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3508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

《江苏省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docx

江苏省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

江苏大联考

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请将试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4.交卷时,可根据需要在加注“

”标志的夹缝处进行裁剪。

5.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细胞的生命历程、遗传定律、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占80%,第一次测试内容占20%。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的ATP都是在生物膜上合成的

B.丙酮酸的分解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C.细胞中的囊泡都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

D.各种生物膜的功能主要由膜蛋白来实现

2.细胞衰老和凋亡对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普遍衰老会导致个体衰老

B.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

C.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D.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3.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A.抑制膜上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都会阻碍细胞吸收O2

B.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吐”的过程可导致细胞膜成分的更新

C.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Na+的外流不需要消耗能量

D.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只能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运动,不能进入细胞内

4.下列有关物质及其检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后要节约使用,以备下次再用

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C.检测活细胞中的线粒体用健那绿染液,其可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D.碱性染料吡罗红可用于染色体染色

5.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参与

B.需要解旋酶、RNA聚合酶、DNA聚合酶、DNA酶

C.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前期进行复制

D.分裂后期的DNA分子数目和染色体数目都是前期的两倍

6.同源染色体是

A.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C.大小和形态结构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7.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利用“假说—演绎法”成功提出基因分离定律,他做出的“演绎”是

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B.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

C.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

8.2005年,人们发现在东非肯尼亚的帕秦罗岛上有一个“中国村”,祖传约在600年前,由郑和船队的队员与当地妇女结婚后繁衍而成。

如果通过比较DNA的碱基序列,确认该村的村民与我国汉族人是否有传说中的亲缘关系,最好从该村村民与我国汉族人的下列哪种结构中提取DNA

A.常染色体     B.X染色体     C.Y染色体     D.线粒体

9.基因型为AaXBXb的个体产生的一个卵细胞,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右图(①、②代表X染色体),该卵细胞产生过程中

A.卵母细胞未能进行染色体复制

B.初级卵母细胞同源染色体未能联会

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关同源染色体未能分开

D.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其染色体组成与该卵细胞都相同

10.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B.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

C.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D.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

11.第十五届全国骨肿瘤学术大会于2014年6月3日在天津隆重召开,大会主题为“科学抗癌,让生活更美好”。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癌变,细胞周期延长

B.细胞癌变后不受机体的控制

C.细胞的异常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D.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引发癌症的危险因素

12.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

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

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红花

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粉红花

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

D.红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

13.下图表示不同基因型的同种生物体细胞中的三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三对基因分别控制三对相对性状。

理论上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2和图3所示的生物个体杂交,其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1∶1

B.图1和图3所示的生物个体杂交,其后代基因型之比为1∶1∶1∶1

C.图2所示的生物体a与a的分离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图4所示的生物个体自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

14.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右图)。

如果该植株自交,其后代的性状表现一般是

A.红色性状∶白色性状=3∶1B.都是红色性状

C.红色性状∶白色性状=1∶1D.都是白色性状

15.猫的毛色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B控制黑毛性状,b控制黄毛性状,B和b同时存在时毛色表现为黄底黑斑。

若选择一只黄猫与黄底黑斑猫配种,则子代猫的毛色和性别可能是

A.黄底黑斑雌猫、黄色雌猫或雄猫、黑色雄猫

B.黑色雌猫、黄色雌猫或雄猫

C.黄底黑斑雌猫或雄猫、黄色雄猫

D.黄底黑斑雌猫或雄猫

16.金鱼草正常花冠对不整齐花冠为显性,高株对矮株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杂合状态是粉红花。

如果纯合的红花高株正常花冠植株与纯合的白花矮珠不整齐花冠植株杂交,在F2中具有与F1表现型相同的植株的比例是

A.3/32B.3/64C.9/32D.9/64

17.下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个体的某些细胞的分裂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丙两细胞都发生了基因重组

B.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

C.属于卵原细胞分裂的是乙、丙、丁

D.乙、丁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

18.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

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男性TS为显性,女性TL为显性。

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A.1/4B.1/3C.1/2D.3/4

19.人们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使毛色为褐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

已知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

如果褐色的雌兔(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灰色(t)雄兔交配,预期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

A.3/4与1∶1B.2/3与2∶1C.1/2与1∶2D.1/3与1∶1

20.莱杭鸡羽毛颜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其中B、b分别控制黑色和白色,A能抑制B的表达,A存在时表现为白色。

某人做了如下杂交实验:

若F2中黑色羽毛莱杭鸡的雌雄个体数相同,F2黑色羽毛莱杭鸡自由交配得F3。

F3中

代别

亲本(P)

