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案3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655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案3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案3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案3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案3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案3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案3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案3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案3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案3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案3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案3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案3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案3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案3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案3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案3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案3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案3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案3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案3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案3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案3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案3新人教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案3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案3新人教版

第一节美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美国的位置、自然概况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知道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条件、分布及主要特点。

2.了解美国经济对世界资源与环境造成的影响。

3.通过学生阅读各类地图,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4.通过学生掌握各自然要素之间、自然条件与工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5.通过学生收集美国经济发展对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等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生了解有色人种在美国社会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充分认识种族歧视与贫富悬殊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的矛盾,使学生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通过学生了解美国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等事例,使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美国的繁荣和发达,树立全球意识、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3.学会分析美国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以及自然条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4.了解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5.学会分析图像、表格等各种信息的方法。

6.理解农业地区专业化,学会分析影响农业带(区)的主要因素。

7.美国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准备

1.课前,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活动小组,每小组以6~8名同学为宜。

2.教师课前制作本节中各课时相关内容的投影片,有条件的学校提前制作多媒体课件,结合时事新闻,收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美国材料。

3.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做好预习工作,课前收集有关美国经济及其对全球资源和环境的影响等资料。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提示和建议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地球的知识,学会了几种划分地球的方法。

请同学回忆一下,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什么?

学生回答:

(略)

教师展示:

运用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演示“东西半球分布图”。

教师提问:

位于西半球的大洲主要有哪些?

学生查图:

(略)

师生小结:

分布在西半球最主要的大洲是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

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以北是北美洲,以南为南美洲。

教师提问:

人们通常所说的拉丁美洲指的是哪些地区?

学生回答:

(略)

师生小结:

人们习惯上把加拿大和美国叫做北美;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由于通用的语言是拉丁语,因此被称为拉丁美洲。

教师提问:

观察世界地图,美洲地区都有哪些国家和地区?

学生回答:

(略)教师总结:

美国、巴西等国家是美洲地区,也是西半球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让我们一起走入美洲,透过美国和巴西,了解西半球的自然风貌、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

美国是一个距离学生遥远但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又能经常接触到的国家。

本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及时补充美国的时事新闻。

由于本章介绍的是西半球代表性国家,因此教师可借此机会帮助学生回顾复习有关西半球的知识。

教学时应以学生活动为主。

注意南美洲和拉丁美洲二者的区别,应将此落实在地图上。

位于美洲地区的国家和地区有许多,学生在地图上指出部分国家名称即可,不必求全。

讲授新课

教师板书: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教师导入:

在西半球众多的国家和地区中,我们经常在广播、电视、报纸及互联网中,看到有关美国的各种报道。

请向全班同学介绍你所了解的美国情况。

学生活动

教师板书:

第一节美国

教师出示:

美国城市街景图(图中内容突出大街上各种不同肤色的人们)。

教师提问:

这是一幅美国城市人口景观图。

这幅图反映了美国人口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略)

教师小结:

美国人口大约有2.78亿,在世界上居于第五位。

在美国众多人口中,有许多肤色不同的人种。

教师提问:

美国都有哪些不同的人种?

学生回答:

(略)

教师出示:

“美国的人种构成”示意图

教师提问:

美国都有哪些人种?

人口最多的人种是什么?

学生观察图并回答:

(略)

教师讲解:

美国当地原有的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在美洲曾创造过灿烂的文化。

而今天美国居民却不是一个由人口众多的民族和若干少数民族共同组成,而是世界许多国家移民及其后裔的大汇集。

现在居住在美国的白人、黑人和黄种人都是在近200年的时间内移入美国的。

教师板书:

一、移民国家

1.外来移民的大汇集

教师提问:

在你所熟悉的美国名人中,哪些人是其他国家或大洲移民的后裔?

