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员案例要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3203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审员案例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内审员案例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内审员案例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内审员案例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内审员案例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内审员案例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内审员案例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内审员案例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内审员案例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内审员案例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内审员案例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内审员案例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内审员案例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内审员案例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内审员案例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内审员案例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内审员案例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内审员案例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内审员案例要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内审员案例要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审员案例要点.docx

《内审员案例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审员案例要点.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审员案例要点.docx

内审员案例要点

ISO9000质量体系内审员

案例

 

 

案例1

某家用电器厂的质量方针为: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本厂坚持质量第一,永远第一的宗旨,向用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审核员问生产车间的一位操作人员:

“你如何理解向用户提供一流的产品。

操作人员回答:

“我们厂的生产设备是引进日本的先进设备,同时主要原材料也是进口的,这就保证了我们能够生产和向用户提供一流的产品。

案例2

审核员看到经最终检验合格的产品正装车出货,搬运工将已装好的产品叠加在4个一组用推车搬运出库。

审核员发现搬运过程中叠在一起的产品摇摆不稳有可能跌落,便问搬运工有否规定搬运产品的指导书,搬运工回答有,并从组长处拿来搬运指导书,指出正搬运产品的叠高规定和运送工具均符合要求。

审核员经过观察,发现这些产品的包装箱底部和顶部凸出,造成叠放不稳。

审核员进一步追查到包装组,组长回答说:

“可能是包装纸箱和箱内的防震泡沫材料不配套造成。

”检查该批包装材料的进厂检验记录,检查结论为“按包装材料图纸检查结果符合要求。

审核员查看了包装箱和防震材料的尺寸检验的记录(入检950412、950414)发现本批包装箱的尺寸正好在规定的下限,防震材料的尺寸又在上限,而这两个尺寸又恰好相同,包装是完全按照包装规范进行的。

案例3

在进厂材料检验组,审核员检查94年12月份进货检验记录时发现,代号为C35的元件检查记录上记录着抽样20个元件的容量值均为4.5。

审核员问:

“为什么这20个数据一致性这么好?

检验员回答:

“按检查标准C35的标准值为4.7,其允许误差为±10%。

我们检测仪表的分辨率不高,对小数点后的数字只能估计。

经测定这些元件的数值基本都在4.5偏高一些,虽然后一位数是估计的,但可推论都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所以记录时就记为4.5。

 

案例4

在箱体车间冰箱侧面板焊接工位,审核员看到操作工在焊面板时焊点的分而较随意,问操作工:

“工艺文件对焊点间距有否规定?

操作工说:

“工艺文件只规定每一边焊点不少于多少点,没规定两焊点之间距离,因此我们基本上任自己经验来焊。

审核员问本工序的检验员:

“如何检查焊接是否牢固?

检验员回答:

“按检验文件要求检查是否虚焊和漏焊,检查焊点的表面状况及焊点的分布情况。

审核员核对检验文件(QI045)时看到“焊点的分布应均匀,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0±3cm。

案例5

在某工厂实验室检查时,审核员发现一台试验设备(编号SX028)没有明确的状态标识,询问实验室人员该设备是否完好。

实验室人员回答说:

“是完好设备。

”并出示该设备所做的试验报告。

审核员到设备部查询是否有SX028设备的校验记录时,设备管理员回答:

“我们部门一般只对生产使用的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实验室的设备不属我们管理,只有当设备损坏时,我们配合实验室维修,日常的保养和校准由计量室进行。

当审核员追查到计量室时,有关人员回答“我们计量室只负责本厂长度、力学、热学等有关计量器具的自检和送检,试验设备不属我们管理范围。

案例6

审核员在某工厂检验科查阅原材料检验记录,抽查到94年8月7日的质量记录(编号QA-08-067)上记录着对某零件尺寸H的检测结果为16.5mm×10。

审核员问:

“这个记录的数据代表什么含义?

检测员回答:

“检验指导书规定对这种零件的高度H检测10个数据并记录。

检测员又说:

“既然要求测10个数据,因为都在合格范围内,为了省事,就这样记录,×10代表测了10个数据,大家都习惯了。

当然,如果出现数据超差,我们会将具体数值记录下来的。

 

案例7

审核员对某电视机厂销售部审查时,发现在合同评审记录表中记录的主要内容如下:

客户名称、联络人、地址、电话、传真;

订购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交货期、单价;

客户付款能力调查;

客户信誉评价;

销售部意见、财务部意见、厂长意见等。

审核员问销售部主管:

“你们对能否满足合同要求的能力做了哪些评审工作?