子一代(F1)

子二代(F2)

表现型

白色(♀)×白色(♂)

白色

白色∶黑色=13∶3

  A.杂合子占5/9B.黑色占8/9

C.白色占4/9D.黑色个体都是纯合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得分。

21.为研究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呼吸的影响,设置四组盆栽甜樱桃,其中一组淹入清水,其余三组分别淹入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保持液面高出盆土表面,每天定时测定甜樱桃根的有氧呼吸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

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甜樱桃根细胞无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是线粒体

B.图中A、B、C三点,在单位时间内与氧结合的还原氢最多的是C点

C.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的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减缓作用

D.实验过程中可以改用CO2的产生量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

22.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Ⅰ—2

C.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的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D.若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5/12

23.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妻子染色体正常,但丈夫染色体异常,如图一所示:

9号染色体有一片段易位到7号染色体上(7、9示正常染色体,7+和9-示异常染色体,减数分裂时7与7+、9与9-能正常联会及分离);图二示该家庭遗传系谱及染色体组成。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夫妇生下相应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子代的可能性为1/2

B.子代相应染色体组成与父亲具有相同缺陷的可能性为1/8

C.该痴呆患者来自含(7+、9)的精子和含(7、9)的卵细胞的结合

D.若父亲的一个精子含(7+、9),则来自同一精原细胞的另外三个精子为(7+、9-)、(7、9)、(7、9-)

24.某雌雄异株二倍体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该植物有蓝花和紫花两种表现型,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B和b(位于X染色体上)共同控制。

已知其紫色素形成的途径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花色的遗传反映了基因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B.该植物种群内花色对应的基因型共有9种

C.若蓝花雄株×紫花雌株,F1中的雄株全为紫花,则雌株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

D.若蓝花雄株×蓝花雌株,F1中的紫花雄株占3/16,则雄株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

25.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得F1,F1中雌雄果蝇杂交得F2,下列杂交结果不正确的是

A.F1中无论雌雄都有红眼正常翅和红眼短翅

B.F2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中的母方

C.F2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

D.F2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5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小题,共65分。

26.(6分)下图甲表示某雄性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其中①~④表示细胞中的染色体;图乙是某同学绘制的相关坐标曲线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细胞的名称为  ▲  ,对应图乙的  ▲  段。

 

(2)根据图甲推断,此动物正常体细胞最多有  ▲  条染色体。

 

(3)理论上讲,图甲所示细胞分裂结束产生的4个精子,其染色体组成共有  ▲  种。

 

(4)若A、a、B、b分别位于①②③④染色体上,而此细胞分裂结束最终产生了AB、aB、Ab、ab4种精子,其原因之一是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  ▲  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5)图乙中BC段和HI段都发生了核DNA增倍的现象,其原因分别是  ▲  。

 

27.(7分)测定透明密闭玻璃罩内某植物叶片在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或O2消耗量(相对值)随温度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  ▲  。

据图推测,该植物的光合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比呼吸酶对温度的敏感度  ▲  (填“高”或“低”)。

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  ▲  ℃。

 

(2)该植物光反应的产物中,被暗反应利用的物质是  ▲  。

在供给C18O2较长时间后,叶肉细胞线粒体内能够检测出含18O的物质有  ▲  (写出两种)。

 

(3)图中A点时该植物的叶肉细胞中O2的扩散方向是  ▲  。

B、D点时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

 

28.(8分)瓦布格(Warburg)在20世纪20年代发现O2浓度的增加可抑制小球藻的光合作用。

植物学家为了验证上述现象,测定了烟草叶片在不同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

请分析回答:

O2浓度

CO2的吸收速率[mg/(h·cm2)]

25℃

35℃

2%

23

20

20%

9

7

(1)温度一定,O2浓度由2%增大为20%时,烟草叶片吸收CO2的速率大幅下降,这种变化与  ▲  增强有关,同时还与  ▲  的变化有关。

 

(2)为了说明O2浓度对光合作用是否构成影响,在上表所获得数据的基础上,还需测定黑暗条件下对应的呼吸速率。

假设在25℃下,氧浓度为2%时,呼吸速率为X[CO2mg/(h·cm2)],氧浓度为20%时,呼吸速率为Y[CO2mg/(h·cm2)],则:

①如果23+X=9+Y,说明  ▲  。

 

②如果23+X>9+Y,说明  ▲  。

 

(3)如果O2对光合作用具有抑制作用,请推测抑制作用的机理:

  ▲  。

 

