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5616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5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榆中县柳沟店小学

音乐教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授课年级:

五年级

 

********

学期总教学目标

教学总目标: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自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化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教学内容及重点: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6)注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基本要求

一、五年级学生对小学阶段要求能进行简单的二部合唱,视唱听音能力逐步提高。

二、教学目的任务

1.在唱好二部合唱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能背唱4~6首歌曲。

3.学习音乐知识及视唱听音练习。

三、教材重点难点

唱好二声部合唱、听记能力的培养

四、具体措施

1.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歌曲教学中。

2.课堂上让学生多唱多练。

3.多做听音练习。

教学进度计划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完成情况

1

8.25--8.29

《新东北风》

《喜丰年》

2

9.1--9.5

《阿里郎》

《嗯嘿呀》

3

9.8--9.12

《唱支最美的歌》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4

9.15--9.19

《我可爱的家乡》

5

9.22--9.26

《家乡》

《小河淌水》

6

9.29--10.3

机动

7

10.6--10.10

《祖国印象》

8

10.13--10.17

《祖国印象》

《我和我的祖国》

9

10.20--10.24

《真善美的小世界》

10

10.27--10.31

《木瓜恰恰恰》

11

11.3--11.7

《走绛州》

12

11.10--11.14

《拥军花鼓》

《花儿与少年》

13

11.17--11.21

《我跟阿爹拉骆驼》

《在中亚西亚草原上》

14

11.24--11.28

《游击队歌》

贺绿汀

15

12.1--12.5

《乌鸦与狐狸》

16

12.8--12.12

《踏雪寻梅》

《雪橇》

17

12.15--12.19

音乐七巧板综合活动(复习)

18

12.22--12.26

考试

第一课

教材分析:

《东北风》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东北民歌,歌曲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风味,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弱起节奏,旋律热情奔放,简单朴实的东北方言配以衬词,表现了东北人欢庆胜利、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唱歌曲《东北风》,掌握歌曲中弱起节奏演唱。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话东北、唱东北、演东北、创编东北民歌等音乐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模仿、探究中,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3)情感与价值观:

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喜爱东北民歌。

教学重点:

通过《东北风》的学习,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表演,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

弱起小节的学习和掌握。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鼓、钹、扇子、手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唱《师生问好歌》

二、感知部分:

1、欣赏:

《家在东北》

提问:

(1)是哪个地区的歌曲?

(东北地区)

(2)、我们就是家在东北的孩子,你对东北有哪些了解?

(学生们一起话东北,谈到东北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四季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视听的结合,火爆的音乐场景,让学生体会感受东北农村的风情,及东北音乐、歌舞具有的热情奔放的风格特点。

在话东北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东北。

]

三、新授部分:

1、导入:

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东北三省不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还有非常美丽的自然景观,俗话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了一方的艺术形式:

幽默的东北小品、火爆的东北二人转,都深受人们喜爱,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首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东北民歌《东北风》。

2、播放多媒体课件的范唱。

并提出问题:

A、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B、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

播放课件,感受《东北风》的东北风格,熟悉《东北风》的曲调,通过画面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

c、师小结东北民歌的特点。

3、学唱歌曲:

(1)读歌词,体会歌曲内容。

(2)出示歌谱,讲解曲谱节奏:

强拍弱起

[设计意图:

多媒体出示歌篇,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集中,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教学难点在老师的帮助下得以解决。

继续熟悉《东北风》曲调,为下一步学唱做准备。

]

3、随琴视唱曲谱。

4、猜一猜:

有一种乐器,只要一吹响它,喜庆的气氛就油然而生?

(唢呐)

5、模仿唢呐的声音模唱旋律。

[设计意图:

进一步熟悉歌曲,让学生知道自己也可以模仿乐器发声。

]

6、学生尝试着随琴填唱第一段歌词。

7、用自学、生生互教等方式自己学习歌曲第二段。

师:

“你觉得这首歌哪最不好唱?

你哪里唱不好?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在同学的帮助下得以解决]

8、启发、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热烈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

1、让学生演唱,体验唱衬词“哎嗨”和不唱衬词的不同。

(对比法)

2、师小结:

东北民歌的韵味都在像“哎嗨”这样的衬词里。

[设计意图:

开发课程资源,通过模唱、对比、讨论让学生体验到东北民歌的风格特点,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

]

3、教师示范,用鼓、钹为歌曲伴奏。

师:

你想不想马上敲击它们,为歌曲伴奏?

