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对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1481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对策.docx

《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对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对策.docx

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对策

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对策

研究领域:

国际经济学

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对策

熊智伟

近年来,中国的服务贸易收入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反映了中国服务业对外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认清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缩小中国在服务贸易项下的逆差,成为一个现实性的问题。

[关键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进出口结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的格局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其发达的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自2001年12月11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中国市场将逐步开放,我们也将面对一个巨大的世界市场。

中国的服务业既充满着机遇,同时也面对着激烈的世界竞争。

要想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我们就必须充分认识中国服务业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在哪里?

不认清这些问题,中国的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将很难继续取得更大的发展,并导致当传统的比较优势产业逐渐丧失后,而新的比较优势产业又无法确立的尴尬境地。

鉴于以上问题,本文将主要从中国国际贸易的长期统计数据入手,通过分析中国服务业分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变化趋势,期冀能够找出提高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方法,并对今后该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全球贸易快速发展和中国货物贸易强劲增长的支持下,中国服务贸易克服了非典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2003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2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9大服务贸易国,首次进入世界前10位。

其中,服务贸易出口467亿美元,同比增长18%,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的2.7%,成为服务贸易出口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列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国第9位;服务贸易进口(或支出)553亿美元,同比增长19%,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口的3.2%,仍是服务贸易进口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列世界服务贸易进口国第8位。

但是,由于我国服务贸易起点低、基础差,缺乏国内的产业支撑,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从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看,发达国家一般在60%-70%之间,其中美国已高达75%以上,中等收入国家在50%-60%之间;从服务业就业比重看,发达国家在70%左右,中等收入国家为50%-60%之间;而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35%左右,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另外,中国服务行业的就业人数大都被劳动密集型行业所吸收,2002年的比例达到了21.97%,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就业比例却只有8.05%。

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行业虽然发展很快,但存在不少的问题,下面通过具体分析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和进口结构,我们可以更具体的把握中国服务业贸易结构的动态变化。

二.我国服务贸易分行业的进出口结构变化

1.中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结构

表1是服务贸易的进出口结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从1997~2002年这六年间,旅游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服务贸易的主打产业,2002年它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占到了整个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51.29%,

表1服务贸易的进出口结构单位(%)

年份

项目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出口进口

出口进口

出口进口

出口进口

出口进口

出口进口

运输

旅游

通讯服务

建筑服务

保险服务

金融服务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专有权利使用费、特许费

咨询

广告宣传

电影音像

其它商业服务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服务贸易合计

12.08

49.12

1.11

2.40

0.71

0.11

0.34

0.22

1.41

0.97

0.04

31.24

0.26

100

33.81

33.54

0.96

3.99

3.45

1.07

0.76

1.79

1.54

0.80

0.14

17.33

0.80

100

10.24

52.38

3.40

2.47

1.60

0.11

0.55

0.26

2.15

0.88

0.06

25.82

0.07

100

31.31

31.76

0.72

3.86

6.07

0.56

1.15

1.45

2.62

0.91

0.13

18.75

0.71

100

10.18

59.29

2.48

4.14

0.86

0.70

1.12

0.31

1.18

0.93

0.03

18.44

0.35

100

25.24

34.72

0.62

4.92

6.18

0.29

0.71

2.53

1.68

0.70

0.11

20.31

1.99

100

12.06

53.34

4.42

1.98

0.35

0.26

1.17

0.26

1.17

0.73

0.04

23.28

0.94

100

28.85

36.40

0.67

2.76

6.68

0.27

0.74

3.56

1.78

0.56

0.10

16.98

0.48

100

13.90

53.37

0.81

2.49

0.68

0.30

1.38

0.33

2.67

0.83

0.08

21.84

1.30

100

28.84

35.42

0.83

2.16

6.90

0.20

0.88

4.94

3.83

0.66

0.13

14.63

0.60

100

14.39

51.29

1.38

3.14

0.53

0.13

1.61

0.33

3.23

0.94

0.07

22.04

0.91

100

29.26

33.09

1.01

2.07

6.98

0.19

2.43

6.69

5.65

0.85

0.21

10.60

0.96

100

资料来源:

《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

进口总额的33.09%。

运输服务紧随其后,成为服务贸易的第二大产业,2002年它的进出口额也分别达到了29.26%和14.39%。

加上其他商业服务2002年这3个产业的进出口额就占了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总额的72.95%和87.72%,远远超出了其他10个产业部门的总额。

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1997~2002年6年间出口增长了3.7倍。

咨询行业出口也有很快的增长,达到了1.29倍,年均增长21%。

旅游产业的增长比较缓慢,在1999~2002年还出现了下滑(59.29%~51.29%),出口比例从1997~2002年只增长了2.3%,但进口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建筑行业也一直是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出口产业,增长也有31%之多,而进口比例也随之有很大程度的下降,1997年~2002年下降幅度达到48%。

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特许费、咨询、电影音像等5个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保险行业的出口近年来呈下降趋势。

但同时这6个产业的进口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尤其是专有权利使用费行业,进口比重的增长非常迅速,从1997年的1.79%到2002年的6.69%,增长了2.7倍,年均增长45%。

咨询行业的增长也很大,达到1.3倍。

专有权利使用费的增长如此迅速和我国近年来的制造业产业发展密切相关,中国近年来家电产品和电子通讯产品的出口增长迅速,但这些产业中国大多都不具有相关的专利权,每出口一件相关产品都必须向国外的专利拥有者支付巨额的专利使用费,这无疑就加剧了中国专利权利使用费的进口增长。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而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竞争能力仍然很弱。

