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题五.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3298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题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题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题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题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题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题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题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题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题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题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题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题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题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题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题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题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题五.docx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题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题五.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题五.docx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题五

广东省2021届高中语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题(五)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50分)

一、本大题11小题,共3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展转B.弥蔓

C.票泊D.平淡

解析:

A项,辗转;B项,弥漫;C项,漂泊。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走一步都要粘(nián)住鞋,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

B.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yǒu)黑脸膛。

C.有些人觉得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ní)作态。

D.我把一堆水鸭蛋拿给只麝香鸭代孵(fū),小凫的羽毛一干,也是马上就逃走了。

解析:

粘应读zhān。

答案:

A

3.下面语段中,填入“(  )”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那歌声,似情歌却含雄壮,似战歌却嫌凄婉,似悲歌却多悠扬,似颂歌却兼哀怨(  )那是一首真正的绝唱,无词,而饱含万有,无调,却调兼古今。

A.句号B.叹号

C.逗号D.省略号

答案:

D

4.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崛起,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这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密码,也是整个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

我们应大力________“航天精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不断________新的发展空间、创造新的历史业绩,谱写新时代奋斗者的________篇章。

A.弘扬 开发 壮观B.发扬 开发 壮丽

C.弘扬 开拓 壮丽D.发扬 开拓 壮观

解析:

第一处,“发扬”,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传统等);发挥。

“弘扬”,大力宣扬。

这里是说“中国精神”,应选“弘扬”。

第二处,“开发”的对象是具体事物,使用对象有荒地、天然资源、人才、技术等。

“开拓”的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多用于学习、工作和研究等方面,应选“开拓”。

第三处,“壮观”常用于形容自然风光、施工场景等雄伟浩大,“壮丽”常用来形容山河、诗文、事业等。

应选“壮丽”。

故选C项。

答案:

C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最近,各大传媒纷纷报道本公司将并入华龙公司,这些纯属流言蜚语。

B.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C.他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年才回到家乡,享受天伦之乐。

D.几家家电厂商在进入电脑领域中时,都显得颇为谨慎,并没有想象中的挥金如土的派头。

解析:

A项,“流言蜚语”指没有根据的,多在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用在这里有攻击、指责新闻媒体的意思,显得不够大方、公正。

B项,“三人成虎”比喻谣言传播多了,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D项,“挥金如土”是浪费,这里应该用表示敢于大胆投资意思的词,如“一掷千金”。

答案:

C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家宝藏》演绎文物的故事,对一件件文物的历史进行梳理,让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到文物所承载的中华文化。

B.对家庭盆栽植物的摆放,专家提出如下建议:

五松针、文竹等最好摆在书桌上比较合适,橡皮树、丁香、腊梅等则最好摆在阳台上。

C.“感动中国”人物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草王坝长期缺水,乡亲们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

D.创建文明城市要注重城市建设,要注重发挥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不仅要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还要凭借城市建筑提升城市品位。

解析:

B项,语意重复,可删去“比较合适”。

C项,成分残缺,可在“缺水”后加“的历史”。

D项,语序不当,可改为“不仅凭借城市建筑提升城市品位,还要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

答案:

A

7.对下列句子所运用修辞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②无论人们情愿与否,月桂树总要飘出花香,绵羊总要站立舞蹈,白屈菜总要遍地闪烁。

③大自然有时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

A.①排比 ②排比 ③夸张

B.①对比 ②比喻 ③夸张

C.①对比 ②排比 ③拟人

D.①排比 ②比喻 ③拟人

解析:

①对比。

句子将两种人的活法进行对比,并将“他活着”反复出现两次。

②句子使用了排比、拟人两种修辞手法。

“总要……,总要……,总要……”句式上构成了排比句;“绵羊站立舞蹈”,将绵羊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③把大自然当作人来写,属于拟人修辞手法。

答案:

C

8.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像一位开朗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迎接朝阳和大海。

①几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

③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

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

⑤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

A.③⑤①④②B.②③①⑤④

C.②④③⑤①D.③⑤①②④

解析:

首先抓住语段开头的关键句“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

所填的5个句子以“清”和“远”为中心可归为两个句群,其中③⑤①为一个句群,其中心为“清”,②④为一个句群,其中心为“远”。

根据开头关键句中“清”“远”的先后顺序,可确定③⑤①在前,②④在后。

故选D项。

答案:

D

9.下面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表达都不得体的一组是(  )

公告

各位居民朋友:

我市疾控部门通报,××商场三楼老年装柜台员工吴某某,于2月14日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为防止病毒扩散,①保护广大市民的健康,请于2月10日10:

00-17:

00到过××商场三楼服装区的居民,②及时主动扫一扫下方二维码进行个人信息登记。

③如感觉身体不适,④请与××社区工作站联系,并自行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规定采取防范措施。

居民不主动登记并造成后果的,将依法严惩。

⑤望居民朋友相互周知!

