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学精品课程申报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611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化学精品课程申报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煤化学精品课程申报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煤化学精品课程申报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煤化学精品课程申报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煤化学精品课程申报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煤化学精品课程申报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煤化学精品课程申报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煤化学精品课程申报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煤化学精品课程申报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煤化学精品课程申报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煤化学精品课程申报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煤化学精品课程申报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煤化学精品课程申报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煤化学精品课程申报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煤化学精品课程申报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煤化学精品课程申报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煤化学精品课程申报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化学精品课程申报书.docx

《煤化学精品课程申报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化学精品课程申报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化学精品课程申报书.docx

煤化学精品课程申报书

 

中国矿业大学精品课程

申报表

学院名称化工学院

课程名称煤化学

课程负责人张双全

申报日期2009-5-5

课程网址

 

中国矿业大学教务处制

 

填写要求

一、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1.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名

张双全

性别

出生年月

1963.6

职称

教授

最后学历

博士

高校教龄

24

所在学院

化工学院

电话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完成的主要教学(包括实践教学)工作情况(不超过5门)

时间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学时

课程性质

学生人数

04-05学年

煤化学B

06055

48

专业基础必修

60

05-06学年

煤化工概论

-

32

全校选修课

120

06-07学年

煤化学

06314

48

专业基础必修

90

07-08学年

煤炭液化工艺

21548

40

专业必修核心

90

08-09学年

FuelChemistry

06313

32

专业必修

120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情况(不超过五项)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本人承担的主要工作

《化工设备》多媒体课件制作

学校

2003

课件制作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研究

学校

2005

课程体系设计

《煤化学》研究性课程的建设

学校

2006

教材建设、课件制作

“燃料化学”双语教学

学校

2003

课件制作及课堂教学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情况(不超过5篇)

论文题目

发表刊物名称

刊物级别

发表时间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高等教育研究

2004.02

构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煤炭高等教育

2005.04

专业特色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高等教育研究

2008.01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情况(不超过5项)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署名次序

获奖时间

优秀教学质量奖(二等)

中国矿业大学

1

2003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实践(教学成果奖一等)

中国矿业大学

1

2004

《煤化学》江苏省精品教材

江苏省教育厅

1

2005

“煤化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煤炭教育协会

1

2006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情况(不超过五项)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本人承担的主要工作

变压吸附活性炭制备技术开发

宁夏科技厅攻关

05-07

主持

活性炭孔隙调变理论与技术研究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07-09

主持

煤粉中内在矿物对煤焦燃烧反应动力学影响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

07-09

参加

高性能水泥绿色制造工艺和装备

国家科技支撑

06-09

参加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不超过五篇)

论文题目

发表刊物名称

刊物级别

发表时间

署名次序

CO2吸附量与活性炭孔隙结构线性关系的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

2008

1

用复合添加剂调变活性炭孔隙制备中孔活性炭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

2007

1

吸附汽油蒸气活性炭的制备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

2005

2

用于吸附分离CO2的活性炭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

2004

1

窄分布微孔活性炭的制备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

2003

1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获奖时间

署名次序

2.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员

构成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张双全

1963.3

教授

化学工艺

主讲、指导实验,教材编写和教学大纲制订

周敏

1963.12

教授

化学工艺

主讲、指导实验,教材编写和教学大纲制订

吴国光

1963.3

教授

化学工艺

教材编写和教学大纲制订

褚睿智

1976.5

讲师

化学工艺

主讲、指导实验

张英杰

1978.12

讲师

化学工艺

主讲、指导实验

胡光洲

1978.4

讲师

化学工艺

指导实验

孟献梁

1977.12

讲师

化学工艺

指导实验

乐政

1953.5

高级实验师

化学工程

指导实验

孙康

1963.4

高级实验师

化学

指导实验

2-2

教学

队伍

整体

情况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1)知识结构:

实际参与煤化学教学的共有9位教师,主要由中青年教授、实验师和讲师组成,其中教授3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在读博士5人,其中3人有在国外学习的经历。

从专业知识看,7人均具有化工工艺和煤化工复合知识结构,特别是其中3人本科专业就是煤化工。

这是一支教学科研复合型、稳定的、高层次的教师队伍,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2)年龄结构:

50岁以上的2人,45~50岁3人,35岁以下4人,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龄队伍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学缘结构:

教师队伍中2人系本校留校教师,但博士学位在校外取得,5人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均在校外取得。

(3)师资配置:

