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文章与其它文体的区别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280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论文章与其它文体的区别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申论文章与其它文体的区别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申论文章与其它文体的区别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申论文章与其它文体的区别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申论文章与其它文体的区别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申论文章与其它文体的区别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申论文章与其它文体的区别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申论文章与其它文体的区别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申论文章与其它文体的区别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申论文章与其它文体的区别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申论文章与其它文体的区别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申论文章与其它文体的区别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申论文章与其它文体的区别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申论文章与其它文体的区别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申论文章与其它文体的区别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申论文章与其它文体的区别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申论文章与其它文体的区别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申论文章与其它文体的区别Word格式.docx

《申论文章与其它文体的区别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文章与其它文体的区别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申论文章与其它文体的区别Word格式.docx

申论文章则不同。

申论文章是要展示自己的思考,显示自己思考的深入、准确。

新闻留给读者的思考余地越大越好,同时还要讲求其可读性、艺术性,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

申论文章是一种公务员内部交流的文章。

尽管也追求其可读性,但这不是首要的追求,更不能是仅仅发人深省、引起思考,而是要将思考的结果完整地、条理清晰地叙述清楚。

最后,也是最明显的区别:

对事件描述的方式不同。

新闻更强调其六要素的具备。

而申论文章虽然也要联系实际,也要举实例,但不要求有大段的叙述。

因为申论文章的字数是有限的,大段的叙述事实而不进行深入分析和对策论述的申论文章,价值是非常有限的。

在此举一个例子,请大家来参阅一下2007年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获奖作品《兖州:

2亿吨大煤田不挖了》。

这篇获奖报道也是在谈论发展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谈论的内容和主题非常接近2008年国考的申论主题。

这篇新闻报道写得非常漂亮,在笔者记忆中,这篇报道应该是多年来地方平面媒体的新闻报道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先例。

先来一起看一下这篇新闻报道的原文。

由于大多数人对新闻报道审美标准的了解不够,所以读后可能并不觉得这篇新闻文采奕奕,极其引人。

兖州:

2亿吨大煤田不挖了

----舍弃5000万元年收益 

留下惠及子孙好家园

山东大众日报崔永刚

今天上午,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得到证实:

兖州市顺从民意,叫停了境内已完成详勘的小孟煤田,全面封存。

此举意味着兖州市损失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减少地方税收5000万元。

许多人颇感诧异,兖州人哪根神经搭错了,“到嘴的肥肉”居然不吃?

带着疑问,记者直奔兖州。

市委书记韩军指点着墙上的全市“经济地图”娓娓道来。

兖州煤炭资源丰富,是全国八大煤田之一,目前辖区内有兴隆庄、杨村等六个煤矿,煤炭资源给兖州带来巨大财富,但也留下了触目惊心的环境包袱。

今年省有关部门在兖州境内探矿时,发现了小孟煤田,勘探数据表明,这座方圆120平方公里的煤田探明储量2亿多吨,埋深不到500米,按年产量200万吨计算,可开采近百年。

消息传出,台塑集团等多家企业争先前来洽谈合作开采事宜,而且都开出了很高的价码。

小孟煤田到底挖还是不挖?

两种声音激烈交锋。

有人说,开一个煤矿,不用费劲,一年就能增加8亿元的销售收入和5000万元的地方税收,这么大的“蛋糕”,诱人啊。

也有人主张,兖州的发展不能再靠拼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了,“煤炭依赖症”必须根治。

当两种声音争执不下时,韩军悄然来到煤田所在地小孟镇,当地农民的一番话让他心头一震:

“别再制造采煤塌陷地了,给子孙留下一片美好家园吧!

”在当天的市委常委会上,一班人很快达成共识:

“拉动经济增长固然重要,但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更为重要。

为了造福子孙后代,这大煤田咱不挖了!

