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700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2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docx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docx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

建设技术方案征集说明书

天津电子口岸发展有限公司

2006年6月20日

目录

一、项目概述4

1.1建设目标4

1.2建设内容4

1.3技术架构5

1.4方案征集内容6

二、网络系统平台7

2.1整体设计要求7

2.2链路设计要求8

2.3网络系统设计9

2.4主机系统设计9

2.5存储和备份系统设计9

2.6系统软件要求10

2.7安全系统设计10

2.8容灾系统设计10

2.9现有软硬件设备清单11

2.10资金预算方面考虑12

三、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12

3.1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功能概述12

3.2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总体技术要求12

3.3数据交换体系的技术要求13

3.3.1交换体系的应用需求13

3.3.2基于数据库和数据文件的集成13

3.3.3基于通用协议的集成14

3.3.4.基于特定应用的集成14

3.3.5交换体系的传输控制15

3.3.6交换体系的交换模式15

3.3.7交换体系的数据处理15

3.4数据共享体系的技术要求16

3.4.1共享体系的应用需求16

3.4.2共享体系的数据格式17

3.4.3共享体系的共享模式17

3.4.4共享体系的数据访问17

3.5数据流转的技术要求18

3.6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安全体系技术要求19

四、综合信息服务平台19

4.1功能概述19

4.2总体技术要求20

4.3基本功能20

4.4扩展功能21

五、门户和统一用户管理平台22

5.1功能概述22

5.2统一认证流程23

5.3平台的实现23

六、应用服务平台24

6.1综合物流服务平台24

6.2电子商务服务平台27

6.3口岸交互协作平台28

一、项目概述

1.1建设目标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的建设,是落实国家对滨海新区战略定位、构筑中国北方最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的重要举措,是打造滨海新区航运和物流产业的“软基础设施”。

该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企业通关及生产、物流成本;改善天津及周边地区供应链的整体运行环境;改善天津总体投资环境;提升天津口岸的综合竞争力和城市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天津滨海新区及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1.2建设内容

根据对实际需求的调研,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36号文件关于电子口岸建设的指导意见,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将实现以下六大功能:

1)政府执法服务平台

本平台将实现与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等执法系统以及保税区系统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并通过中国电子口岸与国家各部委实现对接。

基于服务整合和流程优化,为企业提供通关便捷、服务高效、监管规范、成本低廉的口岸通关政府执法服务。

2)综合物流服务平台

本平台通过采用GPS/GIS、RFID等技术,整合海运、空运、陆运相关信息系统,使之有机结合,实现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为滨海新区国际、国内货物运输一体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此基础上,按照政府监管、市场化运作、急用先行的原则,为企业提供与大通关相关的综合物流服务,如电子订舱、仓储管理、货物跟踪等。

通过服务的应用推广,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物流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3)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本平台采用国际通用的电子商务标准规范,实现网上产品展示、网上竞标、网上采购、在线交易、网上支付等功能,为滨海新区乃至环渤海地区的企业参与国际贸易、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该平台还将整合各类保险机构的服务功能,方便企业在网上办理各种保险业务。

4)口岸协作服务平台

本平台实现对内与腹地口岸、对外与国际口岸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按照双方协议确定的业务流程和格式规范,实现信息交互和业务协作。

从而达到对内辐射口岸腹地、对外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目标。

5)效能监察投诉平台

根据企业所访问的各项服务,本平台可全方位分析评估各执法和作业环节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效率,并根据企业满意度、企业投诉情况、日常监督考核结果等,对各职能部门的综合效能进行评估。

6)宏观决策支持平台

根据企业在通关和物流环节中所提供或产生的数据,结合相关专业知识领域的数学模型,本平台可提供区域经济分析、通关效能分析、国际贸易预警分析、产品趋势分析和企业信用分析等数据,为政府和企业宏观决策提供支持。

1.3技术架构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的技术架构如下图所示:

其中,功能支撑平台包含RFID、GPS、GIS、CA认证、电子支付等服务,为上层六个应用平台提供货物自动识别、货物定位、身份认证、电子支付等公共服务支撑。

1.4方案征集内容

根据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信息系统的建设进度和建设内容特点,本次方案征集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硬件、网络和系统软件平台