学生回答:

(略)

教师出示:

教材P80的资料“美国几名公民的祖籍”,也可出示与其有关的图片

教师讲解:

各国移民移居美国后,经过长时期融合,在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逐渐趋于一致,共同接受了美国的生活方式,成为美国公民,形成了美利坚民族。

当然,在美国众多的居民中,也有大量来自中国的华人和华侨,在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有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唐人街”。

教师组织:

向全班同学介绍你所知

道的有关“唐人街”的内容。

学生回答:

(略)

教师讲解:

在美国一些大城市,如旧金山、纽约、洛杉矶等都有华人聚居的“唐人街”。

教师出示:

资料或图片

旧金山“唐人街”是美国各大城市中最大的“唐人街”。

华人在这里除开设餐馆、饮食店外,还经营中国刺绣、

古玩、中药材等行业。

唐人街上的建筑都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

街口矗立着高大的中

国牌坊,沿街的店铺悬挂着繁体汉字招牌,门口张贴着吉祥如意的对联,大红宫灯飘着丝穗,汉语方言、江南民歌、粤语清唱、四川茶馆、中文报刊等随处可闻可见。

这一切都让人们感受到是在中国国内。

教师讲解:

现在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和华侨

,大多是20世纪30年代从我国广东、福建沿海一带,被招募到美国的华工后代。

大批华人移居美国,为美国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师组织:

学生阅读教材P81材料,并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华人和华侨对美国发展做出的贡献。

学生活动:

(略)

教师总结:

是的,从历史上的华人劳工,到今天的李政道、杨振宁博士等,华人在美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表现。

前不久,美国纽约各界人士在唐人街举行隆重的悼念仪式,纪念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中舍己救人的华裔青年曾哲牺牲一周年。

当烈火冲天、人潮奔逃的时候,他却逆人流而上,勇敢地冲入事故现场救助他人,最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教师出示:

投影或多媒体课件,或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81中印第安人、黑人和华人的对话,组织学生讨论:

这些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什么问题?

对此谈谈你自己的感想。

学生讨论并回答:

(略)

教师总结:

黑人、印第安人还有包括华人在内的黄种人,他们在政治、经济、教育和日常生活中都受到了不平等待遇,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种族不平等、贫富相差悬殊等社会现象。

教师板书:

2.种族之间的不平等

教师组织:

同学们总结一下,我们这节课主要的知识要点。

课堂思考: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为什么美国的许多黑人却在贫困中挣扎?

课外作业:

学生收集有关华人和华侨对美国发展所做贡献的事例。

教师导入新课时,可借助于新闻将“9·11”恐怖袭击事件、国家领导人访美、美国企图推翻伊拉克政权等图片或文字引入新课。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有关录像,反映美国不同肤色的人种。

 

教师应教给学生阅读圆内扇形百分比图的方法。

特别说明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讲解美国多种族的形成原因时,教师可结合简单的历史知识如人口迁移等。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可放映与此相关的录像,以增强教学效果。

 

学生互相介绍“唐人街”时,知道多少就介绍多少,教师应鼓励学生踊跃

发言。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影像资料介绍美国的“唐人街”。

 

华人华侨对美国的贡献是多方面、多领域的,譬如经济、餐饮、文化艺术、教育、科技等。

学生举例可以是历史上的,也可以是现在的。

教师应突出美国的种族歧视和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

 

教师借此机会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加深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质的认识。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认识美国的国旗。

但你知道美国的国旗通常被人们叫做什么?

美国国旗图案的含义又是什么?

教师出示:

美国国旗的图案,学生自由发言

师生配合:

美国国旗的左上角蓝色星区内,一共有50颗白色五角星,它们分别代表美国的50个州;星区以外还有13道红色白相间的条纹,它们又代表美国最初独立时的13块英国殖民地。

由于美国工农业生产是以自然条件作为基础的,因此第二课时以介绍美国的位置、自然条件作为主要内容。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将美国国旗习惯叫做“星条旗”。

介绍美国国旗的目的是为了形象地说明美国的国土组成。

讲授新课

教师:

在美国今天50个州中,有48个州位于本土,还有两个海外州。

以小组为单位,在地图上分别找出美国的48个本土州和两个海外州,并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它们的地理位置。

教师出示:

“美国政区图”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教师板书:

二、辽阔的国土

教师提问:

美国的海陆位置是什么?