(想!

4、课件出示鼓谱,指导学生学习拍打。

[设计意图:

多媒体出示鼓谱快捷、直观,动感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5、全体演唱并用鼓、钹伴奏。

6、多媒体播放录像《东北大秧歌》,让学生学一学、扭一扭。

7、用扇子、手绢做道具,自编动作,边歌边舞。

[设计意图:

生动的录像,激发学生学习秧歌动作的热情,感受到东北音乐的热情、火爆。

]

五、拓展延伸

1、让学生欣赏几首东北民歌片段。

[课件出示,视听结合更突出了东北民歌的艺术魅力。

]

过渡语:

东北民歌好听吗?

你想不想加入到东北民歌的创作中来?

2、小组合作,学生研究创编歌词。

3、小组学生汇报。

4、师生给予评价。

(互评,他评,自评)

[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给予学生创作的空间,增强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六、结束部分

“同学们,今天我们领略了东北民歌的风采,我们是东北人,我们爱东北音乐,我们更爱东北,让我们扭起东北大秧歌,祝愿我们东北的明天更美好。

学生扭秧歌出课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朝鲜民歌“安旦长短”的韵律,能用高亢、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嗯嗨呀》。

2、了解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感受朝鲜族民歌——劳动歌的鲜明音乐特点。

3、能认真聆听朝鲜民歌《道拉基》、《阿里郎》等歌曲,感受朝鲜民歌的特色。

教学重点:

用高亢、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嗯嗨呀》,表现歌曲愉快、热闹的劳动场面。

教学难点:

1、体验朝鲜民歌“安旦长短”的韵律,并能为歌曲伴奏。

2、延长音的唱法

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

三、感受朝鲜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1、导入:

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段少数民族的舞蹈,仔细听听,猜猜是哪个民族的?

(欣赏长鼓舞片段)

A、谁来说说?

(朝鲜族)

B、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服饰图片)(他们穿的衣服很有特点,是短衣长裙,以白色为主,这是朝鲜族人民在节日或民族集会时喜欢穿的素白衣服,这个民族有“白衣民族”的美称。

C、他们的舞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时而优美典雅,时而热情奔放,很有活力。

)这就是朝鲜族著名的长鼓舞。

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很多民歌的音调和节奏常常和轻盈飘逸的舞蹈动作紧密结合,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朝鲜族,感受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播放朝鲜族音乐特点介绍)

2、(出示长鼓图片)5朝鲜族的姑娘在跳舞时,胸前常常挂着一面鼓,这就是朝鲜族独特的乐器——长鼓。

想不想跟老师来学几个长鼓舞的动作?

在跳长鼓舞时通常右手拿鼓棒,左手拍打鼓面,身体和肩膀随着音乐有节奏的摆动。

A、我们可以这样表演(老师示范)

B、我们也来试试,在大腿上轻轻拍一拍

C、看看老师是怎么拍的?

对了,要拍出强弱,跟老师来模仿(用身势动作拍击,并突出强弱。

这种节奏在朝鲜族音乐中叫“安旦长短”。

四、学唱歌曲《嗯嗨呀》

1、导入:

朝鲜人民喜欢用欢乐的歌舞表达着自己的心情,即使是在劳动当中也充满着歌声,朝鲜民歌《嗯嗨呀》就是其中一首韵味儿十足的劳动歌曲。

(出示歌谱)8大家仔细听,在这首歌中有没有出现这种节奏?

(欣赏《嗯嗨呀》)8(有,在“嗯嗨呀”的地方)

A、(出示变色的嗯嗨呀)9其实,这种节奏也叫“嗯嗨呀长短”。

大家来猜猜这个“嗯嗨呀”会是什么意思呢?

(它是一种说话的语气,在民歌里叫衬词,衬托歌曲中的气氛)

2、跟着歌曲表演

下面我们再来听听这首歌,在“嗯嗨呀”的地方加上刚才的节奏表演。

(歌曲音乐)9看好老师的手势

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愉快、喜悦、热烈)

唱了些什么内容?