目前参加煤化学教学的教师有9人,其中4人主讲煤化学,同时他们还参与煤化学实验教学,其余5人参与实验教学和课程建设。

主讲教师具有丰富的本科教学经验,同时3为教授还承担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教学和指导任务。

他们学术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具有多年的科研经验,对所传授的知识有感性认识,能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结合最新的科技成果进行授课,实验教学内容丰富,能言传身教、以生动活泼的科学思维方法启迪学生,为本课程建设和教学提供了可靠的师资保证。

师生比例约1:

15,师资配置科学合理。

(4)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和年终考核成绩

张双全:

1985年留校任教后,即开始煤化学的实验教学工作,次年,开始为地质工程、选煤、煤化工等专业讲授煤化学、煤炭综合利用概论等教学工作,在煤化学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为研究生开设高等煤化学等课程。

近年来一直为化工专业和矿物加工专业讲授煤化学、煤化工概论、燃料化学(双语)等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好评。

每年考核合格,多次考核优秀。

周敏:

1983年由华东理工大学煤化工专业毕业来我校工作,教学工作从煤化学实验开始,逐步开始煤化学、煤炭焦化、化工制图CAD、燃料化学(双语)、化工设计等课堂教学工作。

每年考核合格,多次考核优秀。

吴国光:

1980年留校任教,先后为化工与专业讲授煤化学、煤炭气化、化工工艺学等课程,并主持煤化学实验教学及教改,教学效果良好。

每年考核合格,多次考核优秀。

(5)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煤化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煤炭焦化、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等课程的基础,煤化学也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关键课程选矿学的重要基础课,同时,煤化学的主要内容是“煤化工概论”、“煤综合利用概论”等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

鉴于煤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化工系早已将该课程青年教师的培养纳入计划,在现有年轻人中,选择了褚睿智、张英杰、胡光洲、孟献良等进行培养。

因为煤化学不仅是理论课,同时也有实验课,两者同等重要。

所以,在年轻人的培养上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在老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助课、听课、研讨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水平提高,一方面通过在实验室指导实验,提高指导实验的技能,另一方面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深入煤化工企业指导学生实习、指导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把握煤化学理论与煤化工专业知识的关系。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青年教师煤化学知识不断丰满、教学技巧逐步提高,教学效果也得到显著提升,而且这些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得到迅速提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根据化工系的培养计划,在今年9月份新引进的青年教师中,计划再选择1~2名进行培养,进一步充实和加强煤化学课程的教师队伍。

2-3

教学

改革

与教

学研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主要有: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计划及课程体系的制订;化工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理论的探索和实践;专业特色的建设;煤化学研究性课程建设;双语教学研究;以及相关课程“化工原理”的教改实践等。

(2)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

“煤化学”研究性课程的建设(吴国光、张双全、周敏);

“燃料化学”双语教学(周敏,张双全);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研究(张双全);

以“知识-方法-实践”人才培养理论为指导,完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

从专业建设的高度进行煤化学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

从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煤化学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

从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和煤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组织教学过程;

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归纳内容主线,以内容主线为纲,各章节知识为目,将煤化学知识体系系统化、条理化和完整化。

实验教学紧密配合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煤化学知识的应用,努力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3)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

(1)提出“知识-方法-实践”人才培养理论,并用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取得显著成效,该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2)以“知识-方法-实践”人才培养理论为核心的专业建设成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实践”被评为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4)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

(1)褚睿智,孟献梁等.提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改革与实践,化工高等教育,2007,1

(2)何亚群,周敏等.高效专业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初探,煤炭高等教育,2004.22

(3)孟献梁褚睿智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煤炭高等教育,2008,4

(4)孟献梁褚睿智等.非化工类专业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高等教育研究,2008,2

3.课程描述

3-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煤化学”是一个课程群的总称,涉及“化学工程与工艺”、“矿物加工”、“采矿工程”等专业的相近课程,如“燃料化学(双语)”、“煤化学”、“煤综合利用概论”、“煤化工概论”等。

煤化学是从事煤炭地质勘探、煤炭开采、等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更是从事煤炭加工、煤炭转化和煤炭贸易等工作的必须掌握的专门知识,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煤化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和“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化工专业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后,煤化学课程已经成为化工专业课程体系中仅次于化工原理的第二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煤化学课程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立之初(1980年招生时名字是“煤综合利用”)就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当时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共112学时,各占一半。

制订2000版化工专业培养计划时,为了拓宽专业,在培养方案中增加了较多的大化工类的课程,使得煤化学课程的学时受到压缩,在专业教学中受到一定影响。

尽管如此,煤化学的实验教学始终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实验教学整合,设置化工专业实验课,使实验教学得到强化。

