现了希望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的憧憬,前文所及李大钊《青春》一文与上文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也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是“年轻的祖国”,“五四”作家的青春气息是如此地富有感染力量,主体的气息投掷于对象的身上,使得对象也变成青春勃发的了。

祖国在更生,是年轻的祖国;时代在变化,是年轻的时代。

这种整体的青春气息在“五四”时代的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地看出,《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国》、《猛进》、《创造》、《狂飙》等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

“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几乎是不证自明的。

“五四”作家的忧郁是青春的忧郁,“五四”作家的幻想是青春的幻想,他们对于青春的迷恋已经到了走极端的程度,钱玄同甚至说过不可理喻的话“人过四十该枪毙”。

   (摘编自葛红兵《正午的诗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四”作家的宗教是青春、欢乐与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由于他们将欢乐与光明融合在个体的生命形态之中,所以“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

   B.“五四”文学运动的转向是指以自虐、黑暗、老年心态为特征的封建文学向以欢乐、

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五四”青春型文学的转向。

   C.“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终结了中国传统的长老型

文化,催生了中国现代的青春型文化,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运动。

   D.“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具有历史和时代生活基础

的,梁启超、李大钊和郭沫若等为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引用徐志摩《默境》中的诗句,为论述“五四”文学的鲜明特征奠定了昂扬、欢乐的基调。

   B.文章第二段中的“宗教”其实是指“五四”作家的追求和向往,这里运用了比喻的论证方式。

   C.文章第三段先以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为例,然后以李大钊的文章为例,集中论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时期的重要作用。

   D.文章四、五两段的论证思路是相同的,一开始就提出论点,然后列举事实加以佐证,

很有逻辑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开篇引述徐志摩的诗句,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出青春、欢乐与光明这个话题,为论述“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这一主旨服务。

   B.一个时代的作家主体特性往往决定一个时代的文学性质,中国封建时代的作家群以士大夫为主体,体现出一种老年心态,因此李大钊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

   C.“五四”新文学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平等并列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从封建文化向新文化转变的背景中,前者与后者是相应和的。

   D.“五四”新文学的创作主体是青年,“五四”文学是青年的文学,那么,“五四”新文学的读者群自然是青年,他们的青春气息使祖国成为年轻的祖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康乡长的忙

侯发山

   南湾村地处偏僻,山里没什么矿藏资源,村里也没一家企业,是石庙乡有名的穷村。

别的地方早几年都奔上了小康,这个村的温饱却还解决不了。

几十年来,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一如过去的山清水秀,没什么变化……新上任的康乡长到任后,听说了南湾村的情况,就抽个双休日下乡了。

   南湾村村主任老贵喜出望外,以为又是康乡长来给他们送扶贫款救济物资的。

谁知康乡长一分钱也没给他捎,一壶油也没给他带,而是让他领着去山上、河边瞎逛。

老贵不知道康乡长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遂心一横,只管吊着脸说村里的小学校舍破破烂烂该补了,说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该修了,说他老贵在村委多年的工资没得过一分……

   康乡长也不搭话,任由老贵哭穷。

这时,他看到小河边几只嬉水的鸭子,就两眼放光,说老贵,村里养鸭的不少吧?

   老贵点点头,说康乡长,村里人都拿鸭屁股当摇钱树哩,鸭蛋也不舍得吃,都攒起来拿到镇上换油盐酱醋了。

   康乡长点了点头,没说话。

   中午在老贵家吃饭时,老贵又厚着脸皮提出让乡里帮助南湾村脱贫。

康乡长说老贵,乡里也有乡里的困难……这么着吧,你先帮我个忙,只要这个忙你肯帮我,我一定让南湾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康乡长的话音刚落,老贵就激动得差点把手里的饭碗撂地上,说乡长让我帮啥忙?

   康乡长微微一笑,说老贵放心,这个忙你一定能帮上,我想要一些鸭蛋。

   老贵松了一口气,说这个没问题,我现在就让老伴去村里弄。

   康乡长摆摆手,说不急不急,我要的多。

你们村多少户人家?