都与哪些国家相邻?

教师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每个小组分别选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到讲台前指图说明美国的海陆位置。

教师板书:

1.地理位置及其影响

师生小结:

美国主体部分位于北美洲的中南部地区,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北与加拿大为邻,南与墨西哥相接。

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美洲的西北角,南北分别濒临太平洋和北冰洋,西面与加拿大领土相接,东面隔白令海峡与俄罗斯相望,夏威夷州位于太平洋之中,是由一系列岛屿组成的。

教师提问: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将地球表面分为哪五带?

划分五带的界线是什么?

学生回答:

(略)

教师提问:

在地球的五带中,美国主体部分、阿拉斯加大部分地区及夏威夷州都分别位于哪一带?

学生回答:

(略)

教师提问:

地理位置对美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发言:

(略)

教师承转:

有的同学说到:

美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

家,辽阔的海洋可以给美国的本土带来丰富的降水。

教师板书:

2.美国的自然概况

A.降水的分布

教师出示:

“美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教师提问:

美国最大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

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降水最少只有多少毫米?

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

(略)

教师提问:

你认为美国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学生回答:

(略)

师生小结:

美国降水的地区分布特点是由沿海向内陆地区逐渐减少,其递减变化的幅度在东西两侧具有很大差异。

教师提问:

美国降水的地区分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回答:

(略)

师生小结:

美国降水的分布与海陆位置有关,距离海洋较近的地方,降水较为丰富。

此外,降水还与这个国家的地形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美国最为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大地形区有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和

大平原。

教师板书:

B.三大地形区

教师提问:

在“美国的地形”图上,我们可以获得那些信息?

师生小结:

美国所濒临的海洋和相邻的国家,美国的各大地形区、主要河流和湖泊等。

教师提问:

在美国主要山脉中,落基山脉和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高度、范围、山脉组成等各有什么的特点?

美国三大地形区在分布上又有什么规律?

学生观察地图,回答:

(略)

师生小结:

美国地形大致是南北纵列分布,西部是高大的落基山脉,东部是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其中平原面积占整个美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教师提问: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美国地形对降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讨论后,每小组选派一名同学作为发言人,发表本组观点)

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强调指出:

1.山脉可以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由于山脉对气流起阻挡作用,使山脉的迎风坡地带降水多;

2.在西部,高大的落基山脉阻挡了大量来自太平洋的水汽,使降水仅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而东部由于阿巴拉契亚山脉海拔较低,对于来自大西洋的水汽的阻挡作用较弱,致使部分水汽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教师提问:

美国有哪些著名的河流和湖泊?

向全班同学介绍你所知道的相关内容。

学生回答:

(略)

教师强调:

美国最著名的河流是密西西比河,全长6200千米,是世界上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和中国的长江,为世界第四长河。

美国东北与加拿大交界处,教师的总结要在学生充分讨论基础上,并将具体的河流与湖泊落实到地图上。

分布有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等五大湖,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这五大湖连在一起,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具有“美洲大陆的地中海”之称。

教师板书:

C.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

教师出示:

有关密西西比河、五大湖的风光图片或录像

教师总结:

本课主要知识要点

课堂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

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等方面,说明美国发展工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

地理位置主要包括:

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邻国位置、地球五带位置等。

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

教师要指导学生将美国的国土组成和地理位置等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学生不必死记硬背美国的地理位置,而是利用地图熟练掌握。

关于地球五带的相关知识,教师带领学生以复习原有知识为主。

设置此题的目的在于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这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特点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加以回答。

教师还要多请几位学生回答。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年降水量分布的方法。

美国降水最多的地区在美国的东南部和太平洋沿岸地区,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降水最少的地区位于落基山脉之中,年降水量少于300毫米。

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是很多的,最主要的是位置和地形。

设置这一问题的目

的在于让学生注意并熟悉各大地形区、河流、湖泊等地理事物在地图上的位置。

教师要教授阅读地形图的方法,特别注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高度表。

教师总结时,应利用地图加以讲解。

教师指导学生从已有地形雨知识入手,紧紧抓住落基山脉

和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特点来加以解释。

学生回答时,可依据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是自己在生活中逐渐积累的内容。

此讨论既是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总结,同时也为下一课时教学做铺垫。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拥有发达的农业,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美国的农业。

讲授新课

教师板书:

三、发达的美国农业

教师展示:

运用投影或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P83“1998年美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其在世界的位次”表。

教师提问:

在美国,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都分别有哪些?

