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3750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docx

《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docx

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

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

□一、我国古代学者重视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是关于保护与增强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与方法。

心理卫生的工作有消极的和积极的两个方面。

消极的方面是指预防心理

疾病的发生,改善心理疾病患者的待遇;积极的方面是指促进心理健康,培

养与锻炼完整的人格。

这两个方面都是必要的,但是积极的方面更为重要。

讲究心理卫生对心身健康、恋爱的成功、婚姻的美满、家庭的幸福、学

习与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与思想家孔子对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就有不少值得

借鉴的论述。

孔子在《论语·为人》中指出“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

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孔子在这里

指出爱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好调节礼乐、好说明人的好处、喜欢多交好朋

友是三种有益的爱好。

喜好骄奢、喜好放荡、喜好淫乐是三种有害的爱好。

孔子在《论语·勇毅》中指出: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即有智慧的人不受迷惑,有仁德的人不忧愁,有勇气的人无所恐惧。

孔子言

简意赅地论述了智力、道德、勇敢对防止不良情绪扰乱的作用。

《老子》中指出: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即人们有很多忧愁烦恼,是因为太看重了自己,能超脱自己,就不会有什么

忧伤。

荀子在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方面也有一些论述。

他重视治气、养心。

谓治气就是调理性情;所谓养心,就是讲究心理卫生。

他在《荀子·修身篇》

中说:

“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

易良;勇毅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

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

慢僄弃;则炤之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

凡治气、

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

夫是之谓治气、养心之术也。

荀子养心术的特点在于以积极心理克服消极心理,以正性情绪克服负性

情绪,以良好的个性心理特点去克服不良的个性心理特点。

血气刚强需要以

心平气和去中和;深沉而近于险诈则以平易善良去代替;勇毅猛戾要诱导使

其不越正规;敏捷、不慎需要加以节制;心胸狭窄则需以心胸开阔来代替;

意志卑下贪利而需振作高尚的志向;驽钝散漫需要师友来约束,等等。

荀况

认为治气、养心之术,最直接的途径是按礼去做,最关键的是要得到好老师

的指导,最能发生妙用是所好专一、思虑不杂。

荀子还指出:

“乐易者常寿长”,即乐观者长寿。

孟子指出:

“养心莫善于寡欲”,即减少欲念使人心情宁静。

他还说: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即胸襟开阔、高尚情操有利健康。

曹操诗曰: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唐代杰出医学家孙思邈有许多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的科学思想。

他认为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智散,多欲则智昏,多事则劳形。

”说的是人的思维

活动、欲望、劳动都要适当,过度则有害于身心健康。

他认为“世人欲识卫

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清,顺理修身去烦恼。

”说明人的养

生之道在通晓达到心地光明,去烦恼、少发怒。

他还认为“凡人不可无思,

当以渐遣除之。

”说的是人难免有所忧思,但事后要自我排除与自我宽慰。

宋代许叔微在《本事方》中指出:

“起病于烦恼,生于妄想。

失妄想之

来,其机有三:

或追忆数十年前荣辱恩仇,悲欢离合,及种种闲情不可或释

者,此是过去妄想也。

或事到眼前,本可顺应,而仍畏首畏尾,三翻四复,

犹豫不决者,此是现在妄想也。

或期望日后富贵荣华,皆如所愿;或期望功

成名遂,告老归田;或期望子孙登荣,以继书香门第,与夫不可必成,不可

必得虚幻之事者,此是未来妄想也。

从以上所录可看出,古代著名学者都注重心理健康,讲究心理卫生。

□二、祖国医学的心理卫生

祖国医学的预防思想的显著特点是防患于未然,灭病于早发。

《素问·四

气调神大论》指出: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古

代创造了一套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摄生方法。

调摄精神是其中的

一个重要方面。

《千金方》指出: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

⋯.

世人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这

是强调心理卫生的重要性。

祖国医学强调摄精神,讲究心理卫生的方法很多,其中主要有下列方面。

1.守神

守神是祖国医学心理卫生的重要方法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嵇康《养生论》

说:

“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

而体气和平。

”守神是要求人保持安静的情绪,心地光明磊落,精神自然内

守。

2.调神

调节心理状态,维护身心健康。

强调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防止与减少

消极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古人强调自己控制不良情绪。

有一首“君莫愁”

诗写道:

“愁来无已时,一愁悴容颜,再愁伤心脾,三愁中膏肓,卢扁不能

医,请君听我唱莫愁,使愁有益我亦愁,病人愁病病不瘳,不去不瘳愁何用。

古人还强调安心调神。

《寿世青编·养心说》认为“未事不可先迎,遇

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应以自然,任其自去,忿懥恐惧,

好乐忧患,皆得其正,此养之法也。

”对待疾病要做到既来之,则安之。

如苏东坡所说: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3.练神

气功是练神的重要方法。

气功是我国古代生命科学的一颗瑰丽的明珠,

是祖国医疗、保健与养生的珍贵遗产,它脱胎于古代“导引”,“吐纳”。

气功也是生理卫生与心理卫生相结合的“自身锻炼”法。

练功的主要环节是调心(意识锻炼)、调息(呼吸锻炼)、调身(姿势

锻炼),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

调心在三者之中起着主

要的、主导的作用。

三者在意识的主动控制下,发挥整体作用。

练功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通过心理过程来调整自己的生理过程。

调心就是调整心理状态,在意识的主导下进行机体内部生理功能的自我

锻炼和自我调整,这使气功具有生理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生理卫生与心

理卫生相结合的特色。

这是气功具有祛病、强身、改善心理、消除不良的情

绪作用的最根本的原因。

因此调心是练功过程中三个环节最根本、最中心的

环节。

气功要求“以意领气”、“用意不用力”,就是强调练功时意识的主导

作用。

例如高血压病人在练功时,意守丹田,感觉到有气下沉,头脑清醒,

血压下降。

4.陶冶情操

陶冶情操方法很多。

宋代陈直《养老奉亲书》记载《古今嘉言》说:

“倪

正文堂杂志述五事云:

静坐第一,观书第二,看见水花木第三,与良朋论

讲第四,教子弟第五。

述齐斋十乐云:

读义理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

友清淡、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

这些方法都能使人自以为乐,消除烦恼,陶冶情操。

陆游说:

“灯前目力依

然在,且尽山房万卷书。

”欧阳公说:

“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

古人

把对工作的热爱也看成是人生乐趣,自然有助于心理健康。

□三、现代心理卫生的兴起

在19世纪以前,精神病人的待遇是非常惨无人道的,那时人们认为精神

病人是魔鬼附身,因此必须加以监禁和虐待。

心理卫生工作起源于20世纪初。

1908年美国一位病人比尔斯在精神病

院治疗出院后,写了一本《一个灵魂发现了他自己》的书,揭露了他在住院

期间受到的残酷凶暴的待遇和遭受的痛苦。

此书出版后,曾遭到一些社会人

士的攻击,幸得美国精神病学权威梅易尔和大心理学家詹姆士的支持和赞

助,使心理卫生运动成为美国全国性的社会运动。

1908年5月6日比尔斯邀

集多人成立了“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

织,其后世界各地相继展开心理卫生工作。

当时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的

工作目标有五个:

①保持心理健康;②防止心理疾病;③提高精神病人的待

遇水平;④宣传心理疾病的科学知识;⑤与心理卫生有关的组织合作。

我国在1936年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它的宗旨是保持并促进精神健

康,防止心理的、神经的缺陷与疾病。

解放后由于指导思想失误等种种历史

原因,心理卫生工作未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心理卫生工作日趋重视。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于1985

年3月重新成立,同年9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了首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全国代

表大会。

目前,我国心理卫生的工作正在欣欣向荣地开展,令人振奋的是妇

女的心理卫生工作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四、心理卫生的六大原则

我国的心理卫生工作尚未受到社会上应有的重视,致使人们比较重视生

理卫生,而忽视心理卫生,甚至有一些人还没有听到过心理卫生这个词。

不少人的观念里,讲究卫生只限于房间清洁、衣服清洁、饭前洗手、饭后漱

口等,换句话说,讲究卫生就是搞好生理卫生、环境卫生等。

普及心理卫生

知识,改变人们关于卫生的概念,使他们认识到,讲究生理卫生,促进身体

健康,讲究心理卫生促进心理健康。

才能实现真正的健康。

从90年代人们心

理生活的实际情况来看,讲求心理卫生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们对各种事物,例如劳动、贡献、成就、享受等在心目中都存在好坏

与主次之分,这就是价值观。

价值观反映人们对事物的是非与重要性的评价。

在一个单位里,由于人们价值观不同,有人追求地位,有人看重工作成就,

有人着意享受,有人重视经济实惠。

价值观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相当大影响,

正确的价值观能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例如追求工作成就的人,他们热爱劳

动,热爱工作,在劳动和工作中获得乐趣,有益于心理健康。

而追求享受的

人,他们往往不顾自已的经济条件,不切实际的追求吃穿玩乐,在这种错误

价值观支配下的行为,经常要遭到挫折,造成心情闷闷不乐,或者牢骚满腹,

这些都有害于心理健康。

2.培养良好的心理特征

人的心理特征与人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积极良好的心理特征能促

进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乐观、坚强、勤劳、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等良好的