(农民获得丰收的热闹场面)

3、学唱衬词“嗯嗨呀”

A、歌曲中哪一句词儿最能表现劳动的干劲儿?

(嗯嗨呀)

B、听老师唱唱(老师范唱第一段)

C、跟着老师的琴声唱唱“嗯嗨呀”部分,其余歌词由老师唱。

在接唱时要注意紧凑,中间不能停。

D、这些“嗯嗨呀”的唱法一样吗?

(旋律不一样:

有的往上扬,有的向下行。

节奏不一样,最后两处要延长)大家可以用手指在空中画画旋律线,一起来唱唱。

E、觉得“嗯嘿呀”象是在模仿人们干什么?

(劳动时嘴里哼的一种号子,能让人消除疲劳、精神振奋。

)唱“嗯嘿呀”时声音要怎么样?

(整齐有力,能表现劳动的韵律)

F、你们觉得哪句“嗯嗨呀”比较难唱?

(出示:

倒数第二个“嗯嗨呀”节奏)老师教你们一个好办法,这样拍。

我们试试看。

(老师范唱)一起试着唱唱。

(指名唱)

G、还有哪些地方不太好唱?

(延长的音)(出示:

延长音)弯弯的眉毛下有只圆圆的眼睛,这个符号叫延长音记号。

这个音大约要延长两拍。

这儿加个延长音有什么作用?

(这里的延长音记号是为了农民在广阔的田野上,相互打招呼,高声呼唤而应用的。

“嘿”字要有号召力,声音要平稳、悠长,仿佛能传得很远。

H、学着老师的样子,再来唱一唱

I、连起来唱唱

我们边唱边把欢快的节奏加到“嗯嗨呀”处,动作要刚柔相济,幅度大些,一起来表演唱。

4、学唱歌词

A、请同学们听琴声默唱第一段歌词

B、一起唱唱,注意每小节要衔接紧凑。

(唱两遍,针对具体要求进行指导)可以指名唱,了解学习情况

C、怎样唱才能把农民的劳动热情调动起来呢?

(讨论小结:

前几个“嗯嗨呀”要唱得再兴奋些,后两处“嗯嗨呀”要唱得平稳,抒发人们美好的情感)

D、让我们带着喜悦、高兴的心情唱第一段歌词。

E、(出示第二、三段歌词)10跟琴唱唱第二、三段歌词。

(可指名唱)

F、完整演唱歌曲,在“嗯嗨呀”处加上动作表演。

(歌词音乐)10

五、用一领众和的形式表现歌曲

1、我们学过哪些演唱形式?

(独唱、齐唱、合唱等)

2、听听这首歌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领唱、齐唱)(讨论出示:

领、齐字样)11

3、老师来领唱,同学们齐唱,听听歌声有什么变化?

指挥(有一呼百应的效果,表现了大家齐心协力,鼓足干劲,愉快劳动的场面。

它在我们的民歌演唱中常称“一领众和”。

这种唱法在民歌演唱中叫一领众和,众和的部分要唱得整齐、有力。

4、请一位同学领唱,其余同学齐唱。

5、让我们带着饱满的精神跟音乐边唱边表演。

(歌词音乐)11

6、学唱歌谱

(出示唱名谱)我们一起来看看《嗯嗨呀》这首歌的旋律主要是围绕哪几个音进行的呢?

主要有136这三个音组成的,听老师来唱唱谱,大家在心里默唱。

我们一起用慢速唱一唱。

7、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朝鲜族的民歌《唔嘿呀》,听听它的旋律、情绪和《嗯嗨呀》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欣赏《唔嘿呀》13(音调差不多,衬词相似,很欢快)

六、教学延伸

朝鲜族的音乐细腻生动,真挚委婉,它那独特的音调和风格,让人沉醉。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几首朝鲜族民歌。

1、首先来欣赏《桔梗谣》,朝鲜语又叫道拉吉,桔梗是朝鲜族人爱吃的一种野菜。

这首歌唱的是朝鲜族的姑娘在山上挖野菜的场景。

(欣赏《道拉基》)14听听它的节奏和《嗯嗨呀》这首歌有什么不同?