但可以看到,中国在资本技术密集型等服务产业的出口比重也有不小的增长,表明中国在相关产业的竞争能力也有所加强。

2.中国服务贸易的净出口比率

服务贸易方面(见表2),近年来只有旅游、建筑及其他商业服务等一些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净出口比率是大于0的,但是净出口比率都不是很高,然而像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资本技术密集型

表2服务贸易的净出口比率(1997~2002)

199719981999200020012002

运输

旅游

通讯服务

建筑服务

保险服务

金融服务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

广告宣传

电影音像

其它商业服务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0.21-0.57-0.53-0.48-0.42-0.41

0.150.160.130.110.120.14

0.000.600.510.70-0.090.08

-0.42-0.31-0.22-0.25-0.010.13

-0.53-0.64-0.81-0.92-0.85-0.88

-0.60-0.720.29-0.110.12-0.28

-0.57-0.430.090.150.14-0.28

-0.78-0.74-0.83-0.88-0.89-0.92

-0.23-0.19-0.30-0.29-0.26-0.34

-0.01-0.110.000.050.04-0.03

-0.12-0.44-0.67-0.54-0.29-0.53

0.460.07-0.180.070.120.28

-0.02-0.85-0.760.240.30-0.10

资料来源:

《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

产业的净出口比率都小于零,2002年分别为-0.88和-0.92,非常接近-1的水平,而且这些产业自1997年以来净出口比率一直是负增长,其中保险行业下降了66%,咨询行业下降了48%。

这也正说明我国在类似行业具有很强的比较成本劣势,国际竞争力不强,而且有恶化的趋势。

运输行业虽然净出口比率接近-0.5的水平,但自98年以来,净出口比率呈缓慢的上升态势。

旅游行业的净出口比率自97年以来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水平,在1997~2002年期间有小许的波动。

建筑行业的净出口比率增长迅速,从1997年(-0.43)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至2002年的0.13,成为我国服务贸易的一支新军。

广告宣传行业这几年来波动的幅度不是很大,基本上接近0的水平。

电影音像等文化传媒行业的净出口比率也很低,6年里有4年的时间维持在-0.5的水平上下,而且国家广电总局对每年国外影片的引进数量都有硬性指标,设想如果在中国的文化娱乐市场全面开放之后,将远远不会是这个数字。

从上可知,我国在服务贸易的优势产业只有旅游、通讯和其他商业服务这三大产业了(建筑行业虽然在近年来一直处于增长态势,但由于净出口比率近年来一直是负值,故先认定为具有潜力的优势产业),而通讯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政府垄断行业,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不高,在政府的职能保护下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一旦外资机构获得进入中国电信服务市场的准入权,很难肯定这个产业仍然能够成为我国服务贸易的优势产业。

很明显,中国的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产业仍然集中于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而在像金融保险、咨询、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竞争优势仍然很弱。

可以看出,中国服务产业发展较为缓慢,服务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与一些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也有较大差距。

中国服务业的出口结构依然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旅游、建筑及其他商业服务等一些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中国服务贸易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而像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较弱。

自1997年以来,只有劳动密集型的旅游、建筑等产业的竞争力得到一定的加强,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竞争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减弱。

三.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对策

1.大力推进服务业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推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服务业中技术因素已愈来愈重要,如通信服务、数据处理、技术服务、保险、银行等行业中先进技术含量高,这就对服务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技术落后和人才缺乏是中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因此,大力推进服务业的技术进步,加快现代科技手段在服务领域的应用,培养大批服务业的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着力构建人才开发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就成为中国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关键因素。

政府应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倾斜政策,加大对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及教育投资力度;重视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建立服务业人才的职业培训机构;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企业增加科研投资,使企业真正成为科研主体。

2.加快服务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要加强我国服务企业的竞争实力,除要在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下功夫,更为重要的是改革经营机制。

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现代服务企业。

按市场原则进行产业整合,使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发挥其服务手段和管理经验方面的优势,通过兼并、联合形成大型服务企业集团,提高规模,减少资源浪费。

纵观当今国际服务业,凡是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并对整个行业具有一定影响的都是一些大型企业集团。

目前,企业兼并浪潮又在国际金融、航运、信息等重要服务行业兴起,目的是试图通过快速重组资产,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扩大市场客户网络,增强其全球竞争力。

从我国服务业看,大多数规模小,实力不足。

因此,当前的紧迫任务就是要组建服务企业集团,使这些企业集团能与国内外大集团相互抗衡,增强竞争力。

3.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快服务业国际化的步伐

服务业作为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其落后的状况必将削弱其国际竞争力。

因此,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引进竞争机制,并通过开放来提高服务业总体水平将成为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

根据我国人世后服务业开放的具体承诺,要慎重、有重点、有步骤地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实行梯度开放的策略,包括行业梯度、地域梯度、业务梯度、股权梯度、数量和规模梯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有了长足进步,但市场的发育仍处于初级阶段。

许多行业原属于垄断经营,近几年才开放市场;个别行业现在仍属限制经营,限制民营和外资介入;有些行业缺乏行业规范、服务标准、法律规定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独立的机构或部门统一管理和综合协调。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许多不规范的行业和不合理竞争现象,加强市场培育和建设,创造一个高效有序的市场环境,是现阶段的重要问题之一。

包括管理机构的设立,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标准的出台,行业发展规划设计,相关中介机构设立等。

特别是要彻底打破行业垄断,破除以自我服务为主的封闭模式,强化服务业的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

为此,要加大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力度,大胆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资金、管理经验,为中国的服务业注入压力、活力和动力。

尤其是尚处于空白的领域,更需要通过开放使其迅速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2002年。

2.国家统计局,《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2001。

3.程大中,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地区与部门特征,财贸经济,2003.8。

4.WEF&IMD,TheWorldCompetitivenessReport 1994~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