29.(7分)一种长尾小鹦鹉的羽毛颜色有绿色、蓝色、黄色和白色四种,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已知只有显性基因B时羽毛为蓝色,只有显性基因Y时羽毛为黄色,当显性基因B和Y同时存在时羽毛为绿色,当显性基因B和Y都不存在时,羽毛为白色。

现有甲、乙、丙、丁四只小鹦鹉,甲、乙、丙均为绿色,丁为黄色,其中甲、乙为雄性,丙、丁为雌性。

现将雌雄鹦鹉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并回答:

杂交组合

P

F1表现型及比例

甲×丙

绿色∶黄色=3∶1

乙×丙

全为绿色

甲×丁

绿色∶蓝色∶黄色∶白色=3∶1∶3∶1

乙×丁

绿色∶蓝色=3∶1

(1)控制小鹦鹉羽毛颜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  ▲  (填“符合”或“不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2)杂交组合三中F1能稳定遗传的占  ▲  ,该组合中F1绿色小鹦鹉的基因型为  ▲  。

杂交组合二中F1绿色小鹦鹉的基因型有  ▲  种,其中不同于亲本基因型的概率为  ▲  。

 

(3)若利用一次杂交实验就能判断出杂交组合一的F1黄色小鹦鹉的基因型,则应选择组合三中F1白色异性小鹦鹉与该黄色小鹦鹉交配,若子代  ▲  ,则该黄色小鹦鹉为纯合子;若子代  ▲  ,则该黄色小鹦鹉为杂合子。

 

30.(10分)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二倍体(2n=20)植物,玉米子粒的颜色与细胞中的色素有关。

当细胞中含有丁色素时呈紫色,含有丙色素时呈红色,无丙和丁时呈白色。

与这些色素合成有关的部分酶和基因情况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玉米是遗传实验的好材料,玉米的杂交过程与豌豆杂交过程相比,不需要  ▲  (步骤)。

 

(2)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dd的红色子粒植株,开花时发现能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配子,由此可知A、a与B、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  ▲  染色体上。

该植株自交所结子粒性状及分离比为  ▲  ,任取其中一粒白色玉米子粒,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  。

 

(3)现有一株由紫色子粒长成的玉米植株自交所结子粒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色∶红色∶紫色=1∶0∶3,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  ▲  。

 

(4)现已查明,B、b与D、d基因均位于10号染色体上,且不发生交叉互换。

将一基因型为AABbDd的玉米植株进行测交,如果所结子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白色∶红色∶紫色=1∶1∶0,请在右方框中画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的位置关系(只要画出与上述基因相关的染色体,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的位点,并标上相应的基因)。

如果它们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不是如你所画,则测交后植株所结子粒的性状及分离比应为  ▲  。

 

31.(10分)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存在朱砂眼(a)和褐色眼(b)基因,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

aa个体的褐色素合成受到抑制,bb个体的朱砂色素合成受到抑制。

正常果蝇复眼的暗红色是这两种色素叠加的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就这两对基因而言,朱砂眼果蝇的基因型包括  ▲  。

 

(2)用双杂合子雄蝇(K)与双隐性纯合子雌蝇进行测交实验,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暗红眼∶白眼=1∶1,说明父本的A、B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是  ▲  。

 

(3)在近千次上述的重复实验中,有6次实验的子代全部为暗红眼,但反交却无此现象。

从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出现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是  ▲  细胞未能正常完成分裂,无法产生  ▲  。

 

(4)为检验上述推测,可用显微镜观察切片,统计  ▲  的比例,并比较  ▲  之间该比值的差异。

 

32.(8分)某中学同学在高一时用牵牛花做杂交实验,高二时得到子代,结果如下表所示:

班级

父本

母本

F1(子一代)

一班

1朵红花

1朵红花

298朵红花、101朵蓝花

二班

1朵蓝花

1朵蓝花

红花、蓝花(没有意识到要统计数量比)

三班

1朵红花

1朵蓝花

红花、蓝花(没有意识到要统计数量比)

四班

1朵红花

1朵红花

全红花

(1)若四个班的同学没有进行交流,且均以为花色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  ▲  两个班的同学对花色显隐性的判断相反。

四个班经过交流后,对该现象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假说:

 

假说一:

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

若该假说正确,则一班同学所用的两朵亲代红花的基因型组合方式为①  ▲  、②  ▲  两种情况。

 

假说二:

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1、a2)控制,只有a1和a2在一起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他情况均表现为红色,A相对于a1、a2为显性。

能否仅根据一班F1的数量比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

  ▲  (填“能”或“不能”)。

 

