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3868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最新版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最新版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最新版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最新版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最新版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最新版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最新版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最新版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最新版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最新版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最新版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最新版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最新版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最新版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最新版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最新版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最新版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最新版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最新版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版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最新版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版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最新版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

一、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贵州超宇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

1.1.2建设地点

安顺市普定县马官镇杨柳村阿老田村民组(安顺普定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内)。

1.1.3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2条25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工程分二期实施,一期年产熟料77.5万吨,产品方案为年产水泥110万吨,其中42.5R普通水泥22万吨,32.5R与32.5普通硅酸盐水泥88万吨。

1.2项目背景

贵州超宇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湖南芷江宏宇水泥有限公司投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超宇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拟在安顺市普定县马官镇征地400亩建设二条25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

湖南芷江宏宇水泥有限公司是2001年改制而成的民营企业,公司年产水泥30万吨。

公司生产的“沅洲”牌水泥通过国家产品质量认证,公司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了水泥质量。

公司距怀化市十公里,“沅洲”牌水泥在湖南怀化市场上享有盛名,目前水泥供不应求。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西部资源又十分丰富,这对企业家来说是投资创业的好机遇。

公司领导层从2007年初,对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进行实地考察。

经多方面比较,拟定在贵州安顺市投资新建预热分解窑水泥生产线,厂址选在安顺发电厂附近,有利于充分利用安顺发电厂排出的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粉。

安顺发电厂是贵州省电力系统火力发电机组的上台阶工程,规划总容量为2400MW,分三期建设。

于1995年5月22日以“贵州安顺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正式名称在工商管理局注册成立,厂区位于安顺市普定县马官镇。

一期工程(2×300MW)是国家“九五”期间的重点工程之一,于1996年4月18日开工建设,1998年12月1号机组投产,1999年8月2号机组投产,总投资为30.1亿元。

二期工程(2×300MW)于2001年11月25日正式开工,被国家确定为“西电东送”的第二批开工项目之一,2003年4月14日3号机组投产,同年8月8日4号机组投产,总投资为25.6亿元。

二期工程是贵州省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是贵州省引进外资建设电力项目之首创,该项目已成为我省吸引外资进行基础建设的成功典范。

自一期工程两台机组投产后,尤其在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以经济建设先行者为最崇高、最神圣的责任,以创建贵州电力行业“窗口企业“为契机,始终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创一流发电企业为目标,加强内部基础管理,狠抓安全文明生产,确保了发电机组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自建成投产至2006年2月底,全厂已累计发电260亿千瓦时,约占贵州省同期发电总量的13%,各项安全经济技术指标已达到或接近国内同类型机组的先进水平,为“西电东送”战略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自投产至2005年底,已累计上缴税金近7亿元,在确保企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为贵州省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真正做到了建一个电厂,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对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功不可没,实实在在为国家、为人民尽了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公司有大量的粉煤灰资源,每年排出量达120万吨。

湖南芷江宏宇水泥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当地优质的石灰石资源和安顺发电厂的粉煤灰及脱硫石膏粉(年排出20余万吨)资源,对粉煤灰资源充分利用,变废为宝,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也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

1.3项目提出的必要性

1.3.1符合国家“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产业政策。

作为基础原材料工业——水泥工业的飞速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然而由于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起步较低,加上市场短缺的刺激,造成了在发展过程单纯追求量的增长而忽略了其它问题,导致我国水泥工业结构不合理。

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建材工业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总体上提高我国建材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实现我国建材行业的“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战略目标,国家有关部门制订了一系列调整水泥工业产业结构,对现有小立窑厂、小玻璃厂实施关停的政策,并颁布了“国经贸[1997]367号”文《关于公布第一批严重污染环境(大气)的淘汰工艺与设备名录的通知》,和“国经产业[1998]527号”文《国家经贸委关于印发建材工业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若干意见的通知》。

建材工业“十五”规划提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心,以实施西部开发和加入WTO为契机,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淘汰落后工艺相结合,到2005年,水泥生产企业的平均规模由年产10万t提高到25万t;“十五”期间要按“等量淘汰”或“超量淘汰”的原则,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实现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翻番;引导企业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采用新型干法技术实施改造,逐步淘汰立窑工艺。

2003年12月国办发〖2003〗103号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明确:

“国家支持加快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重点支持在有资源的地方建设日产4000t及以上规模新型干法熟料基地项目,鼓励地方和企业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方式,发展新型干法水泥。

