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第10章-差错控制编码-40.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15327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原理-第10章-差错控制编码-40.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通信原理-第10章-差错控制编码-40.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通信原理-第10章-差错控制编码-40.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通信原理-第10章-差错控制编码-40.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通信原理-第10章-差错控制编码-40.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通信原理-第10章-差错控制编码-40.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通信原理-第10章-差错控制编码-40.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通信原理-第10章-差错控制编码-40.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通信原理-第10章-差错控制编码-40.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通信原理-第10章-差错控制编码-40.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通信原理-第10章-差错控制编码-40.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通信原理-第10章-差错控制编码-40.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通信原理-第10章-差错控制编码-40.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通信原理-第10章-差错控制编码-40.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通信原理-第10章-差错控制编码-40.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通信原理-第10章-差错控制编码-40.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通信原理-第10章-差错控制编码-40.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通信原理-第10章-差错控制编码-40.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通信原理-第10章-差错控制编码-40.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通信原理-第10章-差错控制编码-40.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原理-第10章-差错控制编码-40.ppt

《通信原理-第10章-差错控制编码-40.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原理-第10章-差错控制编码-40.ppt(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信原理-第10章-差错控制编码-40.ppt

1,第十章差错控制编码,2,引言,信源编码,目的是实现模拟信号数字化信道编码,目的是提高数字通信的可靠性差错率是信噪比的函数信道编码,差错控制编码,抗干扰编码信道编码过程:

信息码元序列监督码元编码码组信道译码过程:

编码码组检错或纠错信息码元序列,3,10.1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10.1.1差错控制方式10.1.2差错控制编码分类10.1.3几种简单的检错码10.1.4检错和纠错的基本原理,4,10.1.1差错控制方式,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有三种:

前向纠错(FEC:

forwarderrorcorrection)发送能纠错的码,在译码时自动发现并纠正传输中的错误只需正向信道,实时性好编译码设备复杂,适合单向信道和一发多收系统检错重发(ARQ:

automaticrepeatrequest)发送端发出能够检错的码,接收端检验,接收端发出反馈应答信号,发送端重新传输直到正确接收为止工作原理简单,正向信道+反向信道,传输效率低混合纠错(HEC:

hybriderrorcorrection)前向纠错方式和检错重发方式的结合与折衷外层先采用前向纠错,当前向纠错不能解决问题时,内层再采用检错重发。

5,检错重发的三种方式,停发等候重发,返回重发,选择重发,6,10.1.2差错控制编码分类在编码前先把信息序列分为k位一组(称为信息码),然后附加m位监督码,形成n=k+m位的码组。

1、按信息码和附加监督码间的检验关系线性码:

监督码是信息码的线性组合非线性码:

监督码是信息码的非线性组合2、按信息码和监督码间的约束方式分组码:

监督码仅与本码组的信息码有关卷积码:

监督码与之前的若干个信息码组的码元有约束关系,7,10.1.3几种简单的检错码,1.奇偶监督码编码方法把信息码元先分组,在每组最后加一位监督码元,使该码组中1的数目为奇数或偶数奇数时称为奇校验码偶数时称为偶校验码偶校验码许用码组为000,011,101,110禁用码组为001,010,100,111奇校验码禁用码组为000,011,101,110许用码组为001,010,100,111,8,一般情况下:

设码组长为n,且为:

则偶校验时有:

奇校验时有:

译码方法(与编码方法相对应)不满足校验关系,传输一定错误!

奇偶校验只能发现奇数个(单个)错误,不能检测出偶数个错误。

编码方法简单且实用性强,适用于检测随机零星错码满足校验关系,传输一定准确吗?

9,2.二维奇偶监督码将奇偶校验码的若干码组排列成矩阵每一码组写成一行m个码组m行m个监督位构成了一监督位列按列的方向增加第二维校验位n个监督位构成了一监督位行,检错能力检出所有行和列中的奇数个差错能检出大多数偶数个差错检测突发错码也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方阵码,交织码,10,3.重复码重复码是在每位信息码元之后,再简单重复多次的编码;接收端译码时采用多数表决法。

4.恒比码从固定码长的码组中选择那些1和0的比例恒定的码组作为许用码组,如五单位保护电码等。

5.ISBN国际统一图书编号,2007年作了修改,11,10.1.4检错与纠错的基本原理差错编码的基本思想是在被传输的信息中附加监督码,用信息的冗余度来实现检错和纠错。