叫停小孟煤矿,实力是兖州人不可或缺的底气。

近几年他们倾力发展替代产业,崛起了造纸包装、橡胶轮胎等新兴产业集群。

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兖州两年前移了13个位次,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煤炭产业在其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却从过去的50%下降到不足20%。

国内著名煤炭战略管理专家牛克洪说:

“兖州勇于放弃、成功转型的做法具有标本意义。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各地在执政实践中落到实处。

兖州少开一个煤矿,收获的却是科学发展的理念和百姓的长远利益。

以上这篇1000来字的新闻稿详细报道了“兖州两亿吨大煤田不挖了”这一事件。

文章通过转述市委书记韩军、专家牛克洪和当地农民的谈话内容,客观详实地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报道。

而在申论文章中将“兖州两万吨大煤田不挖了”这一事件作为一个联系实际的具体实例也是完全可以的。

甚至是一个非常典型、非常好的实例。

如果在申论文章中引用这一实例,应该怎样呢?

申论范文节选:

2007年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大奖——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破天荒”地授予了一篇来自地方媒体的报道:

《兖州:

新发现的小孟煤田,探明储量2亿吨,埋深不到500米。

如此巨大“到嘴的肥肉”,为什么被兖州这样一个区区县级市叫停封存呢?

正如这篇获奖报道中所写: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各地在执政实践中落到实处。

希望通过上面的对比使大家基本了解申论文章与新闻报道在描述事件上的不同。

新闻报道强调的是准确、艺术地捕捉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通过详实地论述事实以引起读者思考,追求“真实就是力量。

”申论文章也要引用实例,也要描述一些实际的例子。

这些例子也是越典型越好,尽量追求时效性。

因为离现在越远的事件,对今后工作的参考价值相对就会越小。

但是申论文章引用实例一定要叙述简洁。

同时要进行一定的剖析。

(对于申论文章应该如何联系实际、举例论证,将会在本章第三节进行更详细地讲解)

申论文章与高考作文的对比(源自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对于多数考生,可能到开始备考申论之前,所受过的写作训练,基本上都是针对高考的。

由于高考作文的训练曾经给考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有必要进行一番申论文章与高考作文的对比。

近些年的高考作文主要是以议论文写作为主,很少进行其它文体的写作考查,这一点与申论考试比较接近。

高考作文与申论文章还有很多接近的地方,比如高考作文和申论文章一样,都是用来对考生进行水平测试的手段,其篇幅也比较接近。

打开任何一篇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都会看到“主题鲜明,内容充实,行文流畅,结构完整,语言生动”这样的作答要求。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赵永年先生退休前常年负责主持高考阅卷工作。

赵先生对高考高分作文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将高分作文的要求归纳为四点16个字:

“情真意切、立意深刻、结构巧妙、富于文采。

而这些也都是申论文章所要求的。

这里强调一点,凡是高考作文要求做到的,也都是申论文章要求做到的。

但是,申论的要求标准在思想认识的准确性、深入性、时效性等方面更高。

简单地说,好文章不一定是好的申论文章,但好的申论文章一定是一篇好文章。

高考议论文与申论文章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以下三点。

第一,高考作文有一个惯用的评分要求——“思想健康,感情真挚”,这是对高考议论文的要求。

而申论文章当然就不能仅停留在“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的水平上了。

因为申论文章,重点考查的就是考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而高考作文重点考查的是考生写作能力,思想只要健康即可。

而申论文章的考查重点不是考生的写作能力。

尽管写作能力也是申论文章考查的内容之一,但思想认识水平更是考查的重点。

仅仅停留在思想健康的水平是远远不够的。

健康的思想,必需都是准确的认识。

举个例子,比如这句话: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要加强相关法律的制定。

”如果这样的话出现在高考文章中,暂且不论其文采,只是说其思想健康这一方面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如果从申论的角度看,这句话犯了两个错误:

其一,法律不能由各级政府来制定,法律的制定要由立法机关也就是说要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制定。

各级政府只能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

其二,老百姓所关心的第一大事也未必是食品安全,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

不能写成“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重大问题”。

这不是咬文嚼字,这是人民群众在关心什么的重大问题。

所以如果是申论写作,尽量应该写成: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相应法规的制定。

第二个不同是高考作文的议论文更强调论据对论点的支持。

也就是说高考议论文很多情况是提出论点之后,各个自然段以论据的形式对论点的论证、证明。

很多高中老师建议考生议论文的结构是“引论、本论、结论”。

多数情况下,这样的结构是不适合申论文章的。

因为尽管很多申论文章也具备议论文的特点。

但是申论文章的主题,需要的是分析,而不是论证、证明。

当然特殊情况例外。

多数情况下,申论文章一方面需要分析主题,另一方面需要分析主题所对应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也就是需要我们提倡的一种相对适用范围比较广的申论结构:

“引论→分析问题→论述解决问题→结尾”。

而高考作文一般情况不强调对解决问题的论述,这与申论有很大的不同。

第三个不同点,高考作文中的议论文可以用散文的形式进行写作,即“散文式议论文”。

实际上“散文式议论文”更容易感情真挚,文采奕奕。

而这种“散文式议论文”是申论文章所不提倡的。

下面我们来对比两篇文章。

第一篇是2005年天津高考命题作文,题目是《留给明天》,很多参加高考的考生是围绕环境保护、生态安全来写的,我们要留给明天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另一篇是2007年底的天津公务员考试的申论文章,其题目也是以生态安全为主题。

【高考范文】

留给明天

甘肃省有一个叫“民勤”的地方。

解放初期,这里是芦苇荡荡的百里水泊,江南水乡般的景色如诗如画。

而今天,这里饮水用的深水机井已经打到了一、二百米的地层,可是抽上来的还是连灌溉农田都不行的苦水。

其实就在几年前,这里只要打上十几米的机井还能抽上来清泉般的甘露。

大牲畜在饥渴中痛苦死去,青年人含着泪水背井离乡到远方漂泊。

只有老年人还留守在贫旱的土地上辛勤的耕作。

而一年的勤苦劳作换来的往往仅仅是勉强的温饱。

这一切都令人痛心疾首、发人深省……

我国这样的情况不仅在民勤有,新疆的艾比湖也在以平均每年2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萎缩。

甚至专家们警告,我国湖泊中最大的青海湖也加入到了竞争“第二个罗布泊”的行列。

随着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年年扩张,也有望有朝一日超过北非的撒哈拉沙漠成为世界第一沙漠。

我国现在的生态环境形势是极其严峻的。

沙漠化、水土流失、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这些都是大自然对我们多少年来滥砍滥伐肆意破坏环境的无情惩罚。

曾几何时,黄河中上游的广阔森林绿地孕育了中华文明。

而现在,茂密的森林在这里只有通过考古挖掘才能证实。

现实中的西北地区,只剩下风沙连天的黄土高坡。

更为严峻的是,沙漠正在吞噬着黄土高坡。

将来我国西北地区很可能会去变为茫茫的沙海。

专家预测,等到那时,漫天的沙尘暴甚至会成为杭州西湖上很为常见的天气(如果那时还有西湖)。

我们拿什么留给后代,拿什么留给民族的明天?

难道我们真的要将一个几乎崩溃的自然生态环境留给明天?

难道我们真的要西北乃至华北的广阔国土有朝一日变成寸草不生人的沙漠吗?

真的那样了,不要说西部的崛起、京津经济带的腾飞,这一地区面对的将会是数以亿计生态难民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关系到现在的经济发展民族振兴,更关系到子孙后代的明天。

当面对令人心酸的“民勤材料”时,温家宝总理坚定地指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中国绝不能出现第二个罗布泊。

坚决制止滥砍滥伐、退耕还林、大力植树造林、推广生态农业……我们面对环境的恶化不是束手无策,恰恰相反,我们能做的事该做的事实在太多太多。

在东北大兴安岭的山岗上,曾经常年活跃着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

他就是植树模范马永顺。

老人家五十年代曾经是林业局的伐树模范,多次创造过全国月单人伐树纪录。

但是,80年代以后,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马永顺老人决心将以前砍的树再全部植出来。

老人家日复一日的在荒山上劳作,终于超额完成了自己的计划。

1998年夏,朱镕基总理亲切接见了马永顺,并高度评价他:

“你这一辈子干了两件好事:

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你是砍树劳模;

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你是栽树英雄,我们都要向你学习。

马永顺已经永远的离开我们了,他留给明天的是不朽的丰碑。

【申论范文】

(源自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统筹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加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意识,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人口增长和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态安全面临更加严重的威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长期沿袭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

