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15361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五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十五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十五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十五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十五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十五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十五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十五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十五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十五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第十五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第十五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第十五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第十五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第十五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第十五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第十五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第十五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第十五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第十五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五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

《第十五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五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五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

第十五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十堰市人民医院外科教研室刘俊,学习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腹股沟疝第三节、其他腹外疝1.股疝2.切口疝3.脐疝,教学目标,掌握腹股沟疝、股疝的临床表现疝修补术病人的护理熟悉腹股沟疝的解剖腹外疝的概念、病因、治疗原则了解腹外疝的临床分类脐疝、切口疝的临床特点是本章重点是本章难点,第一节概述,病因病理生理分类,什么是疝气?

体内任何脏器和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成为疝。

病因,腹壁强度降低:

薄弱或缺损有腹股沟管;直疝三角;股管;手术切口等腹内压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病理生理,疝环、疝囊、疝内容物、疝外被盖组成疝环(疝门)是股壁薄弱点或缺损所在疝囊:

壁层腹膜由疝环突出所行成囊袋,囊颈、囊体、囊底疝内容物:

以小肠为多见疝外被盖:

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分类,

(一),疝的分类,易复性疝容易回纳难复性疝难以回纳崁顿性疝不能回纳绞窄性疝动脉缺血,特点,类型,嵌顿性疝+难复性疝,根据疝环位置分类,1.腹股沟斜疝2.腹股沟直疝3.股疝4.脐疝5.切口疝,第二节腹股沟疝,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

斜疝多见,占腹外疝90%。

男性多见。

以婴幼儿和老年人发病率最高。

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并可以进入阴囊者,称为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区及管的解剖,内口(腹股沟管深环):

腹横筋膜中的卵圆形裂隙,长4-5cm,可容纳一指尖。

外口(腹股沟管浅环):

腹外斜肌筋膜下方的三角形裂隙前壁: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外侧1/3有腹内斜肌覆盖后壁:

腹横筋膜和腹膜内1/3有腹股沟镰上壁:

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

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男性有精索通过,腹股沟斜疝的病因,先天:

婴儿出生后鞘突不闭锁或闭锁不全则与外界相通后天:

腹股沟区解剖缺损、腹壁肌肉或筋膜发育不全,腹股沟斜疝,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表现,站立时在腹股沟内侧端,耻骨外上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平卧时肿块多能回纳而消失,极少发生崁顿。

主要是手术修补。

腹股沟直疝的临床表现,腹股沟直疝,斜疝与直疝的区别,辅助检查,1.透光实验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粪便检查3.X线检查:

有崁顿可有肠梗阻征象,腹股沟斜疝的处理原则,非手术:

1岁以内婴幼儿或不能耐受手术者手术治疗:

尽早实施手术(基本原则是关闭疝门,加强或修补补腹股沟管管壁)1.传统的疝修补术1)疝囊高位结扎术;2)疝修补术2.无张力疝修补术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利用一套松紧舒适、固定稳定又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疝气治疗带,将带有中药的药包或软垫准确固定在疝环口,使疝内容不再脱出。

第三节其他腹外疝,1.股疝腹内脏器通过股环、经股管向股部卵圆窝突出形成的疝。

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

股管的解剖,上口(股环):

有股环隔膜覆盖,其前缘为腹股沟韧带,后缘为耻骨梳韧带,内缘为腔隙韧带,外缘为股静脉下口(卵圆窝):

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的下方,是股部深筋膜上的薄弱部分,覆有筛状板,大隐静脉在此处穿过筛板进入股静脉股管长约1-1.5cm,内含脂肪、结缔组织、淋巴结,腹股沟直疝股疝,发病年龄:

老年人中年妇女突出途径:

直疝三角股管(大网膜)(小肠)崁顿机会:

少容易发生手术修补:

主要方法McVay法,2.切口疝,发生于腹壁手术切口处的疝经腹直肌切口疝常见,切口疝的病因1.医源性-切口为纵、深、窄-操作不慎-引流过久2.病人-营养不良-腹内压过高,切口疝的临床表现,主要症状:

腹壁切口处出现肿块,站立和用力时明显。

无完整疝囊,易形成难复性疝。

切口疝的处理原则手术治疗:

切除原手术切口瘢痕,回纳疝内容物后在无张力的条件下拉拢疝环边缘,缝合健康的腹壁组织。

3.脐疝,腹内器官通过脐环突出形成的疝称脐疝分婴儿型和成人型,以婴儿型脐疝多见,成人型脐疝为后天性,多数为中年经产妇。

婴幼儿脐疝-啼哭或便秘-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组织薄弱-脐部有肿块,崁顿少-非手术治疗(2岁前,6个月内治疗较好)2岁后若直径1.5cm,需手术治疗,成人型脐环多见于中年经产妇-脐环松弛或便秘-疝环狭窄,易崁顿、绞窄-手术治疗:

切除疝囊,缝合疝环,腹外疝的护理,护理评估1.术前评估:

健康史及相关因素:

一般情况;慢性咳嗽、便秘、腹水、啼哭;腹外疝发生情况;即往史。

身体状况-局部:

有无隆起肿块,疝块的部位大小、形状质地,有无疼痛,能否回纳-全身:

皮肤弹性差,乏力,水电解质紊乱,有无感染中毒症状。

术前评估,辅助治疗:

X线(肠梗阻表现)、实验室检查、透光实验(疝块不透光,鞘膜积液透光)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影响工作和生活而感到焦虑不安,讲解避免腹内压升高的知识。

术后评估,潜在并发症:

阴囊水肿,切口感染等有无腹内压增高因素及疝复发,护理诊断,1.知识缺乏:

缺乏预防腹内压升高的有关知识2.疼痛:

与疝块突出,崁顿或绞窄及术后切口张力大有关3.体液不足:

与崁顿疝或绞窄性疝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有关4.潜在并发症:

术后阴囊水肿、切口感染,护理目标,1.病人能描述预防腹内压升高的有关知识2.病人自诉疼痛得到缓解或控制3.病人未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4.并发症能得到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护理措施,1.提供病人预防腹内压增高的相关知识术前:

指导患者预防咳嗽、便秘,积极治疗支气管炎、前列腺炎,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术前晚给予灌肠。

术后:

体位与活动,平卧3日,3-5日考虑下床。

防止剧烈咳嗽,指导有效咳嗽。

保持排便通畅。

出现尿潴留者可给予药物或留置导尿。

护理措施,2.减轻或有效缓解疼痛术前:

疝块较大者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必要时使用疝带。

注意观察腹部情况。

术后:

平卧3日利于切口愈合,减轻伤口疼痛。

切口用盐袋加压24-72小时防止产生皮下血肿。

护理措施,3.维持体液平衡若发生崁顿或绞窄,应予禁食,胃肠减压,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抗感染。

同时做好急诊手术的各项准备(备皮、备血及各种常规检查),护理措施,4.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预防阴囊水肿:

抬高阴囊,观察阴囊情况-预防切口感染:

术前皮肤准备、应用抗菌素、切口护理、注意观察T、P、R及切口情况,护理措施,5.其他护理心理护理:

稳定病人情绪,向病人讲解手术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送病人入手术前,指导其排空小便,以防术中误伤膀胱。

饮食:

一般病人术后6-12小时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次日可进软食或普食,护理评价,1.病人能否描述预防腹内压升高的有关知识2.病人自诉疼痛是否得到缓解或控制3.病人是否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4.并发症是否能得到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教育,1.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提举重物。

2.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

3.若疝复发,应及早治疗。

思考题,1、疝的分类及其特点?

2、疝修补术病人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3、腹外疝病人术后健康教育有哪些?

谢谢!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