表中的这些数字,反映了美国农业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略)

师生小结:

美国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大国。

出示资料: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

在美国,每年生产的粮食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1/5,其出口量占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40%~50%。

如玉米的出口量约占世界玉米出口总量的67%。

教师板书:

1.世界著名的农业大国

教师讲述:

美国生产的农产品不仅能够满足本国的需求,还有大量的出口,成为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教师提问:

美国拥有这么发达的农业,其原因都有哪些?

学生讨论:

(略)

教师提问:

美国发达的农业,首先得益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

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美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学生发言:

(略)

教师板书:

2.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师生小结:

a.美国本土位于温带和亚热带,热量条件比较充足;

b.东西两侧濒临海洋,大部分地区降水较为丰富,水分条件良好;

c.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特别是平原中耕地广大,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土地利用率高;

d.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是美国最重要的河流与湖泊,这些河湖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土地肥沃,易于耕种,现已成为美国重要的农牧业区。

教师承转:

美国作为世界著名的农业大国,除了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外,还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

出示资料:

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不到全国总人口的3%。

在美国,一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76个人,比世界每个农业劳动力供养5人的平均水平要高出十多倍,是俄罗斯的6倍,西欧的3倍,日本的4倍。

教师提问:

上述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略)

教师板书:

3.美国农业的主要特点

教师出示:

教材P83图9.6、图9.7等有关图片师生小结:

美国农业劳动生产率高的直接原因是在其生产的各个环节,如耕地、灌溉、施肥、锄草、收割、脱粒、贮藏和运输等全部实现机械化。

高度机械化大大促进了美国农业的发展。

教师出示:

“美国农业带分布图”

教师提问:

美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具有什么特点?

大致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学生回答:

(略)

教师讲述:

农业生产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市场等因素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例如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周围地区,是美国纬度最高的地区,由于温度较低,不适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而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再加上美国城市人口多集中在这里,对乳畜产品的消费量很大,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发展畜牧业,因此形成乳肉畜牧业带。

教师提问:

结合地形、气候、土壤、河湖等自然条件,分析影响玉米带形成的主要因素。

学生回答:

(略)

教师组织: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影响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小麦区与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形成的主要因素。

学生交流: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其他同学阐明自己的观点。

教师总结:

由此可见,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要,美国农业可以分为许多农业区(带),人们把这种农业生产叫做农业地区生产专业化。

教师提问:

什么是农业地区生产专业化?

学生回答:

(略)

教师总论:

农业地区生产专业化主要指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以生产一、两种

主要农产品为主的农业生产。

出示资料:

在美国,乳畜带内养殖的奶牛约占全国奶牛总量的1/3,生产的牛奶、乳制品占全国总量的1/2。

玉米带内生产的玉米占全国总量的3/4,生产的大豆占全国60%,这里还利用玉米作为饲料,饲养着全国2/3的生猪和1/4的肉用牛。

教师提问:

综合前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农业生产在地区分布和各个生产环节都实现了专业化。

为什么说地区生产专业化能够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学生回答:

(略)

师生总结:

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能够极大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这主要体现在:

a.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优势;

b.能够有效地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

c.便于广泛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等。

课堂小结

美国是世界农业生产大国,高度机械化和农业地区生产专门化是美国农业的突出特点。

首先由学生阅读有关数字并加以分析,其目的在于增强学生感性认识,锻炼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利用资料是为了进一步说明美国农业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深化学生的认识。