同时,一些地方的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薄弱,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护,也是造成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

《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

”这些量化指标为我们今后的相关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保障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淘汰落后工艺的力度。

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为此我们已经开始做了不少工作。

例如过去5年间,我国炸毁的小发电机组发电能力就达了到1400万千瓦,关停了1万个以上小煤矿。

第二,提高环境监管水平,建立健全生态安全监测,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全面实施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新上项目必须进行能源消耗审核和环境影响评价,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不准开工建设,现有企业经整改仍不达标的必须依法停产关闭。

同时,对于那些由于监管不力,没能及时制止而造成环境破坏事件的地区、部门负责人要进行追究问责。

第三,健全节能环保政策体系,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进步,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

综合运用价格、财税、信贷等经济手段,促进节能环保工作。

深化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和排污收费改革,完善资源税制度,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增加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及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

禁止污染企业和城市污染物向农村扩散,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第四,提高全民生态安全意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全社会积极开展生态安全教育和宣传,使每一个公民都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加强公众对司法监督作用,推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努力解决污染受害者的维权难题。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所作报告中强调: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生态安全既是关系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问题,也是直接涉及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紧迫问题。

在人口增长、经济增长、工业化、城市化的综合作用下,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保持资源能源消费不断增长的态势,资源环境的压力会持续增加,短期内难以有缓解的迹象。

生态安全问题将成为我国建设社会和谐社会过程中长期面临的问题。

我们应在发展战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诸方面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建立长效监管、维护机制。

以上两篇的第一篇是天津高考的高分作文《留给明天》。

另一篇是天津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范文。

题材一样,可是所写的主题和所用的手法完全不同。

《留给明天》这篇高考高分文章,实际上是在围绕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而感情真挚地进行充分论述。

而第二篇《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与第一篇有着很明显的不同。

首先是行文特色的不同。

第二篇其严肃性、缜密性要远远高于第一篇。

同时第二篇文章对保护环境意义的论述、分析相对不是很多。

因为维护好生态安全,统筹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意识,早已经是全社会普遍共识了。

第二篇只强调了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强调形式的严峻,这已足矣。

因为要维护生态安全,也是普遍共识,并不需要再过多的论证。

对大家普遍的共识反复论证,实效性就不大了。

第二篇文章的分析部分重点分析了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地非常准确。

而且强调了“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生态安全的规划目标。

这些分析,要比仅分析维护好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有意义。

第二篇的申论文章对如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该采取什么有效措施,论述得相当全面、详细、准确。

首先是优化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模式,这与其所分析地造成生态恶化的原因是对应的。

同时要提高监管水平,建立健全生态安全监管机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这是典型的从行政执法角度回答问题,或者说是从公务员角度思考问题。

是申论文章写作中所提倡的。

由于申论文章是在论述当前中国社会比较突出的重大问题,所以紧扣时代最强音也是申论文章提倡的,这篇文章提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同时还引用了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中所强调的内容。

借助时代最强音对问题进行表述,是最强有力的论述方式之一。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要强调的是:

申论文章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的高度。

(这是申论初学者常出现的问题。

)申论文章是要依据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深入剖析,并对解决问题进行准确论述。

申论文章与社会问题杂文等其它文体的对比(源自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杂文是我国文学研究中提出的一个特殊的文体概念。

早在南北朝(梁)时期文学理论家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一书中,就杂文进行了相当深刻地论述。

“五四”以后,杂文更直接而迅速地成为一种反映社会现象的文艺性体裁,其特点正如鲁迅所说,“在风沙扑面、虎狼成群的时候,杂文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和切实,适合读者意图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是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省和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杂文最大的特征是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是辩论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

是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

很多申论考生往往为了显示自己的文笔与文采而经常地在申论文章中不自觉地带出一些杂文的特性。

这是不应该的。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与“五四”以后鲁迅等文学家所处的时代环境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不需要“我们用文章与读者意图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

而且杂文首先是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文体,非常强调讽刺与幽默的统一。

这也是申论文章所不必要的。

申论文章要求语言准确、用词规范、论述清晰,特别是强调如何解决问题的论述。

我们在这里讲述申论文章与社会问题杂文等其他文体的对比,意图就在于强调申论文章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笔锋”。

我们来比较两篇文章:

中国教育的四大软肋

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国家。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从1998年的628万增加到现在的1400万,已经位居世界第一。

仅仅的7年时间在校大学生数量猛增到了原来的223%。

仅仅的7年时间中国的在校大学生数量由不到美国的40%,一下子超过了美国。

表面看上去,这是一次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是大好事。

可是,我们的教学硬件、师资水平、学生管理有没有在短短的七年之内变成了原来的223%呢?