(节奏很有韵律感,是三拍子的。

而且速度慢了)

2、再来听听《阿里郎》(欣赏《阿里郎》)15

歌曲在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何特点?

(慢速、表现力很强、哀怨柔美)

(在朝鲜,有许多以“阿里郎”命名的山峰,各地都流传着旋律、结构各不相同的民歌《阿里郎》。

不同的《阿里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

也都是三拍子,旋律委婉,略带哀愁。

讲述了传说中的妻子在等待丈夫回来,一声声呼唤丈夫的名字。

4、朝鲜族的民歌透着清新的泥土味道,人们通过简朴的音乐和真挚的情感让朝鲜族的民歌得到了广泛的传唱。

有一首歌我们一定很熟悉,我们一起来跟着唱唱这首歌。

(欣赏《希望》)16

总结:

今天,我们感受了朝鲜族音乐的独特风格,学唱了朝鲜民歌《嗯嗨呀》,朝鲜人民在他们美丽的国土上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民歌,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了解、关注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

 

第二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歌曲的学唱,体会军民鱼水情

2、过程与方法:

能用明朗、甜美的声音学会歌曲《唱支最美的歌》

3、知识与技巧:

能说出八三拍的含义,能按其节拍规律为歌曲打拍子。

教学重点:

能用明朗、甜美的声音学会合唱歌曲《唱支最美的歌》,体验和感受军民鱼水情。

教学难点:

歌曲两个声部的协调、统一。

教学方法:

听唱法、视唱法、创设情境法

学习方法:

聆听——参与——探究——表现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观看有关人民子弟兵的视频,并提问学生看完有什么感受

(二)、学唱歌曲《唱支最美的歌》

教师:

解放军叔叔那绿色的军装就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为了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他们日夜保家卫国,守护着祖国的大门。

边防线上来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年,他们要为解放军叔叔《唱支最美的歌》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唱支最美的歌》,请同学们听录音范唱。

听的时候,请思考两个问题:

一是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

二是这首歌曲是几几拍子的?

(播放歌曲范唱,学生聆听并回答)

⒈聆听歌曲,整体感受

教师: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

(欢快、活泼)

⒉节奏练习,掌握节拍

教师:

是几几拍子的?

(八三拍)

教师:

我们以前学过四三拍,谁知道四三拍表示什么意思?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

教师:

那么,八三拍表示什么意思?

(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

教师:

强弱规律呢?

(强、弱、弱)

教师:

以八分音符为一拍,四分音符是几拍呢?

(两拍)

教师:

附点四分音符呢?

(三拍)

教师:

两个附点四分音符用连线连起来呢?

(六拍)

教师:

十六分音符呢?

(半拍)八分休止符呢?

(休止一拍)

教师:

附点八分音符要数一拍半,我们来试试看。

3、学唱歌区

A、教师:

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并随音乐打拍子。

(师范唱歌曲旋律)

B、师弹一句,生唱一句歌谱

C、完整演唱歌谱】

D、将男女生分成两组一组唱一句歌谱,一组学生填唱歌词

E、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歌曲情感处理)

(5)有感情的合唱歌曲。

男女生分组并且以比赛的形式评出优胜组

[设计意图: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由于歌曲旋律比较简单,难度不大,本环节让学生在聆听、分角色感受、实践中学习歌曲,趁学生学新歌兴趣最浓时解决好发声、节奏节拍的问题,并利用电子琴不断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轻松地学会了歌曲。

学生表演配乐诗朗诵《送给解放军的赞歌》,背景音乐《英雄的黎明》

师:

解放军叔叔为了让千千万万的人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有的驻守在边疆,有的驻守在雪山,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让我们为他们唱一支最美的歌,感谢他们为祖国做出的贡献。

(五)、结束语

师:

其实解放军叔叔无时不在我们的周围,危险时刻,也是解放军战士冲在最前线,保卫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解放军与我们老百姓就像一家人,永远心连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2、情感目标:

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3、能力发展目标:

通过欣赏,加强对京剧曲调的认识,培养对京剧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学生平时很少接触京剧,也是第一次在音乐课上接触。

所以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京剧的剧种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大概的相关知识,为后面进一步欣赏打好理论上的基础。