2)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

3)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4)门户和统一用户管理

5)综合物流服务平台

6)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7)口岸交互协作平台

对于上述2)~7)各部分,方案提供商除了提供解决方案外,还应提供硬件、网络和系统软件需求,并提供基于其解决方案的资金预算。

资金预算中不应包括硬件、网络、操作系统和应用服务器中间件,但如果需要集成其他第三方的软硬件设备或系统,则应列出清单和预算。

建议:

方案提供商将自身相关成功案例的介绍作为附件,一并提交。

二、网络系统平台

2005年11月7日,天津电子口岸平台正式开通,经过半年多来的实践检验,运行状况良好。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将在合理、充分利用天津电子口岸平台软、硬件设备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搭建系统平台,为系统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支撑。

天津市已有物流企业22185家,而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将为这些企业提供政府执法、综合物流以及电子商务等服务。

2.1整体设计要求

在方案设计中,力求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平台的稳定可用,从设备、链路多个方面考虑冗余,避免单点故障;在产品选型上,以厂商的信誉、产品的可延续发展和售后体系的完善程度,还有厂商的发展前景为依据,将用户的投资风险降到最低。

同时在方案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容灾中心的存在,可按照生产中心和容灾中心并存的方案设计,每个中心均包括网络系统、服务器系统、存储、备份系统以及安全系统设计。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信息系统主要承载口岸执法系统和商务物流系统。

口岸执法系统主要针对互联网用户通过统一的门户网站,实现对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政府职能的访问。

商务物流系统主要是互联网用户通过统一的门户实现电子订舱等商务物流业务的访问。

两种业务根据安全要求,需要进行网络、应用和数据的隔离。

国际贸易是个复杂的操作流程,涉及到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港务、银行、外管、税务、保险等多个单位,在每个环节都会产生相应的电子数据。

下表是估计的一些简单数据,仅供参考。

请参照天津口岸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方案提供商以往的实际经验给出相应的数据参考,并合理设计硬件结构、选择软硬件配置。

部门

处理数据量

报关单

200万票/年20%的增长率,每票单据大约100K左右

报检单

200万票/年20%的增长率,每票单据大约100K左右

船舶代理

每年大约25000艘船舶进出港,每条船舶需要分别向五家单位报两次,每次产生的数据量最大670K

海关放行

信息每天10M的数据量

检验检疫局放行

信息每天10M的数据量

2.2链路设计要求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应用平台,在链路连接方面至少涉及到互联网连接、和各个单位的专线连接、生产中心和容灾中心之间的连接以及和最终用户之间的连接。

Ø互联网连接

生产中心互联网接入采用双ISP方式,容灾中心采用单ISP接入。

Ø和各个单位的专线连接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信息系统要和各执法单位、政府机关、天津港集团等产生数据交换,必须要有安全可靠的链路连接。

目前接入了天津海关、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等3个单位,采用的是512K的DDN专线连接。

贵单位在设计方案时,可以综合比较DDN和SDH等连接方式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出合理建议。

考虑未来的发展,链路和设备配置将支持7个以上连接点,并充分考虑到设备和链路的冗余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Ø生产中心和容灾中心的连接

生产中心和容灾中心需要有专用的千兆光纤链路连接。

Ø和最终用户的连接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信息系统最终还是要交给用户使用,涉及到用户如何与该系统安全、可靠地交换数据。

请各方案提供商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技术发展状况给出合理的建议。

2.3网络系统设计

在网络结构的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口岸执法系统和商务物流系统的隔离和数据安全。

重视系统和各个执法系统连接的方式,适当考虑内外网、专网等方式的设计。

网络拓扑方案必须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设计,网络的结构为多层以太网,主干为千兆。

采用路由器连接广域网,采用专用设备实现负载均衡。

提供专业的网管软件以便于网络系统管理和维护。

2.4主机系统设计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信息系统主机的选择应遵循可扩展性、高可靠性等原则。

由于系统中的用户的访问量较大,为满足很高的吞吐量和很短的响应时间,系统中单机OLTP性能和响应性能都应当具有较高的指标。

方案的设计还必须注重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以使软硬件发挥最大的性能。

在体系结构设计上,要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扩充性。

所选设备均应具有业界最佳的可升级和可扩容性。

设计的核心服务器主机应能实现负载均衡和冗余备份。

同时,需要对接入到核心交换机上的服务器系统进行安全区域的划分,实现口岸执法和商务物流服务器集群的安全隔离。

2.5存储和备份系统设计

存储解决方案是基于业界先进的存储区域网络的解决方案,同时可考虑结合NAS使用,使用磁带库进行备份。

除了考虑对存储系统的专业要求外,还应充分考虑可管理性、可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信息系统的数据需要在线保留3年。