心理品质,都有利于心理健康。

暴躁、任性、贪图安逸、心胸狭窄、虚荣心、

嫉妒心等不良心理品质,都有害于心理健康。

人的心理特征是在生活与实践

中形成发展的。

人的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惰性,即一经形成改变比较困难,

但不意味着不可改变。

有的人已了解自己的不良心理特征,但却认为这是不

能改变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

3.建立现代化的生活节奏感

改革对我们习惯了的慢节奏、低效率的生活方式是一个严重的冲击。

了适应改革的需要,为了承担更大的心理负荷,就必须主动改变慢节奏、低

效率的生活方式。

逐步建立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

在错综复杂的环境

中,保持心理平衡。

4.有规律地生活

人们要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时间表,

把工作和休息安排好。

有规律地生活,在学习或工作的时候埋头苦干;在休

息的时候,愉快地休息。

使人产生生理上与心理上的节奏感,消除忙乱,有

利于心理健康。

5.健康的身体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是维持和增

强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之一。

应该指出,目前不

少人不重视身体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身体健康水平。

有些青少年为了应

付考试,埋头做作业,忽视体育锻炼。

有些中老年人,吃完晚饭也不散步,

就坐着看电视,天长日久身体发胖,影响身心健康。

6.良好的自我意识

良好的自我意识就是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监控自己。

一个人只有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知道自己的优

势和劣势,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才可能在工作、学习和生活

中获得满意感,有助于心理健康。

一个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就难以在生活,学习

与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因而可能经常遭受挫折。

致使情绪低落,心理失

衡。

人贵有自知之明,人可以通过自我体验来了解自己的心态,正确评价自

己,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改造有害于心理健康的心理特点。

一个人看到了自己的同事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对此一定会有情绪反

应,一种情绪体验。

如果心理为他高兴,这就是一种羡慕的心情,是一种积

极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应该自己肯定自己。

如果对同事取得的突出成绩不高兴,这是一种嫉妒心理、是一种消极的

情绪体验,自己要认识到自己的这种不利于心理健康的情绪反应,并努力改

正。

人们用自我观察方法正确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有

效地调控自己,对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五、什么是心理诊断

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对于病人的心理问题,医务人员一方面要考虑到

病人的病因与症状的心理因素,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心

理特点。

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对病史和症状的叙述都会有一定影响。

一般

说来,在升学、招工、参军的身体检查中,被检查者对身体状况的陈述往往

比实际健康水平说得高些;病人为了病假而就诊时,往往把病情说得偏重。

医务人员在诊断过程中,从病人的心理与行为表现进行检查,称为心理诊断。

心理诊断在临床中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心理诊断在精神科运用最广泛,

它既用于鉴别器质性精神病与功能性精神病,也可用于判断疾病的严重程

度。

心理诊断对于确诊心理变态也有一定价值。

在神经科,心理诊断对确定

大脑不同部位的病变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准确性甚至不低于脑血管造影等物

理诊断手段。

据报道,某些神经心理学测验的诊断符合率可达到80%左右。

在心身疾病方面,心理诊断对于确定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

的关系有相当的诊断价值,并且为心理治疗提供比较重要的依据。

总之,心

理诊断是临床诊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传鼎教授

曾经指出:

“行为或心理的测验在发现大脑机能障碍方面,比物理或生物的

测验更为灵敏。

”最近,有的学者研究使用心理测验测定老年人的某些心理

能力模式的变化,能够预报死亡。

这种测验中的三项测验的分数都突然降低

时,在5年内死亡的可能性很大。

□六、心理诊断的主要手段

心理诊断的重要手段是心理测验。

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是可以测量的,

心理现象也是可以测量的。

例如,物的重量或长度可以称或用尺来测量,人

的血压可以用血压计来测量,人的记忆可用记忆量表来测量。

当然,人的心

理现象的测量与物理现象、生理现象测量比较,有它自己的特点。

心理测验的种类很多,据美国心理学家1961年的调查,心理测验的量表

已近3000种。

但就其分类来讲,只是几种类型。

从测验的目的来分,可分为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特殊能力测验等。

从测验的内容来分,可分为文字测验与非文字测验。

从测验的形式来分,可分为个体测验和团体测验。

从测验的方法来分,可分为问卷式测验、作业式测验、投射性测验。

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比奈—西蒙量表。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智力测验

