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3454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docx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docx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

3.2.6.4动力触探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及各类土。

根据锤击能量可按表3-33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

表3-33圆锥动力触探类型

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

锤的质量(kg)10±0.263.5±0.5120±1

落距(cm)50±276±2100±2

直径(mm)407474

锥角(°)606060

探杆直径(mm)254250~60

深度(cm)301010

锤数N10N63.5N120

(1)轻型动力触探(N10)试验:

适用于深度小于4m的一般粘性土、粘性素填土和砂土层。

A.试验设备:

轻型动力触探设备主要由圆锥探头、触探杆、穿心落锤三部分组成(图3-6),落锤升降由人工操纵。

图3-6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示意图

1.穿心杆2.穿心锤3.锤垫4.触探杆5.探头

B.试验步骤:

(a)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在触探杆上标出从锥尖起向上每30cm的位置。

(b)一人将触探杆垂直扶正,另一人将10Kg穿心锤从锤垫顶面以上50cm处自由落体放下,锤击速度以每分钟15-30击为宜。

(c)记录每贯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击/30cm)。

(d)为避免因土对触探杆的侧壁摩檫而消耗部分锤击能量,应采用分段触探的办法,即贯入一段距离后,将锥尖向上拔,使探孔壁扩径,再将锥尖打入原位置,继续试验。

或每贯入10cm,转动探杆一圈。

(e)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

C.资料整理:

(a)轻型动力触探由于贯入深度浅,可不作杆长修正,即N10′=N10。

(b)绘制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图3-7)。

图3-7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

D.试验成果的应用:

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见表3-34、3-35及3-36。

表3-34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

N10(击/30cm)15202530

fa(Kpa)105145190230

注:

本表引自《建筑地基基础规范》(GBJ7-89)

表3-35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

N10(击/30cm)10203040

fa(Kpa)85115135160

注:

本表引自《铁路动力触探技术规范》(TBJ18-87)

表3-36含少量杂质的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

N10(击/30cm)15~2018~2523~3027~3532~4035~50

fa(Kpa)40~7060~9080~120100~150130~180150~200

空隙比e1.25~1.151.20~1.101.15~1.001.05~0.900.95~0.80<0.80

本表引自西安市资料.

一、地基承载力

1、挡墙基础:

每侧每10延米至少检测2个点,必要时可根据需要增加检测点。

2、桥涵基础:

每桥台至少检测6点,必要时可根据需要增加检测点。

二、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当用轻型触探仪检测时)

1、轻型触探仪(锤重10kg)检测地基承载力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粘性土:

σ0=(0.8N10-2)×9.8(Kpa)

砂性土:

σ0=8.4N10-20(Kpa)

式中:

σ0-实测地基承载力;

N10-锤重为10kg时的锤击数;

2、轻型触探仪(锤重10kg)检测地基承载力也可按经验公式查表:

地基承载力换算表(适用于粘性土)

地基承载力换算表(适用于粘性土)

锤击数0123456789

0-19.6-11.8-3.93.911.819.627.435.343.151.0

1058.866.674.582.390.298.0105.8113.7121.5129.4

20137.2145.0152.9160.7168.6176.4184.2192.1199.9207.8

30215.6223.4231.3239.1247.0254.8262.6270.5278.3286.2

40294.0301.8309.7317.5325.4333.2341.0348.9356.7364.6

50372.4380.2388.1395.9403.8411.6419.4427.3435.1443.0

60450.8458.6466.5474.3482.2490.0497.8505.7513.5521.4

注:

根据锤击次数在表中纵向加横向相交处即为实测承载力(Kpa),如36次为262.6Kpa

地基承载力换算表(适用于砂性土)

锤击数0123456789

0-20.0-11.6-3.25.213.622.030.438.847.255.6

1064.072.480.889.297.6106.0114.4122.8131.2139.6

20148.0156.4164.8173.2181.6190.0198.4206.8215.2223.6

30232.0240.4248.8257.2265.6274.0282.4290.8299.2307.6

40316.0324.4332.8341.2349.6358.0366.4374.8383.2391.6

50400.0408.4416.8425.2433.6442.0450.4458.8467.2475.6

60484.0492.4500.8509.2517.6526.0534.4542.8551.2559.6

(2)重型动力触探(N63.5)试验:

主要用于碎石土、砂土及一般粘性土。

A.试验设备: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的设备主要由触探头、触探杆及穿心锤三部分组成(可参见图2-3)。

落锤升降由钻机操纵

B.试验步骤:

(a)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测出锥尖到锤垫底面之间长度,即触探杆长度。

(b)待锤尖打入到预测位置时,从触探杆上标出,从地面向上每10cm的位置。

(c)穿心锤自由落距76cm,记录每贯入土层10cm的锤击数N63。

.5′。

锤击速率宜为15-30击/min。

(d)每加上一根触杆时,需记录所加杆的长度,重新统计触探杆长度。

(e)若土质较松软、探头贯入速度较快时,亦可记录锤击5次的贯入深度。

(f)对触探杆侧壁摩擦影响较大的土层,可考虑采用分段触探的办法。

(参见轻型动探相关内容)。

(g)如N63.。

5′>50,连续三次,可停止试验。

C.资料整理:

(a)触探杆长度的校正:

当触探杆长度大于2m时,需按下式校正:

N63。

.5=a·N63。

.5′

式中:

N63。

.5—修正后的重型动探击数

a--为触探杆长度校正系数,查表3-37。

(b)触探杆侧壁摩擦影响的校正:

对于砂土和松散-中密的圆砾、卵石层触探深度在15m内,一般可不考虑侧壁摩擦的影响。

(c)地下水影响的校正:

对于地下水位以下的中、粗、砾砂和圆砾、卵石,锤击数(N63.5)可按下式修正:

N63.5=1.1N’63.5+1.0

(d)绘制重型动探击数N63.5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

表3-37动探杆长度校正系数α

510152025303540≥50

≤21.01.01.01.01.01.01.01.0

40.960.950.930.920.900.980.870.860.84

60.930.900.880.850.830.810.790.780.75

80.900.860.830.800.770.750.730.710.67

100.880.830.790.750.720.690.670.640.61

120.850.790.750.700.670.640.610.590.55

140.820.760.710.660.620.580.560.530.50

160.790.730.670.620.570.540.510.480.45

180.770.700.630.570.530.490.460.430.40

200.750.670.590.530.480.440.410.490.36

注:

l为杆长。

D.试验成果的应用:

(a)确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原规范为标准值fk)(表3-38,3-39):

表3-38碎石土、砂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与N63.5关系

N63.5345678910121416182025303540

碎石土fa(Kpa)1401702002402803203604004705406006607208509309701000

中、粗、砾砂fa(Kpa)120150180220260300340380

注:

本表引自《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表3-39粘性土、粉土N63。

.5与承载力特征值fa的关系

N63。

.511.523456789101112

fa(Kpa)6090120150180210240265290320350375400

状态流塑软塑可塑硬塑—坚硬

注:

本表引自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b)确定地基土的变形模量E0(表3-40):

表3-40圆砾、卵石土的变形模量E0与N63。

.5击数平均值的关系

N63。

.5345678910121416182022242628303540

E0(Mpa)1012141618.52123.526303437.54144.548515456.5596264

注:

本表引自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1988年)

(c)确定地基土(碎石土)的密实度(表3-41)及地基土(砂土)的密实度(表3-42):

表3-41碎石土密实度与N63。

.5平均值的关系

N63。

.5≤55<N63。

.5≤1010<N63。

.5≤20>20

密实度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注:

本表引自《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本表适用于平均粒径小于等于50mm,且最大粒径不超过100mm的卵石、碎石、圆砾、角砾。

表3-42砂土密实度与N63。

.5平均值的关系

砂土N63。

.5砂土密实度孔隙比

<5松散>0.65

5—8稍密0.65—0.50

8—10中密0.50—0.45

>10密实<0.45

<5松散>0.80

5—6.5稍密0.80—0.70

6.5—9.5中密0.70—0.60

>9.5密实<0.60

<5松散>0.90

5—6稍密0.90—0.80

6—9中密0.80—0.70

>9密实<0.70

注:

N63.5系指因杆长影响校正而未经地下水影响校正的锤击数。

本表引自《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表3-2-13。

E.记录格式:

动力触探记录表

工程名称地点动探类型

钻孔编号钻孔标高地下水位

深度

(m)杆长

(m)实测

击数

(击)修正

系数修正击数

N深度

(m)杆长

(m)实测

击数

(击)修正

系数修正击数

N

0.0

.1.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时间:

校核:

记录:

3.2.6.5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及一般粘性土。

标准贯入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一般粘性土及强风化岩等。

该试验用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以76cm的自由落距,将一定规格的标准贯入器预先打入土中0.15cm,然后再打入0.30cm,记录0.30cm的锤击数,称为标准贯入击数(N)。

标准贯入试验的工程目的是:

(a)划分土层类别、采集扰动试样;

(b)判断砂土的密实度或粘性土及粉土的稠度;

(c)估测土的强度及变形指标、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

(d)评价砂土及粉土的振动液化;

(e)估算单桩承载力及沉桩可能性;

(f)检验地基加固处理质量。

(1)试验设备:

标准贯入试验由触探头(又称贯入器、对开式管筒)、锤垫及导向杆、落锤(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三部分组成(图3-8)。

落锤距离由自动脱钩装置控制。

图3-8标准贯入试验设备

1.穿心锤;2.锤垫;3.探杆;4.贯入器;5.出水孔;6.贯入器内壁;7.贯入器靴

(2)试验步骤:

(a)先用钻具钻至欲测土以上15cm。

且钻具拔出后孔底与孔壁应保证无软粘土等挤出堵塞钻孔。

(b)标贯探头入土之前,先测出探头靴口到锤垫底面之间的长度,及探杆长度。

(c)将探头压入欲测土表面,然后进行锤击,锤击速率为15-30击/min,锤击落距76±2cm,先记录贯入15cm的预打击数,然后记下再贯入30cm的标贯实测击数N′。

(d)若30cm内锤击数超过50,则停止试验。

(e)若需进行下一深度的贯入试验时,一般应隔1m后在进行。

(f)整个标贯过程中,孔壁不能有垮坍或孔壁上软粘土等挤出,造成探杆侧壁摩擦加大。

(g)拔出探入器,分开对开式管筒,取出筒内土样描述和试验。

(3)资料整理:

A.探杆长度校正:

当探杆长度大于3m时,需按下式修正

N=αN·N′

式中:

N—修正后的标贯击数(击/30cm)

αN—杆长修正系数,按表3-43确定

B.土的自重压力的影响:

(a)图表法:

锤击数、上覆土压力—砂土的相对密度。

(b)美国Peck得出砂土自重压力对标准贯入试验的影响为:

N=CNN’

式中CN--自重压力影响修正系数,查表取值。

(c)地下水影响的校正:

砂层的贯入击数N’大于15时,有效击数按下式校正:

N=15+1/2(N’-15)

表3-43标贯试验杆长修正系数αN

探杆长度(m)≤36912151821

αN1.000.920.860.810.770.730.70

注: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对杆长修正作以下说明:

我国一直用经过修正后的N值确定地基承载力,用不修正的N值判别液化和判别砂土密实度。

因此应按具体岩土工程问题,确定是否修正,且需在报告中说明。

(4)试验成果的应用:

(a)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表3-44、表3-45):

表3-44砂土承载力特征值fa(Kpa)与N的关系

N(击/30cm)10153050

中、粗砂180250340500

粉、细砂140180250340

表3-45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Kpa)与N的关系

N(击/30cm)357911131517192123

fa(Kpa)105145190235280325370430515600680

注:

表2-11、表2-12引自《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b)确定地基土压缩模量Es及变形模量E0(表3-46):

表3-46E0(Mpa)或Es(Mpa)与N的关系

研究者关系式适用范围

湖北省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E0=1.0658N+7.4306粘性土、粉土

冶金部武汉勘察公司Es=1.04N+4.89中南、华东地区粘土

西南综合勘察院Es=0.276N+10.22唐山粉、细砂(地下水位以下)

Schultze(德国)Es=0.49N+7.1细砂(地下水位以下)

(c)确定砂土的抗剪指标(表3-47):

表3-47砂土内聚力c、内摩擦角φ与N(手)的关系

N3579111315171921252931

c(Kpa)1736495966727883879198103107

φ(度)17.719.821.222.223.023.824.324.825.325.726.427.027.3

注:

此表引自冶金部武汉勘察公司。

N(手)是用手拉绳方式测得,与机械化自动落锤所得N(机)的关系式为:

N(手)=0.74+1.12N(机)

(d)判定砂土的密实度(表4-48):

表3-48标贯击数N与砂土的密实度的关系

标贯锤击数N(击/30cm)密实度

N≤10松散

10<N≤15稍密

15<N≤30中密

N≥30密实

注:

本表引自《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表中N值未加修正。

(e)判定粘性土的稠密度状态(表3-49):

表3-49粘性土的液性指数IL与N的关系

N<22-44-77-1818-35>35

IL>11-0.750.75-0.500.50-0.250.25-0<0

稠密

状态流动软塑软可塑硬可塑硬塑坚硬

注:

此表引自冶金部武汉勘察公司。

(f)预估单桩竖向承载力(表30-5):

表3-50桩尖阻力Pp、桩侧阻力Pf与N的关系

土名Pp(Kpa)Pf(Kpa)

各种密度的砂土324.4N2.03N

粉土、粉砂及泥炭土171.2N4.28N

可塑状态粘土74.9N5.35N

注:

本表引自《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Schmerfman提出。

(g)判别饱和砂土、粉土的液化: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明确规定对饱和砂土、粉土液化判定应采用标贯试验,在地面以下15m深度范围内,当饱和砂土、粉土实测标贯击数N′(未经杆长修正)小于下式Ncr时,应判为可液化土。

Ncr=No×[0.9+0.1×(ds-dw)]

式中:

Ncr—饱和土液化临界标贯锤击数;

No—饱和土液化判别基准标贯锤击数,按表3-51选用;

ds—标贯试验深度(m);

dw—地下水位深度(m);

ρc—饱和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当ρc<3时,取ρc=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