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县县域经济的思考论文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726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盟县县域经济的思考论文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盟县县域经济的思考论文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盟县县域经济的思考论文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盟县县域经济的思考论文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盟县县域经济的思考论文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西盟县县域经济的思考论文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西盟县县域经济的思考论文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盟县县域经济的思考论文1.docx

《西盟县县域经济的思考论文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盟县县域经济的思考论文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盟县县域经济的思考论文1.docx

西盟县县域经济的思考论文1

西盟县县域经济的思考

陈丽

【摘要】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决定着全国经济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如今已成为21世纪发展经济的主旋律。

本文利用SWOT(企业环境分析方法)分析法对影响西盟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外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分析西盟县经济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与威胁,在尊重目前客观发展前提之下,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回避威胁,利用机会,为壮大西盟县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出合理的规划,实现西盟县县域经济朝新的台阶发展。

【关键词】县域经济SWOT分析发展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以来,全国发展区域性经济的趋势逐年壮大。

县域经济总体来说是以县级行政区域化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性经济,其活动涉及生产、交通、消费、分配各环节。

简单的是一种以县域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行政区划型区域性经济。

它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一方面承载着农村发展经济的重任,一方面又面临着城市经济的冲撞。

因此,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对促进城乡产业融合重组,农村持续稳定增收,实现工业反哺,城市支持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盟佤族自治县是云南省佤族聚居边境县,思茅地区辖县。

位于省境西南部,西与缅甸为邻。

面积1391平方公里,人口7.44万。

少数民族约占全县人口的94%,其中72%为佤族,另有拉祜族、傣族等。

县府驻西盟镇,人口0.3万余。

县境地处横断山系纵谷区南段,气候温暖而潮湿,为云南省境的“雨城”。

河流主要有南康江和库杏河等,属萨尔温江水系。

全县耕地万余公顷。

农作物主要有稻谷、玉米、小麦和油菜、花生、甘蔗及茶叶等。

并产柑橘、菠萝等水果。

山间林木繁茂,有林地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5.4%,森林蓄积量195万立方米。

西盟县一直来发展劲头较为缓慢,综观其经济发展历程以及目前客观的发展状况,首先利用SWOT分析模式对影响西盟县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内外因综合分析。

一、西盟县发展县域经济的优势因素

西盟佤族自治县是云南省佤族聚居边境县,思茅地区辖县。

位于省境西南部,西与缅甸为邻。

面积1391平方公里基础设施相对较好,交通相对便利,各类自然资源丰富。

(一)矿产资源丰富

西盟的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是云南省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县之一,全省列居全国前十位的金属矿种在县内均有发现。

境内主要有锡矿、银铅锌矿、钨矿、金矿、锰矿、莹石矿、大理石、绿柱石、黄玉等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已开采的有锡矿、金矿、铅锌矿、萤矿、大理石、石灰石等。

1986年,国际矿物协会和矿物命名委员会对发现的一种磷和铋六方晶系矿物定名为“西盟石”,使地球矿物又增添了一个新矿种。

(二)农业环境优越

西盟全县国土总面积203.02万亩,可耕地72.5万亩。

地带性土类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棕壤;非地带性土类有石灰土、水稻土、紫色土、冲积土。

全县土壤偏酸,有机质含量高,由于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较慢,缺磷、少钾。

(三)旅游资源丰富

西盟县旅游资源丰富,有南锡河,永东瀑布,里坎瀑布,勐梭龙潭,城子水库等自然风光,也有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是别的地方所没有的独一无二的宝贵旅游资源。

(四)水利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

西盟县的水资源均为淡水资源,主要以江河水、湖泊水为主,并有一定的地下水,水质良好,水资源丰富,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95万立方米。

年降水量位居全省之冠,在全国亦属多雨区,降水量充沛。

境内河流河道短促、水流湍急、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据统计,全县水资源总量18.05亿立方米。

平均每平方千米产水量135.9万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1.96万千瓦,目前利用的并不充分,开发的潜力还很大。

二、西盟发展县域经济的劣势因素

(一)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一是产业水平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低下,而且规模小,没有将产业的基础作用发挥到最佳,相应的投入没有带来相应的经济收入。

二是产业结构单一,产品相对过剩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大的缺陷同时存在,因此其在结构与素质上极大的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是产业活力不强,西盟县地理环境相对良好,自然资源丰富,但未得到合理的利用,开发力度不足,生产结构单一总量偏小且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水平滞后,服务业产品创新不足,服务水平与技术水平不高,在组织规模与管理水平、营销技术上与大城市的服务业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难以适应现代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一是没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产业水平化极低,市场竞争力很弱,农民持续增收的困难比较大。

大多数产业规模小,商品量少,加工水平低,包装工艺差,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推广,致使许多资源处于闲置、浪费、流失之中。

二是西盟县的龙头企业发展缓慢,竞争能力弱带动能力差。

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大多数农民都是分散经营,无力影响市场竞争和市场价格,更无力承担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

四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

(三)支柱产业链条短

支柱产业链条短,各个产业之间独自发展独自竞争,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而且未进行规模扩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浪费的资源,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而且附加值不高,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工业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低下。