各地要根据水泥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加快淘汰现有立窑及其他落后工艺水泥的目标和进度,并严格禁止新建和扩建机立窑、干法中空窑、立波尔窑、湿法窑水泥项目。

本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和实现所在地区水泥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产业结构政策。

1.3.2项目建设符合市场需要和经济发展要求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回升,结构调整加快。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的目标,将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出了“稳定政策、适度调整”等32字方针。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的上升阶段,表现在以改善住、行条件为特征的新消费结构升级开始启动;由消费升级带动的汽车、房地产和电子通信等高成长产业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增强;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民间投资正在迅速启动,市场化的投融资活动相当活跃,市场导向下的产业聚集效应日趋明显。

这种由市场主导、以消费升级和企业自主投资为特点的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将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建材工业是与基础设施建设、住房消费升级及加快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的产业,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围绕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海2010年世博会、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水泥等建材产品的市场需求将稳步增长。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贵州省经济建设面临着新的飞跃,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市级重点工程愈来愈多,一大批水利、电力、道路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都将逐步实施,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开发区建设、城镇和住宅建设等也将提速,这些都将对水泥形成旺盛的要求,尤其对高性能、特种水泥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特别是黄望公路(望谟至黄花坪)安普快速通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安顺一百万人口城市的规划建设、安顺普定循环经济工业基地。

这就为本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积极的发展机遇。

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市场的需要和经济发展要求。

本项目以生产高质量的回转窑水泥为基本产品目标,项目实施后对于产品涉及范围内水泥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意义重大。

且产品适应市场要求,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1.3.3项目建设是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的需要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和水泥质量的认识不断增强。

环保问题、质量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成为制约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先发展经济,再解决环保和质量问题的诸多弊端已经日益显现,而且日趋严重,结果必然会导致经济发展不上去,环境问题也解决不好,更保证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水泥工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资源性工业,为了实现水泥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水泥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必须在水泥工业的发展中加大采用新技术、新装备的力度,重点对产品质量低劣、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浪费严重的立窑、小型回转窑水泥生产企业,实行坚决的关停。

为此,国家有关部门修订颁布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新水泥产品标准,以高标号回转窑水泥逐步取代低质量的立窑水泥;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限制立窑水泥的使用范围和生存空间,从而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努力。

另外,立窑企业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由于生产工艺本身的限制而无法克服的缺陷日加明显,集中表现在粉尘、SO2、NO2的排放量均远远大于预分解窑。

本项目实施后全厂各粉尘排放点的粉尘排放浓度降至国家排放标准以下,NO2、SO2等有害物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排放标准,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的优势十分显著。

1.3.4项目建设是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为了不断发展、壮大,满足社会对优质产品的需要,必然要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依靠技术进步,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满足安顺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要求,发挥公司的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壮大了自身规模,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为贯彻“节能降耗”基本国策构筑循环经济体系“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

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并将建材行业作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的重点行业。

2007年水泥行业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奖优限劣”,新型干法生产线替代立窑、湿法窑等落后的水泥生产线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水泥行业内两极分化的强度将扩大,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将更为明显。

贵州超宇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建设,企业自身有很好的优势,企业自备储量亿吨以上的石灰石矿山,而且矿山石灰石的CaO含量≥53%,从技术角度来讲是石灰石品位极好的矿山。

因此,贵州超宇水泥有限公司实施本项目正是充分发挥该公司的优势,加速企业发展,壮大整个公司的战略之举。

本项目的实施符合目标市场的产品需求,符合行业、地方的经济发展要求。

1.3.5工程建设是促进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建材等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方向。

利用固体废弃物以及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是建材工业,特别是水泥工业节省资源、能源,实现绿色生态化转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为了更好的适应循环经济的发展,国家支持利用工业废渣,积极利用低品位原燃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鼓励水泥企业走资源节约道路,达到清洁生产技术规范要求。

安顺发电厂每年粉煤灰排出量达120万吨,粉煤灰的堆放占据了大片的农田,而且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同时,安顺发电厂每年耗资800万元将粉煤灰运出。

此项目全部实施后每年将消耗80多万吨粉煤灰和12万多吨脱硫石膏粉。

因此,此工程的实施,是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期工程)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工厂建设规模

td

2500

熟料

万ta

77.5

水泥

万ta

110

其中: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万ta

22

32.5R、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万ta

88

2

主要原、燃料消耗量

2.1

石灰石

万ta

97.19

2.2

石膏(脱硫石膏)