   老贵迟疑了一下,说不多不少二十户。

   康乡长说每户三百个,总共六千个。

   老贵吃了一惊,心说这么多?

但他也只是愣怔了一下,权衡利弊后,便拍着胸脯保证,说好,没问题,康乡长你可说话算数?

   康乡长就肃着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村里的老少爷们知道这件事情后,不用老贵过多地做思想工作,都开始把鸭蛋给康乡长攒了起来,半月时间,老贵根据各户报的数字,算出已经有六千个鸭蛋了。

   康乡长闻讯就又驱车去了南湾村。

出乎老贵的预料,康乡长竟得寸进尺得陇望蜀,说再麻烦老贵一下,把六千个鸭蛋全孵成小鸭,官大一级压死人。

老贵心里窝火,但他没别的办法,只好满口应承下来。

   六千个鸭蛋全部孵成小鸭可是个难事,村里没地方不说,也没资金去折腾。

但老贵和他的村民们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谁家的鸭蛋谁家负责孵成小鸭,各人作各人的难。

老贵感动得差点掉眼泪,真想跪到地上给老少爷们磕几个响头。

   过了一段时日,小鸭出来了,康乡长得到消息后,说老贵这样子,你们把这些小鸭给我养大了吧,到时候再跟我联系……我不会亏待南湾村的,我说过的话算数。

   老贵只有唯唯诺诺地答应下来,心里却骂康乡长不是东西,说他的胃口也太大了,心也太黑了。

   南湾村的老少爷们却没难为老贵,还是老办法,谁家的小鸭谁家饲养。

因为他们心里有盼头,记挂着康乡长的承诺,所以把这件事情看得很重。

大伙儿唯恐把鸭养糟了,怕康乡长不兑现他的承诺,都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把鸭养好:

把盖房的木料拿出来,建起了结实的鸭舍,实行囤养;一改过去让鸭自己出去找食儿的饲养方法,也开始给鸭喂起了饲料;购买了养鸭资料,开始学习养鸭技术……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贵挨家挨户看了看,小鸭都长成了大鸭,一个个肥嘟嘟的,很茁壮。

   老贵就骑个破自行车到乡里,找到康乡长说小鸭都长成大鸭了。

康乡长喜出望外,连声说了几个好。

随后,康乡长打了个电话,放下电话后就兴奋地对老贵说,明天我们先去看看。

   第二天,康乡长就去了南湾村,随他去的还有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村里到处都能听到鸭的聒噪声,构成一片热闹的喧声。

   到村民家里看过鸭,康乡长和戴眼镜的中年人都十分满意。

康乡长对老贵伸出大拇指,说祝贺南湾村成为我们乡的养鸭基地!

   老贵糊涂了,如坠云里雾中。

   那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说话了.他说老村长,我们集团是生产加工“北京烤鸭”的……我刚才看了大家养的鸭,符合我们公司的相关要求,比我想象的还要好,按照市场价格,明天我们来车装运。

   老贵看看康乡长,看看那个戴眼镜的中年人,似乎还没明白过来。

   康乡长笑了,说老贵,这下南湾村的老少爷们可都有事做了吧?

今年乡的扶贫款可就没你们村的事了。

   那个戴眼镜的中年人对老责说,接下来我们要签定一个长期的供销合同,但你们要扩大养鸭规模,保证长年给我们供货……

   老贵和在场的村民总算明白过来了,不由地鼓掌叫好,老贵说谢谢康乡长!

谢谢康乡长!

   谢我什么?

你们是猪八戒啃猪蹄,自己分享自己的果实,要谢该谢你们自己!