在制订2004和2008版培养计划时,不仅恢复了煤化学的地位,并将其列为双语教学试点课程加以重点支持。

目前,共有化学工程与工艺、矿物加工、采矿工程等专业开设了“煤化学(双语)”、“煤化学”、“煤炭综合利用概论”等相近课程,还有全校性选修课“煤化工概论”,煤化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课程体系,涵盖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教学,已经成为化学工程与工艺、矿物加工等专业独具特色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这些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3-2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煤化学的教学内容包括煤的生成、煤岩学基础、煤的结构、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煤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煤的化学性质、煤的工艺性质和煤的分类与煤质评价等教学内容。

上述内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课程体系的知识结构包括了与煤的加工转化相关的全部基础知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建立起对煤的全面认识,为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2)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两部分构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突破教材原有章节次序,将煤化学的知识体系划分为五个具有内在联系的部分:

煤的生成、煤的结构、煤的组成(含煤岩组成、化学组成)、煤的性质(含各种性质)和煤的分类。

这样搭建煤化学的知识结构,可以很好地将各章节内容以煤分子结构理论联系在一起成为整体,使学生在学习、教师在授课时,脑海中呈现的是煤化学的整体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方位把握煤化学的精髓。

(3)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煤化学实验是煤化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煤化学实验不仅是对煤化学理论知识的深化和验证,更主要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完整地接受煤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并且能够将煤化学理论知识与煤炭加工转化的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将来能够独立地开展煤炭加工转化相关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在实验教学设计上,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坚持让学生自己组装连接实验装置;

(2)要求将实验过程与煤化学知识紧密相连;(3)利用实验结果,进行煤质评价,预测煤炭加工利用的途径和方法,写出实验报告。

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使学生接受煤质分析与煤质评价的系统训练,掌握了煤化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将煤化学知识变成了可以灵活应用的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根据近年来毕业生参加工作以后的反馈,这样的实验教学设计对他们从事相关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好的效果。

3-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使用与建设

目前,化工专业和矿物加工专业课堂教学使用的教材主要是《煤化学》。

该教材由张双全、吴国光、周敏等人合编,2004年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精品教材。

其他专业的相近课程采用《煤综合利用概论》作教材,该书由解京选、武建军主编,周敏、吴国光、张双全副主编,2008年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由于化工专业采用双语教学,课堂教学中还使用了由JamesG.Speight编写的《ThechemistryandtechnologyofCoal》英文版教材。

(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课堂教学中以小论文的形式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就某一专题要求学生提交读书报告,阐述自己的见解。

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CNKI或期刊杂志查询资料,撰写专题报告。

(3)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配套的实验教材有关梦缤、张双全主编的《煤化学实验》和吴国光主编的《化工专业实验》,这两本教材均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由于《煤化学实验》出版的年份较早,我们根据最新国家标准和对实验教的新要求,组织编写了《煤化学实验》补充教材,对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4)实践性教学环境

本课程配套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煤质分析实验和评价,含煤的组成分析测定、煤的发热量测定、煤的粘结性测定、煤灰性质测定、煤的物理性质测定等几个方面,共15个实验项目,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选做其中的部分项目。

目前,化工学院专业实验中心已经先后投资购买了112台套不同自动化程度的相关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实验教学面积800m2,完全可以满足全校各专业煤化学实验的教学需要。

(5)网络教学环境

为了引导学生开展自学,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开发了“煤化学教学网站”,网站内容包括

(1)适合于矿加专业使用的中文版ppt课件;

(2)适合于化工专业双语教学的中文版ppt课件和英文版ppt课件;(3)复习思考题;(4)课程大纲。

3-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1)教学方法:

我们的主讲教师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主,辅以讨论式、问答式等方式,特别强调讲课过程中紧密联系前后章节内容,强化理解,有助于学生加强记忆和理解,并能将各部分知识最终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此外,每次上新课之前,用10分钟左右时间把上次课的内容复习巩固,并将相关知识总结成为问题,以书面形式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复习起来更有针对性。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把复习分散在平时,不搞考前总复习,更不划重点,使学生平时学好,不至于考完就忘。

另外,为了督促学生在平时下功夫,每章结束都布置作业,且认真批改,发现问题就及时指正。

(2)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全部使用电子教案(PowerPoint)授课,采用多媒体课件和黑板板书相结合,配合网络网站。