(2)将一班F1中的蓝花进行自交,得一班F2;将二班F1中的红花自交,得二班F2。

到了高三,统计得到一班F2中红花个体和蓝花个体各占一半,则一班同学可以据此判断自己高一时所用的两朵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  ▲  ,并且可推测二班F2中的花色比例应为  ▲  ,而这个推测数据和二班同学实验得到的真实数据吻合,表示我们的假说  ▲  (填“一”或“二”)是对的。

同学们探索牵牛花花色遗传方式的这种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  ▲  法。

 

33.(9分)我国科学家率先完成了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将13000多个基因定位于家蚕染色体DNA上。

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56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家蚕的基因组,应研究  ▲  条染色体上的基因。

正常情况下,雌蚕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W染色体的数量是  ▲  条。

 

(2)下图为科学家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过程图。

图中“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  ▲  。

由“变异家蚕”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  。

 

(3)在家蚕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Y)与白色基因(y);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I、i基因,当基因I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Y的作用,从而使蚕茧变为白色,而i基因不会抑制黄色基因Y的作用。

若基因型为IiYy、iiyy的两个个体交配,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

 

(4)家蚕中D、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d是隐性致死基因(导致相应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Zd的配子有活性)。

能否选择出相应基因型的雌雄蚕杂交,使后代只有雄性?

  ▲  ,请根据亲代和子代基因型说明理由:

  ▲  。

 

 

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无氧呼吸产生的ATP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无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分解产生酒精和CO2,或者转化成乳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在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内质网也可以形成囊泡;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生物膜的功能主要由膜蛋白来完成。

2.C 解析:

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并不同步,但是个体衰老是由细胞的普遍衰老引起的;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B 解析:

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胞吐过程中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该过程主要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能导致膜成分的更新;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Na+浓度比膜外低,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Na+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外流;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双向运动,只是水分子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的远多于细胞外流向细胞内的。

4.C 解析:

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需要现配现用;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使细胞分离开来;吡罗红染液能对RNA进行染色。

5.A 解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但不需要DNA酶。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间期进行复制,分裂后期的DNA分子数目和前期相等,但是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由于着丝点分裂,是前期的两倍。

6.B 解析:

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态、结构基本相同且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能联会的一对染色体。

7.D 解析:

孟德尔采用测交实验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即用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

8.C 解析:

Y染色体由男性传递给儿子,且一代代传递下去,不会发生由于外来染色体的加入而被“稀释”(相对于X染色体)的现象,因此可比较该村男性村民与我国汉族人Y染色体的DNA。

9.C 解析:

从图示可知,细胞中只有基因a,说明完成了减数第一次分裂,进行了有关的染色体复制和同源染色体联会,只是有关同源染色体(XX)未能分开,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中有两个基因型是相同的。

10.B 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11.A 解析:

细胞发生癌变后,细胞分裂能力增强,细胞周期缩短。

12.C 解析:

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支持该假说的主要现象是F1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13.C 解析:

图2所示的生物体细胞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基因a、a的分离可发生在后期。

14.C 解析:

由于可育的花粉只有b,而卵细胞的基因型B∶b=1∶1,自交后代中红色性状∶白色性状=1∶1。

15.A 解析:

黄猫(XbY)与黄底黑斑猫(XBXb)交配,子代理论上应为黄底黑斑雌猫(XBXb)∶黄色雌猫(XbXb)∶黑色雄猫(XBY)∶黄色雄猫(XbY)=1∶1∶1∶1。

16.C 解析:

假设纯合的红花高株正常花冠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CC,纯合的白花矮株不整齐花冠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cc,F1的基因型是AaBbCc,自交后与F1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3/4)×(3/4)×(1/2)=9/32。

17.C 解析:

卵原细胞以不均等的方式进行分裂,丙是精原细胞的分裂;由图可知该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乙、丁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

18.A 解析:

男性TS为显性,则男性为短食指的基因型可能为TSTS或TSTL;女性TL为显性,则女性为短食指的基因型为TSTS。

由于该夫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可确定该夫妇的基因型为:

丈夫TSTL,妻子TSTS。

该夫妇的孩子中只有女儿可能为长食指(基因型为TSTL),生女儿概率为1/2,基因型为TSTL的概率为1/2,故该夫妇再生个表现为长食指且为女儿的概率为1/4。

19.B 解析:

由题知雌兔和雄兔的基因型分别为XTO、XtY,两兔交配,其子代基因型分别为XTXt、XtO、XTY、OY,因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因此子代只有XTXt、XtO、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