销售部主管回答:

“就目前我们厂的生产情况而言,完全有能力满足合同要求。

我们担心的倒是客户的付款信誉,因此厂长要求我们合同评审将重点放在对客户的付款能力的调查和评价上。

审核员又问:

“有没有出现不能满足客户合同要求的情况。

该主管回答:

“有时也会发生,但经我们解释和作一些价格上的让步,客户多半会采纳我们的意见。

案例8

在仪表管理部检查时,审核员问检测设备管理员:

“你们采取什么方法,如何保证检测设备的准确度?

管理员回答:

“本厂的检测设备都送到国家认可的计量部门去检定标准,我们制定了周期检定计划,按要求送检。

审核员查看了检定计划证实了该厂的检测设备按规定周期送检。

审核员又问:

“对日常使用中发现检测设备失准问题如何处理?

检测设备管理员回答:

“当检测设备有问题时,操作人员会报告我们,由我们到现场查看,认为有必要时送计量部门重新校准。

”为了证实这一点,检测设备管理员出示了最终检验不合格退回生产车间,生产车间分析问题时发现是车间检测设备失准而造成的一份质量信息反馈单(NO.941203)。

审核员继续追查失准设备的处理记录,管理员拿不出记录。

审核员询问:

“是否有可靠的方法及时发现失准问题?

管理员说:

“我们的检测设备使用者经验都比较丰富,一般的异常现象都能及时发现。

案例9

在某软盘生产厂供应部检查时审核员发现该厂的主要原材料磁片无合格分承包方评审资料,审核员问供应部负责人:

“为何对该材料的分承包方不进行评审?

负责人回答:

“我们所使用的磁片均为进口材料,而材料进口是委托贸易公司办理的,我们不直接向厂家采购,所以无法对分承包方进行评审。

审核员又问:

“如果发现质量问题怎么控制?

负责人答道:

“一般我们进厂检验不合格就不付款给贸易公司,我们不会因此受到损失。

审核员查看了磁片进货检验记录,发现材料的生产厂家和商标经常变化,负责人解释说:

“有时材料紧缺,贸易公司会经常变换厂商和品牌,以此保证及时供货给我们。

案例10

在水泥制品厂质管部审查产品的最终检验和试验的报告时,发现产品的强度试验通常较产品检验的完成时间滞后两天。

查发货记录发现个别产品的试验结果未出来就先将产品运到客户处了。

审核员发现这一情况问销售科负责人:

“你们这种做法如何控制产品的质量呢?

该科负责人说:

“我们每件产品出厂都有产品批号及序号登记,如果检验科通知我们产品试验有问题,我们可以查到货发到哪个工地上支,甚至可以追回。

审核员问:

“为什么不等到试验结果出来再发货?

该负责人回答:

“根据合同情况,我们编制下达生产计划,但客户有时为了赶工期,经常比合同规定的交货时间提前到我们厂拉货。

运输的车在厂里等,考虑客户运输费用,不能让运输车空跑或少装,我们只好将试验结果未完成的产品先交付。

不过每件产品我们都会作上特殊标记以示区别。

我们厂产品质量比较稳定,一般不会发生试验不合格的情况。

审核员到质检科查阅了本年度三月的试验记录,发现有一件产品编号为95031781试验结果不合格,但查不到追回记录。

案例11

在供应部检查分承包方供货质量记录时发现第31号分承包方95年元月以后所供漆包线进货检验连续15批不合格,但均办理代用手续。

查代用审批单发现不合格原因为外径超差大于上限,继续追查原因是本厂技术部为提高漆包线的绝缘性要求分承包方增加漆的厚度,并向分承包方发出临时采购标准(LB950102)。

而质检部仍按常规产品检验,因此造成多批不合格代用情况。

案例12

审核员在某元件厂的生产科审核时,检查到生产计划中规定:

1~6月每月生产20万只YJ05型产品。

在生产统计报表中发现1月和2月份实际各生产了12万只。

审核员问生产科主管:

“什么原因造成1、2月份生产不足?