特此通告

××社区工作站

2020年2月15日

A.①②⑤B.②③⑤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保护”与“健康”搭配不当,应修改为“保障”;“扫一扫”是口语,与公告的语体不符,应改为书面语“扫描”;“周知”与“相互”语意有交叉重复,应改为“转告”,或者把“相互”删除。

答案:

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

某地市民广场要出一告示,告示的内容主要是请市民不能携带烟花爆竹进入广场,并且不能在此燃放烟花爆竹。

10.下列告示,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所有的烟花爆竹不能在广场燃放。

B.有人在广场时,不得在此燃放烟花爆竹。

C.不携带、不燃放烟花爆竹,共建和谐生活环境。

D.一旦发现燃放烟花爆竹者,立刻重罚。

答案:

C

11.在上题的告示中,选择不恰当的一项,把序号填入答题卡上,分析其不恰当的原因。

(  )不恰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 原因:

容易让人产生“不在广场燃放烟花爆竹,但可以携带烟花爆竹到广场”的歧义。

B 原因:

容易产生“没有人时,可以燃放烟花爆竹”的歧义。

D 原因:

容易产生“如果没被发现,也是可以燃放烟花爆竹”歧义。

二、本大题6小题,共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节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节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B.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C.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D.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解析:

正确标点为: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答案:

B

13.下列四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夫君子之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B.意与日去去年今日此门中

C.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恶有甚于死者

D.所以复言者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解析:

A项,第一个是品行、德行;第二个是运行。

B项,第一个是离开、流逝;第二个是过去。

C项,两个都是厌恶。

D项,项第一个是一再、再次;第二个是恢复。

答案:

C 

14.下列对文言文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甲文先运用对比论证,将“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的“静”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的“躁”对比,鲜明突出论证了“静”对治学修身的重要。

B.甲文运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将“时光飞逝、意志消沉的人”比作“枯枝落叶”。

生动形象论证了需要珍惜时间,表达了诸葛亮对于儿子的殷殷期盼与告诫。

C.乙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龙伯高的敦厚谦虚、节约不失威严与杜季良的豪侠仗义、与人同忧乐。

将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谦虚与学习杜季良不成功为纨绔作对比。

D.马援对兄子的谆谆教诲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具体直观、权威有力、鲜明突出论证做人要厚到谨慎,不随便论人长短,恭谦节俭。

解析:

甲文没有举例论证。

答案:

B

1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2)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6~17题。

天津桥春望

雍陶①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②花。

注:

①雍陶,晚唐诗人。

此时,唐王朝国势衰败,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②上阳:

上阳宫,武则天曾将其修葺得豪华富丽,作为寝宫。

16.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缕缕柳丝随风飘荡,斜拂岸边。

描绘了一幅明媚绮丽的津桥春日图。

17.这首怀古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先描绘天津桥边明媚、绮丽的春光,后转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之景。

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的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

(或:

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诗的一、二两句,描绘出一幅天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三、四句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

前后映衬,对照鲜明,烘托出上阳宫凄凉冷落的景象,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国运衰微、今非昔比的伤感和哀叹。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蜀道难》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答案:

(1)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2)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3)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三、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早在几千年前的五帝时代,就非常重视野生动物保护。

当时管理山泽鸟兽的官员被称为“虞”。

大禹治水时,舜帝同时派益为“虞”。

现在看来,“虞”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生态保护机构和官职,所以益是世界上第一位生态保护官员。

后来,在儒家经典著作《周礼》中,详细地记述了周代管理山林川泽官员的建制、名称、编制及职责等。

周代设地官,地官大司徒是政府官员中的六卿之一,地位非常重要。

他分管农、林、牧、渔等生产部门。

而下属山、林、川、泽的官吏分别称为山虞、泽虞、林衡、川衡,并按山林川泽的大小制定了大、中、小三类机构,及员工的数目编制。

可见当时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机构是相当健全的,其职责也很明确。

周以后的朝代多数也设置了虞、衡等机构来管理山林川泽等,以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

那时,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法令也有了雏形。

公元前11世纪,西周颁布的《伐崇令》说:

“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

有不如令者,死勿赦。

”违者受到的惩罚很严厉。

春秋时,齐国规定山林水泽按时封禁和开放。

《管子·地数》载:

“苟山之见荣者谨封而为禁。

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

有犯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

”可见其对于违反保护规定处罚更是残酷。

《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中也记载,当时制定了春夏秋冬的禁令。

禁令规定在生物繁育时期,不准砍伐山中树木,不准在泽中割草烧灰,不准用网具捕捉鸟兽,不准用网下水捕鱼等等。

这些机构的设置和法令的逐步完善,为后来各个时期的野生动物保护奠定了基础。

宋代十分重视生态保护,专门在工部下设虞部,掌管山泽苑圃之事。

而且,宋太祖于建隆二年(961年)下达了《禁采捕诏》,禁止在鸟兽鱼虫的繁殖、生长期采捕,不仅要求明确,而且最大的特色是法令的延续性,强调此令固定下来,每年都要重申发布予以执行。

到了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又颁布了《二月至九月禁捕诏》,其中规定“禁民二月至九月,无得捕猎及敕竿挟弹,探巢摘卵”,并要求“州县吏严饬里胥伺察擒捕,重置其罪,仍令州县于要害处粉壁,揭诏书示之”。

这一诏书在前面的基础上,更要求基层官吏主动抓捕违禁者,并写在墙上扩大宣传,影响民众,自觉保护野生动物。

徐松《宋会要辑稿》载,到了南宋高宗时期,他仍然记得这一诏令,他说:

“比得太宗皇帝尹京日、禁断春夏捕雏卵等榜文,训饬丁宁,唯恐不至。

”并说,“今付三省可申严法禁行。

”可见一条法令,被延续了200多年,表明了大宋的野保决心和力度。

后来大宋王朝还出台了禁捕青蛙、禁食重点保护鸟兽、禁止以鸟羽、兽皮为服饰等法令。

(摘编自佚名《古代中国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1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远古时期的五帝时代,社会分工中已有了成熟的生态保护机构,其官员为“虞”,开启了世界设置生态保护机构和官职的先河。

B.被视为儒家经典著作的《周礼》一书,对管理山林川泽官员的命名、设置、职责等有详细记述,是研究中国生态保护的最早文献。

C.在周代的官员体系中,地官大司徒负责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领域的管理,下属机构及其员工编制相当健全。

D.虞、衡等是政府用来管理山林川泽、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的机构,自南宋以后,这种设置保护生态环境机构的做法没有得到延续。

解析: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

A项,“已有了成熟的生态保护机构”与原文不符,那时只是刚出现生态保护机构。

B项,“是研究中国生态保护的最早文献”于文无据。

D项,“自南宋以后,这种设置保护生态环境机构的做法没有得到延续”属于主观臆断。

故选C。

答案:

C

2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古代便重视生态环境立论,介绍了我国古代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和不同朝代的保护制度。

B.文章援引春秋时齐国山林川泽按时封禁和开放的规定,表明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就树立了科学发展观。

C.文章引用《管子》中违反保护规定受到严刑的记载,论证了春秋时期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之大。

D.文章以大量的篇幅介绍了不同时代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条文,旨在说明我国古代十分重视环境保护。

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项,“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就树立了科学发展观”错,齐国的做法只是契合了科学发展观。

故选B。

答案:

B

2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时期,在六部之一的工部之下设立了虞部,专门统筹和管理全国的山泽苑囿等事宜,反映了当时对生态保护非常重视。

B.在鸟类的繁殖和生长期内,禁止人们采捕,宋太祖时期每年都要重申这一法令,而宋太宗时期更强调对违禁加大处理力度,并加强宣传。

C.宋朝皇帝在位期间重视禁断春夏捕雏卵等事,禁捕诏得以贯彻和延续200多年,这充分反映了宋代保护野生动物的力度和决心。

D.虞部、《禁采捕诏》和《二月至九月禁捕诏》,连同出台禁捕青蛙、禁食重点保护鸟兽等法令,使宋代的环境保护制度达到完善。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项,“达到完善”的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D。

答案:

D

四、本大题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

牵 挂

荣的对门开了一家游戏厅。

荣没事的时候站在门口看出出进进的游戏者,听从屋里传出“砰砰”的按键声。

时间长了,荣觉得游戏机不是在检验人的智慧,是在麻木人的理智,在游戏人生。

这种感觉在她目睹越来越多的孩子偷偷溜进游戏厅后愈发强烈。

有一天荣显得烦躁不安,甚至有点不能容忍,她看见那个虎头虎脑长着一双大眼睛的孩子走进了游戏厅,好长时间没有出来。

荣坐在门口,不时看一眼腕上的表,眼前一直恍惚着那个孩子的模样,和孩子的模样交替出现的是一张永远也抹不去的脸。

终于,荣看见那孩子走出了游戏厅,荣站起来,想走过去教训这个孩子,但又站住了。

自己有管教的权利吗?

她就又恨起孩子的父亲,怎么能这样对孩子弃之不管呢?