例如:

000、001、010、011、100、101、110、111用来传递信息,则无法检错;000、011、101、110用来传递信息可以检一位错,但无法纠错;000、111用来传递信息可以检一位或两位错码,还可以纠一位错码。

可见,码组间的差异与纠检错能力十分重要。

12,定义1:

码组中非零码元的数目称为码组的重量,简称码重。

定义2:

两码组中对应码位上具有不同码元的数目称为两码组的距离,简称码距,又叫汉明距。

最小汉明距离dmin决定纠检错能力例8种码组000、001、010、011、100、101、110、111均为许用码组时,最小码距为1在选4种码组000、011、101、110为许用码组情况下,最小码距为2采用2种许用码组000、111时,最小码距为3,13,下图为码距的几何解释三种编码组合,其汉明距分别为1,2,3。

14,对于分组码,一般有如下结论:

(1)在一个码组内检测e个误码,要求;

(2)在一个码组内纠正t个误码,要求;(3)在一个码组内纠正t个误码,同时检测个误码,要求。

差错控制编码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可靠性,也降低了有效性。

为衡量有效性,定义编码效率。

k是编码前码组中的码元数,即信息码元数;n是编码后码组中的码元数,它包含了校验码元。

15,10.2线性分组码线性码组中的监督码是信息码元的线性组合。

线性码具有封闭性,即任意两个许用码组之和(模2加),结果仍为一许用码组。

设n位分组码用表示,k位信息码用表示,记该码组为(n,k)码。

将码组和信息码组用行矩阵表示出来,则有:

16,n=k+m,n:

编码以后的位数k:

编码以前的位数,即信息码m=n-k:

监督位或校验位,17,写成矩阵形式,有,G为生成矩阵(k*n),且:

设则,k行,k+m=n列,18,矩阵P的重要意义,与监督位或校验位相对应编码的根据译码的根据,检纠错的根据矩阵P如何选择?

编码前信息码组有k位码元,k位码元共有种组合编码后码组有n位码元,n位码元共有种组合,矩阵P可有多种选择较强的检错或纠错能力实现方法尽可能简单且编码效率高在数学上已经证明线性码的最小码距正好等于非零码的最小码重为了估算线性码的差错控制能力应首先求出码组的最小码距,19,例10-1已知(6,3)码的生成矩阵为G,试求:

(1)编码码组和各码组的码重;

(2)最小码距及其差错控制能力。

(1)由3位码组成的信息码组矩阵为D:

20,由式,得码组矩阵为:

信息码组、编码码组及码重如下表所示:

信息码组编码码组码重W信息码组编码码组码重W00000000001001001013001001110310110101140100100113110110110401101110141111110003,21,由前表可知,非零码组的最小码重为:

所以最小码距为:

因此,该码有纠1错,或检2错,或纠一错同时检一错的能力。

22,译码原理由可知,或写成设,则有。

任何线性分组码码组都应该满足上述关系信息码与监督码间的校验关系完全取决于HH矩阵称为校验矩阵或监督矩阵,是译码的关键!

23,10.3循环码10.3.1循环码的特点及表达式循环码是一种系统分组码,前k位是信息码,后r位是监督码。

不仅具有封闭性,还具有循环性,即一许用码组经循环移位后得到另一个许用码组。

设是一个循环码组,则可将之表示为:

上式称为码多项式。

24,码组C移位1次得到的仍是码组,它可写成:

不难验证:

类似地,码组C经i次移位后,得到的新的码组是除以的余式。

也就是说,在模意义下,若c(x)是码多项式,则都是码多项式。

循环码的编码过程也可用多项式来描述。

25,循环冗余编码CRC,在数据链路层传送的帧中,广泛使用了循环冗余检验CRC的检错技术。

假设待传送的数据M=1010001101(共kbit)。

我们在M的后面再添加供差错检测用的nbit冗余码一起发送。

冗余码的计算用二进制的模2运算进行2n乘M的运算,这相当于在M后面添加n个0。

得到的(k+n)bit的数除以事先选定好的长度为(n+1)bit的数P,得出商是Q而余数是R,余数R比除数P至少要少1个比特。

26,27,冗余码的计算举例,设n=5,P=110101,M=1010001101模2运算的结果是:

商Q=1101010110,余数R=01110。

将余数R作为冗余码添加在数据M的后面发送出去,即发送的数据是101000110101110,或2nM+R。

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