万ta

5.79

2.3

粉煤灰

万ta

40.25

2.4

原煤

万ta

11.84

3

生产方法

新型干法

4

主要生产设备

4.1

MLS3626立式磨

1

4.2

回转窑Φ4.0x60m

1

4.3

五级旋风预热器+分解炉

1

4.4

水泥磨Φ3.8x13加辊压机

2

4.5

煤磨Φ3.2x9

1

5

全年耗电量

万kWha

9900

6

项目静态投资

万元

6.1

建设总投资

万元

21980

其中:

建筑工程

万元

7136

设备购置

万元

12720

安装工程

万元

1232

其它费用

万元

892

设备材料涨价预备金

万元

0.00

汇率变动预备费

万元

0.00

7

占地面积

ha

13.33

8

单位熟料指标

8.1

料耗

Kgkg

1.514

8.2

热耗

Kjkg

3344

9

单位水泥指标

9.1

吨投资

元t

210.25

9.2

综合电耗

KWht

90

9.3

总成本

元t

132.44

生产期平均

10

职工人数及劳动生产率

10.1

职工人数

210

10.2

本工程全员劳动生产率

T人.a

5238

11

财务评价指标

11.1

年销售额

万元

22642.4

不含税

11.2

年销售成本

万元

14568.15

不含税

11.3

年销售税金

万元

5081.63

11.4

年销售税金附加

万元

508.163

11.5

年资源税

万元

11.6

年利润总额=1-2-4

万元

7566.09

11.7

投资利润率

%

32.79

11.8

投资利税率

%

57.02

11.9

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

11.10

全投资静态投资回收期

4.05

含建设期

11.11

贷款偿还期

2.7

含建设期

1.5初步结论及建设

1.5.1初步结论

(1)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工程所需的建设条件,原料资源、辅助原料、燃料、水、电供应均有保障。

(3)交通运输条件优越。

(4)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经济效益较好,全投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4.05年(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为32.79%,投资利税率为57.02%,贷款偿还期为2.7年。

(5)发挥公司优势,建设、生产经验丰富,为加快工程建设、顺利达产达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1.5.2建议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政策和布局规划,有利于安顺市的水泥结构调整,缓解经济发展对高标号旋窑水泥的需求,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项目本身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建议业主尽快完成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二.市场预测

2.1贵州省水泥市场现状及预测

2.1.1市场现状

2000年贵州省规模以上企业水泥产量为783.9万t,2002年全省水泥产量为1121.11万t,2003年全省水泥产量为1329.50万t,2004年全省水泥产量为1429万t,2005年全省水泥产量为1557.97万t。

干法旋窑水泥主要生产厂有水城水泥厂、贵州水泥厂、贵阳水泥厂、遵义瑞安水泥厂和兰花水泥厂等。

表2-1为贵州省部分地区2005年水泥产量,表2-2为贵州省2005年水泥企业构成。

截止2006年3月,全省共有204家水泥生产企业持有生产许可证,生产能力共计2364万t。

2006年贵州省水泥总产量约为1799万t,新型干法水泥约占25%。

根据2007年2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7]447号),贵州省2007~2008年需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00万t、2009~2010年需淘汰落后生产能力300万t。

表2-1贵州省部分地区2005年水泥产量

主要城市

2005年水泥产量

(万t)

企业数

(个)

企业平均产量

(万t)

占本省产量份额

(%)

贵州省

1557.97

192

8.11

100

遵义市

364.98

49

7.45

23.43

贵阳市

300.81

29

10.37

19.31

黔南州

156.83

23

6.82

10.07

黔西州

129.77

16

8.11

8.33

六盘水

126.79

8

15.85

8.14

黔东州

103.88

14

7.42

6.67

毕节地区

97.84

19

5.15

6.28

铜仁地区

96.18

15

6.41

6.17

安顺市

89.25

10

8.93

5.73

表2-2贵州省2005年水泥企业构成

规模

2005年水泥产量(万t)

企业数(个)

平均规模(万t)

比例%

贵州省

1557.97

192

8.11

100

120万t及以上

0

0

60~120万t

221.48

3

73.83

14.22

20~60万t

362.02

12

30.17

23.24

20万t以下

974.47

177

5.51

62.55

图2-1贵州省水泥产量趋势图

2.1.2控制总量,结构调整

从总体上讲,贵州省水泥供求基本平衡,但结构不合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结构不合理。