康乡长的脸笑得像一盘盛开的向日葵。

   (选自《小说月刊》2014年第6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康乡长第一次去南湾村,并没给村里送来扶贫款救济物资,表明康乡长要改变以前扶贫靠财物的做法,决心彻底解决南湾村的贫困问题。

   B.康乡长第二次去南湾村竟要求把六千个鸭蛋全孵成小鸭,老贵感到憋气,这样写为下文康乡长带领戴眼镜的中年人来村中收鸭子做了很好的铺垫。

   C.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作者叙述起来没有平铺直叙,而是运用了抑扬的手法,层层铺垫,读起来别有情致。

   D.小说塑造了一个勤政爱民、善于动脑、责任心强的公仆形象——康乡长,他在考察村

里时便动了让村民养鸭致富的脑筋,并想尽办法让村民付诸实施,最终获得成功。

5.小说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6.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中南湾村村主任老贵的心理变化历程。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8年8月23日,我国“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英、美、日三国之后,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由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它通过直线加速器和环形加速器将质子束增加至16亿电子伏特的能量后引出,撞击钨靶产生中子,从而进行科学研究。

在2017年8月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并获得中子束流后,加速器运行稳定,首期三台中子谱仪已顺利完成样品实验。

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中国散裂中子源性能全部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装置整体设计先进,研制设备质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三台谱仪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国之重器”,散裂中子源可以说是一个体积庞大的“超级显微镜”,其正式投入运行,将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

   与利用X光的同步辐射不同,中子是不带电荷的一种粒子。

当中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时,有些中子会直接穿过,有些会像弹珠一样打在原子核结构上,使飞行方向偏离。

科研人员通过散裂中子源中的谱仪研究中子的飞行轨迹,就能反推出原子核的内部结构,从而进行科学研究。

   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说:

比如说可燃冰的研究,那么它需要模拟千米深水下的压力,需要很厚的容器壁,那么这一个只有散裂中子源的中子能够穿过,而且中子散射对碳、氢、氧、氮这些轻的元素敏感,所以它能够很清楚地分出这个可燃冰的结构。

我们只有搞清楚了可燃冰的性质,我们才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可燃冰。

   (选自2018年8月24日“央视网”)

   材料二:

   广东东莞大朗镇,是被称为“国之重器”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基地。

从2006年5月在这里选址,到2017年中子源首次打靶、顺利产生第一束中子,再到2018年启动首批实验……陈和生院士带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散裂中于源项目团队在这里奋斗了整整十二年。

   1998年,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乃至高能物理所发展陷入困境时,陈和生被任命为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

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带领大家冲出低谷期,成为他上任后的当务之急。

他提出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BEPCII)方案。

   同样让陈和生信心满怀的还有他领导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

“散裂中子源就像一台‘超级显微镜’,可以研究DNA、结晶材料、聚合物等物质的微观结构。

”为诸多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提供最先进的大科学研究平台。

   2006年5月,陈和生来广东为中国散裂中子源选址,最后选择了东莞。

克服了重重困难,2011年10月中国散裂中子源终于奠基,陈和生担任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和工程经理。

   2017年11月,在加速器、靶站和谱仪首轮联合调试中,中国散裂中子源实现了25Hz束流打靶运行,平均束流功率超过10kW,提前达到打靶束流功率的验收指标。

   (选自2018年8月16日“央视网”)

   材料三:

   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快循环同步加速器遇到了新的技术难题。

“当时,我国还没有研制过快循环同步加速器的25赫兹交流磁铁。

我们向美国、日本研究所的专家请教,但他们只懂科学设计,关键技术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中,不能告诉我们。

”傅世年说。

   于是,科研人员与工厂技师咬紧牙关、联合攻关,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研制出合格的磁铁。

研发团队还提出了谐振电源的谐波补偿方法,解决了多台磁铁之间的磁场同步问题,其效果优于日本散裂中子源。

   不仅如此,陈和生介绍,散裂中子源的“眼睛”——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也曾由外国掌握,经过攻关,科研人员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测器,各项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017年8月28日10点56分18秒,中国散裂中子源成功打靶并输出了第一束中子,中国人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散裂中子源。

     (摘自2018年8月29日《中国科学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裂中子源是一个体积庞大的“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超级显微镜”,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B.中国散裂中子源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性能达到了验收指标,装置整体设计先进,研制设备质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三台谱仪综合性能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C.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乃至高能物理所发展陷入困境时,陈和生带领大家冲出了低谷,后又克服了重重困难,使中国散裂中子源在东莞终于奠基。