另外企业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成绩还不显著,收获与投资不相符。

(四)资金投入量不足

各类资金来源少,可使用资金量不大,困扰着县域经济的发展。

由于县域经济薄弱,地方财政拮据,资金较为紧缺,很难拿出较多的资金进行建设。

(五)县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因素不佳

西盟县自古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农民的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意识淡薄,同时农民的知识水平低下,短时间内难以提高;另外,政府的政绩观和面子工程的意识使得各类经济的发展不均衡,有的部门将本应提供的服务转变成有偿服务,变相乱收费,而且很多单位人员的服务意识淡薄,素质低下。

三、西盟县发展县域经济的机遇

现阶段是西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战略期,面临着许多有利的发展条件和机遇。

从西盟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一是西部发开发战略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社会事业,有利于培育特色经济,加快农畜产业的开发;二是国家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必须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全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与资本流动步伐加快,有利于我们更大的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引进项目、资金和技术。

四是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是发展劳务经济的大好机遇。

从内部环境分析:

县内资源丰富,近年来草畜、果菜产业发展已初具成效,为城乡经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发展西盟县域经济的威胁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给西盟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很多农产品的销量降低。

西盟县的周边市县也在大力的发展县域经济,且力度、技术均优于西盟。

对西盟县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冲击,致使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加强。

部分工业生产的原料和能源短缺,行业竞争力加大,各个行业将受到不同层面的约束。

五、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势头更加的迅猛,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环境发生了了一定的变化。

而加大县域经济的发展对西盟县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西盟县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后,西盟县要实现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将要以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

(一)抓好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民增收,财政增长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首先,做好产业之间的调整,传统的县域经济的第一产业比重大,第二、三产业比重小,因此要保证在第一产业平稳生产的前提下,大力的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以及服务业的多元化发展,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不仅可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还提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

因此,在积极打造工业化道路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各行业的统筹协调,推动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促进西盟县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开发和推广新产品,尽快形成新的主导优势产业,推进结构升级,提高工业产业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做好长远的发展规划。

尽快形成能对市场需求做出灵敏反应、自主优化配置资源的机制,实行优胜劣汰的调整,同时,政府要促进企业有效的展开竞争、实现结构创新提供体制上的保证。

(二)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步伐

西盟现在处于“重农轻工”,或者说是甚至达到“有农无工”的尴尬境地,所以在发展农业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工业的发展。

同时要注意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的保护。

实施开发和节约并举,鼓励运用和开发节能、降耗的新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要高度重视环境的保护,实行严格的排污总量的控制制度,加大环保监督和执法力度。

(三)实施科技强县,发展开放性经济

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走科技强县之路,把农民从传统的农业之中解救出来,利用科学技术,发展效益农业、现代农业。

科技支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条件,缺乏科技含量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因此,县委、县政府应充分发挥科技部门的作用,加强与科研单位、各大院校的“联姻”,强化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大力推广农业的先进技术,提高农产品、工业产品的竞争力。

抓好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创新,大力改造传统产业。

加快人才的引进,培育和开发,不断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

突出发展设施高效,特色高效,立体高效和规模高效的重点农业,努力挖掘和拓宽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的空间。

加快发展钢架大棚、日光能温室、地膜覆盖等高效设施的栽培,不断提高设施化水平,做强做优茶叶、辣子、干笋等特色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加快扶持并发展起一批能达到大中型规模的养殖企业、规模养殖小区和专业大户,不断提高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

另外要合理的布局,各个乡村要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根据资源优势,合理的规划高效农业区域,经过几年的努力,将西盟县打造为区域特色明显,产业结构合理的高效农业板块。

(四)大力发展旅游业

从战略高度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以龙潭、里坎瀑布等景区为主的旅游产业开发经济带,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龙潭景区为核心”的县城片区和一些乡镇景区,开发出骨干路线。

要想旅游业能发展,一要做好宣传和节庆活动,提高旅游的知名度,比如办好每年的传统节庆(如木鼓节、泼水节)活动和周边市县的节庆活动,以扩大对外的影响力,增加旅游收入;二要编制旅游规划,合理有序的开发旅游资源,坚持“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聘请省内外专业结构和专业人士,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考察,做出合理的规划。

三要狠抓景点建设和项目,加快旅游开发进程,再发挥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制定优惠政策,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打破地区行业的限制,通过积极争资立项招商引资,加快旅游景点和项目建设工作。

四要加强行业内部管理,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健全完善各项制度,狠抓职工队伍建设,开展职业道德专题的教育,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的意识,积极推进内部改革,使景区的管理向现在化企业制度迈进;五要开展评定等级的工作,按照国家景区旅游质量等级评定的各项标准,狠抓景区的软硬件建设,使景区和职工面貌有所改观,并要招聘一些导游人员,改变全县景区无导游的历史。

(五)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

围绕当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机制体制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强化政府职能部门服务意识,健全一条龙服务体系,加快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减少政府部门对企业经营方式的干涉,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使政府成为有所为,服务性的政府。

二是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将城乡二元结构的调整做为财政对经济结构调节的着重点。

政府要把降低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各级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资金的投入作为主要的切入点和手段。

完善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财政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减小公共五福方面的地区差距。

三是加快投资体制的改革,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完善各企业在竞争性领域的投资主导地位。

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善于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对中小企业客户群,要分类指导,改善服务质量,加强带贷款力度。

树立长远的发展观,放宽贷款条件和期限,尽力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合理的资金需求,要确保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四是放宽县级的管理权限,当前县级审批的权限小,审批程序繁琐,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适当的放宽管理权限,以调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使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里,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利用这些政策。

参考文献:

西盟佤族自治县县志

《商业模式的力量》彭志强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