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父母孩子教育早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5622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好父母孩子教育早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当好父母孩子教育早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当好父母孩子教育早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当好父母孩子教育早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当好父母孩子教育早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当好父母孩子教育早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当好父母孩子教育早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当好父母孩子教育早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当好父母孩子教育早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当好父母孩子教育早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当好父母孩子教育早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当好父母孩子教育早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当好父母孩子教育早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当好父母孩子教育早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当好父母孩子教育早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当好父母孩子教育早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当好父母孩子教育早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好父母孩子教育早教.docx

《当好父母孩子教育早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好父母孩子教育早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当好父母孩子教育早教.docx

当好父母孩子教育早教

当好父母

一、序言:

为人父母,诚惶诚恐

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是父母爱的延续和升华,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孩子是世间少有的纯洁之物,圣洁之物,在面对他们的时候,做父母的应该去好好想想,自己要如何做才不会亵渎这上苍赐给的神圣之物。

当孩子在母亲身体里孕育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荣升为“父母”了。

对于这种人生角色的转变,我们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自己还没当够孩子呢,却马上当父母了;自己还没活明白人生是怎么回事之时,却要教育孩子如何迈出人生之步了。

要为人父母了,会面对很多很多问题?

我们会成为合格的父母吗?

(当父母易,当好父母难)

我们会如何影响孩子成长?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榜样)

会爱孩子吗?

(非理性的爱会害了孩子!

会教育孩子吗?

(错误的教育比不教育更可怕!

孩子的成长规律知道吗?

(各成长阶段各有特点)

该教些什么?

该育些什么?

通过什么方式教导孩子?

…………

…………

…………

…………

…………

如此这般诚惶诚恐,是希望自己对得起孩子,不让孩子的人生因父母而产生遗憾;也希望对得起自己,不因未教育好孩子而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二、和孩子一起成长

为人父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当老师要学习教育理论、心理知识并经历教育实习后才能上岗,医生和律师等职业也要经过多年的学习与历练才能执业,即使想要开车,也要在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才有资格驾驶。

那么,没有经过学习与训练的家长能成为好父母吗?

在养牛养猪都要讲科学的现代社会,养孩子为什么就不要科学?

世界上什么产品的生产技术应该是最高的?

当然是“人”的生产,但这却是唯一一个没经培训就直接上岗的职位!

很多家长,由于对教育规律不大懂,往往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教育问题,把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统统归究于孩子身上,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破坏了家庭教育氛围,而且使家长情绪低落,影响工作和生活,使整个家庭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境之中。

然而,作为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功课,为人父母者,很少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熟悉并了解家庭教育规律。

绝大多数家长是在没有足够的教育准备的前提下,轻而易举地在行使着“家长”的权力。

孩子是新生命的开始,也是父母角色的开始,孩子的成长需要学习和探索,当好父母更需要学习和探索。

从孩子诞生的那一刻起,父母的生活就开始因孩子而改变,有些人变得出乎意料地好,有些人变得意想不到地糟。

孩子带领整个家庭一起成长,孩子成长的方向是长大,大人成长的方向是父母。

父母期望孩子健康成长,同时自己也要有“成长”意识,父母是“学”着做的,不可能一开始就会,不可能很快就会,做父母的本领要慢慢练就。

所以,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成长。

 

三、对子女的期许

不要将子女看作是自己的私有物,他们是和父母一样有自主权力,有自己特点,有独立意识的自由个体。

不应期望让孩子去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也不应给他们设定有权有势成名成家的功利性期许,孩子的成长方向应由他们自己去把握。

父母要做的是提供适合子女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并施以良好的教育方法,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发现他们的优势优点,引导他们的性情习惯,因材施教,以培养拥有全面素质,适应各种环境并可以独立生存的“社会人”。

孩子的主人是他们自己,父母应尊重孩子的天分,保持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把他们个性中积极向上的成分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让他们自发去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四、父母应受的教育

“育人先育己,正己后正人”,这句话应作为父母的座右铭。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一生的基础是父母帮其打下的,所以子女未来能否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养育和影响。

“育人先育己”要求父母在养育教育子女时自己应该也要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不断吸收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了解子女各成长阶段的规律和特点,以规避教育的误区和自己眼界学识的局限。

“正己后正人”要求父母在教育子女时要以身作责,言传身教,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以使孩子受到积极正面的影响。

以下是父母应该知道和了解的内容: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三)良好的教育理念

(四)科学的教育方法

(五)成长的各个阶段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会影响人的一生,并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孩子都是在家庭中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学会行为规范,学会生活自立的;在家庭中获得身体的发育,心理的发展,个性的形成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家庭教育主要是父母对子女施以的教育,而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比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更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这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大有裨益。