主管回答:

“因为这两个月我厂的外地员工请假回家过春节的较多,因此停了一个班生产。

审核员又问:

“客户每月要求的供货量是多少?

主管回答:

“客户要求每月供货20万只,如供货不足,客户一般会打电话来催。

可能他们春节前后生产任务也有所调整,所以也没有催货通知,我们生产不足也无发生问题。

案例13

在线圈调试3号工位,审核员观察调试工将调试完的合格品箱内的另一个标明不合格品的箱中正分放标有各类不合格原因的不合格线圈,但在不合格品中有3只产品未标明不合格原因。

审核员问调试工:

“这3只产品为什么不写明不合格原因?

调试工回答:

“这不是不合格品,只是调试时不好调,我怕影响调试速度,所以先将它们放在不合格品的箱内,等空闲下来再重新调试。

案例14

在某金属配件厂材料仓库,审核员发现仓库无温湿度控制设施,便问仓管员:

“库房内贮存的材料对贮存环境有否特殊要求?

仓管员说:

“我们这个库房贮存的都是些金属材料,一般对环境条件无要求。

审核员注意到该库房内贮存有一些钢带,便走过去查看,仓管员:

“这些是进口钢带,采取了防锈包装措施,而我们这个地区又是比较干燥的地区,加上材料周转快,不会生锈。

审核员看到一卷已打开密封包装的钢带,仔细观察外层已有锈点,仓管员解释说:

“这卷带是进厂抽检时打开,没有及时涂防锈油和包好,我们今后一定注意。

 

案例15

审核员在审查绕线车间的生产设备维修保养记录时,查到JS012设备为A类设备,而同型号的另一台设备JS136则标明为B类设备,在设备管理标准中A、B两类设备的保养周期,保养内容是不同时。

审核员问设备管理员:

“这两台相同型号的设备为什么不按同一级别保养?

设备管理员说:

“设备台帐是从其他人手中转交过来的,原来标有的级别一直延用下来,没有进行过更改。

这时设备科长过来解释道:

“因为开始建厂投产时只有一台进口绕线机,当时就将JS012定为A类设备进行重点保养,因为如果这台设备出问题,会引起全线停产。

后来扩大生产规模又引进了几台同类机器,这些设备的级别就定为B类。

实际上这一型号的设备我们已经都按B类设备进行保养了。

”设备科长出示了保养记录证实JS012是按B类设备进行保养的。

审核员又核实了设备管理标准RQB208,看到在设备分类中规定有分类的标准:

“设备科每年12月进行设备普查,合理调整设备类别,并将调整情况报主管厂长批准,按调整后的类别制定下年度维修保养计划。

案例16

审核员在某家用电器厂的“质量记录管理程序”文件中看到第四条有如下规定:

“各部门兼职文件管理员定期收集属本部门控制范围内的质量记录。

审核员问生产部文件管理员:

“请问你多长时间收集整理本部门的质量记录。

文件管理说:

“要看具体的记录而定,比如质量日报表,生产日报表,我是每天到各班收集,其它记录一般按月收集。

审核员在现场发现了编号为GS1021、GS0089等设备2年前的设备运行记录,已有部分破损字迹不清,便问文件管理员:

“这些设备记录有没有规定定期收集?

文件管理员回答:

“因为这些设备很少使用,它的运行记录很少,所以就没有收集归档。

 

案例17

在某空调机生产厂总装车间后工序,审核员发现经商检房检测出的不合格空调转入返修线时,修理工检修每一台有问题的机器后,将原随机卡取掉,换上新的随机卡送去重新测试。

审核员问:

“为什么要换卡?

修理班的带班长说:

“因为要重新测试,原来的各测试项目都要重检,所以换一张新的卡上去。

审核员又问:

“旧卡是否还得保留?