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增强教学效果。

主要是利用多媒体的图形、照片等增强学生的理解。

3-5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1)西安科技大学樊晓萍副教授的评价:

“煤化学”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也是采矿工程等专业的重要课程。

以张双全教授为负责人的教研小组,对煤化学的知识体系作了深入的探究,结合各专业的要求,从煤化学知识体系入手,建立起“煤的分子结构理论是核心、煤的组成和性质是主体、煤的生成过程是决定性因素”的煤化学知识体系架构,将整个煤化学知识网络化、整体化,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开创了煤化学课程教学的新模式。

实践证明,在煤化学教学过程中贯穿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煤化学的精髓,提高对煤化学知识重点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对煤化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通过这段时间的试用,我认为,中国矿业大学的“煤化学”课程是一门优秀课程,也是一门精品课程。

(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解强教授认为:

作为矿物加工、化学工程与工艺两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煤化学”课程在中国矿业大学已有近30年历史。

自课程开设以来,随着煤化学学科的发展,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材不断修订,教学手段日益先进,目前已经成为广受学生欢迎和好评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师资力量强,“煤化学”作为精品课程建设,具有良好的人员基础:

教师队伍由九名中青年教授、讲师,高级实验师和实验师组成;课程负责人张双全教授具有丰富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在科研和教学两方面均取得优良成绩;其它四名主讲教师长期从事本科生基础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研究方面也取得很多成绩,深受师生好评。

“煤化学”精品课程在建设中实施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课程采用自编省级精品教材并辅以国外原版教材,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采用双语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和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运用煤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因此,我认为中国矿业大学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煤化学”课程建设具有充足的师资力量、新颖的教学理念、完善的教学体系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在过去的实践中已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并得到广大师生的广泛赞誉,达到了精品课程的要求。

(3)教务处督导组专家杨毅教授通过听课,给出如下评价意见:

张双全老师长期从事“煤化学”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致力于课程建设与改革,取得可喜成效。

教学中不断充实内容,优化知识结构体系,以煤的分子结构为主线,架构了煤的生成、结构、组成、性质和分类的内容体系,使之成为有鲜明色的专业基础课。

作为教务处督导组专家,我多次听过张双全老师上课。

张老师对内容娴熟,能灵活运用,备课充分,做到生动讲授。

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讲课时突出了重点,对难点的处理十分恰当,有很好的教学方法和讲课艺术,并能与学生交流互动,启发式授课,共同讨论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特此推荐。

(4)学生的评价

学生对煤化学课程教学的评价相当高,几乎全部为优秀。

 

4.自我评价

4-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1)以煤炭加工和转化为导向,系统设计煤化学课程教学内容

以煤化学知识在煤炭加工和转化中的应用为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煤化学知识与煤化工知识紧密关系,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2)有主线、有主体、有主因

以煤的分子结构理论为主线贯穿始终,以煤的组成和性质为主体,把握组成和性质的变化规律,探寻煤生成过程的决定性作用;

(3)复习分散化,知识点问题化,作业经常化

上新课之前,把前次课的知识点以问答题的形式书面提供给学生参考,使学生把复习分散在平时,不搞考前总复习,更不划重点。

每章结束都布置作业,认真批改,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4-2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由于煤化学研究领域发展快,煤化学实验内容及条件的更新相对滞后。

(2)对煤化学课程教研成果没有及时总结,教学论文发表较少。

5.课程建设规划

5-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建设目标: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2011年省级精品课程,2013年国家级精品课程。

建设步骤:

从教材建设、师资建设、实践教学、网站建设、多媒体课件等方面入手,首先把《煤化学》教材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教材,并补充更新《煤化学实验》教材(已列入编写计划),着力培养青年教师,逐步将煤化学教学任务转移到年轻人手中。

与此同时大力建设“煤化学课程教学网站”,丰富网站内容,并鼓励青年教师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上网计划:

2009年:

(1)适合于矿加专业使用的中文版ppt课件;

(2)适合于化工专业双语教学的中文版ppt课件和英文版ppt课件;(3)复习思考题;(4)课程大纲

2010年:

(1)网络课件;

(2)网络课程

5-2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

(1)适合于矿加专业使用的中文版ppt课件;

(2)适合于化工专业双语教学的中文版ppt课件和英文版ppt课件;(3)复习思考题;(4)课程大纲。

 

6.其它

6-1学院全面审查意见(包括实践效果、推广价值、学生及后续课程教师反映等):

煤化学课程是化工学院化工和矿物加工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培养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