美国农业高度发达的产生原因有许多,由于学生受到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教师可参与学生讨论,引导并帮助学生思考。

 

教师应注意向学生渗透地理思维方法,注意自然条件对农业所产生的影响。

 

运用材料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美国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作为切入点,引发美国农业机械化和专业化等特点。

学生依据“美国农业带分布图”进行回答,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师在介绍形成乳畜带原因时,应侧重于思维过程;而后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去分析玉米带的形成因素;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解释棉花带、小麦区及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的影响因素。

每个小组针对一个农业带(区)进行讨论。

抽签决定每个小组讨论的内容。

设置此问题的意义在于学生加深对农业地区生产专业化的理解。

当然,学生是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回答的,不要求尽善尽美。

逐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学生探讨农业地区生产专门化的作用,一方面体现美国农业的先进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认识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第四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接触到美国生产的工业品。

请同学们列举你所知道的美国产品或品牌。

学生回答:

(略)

教师讲解:

美国的工业产品或品牌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像我们日常所喝的可口可乐、照相用的柯达胶卷、大人们用的摩托罗拉寻呼机和手机等,都是美国工业的著名品牌。

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感受或身边事引入。

来自美国的工业产品或品牌还有:

计算机及其软件、别克与福特汽车等。

讲授新课

教师板书:

四、美国的工业

教师提问:

你能说出美国都有哪些著

名的工业部门?

学生回答:

(略)

教师提问:

美国工业的主要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

(略)

教师板书:

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师生小结:

美国拥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工业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讲,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教师出示:

“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

教师指导:

在图中找出旧金山、西雅图、芝加哥和休斯顿等城市,并试着说出这些城市最著名的工业。

学生在查找地图后回答:

(略)

教师出示:

旧金山、西雅图、休斯顿和芝加哥等城市工业生产景观图片

教师讲述:

具有“波音城”之称沿海港口城市西雅图,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波音公司。

中部城市底特律,平均每秒钟就有一辆汽车生产出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城”。

南部城市休斯敦,是美国著名的宇宙航空研究发展中心,具有美国“航空城”之称。

教师指导:

学生在“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分布图”上,继续查找首都华盛顿、纽约和洛杉矶等工业城市。

教师提问:

美国工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

以小组为单位,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活动:

(略)

教师讲解:

美国的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南部和西部三大地区。

其中南部和西部工业区是美国新兴工业最为集中的地区。

教师提问:

有人说:

“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

(略)

教师板书:

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

教师提问:

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情况,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代表性的人物。

学生回答:

(略)

教师讲解: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并且分布还比较广泛,形成了众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其中闻名于世的如旧金山附近的“硅谷”。

教师出示:

旧金山“硅谷”景观图

教师讲解:

位于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附近的硅谷是因大量生产电子工业的基本材料──硅片而得名。

它集中了整个世界半导体、电脑技术的精华,是世界最早的电子工业基地,也是美国国防、宇宙、电子工业的神经中枢。

教师提问:

你知道美国还有哪些高新技术产业?

学生回答:

(略)教师总结:

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同学们都知道世界名人比尔·盖茨,以微软公司为代表的美国软件产业,其生产总额占全世界的42%,并拥有世界绝大多数软件的产品和知识产权。

教师提问:

分小组讨论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教师出示:

运用幻灯片或多媒体课讲,或学生直接阅读教材P87中的资料。

学生活动:

(学生分小组讨论,每小组选派一名同学作为主言人,向全班同学陈述本组的观点)

师生小结:

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创造产值、提供就业机会等国民经济各个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

美国今天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

课堂小结

(略)

美国著名的工业部门主要有:

钢铁、汽车、化学、电子、宇航、石油、飞机制造等。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图、用图。

学生是根据自己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回答这些城市代表性工业。

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放映有关录像,介绍这些城市的工业。

但注意内容不要过多过深。

 

这一问题具有开放性特点,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多样的,教师在此没有必要统一答案。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回答,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教师的归纳总结应立足于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自己见解的基础上。

第五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