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名著默写及答案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3024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名著默写及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名著默写及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名著默写及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名著默写及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名著默写及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名著默写及答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名著默写及答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名著默写及答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名著默写及答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名著默写及答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名著默写及答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名著默写及答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名著默写及答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名著默写及答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名著默写及答案1.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名著默写及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名著默写及答案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名著默写及答案1.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名著默写及答案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名著默写及答案

(1)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默写

1.默写填空。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

(《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春夜洛城闻笛》)

(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________,________。

(《望岳》)

(4)陆游《游山西村》中既写出了山水之景繁复幽静的特点,又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5)北朝民歌《木兰诗》中,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独怆然而涕下

(2)谁家玉笛暗飞声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解析】【分析】考查对古诗的背诵默写。

答此类题,平时诵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背诵流利,并重视句中易错的字。

(1)句的“怆”要注意左边;(3)句的“凌”不能写成“临”;(5)句的“朔”“柝”要注意。

故答案为:

⑴独怆然而涕下;

⑵谁家玉笛暗飞声;

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⑸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诗词。

古文的背诵和默写。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

答题时应注意,记忆性默写,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记识,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至今已不要出现错别字。

2.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3)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4)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________,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6)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7)在《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在《约客》中,作者用对句写景,极富时令和地方特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会当凌绝顶

(2)烟笼寒水月笼沙

(3)不畏浮云遮望眼

(4)独怆然而涕下

(5)深林人不知

(6)凭君传语报平安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解析】【分析】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绝、笼、畏、怆、凭”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故答案为:

⑴会当凌绝顶;⑵烟笼寒水月笼沙;⑶不畏浮云遮望眼;⑷独怆然而涕下;⑸深林人不知;⑹凭君传语报平安;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⑻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三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对于要求背诵的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3.古诗文名句填空。

   家是一首多味的诗,身在远方的人,乡情常常会在某一瞬间漫上心头。

李白在深夜听着远处飘来的别离之曲,不禁吟叹“________,________”;岑参远赴边塞,途中望乡,一句“________,________”,让人动容;花木兰代父从军奔赴沙场,暮宿黄河边,“________,________,坚强背后是少女心中的不舍与孤独。

【答案】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

在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

此夜曲中闻折柳;(重点字:

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故园东望路漫漫;(重点字:

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重点字:

溅)。

故答案为: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点评】名句名篇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

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

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4.古诗文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惟解漫天作飞雪。

(韩愈《晚春》)

(3)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周敦颐)

(5)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弹琴复长啸

(2)杨花榆荚无才思

(3)朔气传金柝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古诗文的背诵和理解答题,注意“啸、荚、朔、柝、淤、濯、涟、政”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

⑴弹琴复长啸;⑵杨花榆荚无才思;⑶朔气传金柝;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⑸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

答题时应注意,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理解性默写则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

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5.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士别三日,________。

(2)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

(3)________,关山度若飞。

  

(4)________,雌兔眼迷离。

(5)当窗理云鬓,________。

(6)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

(7)________,弹琴复长啸。

 

(8)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答案】

(1)即更刮目相待

(2)何人不起故园情

(3)万里赴戎机

(4)雄兔脚扑朔

(5)对镜帖花黄

(6)双袖龙钟泪不干

(7)独坐幽篁里

(8)杨花榆荚无才思

【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即、故园、戎机、帖、幽篁、榆荚”等字词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

⑴即更刮目相待;

⑵何人不起故园情;

⑶万里赴戎机;

⑷雄兔脚扑朔;

⑸对镜帖花黄;

⑹双袖龙钟泪不干;

(7)独坐幽篁里;

(8)杨花榆荚无才思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

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

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

(韩愈《晚春》)

(4)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活动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

(5)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明月来相照

(2)此夜曲中闻折柳

(3)惟解漫天作雪飞

(4)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默写能力。

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

本题中,要注意“折”“篁”的书写。

故答案为:

⑴明月来相照

⑵此夜曲中闻折柳

⑶惟解漫天作雪飞

⑷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⑸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默写、理解能力。

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

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直接性默写,根据提示写出上下句即可;理解性默写,需要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需要注意“折”“篁”的写法。

7.多读多背经典诗文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请工整、规范地默写古诗文名句。

(1)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树木丛生,________。

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3)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____”使本来无知觉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

(4)把王湾《次北固山下》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答案】

(1)小桥流水人家

(2)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析】【分析】诗词默写要求:

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

注意:

茂、萧瑟、夜郎、潮。

故答案为:

⑴小桥流水人家

⑵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⑶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⑷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点评】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

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8.某校九年级开展以“弘扬传统·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积累】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

(2)【探究】阅读下面材料,并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下面是中央电视台一则公益广告的截图

①等你长大了,妈妈就享福了。

②等你工作了,妈妈就享福了。

③等你结婚生子,妈妈就享福了。

④等我长大了,我让奶奶享福。

材料二:

“父母最想要的是什么?

”“最让父母伤心的话是什么?

”某媒体对5家大规模养老院进行调查发现,92%的老人最想要的是跟儿女团聚,“你别管我”这句话最让父母伤心。

(3)【拓展】通过参与这次“弘扬传统·孝敬父母”的活动,你将用哪些具体行动回报父母呢?

