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2840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67 大小:33.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7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7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7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7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7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7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7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7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7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7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7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7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7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7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7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7页
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7页
亲,该文档总共1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

《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1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

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别

中药学专业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别

  239种中药,203张彩图

  根及根茎90/78

  皮类12/10

  果实及种子类35/30

  动物29/21

  矿物类9/9

  茎木类12/10

  叶类9/8,花类1/9,全草类19/14

  藻菌地衣5/5,树脂类3/3,其他6/5

  中药鉴定学怎么考?

总论-1

重点中药(根及根茎、皮、果实种子、动物矿物)

特殊药材

中药质量标准-2

来源、科属、药用部位

产地、采收加工

四大鉴定要点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经验鉴别术语

看图认药,综合性

理化鉴别

  

  第八章考情分析

考点

形式

分值

性状鉴别

纯文字

21

性状鉴别:

气味

看图认药+文字(赤芍、白术)

2

性状鉴别:

经验术语

蕲蛇、鹿茸

2

来源:

科属

看图认药,多选-伞形科

来源于伞形科的根及根茎类中药有:

白芷、当归、羌活、前胡、川芎、藁本、防风、柴胡、北沙参。

口诀是:

北归川,才放松。

搞明白以前的才算是白活了。

注解:

北=北沙参,归=当归,川=川芎,才=柴胡,放=防风,搞=藁本,白=白芷,前=前胡,活=羌活

1

来源:

药用部位

花,多选

1

来源:

成分

看图认药(芒硝)

1

看图认药

纯图片(没药)

1

产地

看图认药(巴戟天、玄参)

2

跨学科考点

看图认药+功效(知母、白芷)

2

  重点学习内容——性状鉴别

  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中药真伪优劣,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

  药材:

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自然折断面、横切面同饮片)、气、味、水试、火试

  饮片:

形状、大小、表面特征(外表面、切面)、色泽、质地、断面、气、味

第一节 常用植物类中药的鉴别

  一、根及根茎类中药

  根类中药:

药用部位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或地上茎残基的药材。

  根茎类中药:

入药部位是根茎或带有少量根部或肉质鳞叶的地下茎类药材。

  根及根茎是植物的两种不同器官,具有不同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

由于很多中药材同时具有根和根茎两部分,两者又互有联系,因此将根及根茎类中药一并叙述。

  根类中药无节、节间和叶,一般无芽。

  

  根茎类中药四大类型

根茎

药材形状、表面

根状茎(多见)

节和节间明显,圆柱形、纺锤形、扁球形、不规则团块

块茎

天麻、半夏

鳞茎

鳞叶肉质肥厚(百合、川贝母)

球茎

节上有较大的膜质鳞叶,顶芽发达

  

  中药鉴定难在哪?

  ——你和中药鉴定之间只差了一门药用植物学

  你需要掌握:

一点点分类知识

  一点点解剖知识

  如:

  观察根及根茎类中药的形状,根据表面断面特征区分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注意分泌组织的斑点散布、异常构造。

  植物分类学基本知识

  山楂分类等级:

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叶子植物纲、蔷薇目、蔷薇科、苹果亚科、山楂属、山楂/山里红(变种var.)

  种:

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生殖隔离

  

  1.根类中药性状鉴别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形状

直根系,少数须根,主根发达侧根细,圆柱、圆锥或纺锤(地黄、何首乌)

口诀是:

何家双双来种地。

何=何首乌,双=双子叶植物,地=地黄

须根系,有的膨大成纺锤块根(百部、郁金、麦冬)

口诀是:

单身汉藏了一百块金子来过冬,自我膨胀了。

单=单子叶植物,百=百部,金=郁金,冬=麦冬,膨胀=膨大的块根

表面

·栓皮较粗糙

·有皮孔(气体交换)

·表皮,无栓皮、皮孔

·较光滑

横断面

·有自中心向外的放射状结构

·形成层环、木部明显

·无髓(注意维管束异常构造)

·无放射状结构,

·内皮层环明显

·有髓

  

  2.根茎类中药性状鉴别

根茎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蕨类植物

表面

常为栓皮

常为表皮

常有鳞片或鳞毛,有的密披叶柄残基

横断面(饮片)

有形成层环

木部有放射状纹理

髓部明显

无形成层环

具内皮层环纹

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布

无髓

具管状中柱的木质部环纹或网状中柱的维管束小点

  

  高等植物的密道:

维管束——中药鉴定的重要依据

  维管束在植物体内常呈束状存在,组成输导系统,同时对植物器官起着支持作用——根、茎、叶

  组成

  韧皮部:

质地柔韧

  木质部:

质地坚硬(细胞壁木质素增加)

  无限维管束(双、裸):

木质部和韧皮部间有形成层,不断增生长大增粗

  有限维管束(单、蕨):

不存在形成层,不能持续发展扩大

  

  维管束异常构造

  a同心多环状维管束:

牛膝、川牛膝、商陆(罗盘纹)

  b韧皮部维管束(附加维管束):

何首乌(云锦状花纹)口诀是:

乌云。

  c髓部维管束:

大黄(星点)

  

  QIAN根及根茎横切面特征

  根及根茎在地下

  变态根茎叶间芽

  双子叶有形成层

  内部放射外栓皮

  中央无髓有根茎(双子叶植物根无髓,根茎有髓)

  正好相反单子叶(单子叶植物根有髓,根茎无髓)

  内皮层环外表皮

  

  A:

双子叶植物根类中药的性状鉴别特征不包括

  A.圆锥形、圆柱形或纺锤形

  B.外表为表皮,比较光滑

  C.外表有栓皮,比较粗糙

  D.大多次生构造发达

  E.横断面具有形成层环纹,有放射状纹理,无髓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双子叶植物的根一般为直根系,主根发达,侧根较细,主根常为圆柱形,如甘草、黄芪、牛膝等,或呈圆锥形,如白芷、桔梗等,有的呈纺锤形,如地黄、何首乌等;少数为须根系,多数细长的须根集生于根茎上,如细辛、威灵仙、龙胆等。

  双子叶植物的根表面常为栓皮,较粗糙。

  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根有自中心向外的放射状结构,木部尤为明显;形成层环大多明显,环内的木部较环外的皮部大;中心常无髓;外表常有栓皮。

  B是单子叶植物根的特点。

  A:

外表有栓皮,断面形成层环明显,自中心向外呈放射状结构,中心无髓的药材属于

  A.双子叶植物的根

  B.双子叶植物的根茎

  C.单子叶植物的根

  D.单子叶植物的根茎

  E.蕨类植物的根茎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根有自中心向外的放射状结构,木部尤为明显;形成层环大多明显,环内的木部较环外的皮部大;中心常无髓;外表常有栓皮。

  教材是这么学习的

  绵马贯众

  DryopteridisCrassirhizomatisRhizoma(中药拉丁名)

  【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crassirhizomaNakai的干燥根茎和叶柄残基。

  【产地】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削去叶柄,须根,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鉴别】药材呈长倒卵形,略弯曲……质坚硬,断面略平坦,深绿色至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其外散有较多的叶迹维管束。

气特异,味初淡而微涩,后渐苦、辛。

  饮片绵马贯众:

呈不规则厚片或碎块,根茎外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多被有叶柄残基,有的可见棕色鳞片,切面淡棕色至红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小点,环状排列。

气味同药材。

  绵马贯众炭:

呈不规则厚片或碎片。

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味涩。

  我们是这么学习的

  【来源】鳞毛蕨科粗茎鳞毛蕨根茎和叶柄残基。

  【性状鉴别】

  

  1.狗脊

  

品种

来源

性状

狗脊

蚌壳蕨科

金毛狗脊

根茎

被光亮的金黄色茸毛,上面有数个红棕色叶柄残基。

生狗脊片:

近外皮处有一条明显凸起的棕黄色木质部环纹

  技巧:

金毛非常棒,狗脊有环纹。

  金毛非常棒:

狗脊来源于蚌壳蕨科。

  狗脊有环纹:

狗脊近外皮处有一条明显凸起的棕黄色木质部环纹。

  2.绵马贯众

  

绵马贯众

鳞毛蕨科

粗茎鳞毛蕨

根茎和叶柄残基

长倒卵形、略弯曲、表面密被叶柄残基及鳞片,断面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

  技巧:

观众去看鳞毛蕨,又是叶来又是树。

  观众去看鳞毛蕨:

绵马贯众来自于鳞毛蕨科。

  又是叶来又是树:

表面密被叶柄残基,断面有维管束。

  3.细辛——三级保护,有毒

  【来源】马兜铃科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根和根茎。

  【性状】常卷曲成团。

  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加工】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净地上部分和泥沙,阴干。