   D.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被称为散裂中子源的“眼睛”,这项技术也曾由外国掌握,我国科研人员刻苦攻关终于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探测器,性能达到国际水平。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裂中子源通过直线加速器和环形加速器将质子束增加至16亿电子伏特的能量后引出,撞击钨靶产生中子,其正式投入运行,将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

   B.当中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时,有些会打在原子核结构上,使飞行方向偏离,科研人员通过散裂中子源中的谱仪研究中子的飞行轨迹,从而进行科学研究。

   C.只有在可燃冰的研究模拟条件下,散裂中子源的中子才能够穿过,而且中子散射对碳、氢、氧、氮这些轻的元素敏感,所以它能够很清楚地分山这个可燃冰的结构。

   D.在散裂中子源研制中,快循环同步加速器和中子探测器的核心技术都遇到了新的技术难题,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终于攻破难关,技术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9.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重点分别是什么?

并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我国散裂中子源研制成功的原因。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君虚幼有清誉。

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

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

或讥之,李君虚时年十余,甚有惭色。

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李君虚下帘不视也。

门生王铁盗其衣,李君虚遇见,谓曰:

“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王铁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

湛之卒,李君虚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

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

“人无知者。

”李君虚曰:

“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

”此人大惧,收金而去。

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

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

“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伦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

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

帝不从,珍奇寻又叛。

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

帝怒曰:

“卿痴不足与议事。

”李君虚惧而奉旨。

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君虚。

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

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李君虚不能禁也。

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续古今传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

   B.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

   C.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

   D.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尝聚袁聚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主是古代帝王之女的称谓,始于战国。

汉朝时规定,皇帝之女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姑称大公主,后代沿此制。

   B.古代称公主的丈夫为驸马。

汉朝设“驸马都尉”的官职,掌管副车之马,原为近侍官的一种。

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做这个官,简称驸马。

   C.著作郎是古代文官的一种,三国时始置,后在不同的朝代其名称和职责也有所区别。

著作郎下有著作佐郎、校书郎、正字等官。

   D.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历代相沿不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君虚喜欢安静,看不惯喧闹。

他父亲的爱牛掉到井里,父亲带人营救,场面喧闹混乱,李君虚对此很反感,在室内放下帘子不看那种喧闹的场面。

   B.李君虚体谅别人,宽容大度。

门生王铁偷了他的衣服被他发现,他不但不追究,反而为王铁着想,后来王铁回来谢罪,他还像当初一样对待王铁。

   C.李君虚不爱钱财,为官清廉。

他父亲死后,家里的财产他全让给了弟弟,只要了几千卷书;任吏部尚书时,有人暗中要给他金子以谋求官职,他坚辞不收。

   D.李君虚受到器重,辅佐幼主。

明帝遗诏委李君虚以重任,让他和袁粲共同辅佐幼主,但托付袁粲等人是假,明帝的意思只在李君虚身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

(5分)

 

(2)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注]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应是诗人的朋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照应题目,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送别时的天气,渲染出凝重沉郁的气氛。

   B.颈联暗示了李胄的东去,“海门深不见”的“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处,“深不见”指海门水深而不见底;“浦树远含滋”指远处两岸的树笼罩在细雨中。

“深”和“远”渲染出迷蒙暗淡的景色。

   C.尾联直抒胸臆,强烈表达惜别之情。

结句“沾襟比散丝”的“散丝”即雨丝,一个“比”字将泪和雨交融在一起,情景完美结合。

   D.本诗从“微雨”起,以“散丝”结,中间选取了“暮钟”、“重帆”、“迟鸟”、“海门”、“浦树”等一系列的意象,形成了浓重、阴沉的压抑氛围,烘托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15.颔联围绕“雨”写景抒情相当巧妙,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        ”两句通过描写黄莺和燕子的活动来传达早春的信息。

(2)杜甫《登高》中“        ,        ”两句抒发长年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了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杜牧《阿房宫赋》一文最后“        ,        ”两句委婉地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揭示了文章主旨。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   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园林艺术历史悠久,   ,有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和含蓄的意境,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作品,它解决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它   地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