是斯坦福—奈量表、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与儿童智力量表。

1904年法国教育部长邀请教育家和科学家组织了一个委员会,探讨学校

判断低能儿童的方法问题。

法国著名心理学家比奈是这个委员会的委员。

与医生西蒙合作,在1905年设计了第一个具有成效的智力量表,叫做可量的

智力量表。

1908年做过一次订正与补充,1911年又做了第二次订正。

比奈—西蒙智力测验采用了“智力年龄”这个概念,它指的是根据智力

测验结果而得出的年龄。

实足年龄或生理年龄指的是儿童出生后的实际年

龄。

某个儿童不管他的生理年龄多大,他若能通过智力测验某个年龄组的测

验题,例如他通过了智力测验5岁组测验题,而未能通过6岁组测验题,他

的智力年龄为5岁。

使用智力年龄概念能把儿童的心理年龄或生理年龄进行

比较,这比以往用聪明与笨的笼统概念描述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一个进步。

斯坦福—比奈测验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特尔曼在1916年对比奈—西

蒙测验进行修订而制定的。

它使用智力商数(简称智商或I·Q)。

所谓智商

是智力年龄(M·A)除以生理年龄(C·A),它的计算公式是:

IQ=

MA

CA

·100

·

·

×。

智力年龄虽然能表示智力的绝对高低,但不能表示

智力的相对高低,智商却能表示智力相对高低。

例如,甲儿童的生理年龄为

5岁,智力年龄为6岁,而乙儿童的生理年龄为10岁,智力年龄为11岁,

这两个儿童那个智力水平相对地高些呢?

计算他们的智商就能表示他们智力

水平的相对高低,甲儿童的智商

=

6

5

100120=

11

10

×=,乙儿童的智商×100=110,由此可以认为甲儿童的智

力发展水平高于乙儿童。

斯坦福—比奈测验在诊断人的智力发展水平特别是智力落后等心理疾病

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

斯坦福—比奈测验对智商作了分类:

智商在140以上

者为天才;120~140为最优秀;110~120为优秀;90~110为常态;80~90

为次正常;70~80为临界正常;60~70为轻度智力孱弱;50~60为愚鲁;

25~50为痴愚;25以下为白痴。

被诊断者的智商在60左右,应该引起怀疑,

并应作进一步检查。

如果被诊断者的智商在25以下,就可以确诊为严重的智

力落后。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分为儿童智力测验与成人智力测验两种。

每个测验都

分为言语的与操作的两个分量表。

每个分量表又分为几个分测验,每个分测

验包括若干条目。

在国外,韦克斯勒量表广泛地应用于诊断智力落后或脑损

伤所引起的智力衰退、精神障碍或其他病理情况。

人格测验的种类很多,目前在西方盛行的是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简

称为MMPI)。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的内容很广泛,由566个问题组成,包

括健康、心身症状、神经障碍、运动障碍;性的、宗教的、社会和政治的态

度;教育、职业、家庭、婚姻等问题;各种异常行为表现如强迫观念、强迫

行为、幻觉、幻想、施虐狂和受虐狂等。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对于诊断人

格特点与心理疾病有较大价值。

□七、什么是心理咨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心理健康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重视。

人们不仅因身体疾病要找医务人员诊治,而且因心理疾病或情绪困扰

与行为问题找医务人员与心理学工作者诊断、治疗与指导。

所谓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与人际关系交往给予来访者以帮助与指

导,解决一般人心理上的苦恼与情绪上的困扰。

在国外,心理咨询工作的范围已经超出了医院和病人,它已扩展到学校、

工厂、企业和政府部门,解决学生、工人、机关人员、退休人员等的生活、

学习、工作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很密切,甚至难以分开。

在某种意义上来看,

心理咨询是一种特殊方式的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是一种交往过程,往往不是

一次完成的。

心理咨询的主要任务如下:

(1)疏导咨询者的情绪,鼓舞病人把

内心的痛苦述说出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

(2)帮助与指导咨询者正确认识

事物,改善他的认知结构,以正确的认识代替错误的认识;(3)帮助与引导咨

询者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消

除不良的行为习惯。

在国外,心理咨询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门诊咨询:

在国外,综合医院、精神病院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学家

也可单独开业进行心理咨询工作。

专栏咨询:

在报纸杂志上设有专栏或电台。

电视台设有专题节目,就读

者、听众、观众提出的心理问题,由咨询心理工作者或医务人员进行解答。

通信咨询:

由咨询心理学工作者或医务人员对咨询者提出的问题以通信

的方式予以答复。

电话咨询:

咨询者通过电话向咨询心理学工作者或医务人员提出心理问

题,咨询心理学工作者等通过电话给予咨询者以指导。

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恢复的病人。

心理咨询的

对象包括男女老少。

心理咨询室要布置舒适,环境要力求安静。

心理咨询人员对咨询者要热情、诚恳、体贴、耐心。

对来访者的隐私要

保密。

允许匿名来访者。

由于种种社会历史原因,我国建国以来直到70年代末,心理咨询没有得

到发展。

实际上,心理咨询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是最复杂的现象,最难掌握规律

的事情。

人在生活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和困惑,都需要心理咨询。

咨询者向心理医生咨询,心理医生通过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帮助咨询者拨开心

理迷雾,疏通心理淤积,防治心身疾病,促进心身健康。

北京市某中学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也很用功,并且要立志考上北京最

好的高中之一北京第四中学。

但是学习成绩却逐步有所下降,他妈妈发现他

洗手时翻来复去地洗,检查作业时检查3遍还不肯罢休。

他妈妈对他讲,洗

手洗一次干净就行了;检查作业,检查一遍也就够了。

但怎么说都不行,这

个孩子本身也很痛苦,他也知道这样浪费了不少时间,但是就是改不了。

妈妈挂电话给我讲了这个情况,我对她讲,这是强迫症,是一种心理疾病,

可以通过心理的方法去治疗。

她妈妈听后说,既然是一种心理毛病就要治疗,

可别耽误了。

后来他妈妈电话告诉我,通过心理治疗她儿子的强迫症有很大

的缓解,还说谢谢我,要不是您告诉我我儿子是强迫症,是心理疾病,还不

知要拖到什么时候。

一位女教师,曾通过我的朋友找我心理咨询。

说她爱人人品好,没发现

和其他女性有什么不正当的交往,整天闷头看书,写东西,很少主动与她亲

热,已经多年了。

我翻来复去想,心里很痛苦,最终还要下决心要与他离婚,

今天我是来向心理学家争求意见的。

我经过与女教师的细细交谈,我发现她爱人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人,把

全身心贯注在事业上。

因此,表面看起来对她似乎冷淡,因为通过其他情况

来看,他还是非常关心妻子的。

例如因他爱人感冒发烧,他写个条子放在桌

子上告诉他爱人,今天一定要去医院看病!

看病!

看病!

他是怕影响爱人休

息,所以写了条子放在桌子上早早上班去了。

通过我与女教师交谈,她说我

又逐渐感觉他是可爱的,我的心又逐渐由凉变热了。

女教师最后说,谢谢您,

王教授,要不是您给我指点,我可就离婚了。

□八、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作用

心理治疗是对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般说来,心理治疗是通过医务人

员和病人之间的交际过程,其中包括语言、表情、态度、行为去影响病人的

认识、情绪和行为,以达到治疗作用。

心理治疗强调治疗的对象是有思想、

有感情的病人,强调病人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对疾病的治疗可分为两类,即躯体治疗与心理治疗。

前者是通过药物治

疗、理疗等方法实施,例如应用各种药物、超声波、激光、针灸、按摩等治

疗疾病。

后者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通过心理对生理的

影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现代医学心理学认为,在一切疾病的治疗中,心

理治疗都有着或大或小的作用。

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心理因素作用愈大,

心理治疗的意义也就愈大。

心理治疗对某些疾病,例如口吃、遗尿、性功能障碍等可以单独使用,

在多数情况下是与药物治疗等配合起来。

医务人员与病人都重视心理治疗,

就会不同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心理治疗不仅应用于精神病科,而且也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

等。

心理治疗是心身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九、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

心理治疗的有效性已被大量的临床实践所证实。

那么心理治疗的理论基

础是什么呢?

首先,心理治疗是有它的哲学基础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的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人的生理活动影响人的心理活

动,反过来人的心理活动也能动地影响生理活动。

人在生活实践中,生理活

动与心理活动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二者不可分离。

心理因素在一定条件下

能对人体生理活动产生有害的影响,这是心理因素致病的基础。

心理因素在

一定条件下也能对人体生理活动产生有益的作用,这是心理治疗的基础。

其次,心理治疗有它的生理学基础。

巴甫洛夫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巴甫洛夫认为,大脑皮层最基本的活动是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