我们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质量有没有下降的问题?

就业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有没有在短短的七年之内变成了原来的223%?

国内的高中每年为高校培养的合格生源在短短的七年之内变成了原来的223%了吗?

特别在一些教学和生源质量相对较差的高校,在不合格的教学环境中,很多原本考不上大学的大学生聚集在一起。

这样的成长过程令人堪忧。

仔细观察一下这样的高校,学生们每天都在做什么就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了。

在重点大学也一样,持续的扩招,带来生源质量、师资平均水平的持续的下降。

我不反对高校扩招,但是扩招速度远远超出高校的正常发展速度,那就是误人子弟、误民族未来了。

美国的在校大学生数量已经不是世界第一了。

可是美国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平均每年有4名获得诺贝尔奖,9名成为世界各国的首脑,1039名获得世界各领域的顶级奖项。

中国和美国的最大差异已经不再是科技、工业、经济体制,甚至文化的发展也在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在日益缩小。

就我个人的认识,21世纪初综合中美各个领域,差异最大的部分是高等教育的质量。

而且,21世纪中美其他领域的很多差异都将由此产生。

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教育第一。

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和安排,2007年1月起,四六级考试将不再接受非在校生报名。

英语四、六级考试几乎快要被作弊现象毁了。

为什么会这样,大学生本应该是最具社会责任感、最具理想主义和道德意识的社会群体。

中国的知识分子的传统本来既有着桀骜不驯、刚正不阿、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又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事实上,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应试教育在教育中占据了不可撼动的首要地位。

再加之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家长、学校的德育教育意识淡薄。

德育教育被功利主义熏陶所取代。

我曾经在中央教育卫视播放的一次观摩课上,看到一位著名高中的教师这样教育他的学生:

“同学们一定要自己答题,不要偷看其他人怎样答的。

高考考场是做不了弊的。

你现在这样是自欺欺人。

”这位老师在中央教育卫视的直播镜头前,不去批评同学作弊是很不道德的行为,是一种有损人格的行为。

而是采用了一种极端功利主义的逻辑教育学生。

他能居然如此理直气壮,并不是这位老师的个人问题。

原因很简单,现在的高中生,一切的原则标准就是能不能有利于高考的成绩的提高。

这位老师也只能采取这样的教育方法。

这也就难怪,大学考场上的不正常现象了。

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家长、学校的德育教育被功利主义熏陶所取代。

这种功利主义对道德肆意蹂躏所产生的集体道德弱化,很可能需要全民族用几代人的时间去弥补。

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小平同志的见解掷地有声。

23年过去了,在不久前北京的一次大型人才招聘会上,我个人作了一个尽量详细的统计。

1023家企业5228个招聘职位中,不招应届生、明确要求有工作经验的招聘职位有4043个。

一名我认识的招聘企业HR主管无奈告诉我,“今天应届生来得太多,只好标明不招收应届生。

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差、社会交往能力差、动手能力差、换位思考意识差、自我意识强、攀比享乐意识强,适应社会、适应岗位太慢成为普遍问题。

问题的原因还是在教育。

为了成绩,学校一再压缩学生社会劳动实践,教师一再单纯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社会、学校、老师、家长似乎都忘了一条显而易见的常识,“人生真正的较量不在考场,在职场。

1977年底,邓小平同志力主“恢复高考”,打响了冲破“左”的禁锢第一枪。

改革开放30年了。

高考改革又有多大进展呢?

全力推行素质教育又有多大进展呢?

难道将学生禁锢在教室里,而不去大力引导学生们的业余爱好、社会活动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