【答案】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的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仅是希望得以团聚。

(3)在家孝顺父母,不跟父母顶嘴;主动做家务,主动跟父母交流,多加沟通。

【解析】【分析】

(1)解答此题要结合主题“弘扬传统•孝敬父母”活动要求,注意审题,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父爱”“母爱”,结合平时积累选择诗句或俗语即可。

示例:

母爱如水滔滔不绝,父爱如山延绵不断。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儿行千里母担忧。

任选其一即可。

(2)做此类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一定要审查好材料中隐含的信息。

材料一注意图表有一共同点,都出现了“享福”二字;从中可以看出从小到大,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

材料二注意审查数据,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仅是得以团聚。

结合两则材料的出研究结果:

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仅是得以团聚。

(3)对于开放性题目,只要按要求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

在家孝顺父母,不跟父母顶嘴;主动做家务;主动多跟父母交流,多加沟通。

故答案为:

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⑵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的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仅是希望得以团聚;

⑶在家孝顺父母,不跟父母顶嘴;主动做家务,主动跟父母交流,多加沟通。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积累,根据题干找出相关诗句是答题关键;

⑵对于此材料题,做题时一定要明确题目要求,审查好材料中隐含的信息,注意调查数据从而按要求作答。

⑶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关键是学生要在“弘扬传统•孝敬父母”的主题下答题,并能够看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告诉我们的道理。

9.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2017年10月7日,一场题为“一首歌,一个时代”的讲座在港大开讲。

当主持人问台下听众他们的人生启蒙歌是什么的时候,一名中年男士回答,是《我的祖国》。

随后,全场开始大合唱: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材料二: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创作于1956年,是一首著名的爱国主义歌曲。

它唱出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

(1)请根据两则材料分别说说《我的祖国》为什么被国人所喜爱甚至成为他们的人生启蒙歌曲。

(2)爱国,是古往今来文人骚客最爱吟咏的主题。

他们歌咏祖国的大好河山,赞颂爱国的历史人物,表达对国家命运的牵挂。

请写一句你喜爱并熟知的爱国诗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答案】

(1)从材料一中的歌词内容来看,这首歌曲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了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憧憬,表现了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从材料二来看,这首歌曲表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热爱祖国的深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

(2)【示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理由:

诗人在临终前仍不忘嘱咐儿子,有朝一日王师北定中原,千万别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己,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

材料一主要介绍了这首歌的歌词,从中可以看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颂,表达了人们对祖国前景的美好畅想,也表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

细读材料二可知,根据“它唱出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可知这首歌的精神内涵。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文积累,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

作答本题时,从自己的积累中选择一句完整的爱国诗句并陈述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

⑴从材料一中的歌词内容来看,这首歌曲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了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憧憬,表现了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从材料二来看,这首歌曲表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热爱祖国的深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

⑵【示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理由:

诗人在临终前仍不忘嘱咐儿子,有朝一日王师北定中原,千万别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己,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探究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内容,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回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的语文知识的积累能力。

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相呼应对汉语言知识的积累。

10.      “一把黄土塑成了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在开展《黄河,母亲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你一定收集了很多资料,请展示:

(1)请列举出两句有关黄河的诗词。

(2)面对如今黄河河床继续抬高、黄河水资源恶化、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你在“拯救黄河”的行动中,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请写出一两点来。

【答案】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等

 

(2)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实施水土保持,广泛植被,防止过度放牧,以减少黄河泥沙的输入量。

节约水资源,给黄河留足生态水。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活动题。

(1)小题考查的古诗句的积累能力。

有关黄河的诗词很多,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等。

(2)小题考查口语交际中提建议的能力。

要针对问题的关键来想计策,建议要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语言要清晰条理。

11.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雁啄春泥。

B.塑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D.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正入万山圈子里,                  。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②                 ,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④                 ,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⑤鸟向檐上飞,                 。

           (吴均《山中杂诗》)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伤春悲秋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主题,但其实春秋各有情趣。

春天,我们可以像赵师秀在《约客》里一样,约上朋友一起欣赏①“           ,           ”;秋季,我们可以像孟浩然在《过故人庄》里一般和朋友约定②“                 ,                ”。

【答案】

(1)C

(2)①一山放过一山拦

②谁家玉笛暗飞声

③似曾相识燕归来

④独怜幽草涧边生

⑤云从窗里出

(3)①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②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解析】【分析】试题分析:

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

(1)中的A“雁”为“燕”,B“塑”为“朔”,D“歧”为“岐。

(2)要注意的易错字有:

拦、暗、燕、怜、幽、涧。

(3)要注意抓住题中关键性提示信息填写诗句。

12.综合性学习

     中国教育部日前宣布,将在10个省份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试点中小学的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并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

(1)被誉为“中国戏曲之母”的是________ ;中国的戏曲“国粹”是________ ,被称为“东方歌剧”。

(2)戏曲的角色可分为________ 四大行当。

(3)对“京剧进课堂”这一做法你是如何看的,试谈一谈。

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答案】

(1)昆剧(昆曲)

; 京剧

 

(2)生、旦、净、丑

 

(3)本题是一道表达观点题。

无论有什么观点,说出充分的理由即可。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昆剧”的认知能力。

根据对“昆剧”的了解来填写即可。

(2)本题考查对“昆剧”的认知能力。

根据对“昆剧”的了解来填写即可。

(3)本题是一道表达观点题。

无论有什么观点,说出充分的理由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