而为保证存储数据的安全,数据备份容量应为需备份数据量的3-5倍,磁带库容量也应有充分考虑。

使用专门的存储管理和备份软件,可提供自动备份、自动磁带轮换、自动诊断和数据统计功能。

2.6系统软件要求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信息系统会应用到大量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各种类型的中间件等系统软件,在系统软件的选择上应结合自己方案的设计并充分、合理利用天津电子口岸平台原有的系统软件,选择业界主流产品,以保证持续的维护性和升级要求。

2.7安全系统设计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应该是一套从物理层到应用层都具备完善安全措施的体系。

不仅是一个网络防火墙的问题,应该是一整套的安全策略和解决方案。

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必须集成多种安全技术实现。

如:

虚拟网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监控技术、安全漏洞扫描技术、网络监控与性能分析、网络防病毒技术等。

2.8容灾系统设计

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容灾建设的目标是保证业务安全,在灾难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护公司资产,减少公司各方面的损失,保证各项业务连续。

在总体设计上,将采用2DC(DataCenter)的容灾方式:

将信息中心作为生产中心,将容灾中心建成热站点,当生产中心瘫痪时,可以将所有的数据处理操作移到热站点中进行。

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保证所有子系统数据不丢失,保证生产中心、容灾中心的数据实时同步保持一致。

业务连续性计划实施后,当本地存储异常,切换到备份中心时,应能确保关键应用不停止运行。

容灾系统应能满足两方面要求:

1)容灾功能,实时保存生产端的所有数据,在灾难、重大故障、计划内停机维护等原因无法正常工作时,由容灾中心提供全部数据并立即启动关键应用,继续运行,做好业务支撑工作,即数据、网络和应用三方面均容灾。

2)查询、统计功能,通常情况下工作日期间内能提供与生产方准同步的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服务;也可做应用系统软件测试或日常备份的环境和平台,来减轻对生产端的压力。

2.9现有软硬件设备清单

硬件设备

数量

IBMP650

2颗CPU、4GB内存、2块36GB内置硬盘、20/40GB内置磁带机

2

IBMP630

1颗CPU、2GB内存、2块36GB内置硬盘、20/40GB内置磁带机

2

IBM磁盘阵列

IBM7133-D40(一台配13块36G硬盘、另一台配8块36G硬盘)

2

IBM磁盘阵列

DS400(14块146.8GB硬盘)

1

IBM磁盘阵列

DS4300(14块300GB硬盘)

1

IBM磁带库

IBM3582-L23

1

IBMPCSERVER

IBMX225(1颗CPU、1GB内存、1块36GB内置硬盘)

8

IBMPCSERVER

IBMX336(1颗CPU、2GB内存、2块146.8GB内置硬盘)

4

IBMPCSERVER

IBMX346(1颗CPU、2GB内存、2块146.8GB内置硬盘)

6

IBMPCSERVER

IBMX366(2颗CPU、4GB内存、2块73.4GB内置硬盘)

4

CISCO交换机

Catalyst4503

2

CISCO路由器

Cisco3725

1

CISCO路由器

Cisco2621XM

9

CISCO交换机

Catalyst2950-12两台、Catalyst2950-24两台、WS-C2970G-24TS-E两台、WS-C2950G-24-EI两台

8

CISCO交换机

 

2

CISCO防火墙

PIX525

2

物理隔离设备

信标物理隔离设备

1

方正方御防火墙

方御6340

2

软件系统

数量

应用服务器中间件

IBMWEBSPHEREAPPLICATIONServer5.0

2

应用服务器开发工具

IBMWEBSPHERESTUDIOAPPLICATIONDEVELOPER

2

消息中间件

IBMWEBSPHEREMQPROCESSOR

4

消息交换中间件

IBMWEBSPHEREMQINTEGRATOR

2

数据库

IBMDB2V8.1

2

操作系统

红旗Linux

8

目录服务器

南开创元ITEC-iDS3.0

一万用户

身份认证系统

吉大正元JIT-CA3.0

1

防病毒软件

Kill(泰阿)forUnix

3

入侵检测软件

冠群金辰网络安全预警监测系统

1

操作系统

Windows2003企业版

8

数据库

SQLserver企业版

2

MOMentserver

 