带班长回答:

“不用保留,有问题的机器返修后,我将旧卡收回,填写不合格分析日报表,将每班的不合格数及不合格项目统计后交车间,然后旧卡一般就丢弃了。

案例18

审核员在机加工车间发现编号为W08-016号图纸上有一处加工尺寸有明显错误(25±1),审核员向技术员提出,该技术员看后承认笔误,并说:

“这种错误任何工人都知道的,因此他们在加工决不会按错误的图纸加工的。

”说着随手用笔改正了这个数字(25±0.1)。

案例19

审核员在销售科看到客户投诉记录记载着A厂反映三批销轴硬度不符合规定,要求退货。

审核员查到退货记录上记着三批销轴已退货,批号分别为95—5—017,95—5—018和95—5—019,每批500个。

审核员问:

“用户退货后你们如何处理?

销售科长说:

“给客户补了三批合格品。

”并出示了补货记录。

审核员又问:

“退回的三批销轴如何处理了?

科长说:

“已重新开下料单将这三批货送到热处理车间去热处理。

审核员要求查阅重新热处理后的检验单。

车间检验员说:

“不能单独出示这三批货的检验单,我们是把这三批销轴与正常生产的销轴一起处理的,处理后已分不出来。

审核员查阅了热处理的工艺和检验文件的规定:

每炉热处理的销轴数量为400-600个,每炉热处理完成后抽查1个销轴。

 

案例20

在宏基软件开发院的软件一室,审核员要求查看该室正在进行的开发项目单,室主任出示了一份工作安排表。

审核员从表中看出共有三个项目在进行,三个项目组长都是室主任张某,三个项目组组员分别是李某、王某和马某。

审核员要求看项目038的计划,张主任说在李某处。

李某拿出了038项目计划书的文件,审核员看到该文件由李某提出,张主任批准。

审讯员请李某介绍项目的进展情况,李某说:

“情况我不太清楚,因具体工作都是张主任在做。

审核员只好再向张主任询问情况。

张主任说:

“该项目刚开始,正在考虑程序框图,不能提供很多资料。

审核问:

“该项目是如何提出的?

张主任说:

“是某某客户要求开发的。

审核员又问:

“客户对项目开发规定的要求有否有关文件?

张主任拿出了一份杂志,杂志上用铅笔标着一篇有关水泥厂自动配料计算机控制的论文。

张主任说:

“这是客户提供的,就要求达到这个水平。

审核员看了杂志上论文的内容,该论文介绍某水泥制品厂计算机控制的经验,有概念框图,有实施经验,无具体参数。

审核员问:

“该项目的客户是做什么的?

张主任回答:

“是生产肥皂的。

审核员又看了项目计划书,计划书上写着李某负责框图设计,张某负责评审。

审核员问李某:

“你如何根据这篇论文为肥皂厂设计程序图?

李某说:

“我们的组长很熟悉这方面业务,很多事都由他负责,我说不太清楚。

案例21

审核员在检验科查到检验批号为950508批的原材料的进厂检验报告的检验项目没有全做完,便问检验员:

“这批材料的检验项目未完成,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检验员想了想回答说:

“当时该批材料因生产急需,经科长批准后就先放行了,我按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在检验未完成时库房通知我们这批料已全部投完,车间也没提出什么问题,因此就没有做下面几项检验,按合格材料办理了手续。

 

案例22

在某打字机色带厂审核时,审核员到存放染色后的色带中转库房检查时看到每盘色带都标有染色日期,有的色带用塑料袋封好,有的则在货架上敞开存放。

审核员问库房管理员:

“对色带的存放有什么要求?

该管理员找出一份工艺文件(WI081)其中规定:

“色带染色后在规定的温度和湿度(具体数据保密)下存放三天,然后用塑料袋密封后待加工。

”审核员看了看货架上的色带,发现批号9502078的色带已存放了五天,但未用塑料袋封包。

审核员要查看温湿度记录,库管员拿不出记录说:

“温湿度计已经坏了好多天,无法记录。

”审核员又注意到,库房内虽然安装有除湿机,但库房有多处封闭不好与外界相通。

案例23

审核员在某电话机厂进料检验组抽查进料检验控制情况,当核查送检通知时发现第9503078号送检单的供货厂家鸿运塑胶厂未在最新颁布的合格分承包名单上。

审核员便问随同审核的检验组长:

“鸿运厂是不是合格分承包方?