  

  4.大黄(Dahuang)

  【来源】蓼科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根及根茎。

  【性状】大黄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

  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

  提示:

大黄是双子叶植物,根茎有髓,所以髓部有“星点”。

而根无髓,故根无“星点”。

  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技巧:

一闪一闪大又黄,根茎髓部有星点。

  

  大黄

  【加工】秋末地上部分枯黄、次春植株发芽前采挖——刮去外皮(忌用铁器)——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5.虎杖

  【性状】

  切面皮部较薄,木部宽广,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

  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

  技巧;仗着是老虎,又打嗝,又挖洞。

  仗着是老虎:

虎杖

  又打嗝,又挖洞:

根茎髓中有隔或空洞。

  

  6.何首乌

  【性状】

  块根;

  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

  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常维管束环列;

  ——云锦状花纹。

  技巧:

皮部异常变红了,乌云密布何首乌。

  皮部异常变红了:

皮部有异常维管束,表面红棕或红褐。

  乌云:

何首乌,云锦状花纹。

  

  7-8.牛膝——四大怀药

  

品种

来源

性状(断面)

牛膝

苋科

牛膝

中心木质部较大,外周散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同心环(筋脉点)

川牛膝

苋科

川牛膝

维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

  技巧:

风吹草低见牛羊。

  牛膝、川牛膝来自于苋科。

  9.商陆——有毒

  【性状】

  横切片:

木部隆起形成数个凸起的同心性环轮(罗盘纹)

  纵切片:

木部呈平行条状突起。

  味稍甜,久嚼麻舌。

  

  10.银柴胡

品种

来源

颜色

形状

质地

断面

气味

银柴胡

石竹科

银柴胡

淡棕黄至浅棕

砂眼

珍珠盘

硬脆

疏松

有裂隙

味甘

  技巧:

石竹柴胡去相亲,银盘大脸看傻眼。

  石竹柴胡去相亲:

石竹科,银柴胡。

  银盘大脸看傻眼:

银柴胡具有珍珠盘、砂眼等特征。

  

  11.太子参——略烫

  

品种

来源

质地

形状

质地

太子参

石竹科

孩儿参

块根

质硬而脆

长纺锤或细长形,弯曲

角质样

  12.威灵仙——毛茛科

  

品种

来源

药用部位

性状

威灵仙

威灵仙

根及根茎

根茎呈柱状,下侧着生多数细根。

质硬脆,易折断。

断面木部略方形。

味淡

棉团铁线莲

断面木部圆形。

味咸

东北铁线莲

断面木部略圆形。

味辛辣

  13-15.川乌VS附子VS草乌——毛茛科,有毒

品种

来源

性状

川乌

乌头

母根

有小瘤状突起的侧根及除去子根后的痕迹,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味辛辣、麻舌

附子

乌头

子根

盐附子:

有盐霜

黑顺片:

外皮黑褐、断面角质样

白附片:

无外皮、断面黄白半透明

草乌

北乌头块根

具不定根残基(钉角),形成环多角形,味辛辣、麻舌

  技巧:

川乌附子是母子,草乌落草长钉角。

  川乌附子是母子:

川乌是母根入药,附子是子根入药。

  草乌落草长钉角:

草乌一侧具不定根残基,习称“钉角”。

  

  附子加工——我和胆巴有个约会

  盐附子:

呈圆锥形,表面灰黑色,有盐霜,横切面灰褐色,有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环纹(形成层)——

  胆巴过夜食盐泡,每日晾晒时延长,大量结晶成盐霜

  黑顺片:

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有纵向脉纹(导管束)。

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胆巴浸渍煮透心,水漂纵切再水漂,染色蒸完再烘干

  白附片:

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3mm——

  胆巴浸渍煮透心,剥皮纵切再水漂,厚片蒸透易晒干

  

  随堂练习

  A:

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断面维管束5-13个环列的药材是

  A.绵马贯众

  B.南沙参

  C.胡黄连

  D.北沙参

  E.川牛膝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呈长倒卵形,略弯曲,上端钝圆或截形,下端较尖,有的纵剖为两半,长7~20cm;直径4~8cm。

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鱗片,并有弯曲的须根。

质坚硬,断面略平坦,深绿色至棕色,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其外散有较多的叶迹维管束。

  技巧是:

贯众去看鳞毛蕨,又是叶来又是树。

  A:

以下有关药材大黄说法错误的内容的是

  A.来源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

  B.用药部位为根及根茎

  C.味苦而微涩,嚼之黏牙,有砂粒感

  D.根茎韧皮部宽广,可见星点环列或散在

  E.星点为异形维管束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大黄

  【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

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星点即髓部的异形维管束。

  技巧:

一闪一闪大又黄,根茎髓部有星点。

  

  A:

切面淡棕色,略呈角质样而油润,中心维管束木质部较大,黄白色,其外围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面排列成2-4轮的饮片

  A.白薇

  B.细辛

  C.牛膝

  D.白术

  E.天麻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牛膝外表皮灰黄色或淡棕色,有微细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

质硬脆,易折断,受潮变软。

切面平坦,淡棕色或棕色,略呈角质样而油润,中心维管束木部较大,黄白色,其外围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

气微,味微甜而稍苦涩。

  技巧:

牛膝耕地要转圈,河南的牛要转2-4圈。

  

  A:

以下有关威灵仙的说法错误的是

  A.来源于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

  B.根茎顶端残留茎基;下侧着生多数细根

  C.根质地较坚韧,不易折断

  D.根断面皮部较广,与木部间常有裂隙

  E.气微,味淡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威灵仙表面淡棕黄色;顶端残留茎基;质较坚韧,断面纤维性;下侧着生多数细根。

表面黑褐色,有细纵纹,有的皮部脱落,露出黄白色木部;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皮部较广,木部淡黄色,略呈方形,皮部与木部常有裂隙。

气微,味淡。

  

  16-17.白芍VS赤芍——毛茛科

品种

来源

加工

性状

白芍:

浙八味

(杭、亳、川)

芍药

刮粗皮煮透心或沸水煮后除外皮

药材:

表面类白或淡红棕色(白里透红),偶有残存棕褐色外皮,断面类白或微红,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味苦,酸

饮片:

稍隆起的筋脉纹放射状排列

赤芍

芍药或川赤芍

晒干

外皮易脱落,断面粉白或微红,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具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技巧:

芍药本是同根生,白芍爱美煮脱皮,赤芍晒到脱了皮。

  白芍有劲没有色,赤芍味苦酸又涩。

  芍药本是同根生:

白芍、赤芍均是芍药的根入药。

  白芍爱美煮脱皮:

白芍沸水煮透心或煮后除外皮。

  赤芍晒到脱了皮:

赤芍,晒干,外皮易脱落。

  白芍有劲没有色:

白芍,饮片有稍隆起的筋脉纹放射状排列。

  赤芍味苦酸又涩:

赤芍,味微苦,酸涩。

  

  18.黄连——毛茛科、二级保护

  

来源-根茎

商品名

产地

性状

黄连

味连

重庆

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节间平滑如茎秆,称“过桥”,味极苦

三角叶黄连

雅连

四川

单枝,“过桥”长

云连

云连

云南

单枝,弯曲呈钩状,细小

  技巧:

重庆人口味重,形如鸡爪。

  三角雅连过桥长。

  19.升麻

  【来源】毛茛科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根茎

  【性状】

  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

  有数个圆形空洞茎基痕,洞内壁网状沟纹;

  断面不平坦,有裂隙,纤维性。

  技巧:

  升麻疹透阳气举:

升麻可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留下窟窿和纤维:

升麻有圆形空洞茎基痕,断面纤维性。

  

  20.防己

  【来源】防己科粉防己的干燥根。

  【性状】

  弯曲处常有深陷横沟呈结节状瘤块样(猪大肠);

  富粉性;

  断面有排列稀疏的放射状纹理;

  ——车轮纹。

  技巧:

防着自己,人格分裂。

没事转转车轮。

  防着自己,人格分裂:

防己来源于粉防己。

  没事转转车轮:

防己的特点是断面有排列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

  

  21-22.北豆根VS山豆根

品种

来源

性状

北豆根

防己科蝙蝠葛根茎

髓白色,味苦

山豆根

豆科越南槐根及根茎

木部淡黄色,豆腥气、味极苦

  技巧:

北豆不是豆,山豆才是豆。

  注解:

山豆根来源于豆科,北豆根来源于防己科。

  技巧:

山上种豆太辛苦。

  注解:

山豆根味极苦。

  

  23.延胡索(元胡)——浙八味

  【来源】罂粟科延胡索块茎。

  【性状】

  断面角质样,有蜡样光泽。

  【加工】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

  