1

MOMlicense

 

8

Cmsserver

 

1

Biztalkserver

企业版

1

MSDN宇宙版

 

1

2.10资金预算方面考虑

各方案提供商应根据自己的配置方案给出各个部分的详细资金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资金预算总表。

三、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

3.1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功能概述

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建立在天津市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硬件、网络和系统软件平台基础之上,旨在解决跨部门、组织和企业应用之间的数据交换、数据共享、信息流转问题;各跨部门、组织和企业应用构建在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之上,实现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

3.2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总体技术要求

总体框架应是基于开放标准中间件的应用体系结构;平台上的各种组件和接口应基于开放、标准化的原则设计。

Ø具有数据交换体系、数据共享体系、数据流转体系和信息安全体系

Ø支持异构性数据源、具有跨平台运行能力

Ø支持最新软件技术标准,比如J2EE、JSP、EJB、XML、COM+、WebService等

Ø具备应用整合、数据集成、数据解析和数据控制功能

3.3数据交换体系的技术要求

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交换体系要求能够提供数据描述、传输、安全加密/解密、转换、汇总、分发、转发、对等交换、同步、上载/下载、组装等功能服务,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并可防止数据的丢失、重传,简化应用系统的开发。

交换体系能够为相关的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共享途径,为每一个参与数据共享的应用提供访问其所需数据的接口,并且在结构上能够将数据交换与数据传输、数据访问和数据处理相隔离,从而提高交换平台的开放性和平台信息资源的安全性。

3.3.1交换体系的应用需求

交换平台要求实现的两种数据交换方式:

Ø交换总线模式:

各交换节点之间通过交换平台实现透明的点对点数据交换,交换的数据不需存储在交换中心的数据库中;

Ø数据集中模式:

各交换节点之间通过交换平台实现数据交换,交换的数据存储在交换中心的数据库中,形成中心共享数据库。

交换平台要求实现的数据交换流向:

Ø各交换节点数据源(数据库,文件,邮件等类型)之间的双向交换;

Ø数据源与应用和流程之间的双向交换;

Ø从各交换节点的数据源中实时抽取关联的数据通过门户系统进行展现;

Ø从各交换节点数据库汇聚数据到中心数据库。

3.3.2基于数据库和数据文件的集成

在授权许可的条件下,可通过配置的方式实现基于数据库以及格式化数据文件的数据抽取与数据加载。

并应能够支持数据增量传输、支持灵活的数据冲突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数据同步和数据交换的目的。

基于数据库的集成应支持的数据源或数据访问接口(包含并不限于下列项):

ØOracle

ØSybase

ØSQLServer

ØDB2

ØInformix

ØXML

Ø文本文件

ØJDBC

ØODBC

3.3.3基于通用协议的集成

基于通用协议的集成是通过WebService、EJB、CORBA、COM、HTTP、Socket等协议适配器,实现不必进行程序开发,通过简单的配置操作就可以实现多个业务模块的集成。

基于通用协议的集成支持的通用协议(包含并不限于下列项):

ØWebService

ØEJB

ØCORBA

ØCOM

ØHTTP

ØSocket

3.3.4.基于特定应用的集成

基于特定应用的集成是使用适配器开发工具和业务应用系统的API针对具体的业务应用定制的专用适配器。

如空间地理信息的集成、外部系统的集成接口等。

3.3.5交换体系的传输控制

数据传输应提供一个结构开放、功能全面、可扩展的即插即用通信框架,支持多种不同的传输要求,支持多种传输协议、传输管理、传输控制等功能。

传输控制提供对通信传输过程中各方面的控制功能,主要包括超时控制、流量控制、连接控制以及通信传输的各种指标参数等。

Ø超时控制:

控制通信过程中数据传输、请求/响应之间的最长时间

Ø流量控制:

控制通信节点间的数据流量、传输速率等

Ø连接控制:

控制通信连接的属性,如长连接/短连接等

3.3.6交换体系的交换模式

交换平台应支持端到端和基于群组的各种不同会话模式,总体上分为如下几类:

(1)基于消息和事件驱动的会话模式:

Ø推:

点到点或点到多点的主动信息推送方式

Ø拉:

点到点或点到多点的被动信息获取方式

Ø组播:

在一个域或群组范围内的多点群发方式

(2)基于服务的会话模式:

Ø请求响应:

基于请求响应模式双向交互的被动服务

Ø主动服务:

基于事件回调模式双向交互的主动服务

(3)交换平台应支持各种不同会话策略:

Ø实时:

基于事件驱动,由系统运行时动态产生和控制的会话方式

Ø定时:

由系统定时器根据预设的定时策略产生和控制的会话方式

Ø手工:

系统运行时由用户手工产生和控制的会话方式

3.3.7交换体系的数据处理

(1)数据格式

以XML格式为主,可支持各种类型的数据源的交换,包括关系型、结构化、消息、文本数据、WEB数据、矢量地图、影像、视频、音频等。

(2)元数据

是一组关于整个数据交换过程的数据结构、适配器配置参数、接口数据参数、数据交换规则、数据转换模板以及任务的调度时间等的数据,以XML格式为文件的存储格式,对控制数据交换的顺利进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3)数据解析与转换

Ø数据解析

基于元数据和其他预定义的格式对用户的数据进行解析。

Ø数据转换

数据转换是根据数据模板和数据规则,完成数据在不同的节点上的传输,并可以在不同的数据格式之间实现映射。

3.4数据共享体系的技术要求

针对一些共享性数据资源,以及面向一些专业应用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平台的数据共享体系应提供数据描述、注册、发布、目录、汇总、分发、同步、上载/下载、组装等功能模块,以支持多种模式的数据共享。

3.4.1共享体系的应用需求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由数据抽取工具完成,支持异构数据源或数据访问接口(包括并不限于下列项)

ØOracle

ØSybase

ØSQLServer

ØDB2

ØInfomix

ØJDBC

ØODBC

ØXML

Ø文本文件

同时支持数据清洗、数据比对、数据校验、数据转换等处理。

数据同步

支持异构数据源之间的数据复制,应支持实时、定时、订阅/发布、手工等数据复制模式。

安全访问

对共享数据进行访问权限设置

共享接口

对于共享数据的访问,提供多种访问接口,如数据库接口、应用访问接口等。

3.4.2共享体系的数据格式

以XML格式为主,可支持各种类型的数据源的交换,包括关系型、结构化、消息、文本数据、WEB数据、矢量地图、空间数据、影像、视频、音频等。

3.4.3共享体系的共享模式

Ø共享数据库模式:

实现从业务系统中及时自动提取数据的功能。

Ø虚拟数据库模式:

基于元数据和WebService或者其他方式,实现分布式查询的功能

3.4.4共享体系的数据访问

以分布式数据资源访问为目标,使应用系统能够通过平台统一、透明、高效地访问和操纵位于综合物流服务平台专网环境中的各种分布、异构的数据资源。

Ø提供灵活的多层数据访问结构,简化客户端管理,尽量做到客户端零安装。

Ø支持基于数据查询的全局模式,实现用户对异构和分布数据的透明访问。

Ø具有完善的用户管理、身份认证等安全控制机制。

Ø提供图形工具方便地进行基于数据查询的全局模式管理、用户管理和系统配置。

3.5数据流转的技术要求

Ø支持跨系统、跨组织结构的结构流程自定义,可以跨系统、跨组织结构地监控流程以及流程状态查询等,支持工作流超时提醒功能。

Ø支持WFMC定义的一系列规范。

Ø具有面向服务的编程接口

业务流程中的每个活动均对应为抽象的服务。

在流程运行时可以绑定到JavaClass、EJB、命令行程序、Web服务或用户等具体应用。

Ø要求完全基于XML

流程定义采用基于XML的工作流建模语言进行描述。

资源、规则、任务项均使用XML语言进行描述。

Ø业务流程要集成

要求集成、协作与自动化。

支持图形化的资源定义。

Ø分层结构简化应用开发要求

提供把上层应用分解为应用服务、流程逻辑、消息传递三个层次,能将数据流转的流程逻辑从具体应用中剥离开来。

Ø提供简单、易用的图形化流程定义

提供的图形化流程定义工具必须简单、易用,让用户通过鼠标的简单拖拽即可完成流程的定义、修改和维护。

Ø要支持各种复杂的流程逻辑

除顺序流程外,流程引擎要支持分支、并发、选择、循环等多种控制逻辑。

在分支上还可以定义控制转移条件,实现按条件自动流转。

Ø要支持多种任务项处理方式

要支持人工任务和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