检验组长答:

“鸿运厂是我们的老供应商,质量也比较好。

但最近两批货出了些问题,按照我们合格分承包方评定程序规定,将其从合格分承包方名单中剔除了。

但是新的供应商质量还达不到要求,我们了解到的几家质量好的厂家因为订单满了暂时不接合同。

没办法,生产不能停,我们只好仍用鸿运厂的。

审核员表示理解,但仍有些不清楚便问:

“这种情况供应部有没有办理审批手续?

检验组长说:

“因是老关系,供应部只是给我们打了个招呼。

案例24

在质管部审查内部质量审核记录时,审核员看到一张不合格报告(95008号),该报告的不合格陈述中写着下面一段话:

“生产部对内审时发布的Y003号不合格报告单不服,现再次重审Y003号的内容,作为内审的一个不合格项,要求改正。

审核员问:

“为什么生产部对Y003号不合格报告单不服?

管理者代表说:

“他们当时就不服,是由我确认的。

所以至今未改正。

审核员到生产部了解情况,生产部主管说:

“Y003报告单是针对生产计划管理的,我们厂生产计划是计划部负责的,下达的计划经常脱离实施,致使生产部的实际完成生产任务情况与计划脱节。

现在让我们改进脱节问题,我们没有这个能力。

“审核员对此感到很困惑。

 

案例25

审核员在某元件厂售后服务程序中看到:

“市场部负责接受客户投诉,客户投诉及退货处理的具体办法,按照与客户签定质量保证协议书进行。

在市场部,审核员在客户投诉登记表中查到C客户对9502028批号的元件进厂检验不合格要求退货的电话记录。

审核员问负责登记客户投诉的张先生:

“这批货如何处理的?

”张先生找出了客户退货的记录和重新发货的记录,证实对客户投诉已做了妥善处理。

审核员又问:

“你们与客户签定的质量保证协议书中是如何规定的?

张先生说:

“质量保证协议书是由品质部与客户签定的,我们这里只有销售合同。

根据我们的三包原则,只要客户要求退货我们一般不会拒绝。

审核员让陪同人员去品质部找到了C客户的质量保证协议书,该协议书中规定:

“当本协议签定的有效年度内首次交验不合格的供方应及时处理,更换产品,同时交寄不合格分析报告和纠正措施。

本年度内第二次检验不合格……。

审核员问品质部负责人:

“对C客户的该批不合格退货产品你们是如何分析和处理的?

品质部负责人回答:

“最近生产任务很紧,正常的检验和试验都忙不过来,那批退货还在不合格品库存放着,等过一段时间有空了再分析处理。

案例26

审核员在检查某家电厂生产设备控制时,四车间设备管理员详细介绍了他们是如何保养和维修设备的。

审核员在生产车间边走边看,在第9号流水线旁,摆放着设备点检表,设备管理员告诉审核员该表的用途,审核员看到上面有定时的保养和检测项目。

当审核员看见设备电压测试栏目中最近三天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测一次,六次测试的电压均为225V,便问设备管理员:

“你们对设备的电压有什么要求?

设备管理员很熟练地回答:

“我们的设备管理文件中规定设备的运行电压应稳定在225V±5%之内。

审核员问道:

“能不能请您现场测试一下?

设备管理员说:

“没问题。

立即找来万用表当场测给审核员看,审核员看到测试的读数为235V,设备管理员也仔细看了看解释道:

“电压是偏高了点,但对我们的产品生产不会有影响,按国家规定电压应稳定在220V±10%之内,而且设备本身的工作电压可以从180~250V都不会有问题。

当时我们将电压波动范围定得比较严,主要是想加强工人的责任心。

 

案例27

审核员在总装车间看到所有的设备都标识得非常清楚,只有一台设备无任何标识,审核员问车间主任:

“为什么这台设备无标识?

车间主任说:

“这台设备不是我们厂的。

审核员又问:

“这台设备是作什么用的?

车间主任回答:

“是为客户包装产品的专用设备。

因顾客对包装有特殊要求,我们无此类设备,顾客就提供了这台设备。

审核员要求看这台设备的维护记录。

车间主任说:

“我们的设备都有,顾客的设备没有维护记录,出了问题,我们通知他们就行了。

审核员仔细看了这台设备,看到设备上有定期润滑点,审核员问操作人员:

“使用中你们有没有实施定期加润滑油?