近几年,立窑水泥扩径改造发展迅速,生产能力增长大大超过市场需求增长,造成省内部分地区水泥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下滑。

代表目前先进水平的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严重滞后,优质旋窑水泥缺口很大,新型干法水泥更是及为短缺,新型干法水泥比例25%左右。

(2)企业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

长期以来,受交通落后、建设资金短缺、市场容量相对较小等因素制约,贵州省水泥工业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并存,以小型企业为主的小规模结构,全省水泥企业平均规模为11.60万t,不到全国平均规模的一半。

(3)技术结构不合理。

代表水泥行业先进水平的窑外分解窑生产线仍然很少,在现有的旋窑水泥生产能力中,大部分为湿法旋窑或小旋窑。

(4)地区发展不平衡,工业布局不尽合理。

由于贵州省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水泥企业主要集中在贵阳、遵义、六盘水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三个地区生产能力占全省总能力的50%以上,特别是旋窑水泥,全省12家旋窑生产企业,贵阳至六盘水一线就占了7家。

为解决贵州省水泥生产的结构性矛盾,《贵州省建材工业“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实施细则》及《贵州省水泥工业发展及结构调整意见》对建材工业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淘汰落后和支持发展的范围、内容以及实施的措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

为实现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省有关部门提出,坚决淘汰落后,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效控制总量。

并且在结构调整中,要把淘汰落后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关小上大、压改结合,通过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尤其要争取短期内发展新型干法窑外分解项目上有新的突破。

贵州省规划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工艺,优化水泥工业布局,鼓励发展日产2000t熟料及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规划到2010年底,贵州省水泥产量为2500万t,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占全省水泥产能的比重达45%,新型干法水泥尚有700万t的发展空间。

2.1.3贵州省水泥需求预测

2005年贵州实现生产总值19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左右。

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366.3亿元和182.4亿元,增幅达到23.5%和22.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10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6%以上,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15.1%,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8.2%,房地产投资增长24.1%。

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55个,为历年来最多。

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00亿元以上,是“九五”时期的2.5倍。

“十一五”时期是贵州省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

“十一五”时期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到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比2000年增加两倍、人均超过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新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趋于良好;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

“十一五”时期继续加强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基本建成以高速、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为骨架,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套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目标,实施“三纵三横八联八支”骨架公路网建设规划,开工建设汕昆高速公路板坝至江底段、杭瑞高速公路铜仁至六盘水段和六盘水至兴义高速公路,到2010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00km;建设二级公路3000km,基本形成连接高速公路、机场、铁路枢纽、主要工矿区和旅游目的地的二级公路网络;加快实施通乡油路工程,每年建设农村道路8000km以上,到2010年实现90%以上的乡镇通沥青或水泥路、95%的行政村通公路。

建设新的南下铁路运输通道,建成贵阳铁路枢纽。

完善民用机场建设布局规划,切实提高机场营销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

大力整治内河航道,初步形成北入长江、南下珠江的水运出省通道,加快库区码头和农村渡口建设。

2006年是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年份,全年生产总值2260亿元,增长11.5%;财政总收入448.6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6.6亿元,分别增长22.5%和24.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93.31亿元,增长17.2%,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增幅达21.6%。

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

(1)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4)进出口总额增长10%;(5)财政收入增长11%;

2007年继续加强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进一步加强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需要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建成贵遵公路扎南段(除乌江大桥和老王田大桥)和镇胜高速公路主体工程。

开工建设厦蓉高速公路都匀至水口段,力争开工板坝至江底、贵阳至清镇、水城至盘县、清镇至织金高速公路。

开工建设一批二级公路、2000km通乡油路、10000km通村公路。

加大农村客运站建设力度。

加快实施在建铁路项目,力争开工建设贵阳至广州快速铁路。

确保龙洞堡机场飞行区升级为4E级。

力争启动实施洪家渡库区航运工程,加快农村渡口、码头和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库区港口工程建设。

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

按照抓快、抓实、抓质量的要求,加强规划管理,坚持样板示范,完成120万亩“烟水配套工程”。

加大对“三小”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适当提高补助标准,确保建成“三小”工程10万个,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9.5万亩。

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增解决农村10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加快病险水库治理。

抓好铜仁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扶贫试点。

力争国家批准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立项建设,继续做好“滋黔”一期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切实加强对大中型水电项目的综合利用,理顺管理制度,完善配套提灌设施,充分发挥电站水库在农业灌溉和农村生活供水中的作用。

多渠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