初步感受京剧的韵味。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1.从戏曲知识导入。

(1)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

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

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

京剧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历史。

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2.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见教材分析),初听唱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并作简介。

3.复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感受其韵味。

4.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

(1)地方语言:

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

(2)唱腔风格:

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

本唱段是二黄腔。

(3)伴奏特色:

京剧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

5.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验,一组学生演奏锣鼓经(曲谱见课本。

打击乐器不够可以用嘴念代替),一组学生随锣鼓点节奏走圆场。

然后双方交换。

6.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学生可以轻声跟唱,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情中的人物的品格。

三、小结下课

教后记:

学生对知道京剧是国剧,但是由于对京剧不够了解,平时接触也很少,所以兴趣不是很浓,在欣赏时不能静下心来,对京剧的魅力也感受不深。

当然,一开始我们不能抱太大的希望,提太高的要求,要慢慢来,希望将来的欣赏能才能够不同的侧面,让学生知道更多,渐渐喜欢上京剧,并热爱京剧艺术。

 

第三课

教学目标:

1、能感受到歌曲《凉山之最》欢快热烈的情绪,初步了解凉山彝族的相关风俗文化与歌曲的关系。

2、能用明亮的声音子演唱歌曲《凉山之最》。

3、能尝试编创简单的舞蹈动作表演《凉山之最》,能与同伴愉快合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表演。

教学难点:

用歌声和动作投入地表演《凉山之最》的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钢琴

教学过程;

一、赏图-----介绍大凉山

二、跳舞------感受大凉山音乐

1、听一听

聆听歌曲《凉山之最》,让学生感受,教师进行及时的补充。

2、动一动

(1)教师师范舞蹈

(2)学生学习基本舞步

(3)师生一起随音乐走基本舞步

三、唱歌------表达大凉山的三“最”

1、说一说

2、画一画

3、唱一唱

四、歌表演------喜爱大凉山

五、拓展

聆听《留客歌》

六、课堂小结

 

第四课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歌曲《祖国印象》,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2、欣赏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感受、体验“我”和祖国之间永不分割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唱歌曲《祖国印象》,并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难点:

唱好歌曲《祖国印象》中的附点八分音符和附点十六分音符组成的旋律。

教学环节:

看——说——赏——唱

教学准备:

远程教育资源,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

升国旗。

教学的情感最能带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而图片资料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新中国的成立不容易,祖国为我们创造的环境不容易,全国人民共同面对灾难不容易。

我们要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说出对祖国的爱。

二、说:

在在观看了升旗仪式后,学生有了不少对祖国的感慨,让学生适时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祖国的情感。

三、赏:

听赏合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1、听(出示课件,有歌曲的歌词)

同学们,我们祖国名字叫——中国,祖国日日夜夜与我们在一起,就像身边的父母陪伴我们成长,我们和父母的亲情能割舍和忘记吗?

那我们和祖国的情感能割舍吗?

听完《我和我的祖国》你就明白了。

歌曲带给我们太多的情感的撞击,它有着怎样的情绪和情感呢?

歌曲的旋律优美、热情奔放。

歌词表达了歌者热爱祖国的炽热情感。

观察歌曲的拍号,是6/8和9/8拍的混合拍。

三拍子的歌曲具有很强抒情性,特别是到了旋律的后半部分,对祖国的这一份炽热的情感更为浓烈。

教师总结:

能有今天的安定、美好的生活,是靠千千万万的英雄先烈付出献血甚至生命得来的。

所以祖国的定义不应该只是这一片广袤的土地,更应该包括中华民族无数的子孙。

2、跟唱

播放歌曲的第一段,学生哼唱。

四、唱《祖国印象》

1、学习歌词

你从那些地方认识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

我们在国旗和黑板上认识了祖国,在歌声里了解了祖国,在课本里熟悉了祖国,这就是祖国在我们心中的印象。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朗诵一首诗:

《祖国印象》

(课件出示歌词)

请欣赏歌曲《祖国印象》,带着对祖国的那份深情和爱。

(播放课件《祖国印象》)

2、模唱歌曲

歌曲最直接的表达了祖国在我们心中的地位,请你用自己最美的声音“呜”来跟着音乐唱出这份情感。

(播放课件)请学生轻声哼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