操作人员说:

“没有人告诉过我要这样做。

审核员继续查看包装情况,看到包装好的产品直接进行大包装后就进库了。

审核员问:

“包装质量如何检查?

车间主任说:

“这台包装机很特殊,又是顾客提供的,包装好坏都是顾客的事,我们就不再检查了,等发现有较大问题时,才通知顾客来调机。

案例28

在海兰建筑公司的会议室,首次会议后,全体审核组成员与公司领导(包括管理者代表)在一起。

审核组长在了解了有关质量方针和质量体系方面的情况后,询问目前公司承担的工程情况。

公司总经理说:

“目前我们承担九个建筑项目。

”审核员要求看九个项目的质量计划,管理者代表回自己的办公室拿来了5个质量计划。

审核组长问:

“另外4个项目的质量计划在哪里?

管理者代表说:

“我们把工程项分为A类、B类,A类项目是新施工内容的工程,B类项目是无新施工内容的工程。

对有新施工内容的项目,我们才制定质量计划。

审核组长抽查了无质量计划的的04号项目书,看到这个项目中有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内容。

审核组长问:

“这个项目算不算有新施工内容?

总经理说:

“这个不算,因为在去年我们曾做过一项类似的太阳能热水器改造工程。

我们是个老企业,人员素质高,经验丰富,作过的事就会掌握得很好。

管理者代表又补充说:

“质量计划只是针对新项目的,我们过去做过的项目,再重新做,都不写质量计划,我们在参加张教授的学习班上专门问过张教授。

 

案例29

审核员在二车间看到2台布满灰尘的包装机。

车间主管不好意思地说:

“这两台机不能用,也就无人日常维护,所以脏一点。

审核员问:

“怎么会不能用呢?

是坏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车间主管说:

“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

审核员在检查到设备科时,又向设备科长询问此事。

设备科长说:

“这件事由副总工程师决定的,我也不太清楚。

审核员找到副总工。

副总工说:

“这是一个不成功的纠正措施。

客户经常反映包装密封不好等问题,要求我们改进产品包装,我们就打报告给厂长买了这两台包装机。

谁知一用,效果还是不好,就再没有用。

审核员问:

“包装问题现在解决没有?

副总工程师说:

“正在解决。

前几天看到质量部的一份分析报告说:

‘包装密封的原因是包装材料问题,不是设备问题。

’我们正准备换包装材料。

审核员查阅了这份报告(QR95003),报告中说:

“包装质量的问题可能是材料问题,也可能是设备问题,请领导尽快研究解决。

案例30

审核员在三车间审核时,问5号工位在线检验人员: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检验员说:

“我是工人。

审核员问:

“你是否在做检验?

检验员说:

“是的。

审核员指着检测工件问:

“这是什么工件?

检验员说:

“不知道。

审核员又问:

“你如何检验?

检验员说:

“班长让我怎么做就怎么做,每天上班时班长来给我开机器,我只要把工件放到地上,指针不超过班长标的红线就行了。

审核员问:

“如果设备坏了,机器的指针不动了,你怎么知道出了问题?

检验员说:

“班长会经常过来检查的,有了问题便通知我。

审核员要求查阅该检验员的培训记录。

班长说:

“他刚来一个月,还未来得及正规培训。

 

案例31

在某锅炉厂销售部审查售后服务工作情况时,审核员查到94038号客户投诉单,其内容为:

“我厂所购贵厂的16个大气压蒸汽锅炉,因贵厂未提供安全认可证明,故劳动安全检查部门不允许我们使用,现停工待产,望速解决。

”在投诉单处理意见栏目内,销售部经理批注:

“该安全认可证明技术部正在办理。

审核员问道:

“既然你们这种型号的锅炉未经安全认可,为什么就生产销售给客户?

销售部经理回答:

“原来该客户订的是13个大气压的锅炉,该型号我们一直在生产并也有安全许可证。

后来客户突然提出要改为16个大气压的,当时我们就告诉他们这种型号的锅炉我们厂刚开始试制,样机已通过安全检查,但还没有正式投产。

客户认为问题不大,我们也觉得很快会取得安全认证,但后来在办手续中出了一些问题就拖延下来。

现在我们正在催办,很快就会办好的。

案例32

审核员在技术开发部办公室桌子上看到一本“继电器国际标准汇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