  24.板蓝根

  

品种

来源

性状

板蓝根

十字花科

菘蓝

根头部略膨大,可见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金井玉栏);味微甜而后苦涩

  25.地榆

  【来源】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绵地榆)根

  【性状】有放射状纹理

  技巧:

家有地榆藏,不怕烧烫伤。

  地榆善泄热凉血、收敛止血,治血热妄行,尤宜下焦出血;又能泻火解毒、敛疮,治烫伤及疮疡。

  

  对比一下,下图为赤芍图。

  

  26.苦参

  【来源】豆科苦参干燥根。

  【性状】外皮破裂反卷,味极苦。

  技巧:

苦参衣服跑了,心里太苦。

  苦参衣服跑了:

苦参,外皮破裂反卷。

  心里太苦:

苦参,味极苦。

  

  27-28.葛根(野葛)VS粉葛——豆科

  

品种

来源

性状

葛根

野葛根

厚片或小块,纵纤维性强

粉葛

甘葛藤根

富粉性,横切面可见同心环纹

  29.甘草——二级保护

  【来源】豆科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根及根茎。

  【产地】内蒙古、新疆、甘肃。

  【性状】红棕;

  纵皱纹明显,皮孔横长;

  横切面形成层环纹明显;

  射线放射状,有裂隙(菊花心);

  味甜而特殊。

  

  30.黄芪

  【来源】豆科蒙古黄芪(栽培品质佳)或膜荚黄芪根。

  【性状】

  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

  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菊花心);

  老根中心偶呈枯朽状,黑褐色或者呈空洞;

  嚼之微有豆腥味。

  

  A:

味连的鉴别特征不包括

  A.多簇状分枝,常弯曲互抱,形如鸡爪

  B.多为单支,弯曲呈钩状,较细小

  C.表面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及须根或须根残基

  D.有“过桥”

  E.味极苦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味连主产于重庆石柱县,多分枝,常弯曲,集聚成簇,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cm,直径0.3~0.8cm。

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

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

气微,味极苦。

  B项是雅连、云连的特点。

  雅连:

多为单枝,“过桥”较长。

  云连:

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

  

  A:

下列哪项不属于板蓝根的性状特征

  A.质略软而实,易折断

  B.断面皮部蓝灰色

  C.木质部黄色

  D.气微,味微甜而后苦涩

  E.根头部略膨大,可见轮状排列的暗绿色或暗棕色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板蓝根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

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

根头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

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习称“金井玉栏”)。

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B项是南板蓝根的特点。

  A:

甘草根的断面特征不包括

  A.断面略显纤维性

  B.有粉性

  C.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至皮部偏弯,常有裂隙

  D.黄白色

  E.中央有髓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根呈圆柱形,长25~1OOcm,直径0.6~3.5cm。

外皮松紧不一,红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有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

质坚实而重,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至皮部偏弯,常有裂隙,显“菊花心”。

根茎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央有髓。

气微,味甜而特殊。

  甘草是双子叶植物,所以甘草根无髓,根茎有髓。

故E不对。

  

  A.细辛      B.苦参

  C.绵马贯众    D.狗脊

  E.山豆根

  1.表面被金黄色绒毛的是药材是

  2.表面密被叶柄残基及鳞片的药材是

  3.外皮破裂反卷,味极苦的药材是4.有豆腥气、味极苦的的药材是

  

『正确答案』D、C、B、E

『答案解析』狗脊:

切面浅棕色,较平滑,近边缘1-4cm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边缘不整齐,偶有金黄色绒毛残留;质脆,易折断,有粉性。

  绵马贯众:

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鱗片,并有弯曲的须根。

  苦参:

外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有时可见横长皮孔样突起,4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剥落处显黄色,光滑。

切面黄白色,纤维性,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有时可见同心环纹。

气微,味极苦

  山豆根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样突起。

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

有豆腥气,味极苦。

  31.远志——三级保护

  【来源】远志科远志或卵叶远志根

  【性状】

  有较密深陷的横皱纹,略呈结节状;

  皮部易与木部剥离;

  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32-34.五加三参

  人参——二级保护

  【来源】五加科人参的根和根茎。

  栽培品:

园参(生晒参,蒸制红参)

  野生品:

山参

  播于山林自然生长:

林下山参——籽海

  (全须生晒参)

  【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

  【加工】多晒干。

  真空冷冻干燥法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