孩子的父亲叫楚,和她有过一段深深的恋情。

但那一年同在一个单位的两位长辈工作上发生了争执,闹得两败俱伤,甚至毁掉了他们的婚姻。

后来在经历了那个生离死别的夜晚之后,楚一气之下去了南方。

两年后回到村里荣已经嫁给本村的根。

楚娶了邻村一位姑娘,之后,利用在南方结下的关系与人合伙建起一家工艺厂,生意十分红火。

荣为楚的出息和成就感到欣慰,楚毕竟是自己曾经爱过的男人。

可他们怎么能不管教孩子呢?

荣就在心里骂楚。

翌日下午,学校放学的时候,荣又坐在门口,果然又看见那孩子走向游戏厅。

她鬼使神差般三步并作两步截在了孩子面前。

“你是楚的孩子吧?

孩子两眼直直地看她,“是啊。

“怎么天天来这里玩呢?

“你是谁呀,为什么管我?

荣说:

“孩子,不是我要管你,这样玩会影响学习的。

孩子要从她身旁闯过去,被一把拽住了。

孩子两眼瞪得圆圆的:

“我爹忙厂,我妈打牌,他们不管我,你凭什么?

”然后倔强地冲进了游戏厅。

好像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她紧追过去,气呼呼质问游戏厅的主人:

“你们挣钱也不该让这么小的孩子来玩吧!

游戏厅的主人笑笑:

“你真是太平洋警察管得宽,他们自己要来,我能拒绝么?

荣意识到自己的失态,退了出来,孩子已经陷进热闹的游戏中。

荣勉强忍耐几天后,去厂里见了楚。

两人相对站了好久,楚终于打破尴尬:

“坐吧,荣。

荣说:

“不,不坐,我来是要告诉你,应该管管你的孩子,他几乎每天都进游戏厅。

楚感激地看着荣:

“谢谢。

荣说:

“就这事,我走了。

楚说:

“坐吧,坐会吧。

荣抬起头,楚正两眼直直地看着自己,她慌乱地走出厂子。

楚在一次放学后,从游戏厅拽出了儿子。

一连几天,荣没有再看见那虎头虎脑的孩子,她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仿佛舒畅了一些。

可仅仅过了几天,视线内又出现了孩子的身影。

荣禁不住又去厂里找楚。

楚到南方出差了,要好多天才能回来。

荣从厂里出来,踌躇之后去了楚的家,远远地听见楚的家里一阵噼噼啪啪,楚的爱人正玩得尽兴。

荣敲了几次门,那女人才离开赌桌,看到是荣,略一惊异,忽然扯开了嗓子。

“哟,什么风儿把你吹来了,找我们楚吧,遗憾呀,他出差了。

荣勉强镇静下来:

“你别误会,我来告诉你,你的孩子……”

没等说完,楚的女人打断她:

“我们的孩子用你管呀,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荣说:

“孩子整天去游戏厅,对孩子不好……”

“啪!

”门狠狠关上,女人又回了赌局。

不好再说什么了,荣悻悻地离开楚家,眼里竟噙着泪。

两天后,无法再忍耐的荣去了派出所。

游戏厅被端掉了。

22.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目睹越来越多的孩子偷偷溜进游戏厅后,荣越来越觉得游戏机是在麻木人的理智,是在游戏人生。

B.楚的妻子说荣:

“我们的孩子用你管呀,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从这里可以看出,楚的妻子不关心孩子是因为嫉妒楚和荣的旧情。

C.荣想劝说楚的孩子不要玩游戏而影响学习,是因为那孩子的父亲楚曾是自己深爱的恋人。

D.荣去质问游戏厅的主人,结果却被对方嘲笑,作者想借这些细节说明荣是一个做事冲动、头脑简单之人。

解析:

B项,楚的妻子不关心孩子,并非是因为嫉妒楚和荣的旧情,而是因为她本身就喜欢打麻将,忽视对孩子的教育。

C项,荣想劝说楚的孩子,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物本身具有的社会责任感。

D项,“做事冲动、头脑简单”无中生有。

答案:

A

23.小说以“牵挂”为题,但文中却只字未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

“谁”牵挂“谁”?

让人饶有兴趣地看下去。

②以“牵挂”为题有利于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文中虽未提“牵挂”二字,但该小说想反映的是当时社会不少父母因忙于工作、不牵挂孩子而导致孩子沉迷于网吧的现象,借此呼吁广大父母要多陪伴和关爱孩子。

③文中虽未提“牵挂”二字,但“牵挂”的内涵贯穿全文,文章处处提到荣对楚的孩子的牵挂。

24.小说在刻画荣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胸怀广阔。

即使曾经深爱的楚因一时负气离开自己而毁掉了他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