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家庭教育是父母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体教育行为,比学校教育要及时和有效。

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

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

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

人的一生必然受到三种教育: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相互依托,相辅相成。

而家庭教育是三种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孩子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接受学校教育,应对社会影响,决定因素在于家庭教育。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最重要的因素,不仅个体早期社会化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就是后来的继续社会化大多也是在家庭中完成的。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人生目标的树立,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养成,人格的发展都具有决定意义。

因此做为父母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

(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0岁到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生活习惯以及性格等等。

幼儿在6岁以前是智力成长最迅速和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其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性格、品质、情感、意志和气质等发展的关键期。

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将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孩子会因此而受益终生。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促进。

非智力因素伴随智力活动产生,并随智力活动的发展而发展;智力的发展又必须依靠非智力因素的发动、激励和促进。

与智力因素相比,非智力因素对于个人能否获得完美人生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优秀人才与平庸者相比,最显著的差别不在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是在于自信心、进取心、坚韧性、自制力及人际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优劣。

幼儿时期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它是大脑发育的绝佳期

宝宝出生时,脑的重量大约是成人脑重的25%。

此时,虽说具备了成人脑的基本结构,但此时宝宝还无法实现成人大脑所能实现的功能。

随着宝宝的成长,脑重量也不断成长。

脑部神经随之不断进行高速的‘新陈代谢’,直到6岁才逐渐减缓。

0-3岁是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刺激宝宝的各种器官,获得更多经验和体验,促进大脑的良性发展。

大脑发达与否与接受外界刺激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孩子的大脑发育决定于其吸收自物质、精神(感知、关怀等)和活动上的营养。

营养越多大脑受到的刺激越多,神经突触越发达,孩子就越聪明。

在这个阶段应该完成的功能就应该完成,错过了就可能终生难以弥补。

 

2、它是成长的关键期(也叫敏感期)

关键期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某些行为或能力在适当条件刺激下才会出现的时期,在这一段时期里,某些外部条件对个体的影响可以超过在其它时间所能达到的程度。

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或能力的缺失。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在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成长的最佳时期,日后若想再补回来,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也不很显著。

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父母的职责。

孩子成长存在以下关键期:

(未一一列出,需父母多了解自己孩子各成长阶段的关键期,并用好关键期)

4~6个月是吞咽咀嚼关键期;

8~9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7~10个月是爬的关键期;

10~12个月是站走的关键期;

2~3岁是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期;

2.5岁-3岁是立规矩的关键期;

3岁是培养性格的关键期。

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5岁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

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期。

0-6岁语言敏感期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

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

2-4岁秩序敏感期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

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

"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

一个有序的环境,有利于孩子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感知,智能也因此而逐步建构。

0-6岁感官敏感期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

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

3-6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判断环境里的事物。

在家庭生活中应多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1.5-4岁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边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时,正是您培养孩子的好时机。

2-6岁动作敏感期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

小肌肉的练习(如:

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2.5-6岁社会规范敏感期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了明确倾向。

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3.5-5.5岁书写阅读敏感期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等动作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

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书写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6-9岁文化敏感期

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但是到了六至九岁则出现探索事物的强烈要求,因此,这时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

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伸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3、一生习惯的基础期

好习惯要从小培养。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需要雕琢的璞玉。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意思是说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

一旦孩子养成了良好习惯,这将决定孩子的性格,进而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一个人一生所需要的重要习惯多半可以在六岁之前培养成功。

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人格培养得好,可以给人生打下很好的基础;否则可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如果孩子没有在6岁之前形成好的习惯,家长很有可能为教育的失误而终身买单。

一个孩子当他在生活上、学习上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果从小养成了不好的习惯,甚至是坏习惯,这种恶果会一直困扰着他,即使成年后也很难改变。

所以,要牢固树立时不可失、机不再来的理念,充分认识好习惯养成的极端重要性,抓住关键期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4、性格形成的重要期

人性就是人的性质,性格是人性发展的格调(级别或程度),人格则是人性发展的定格。

性格对个人极为重要,它影响着一个人人格的形成。

一个人拥有优良的性格品质,那他将终身受益;相反,如果一个人养成了不良性格,甚至沾上恶习,那也必将贻害无穷。

人的早期经验在他的一生中将留下痕迹。

早期获得的信息会像血肉一样长在脑内,长期发挥作用。

所以一个人一旦幼小时养成了坏的脾气性格,成年后要想改变,会异常坚难!

而且年龄越大,人越老,性格和思维模式就越顽固,好像一株盘根错节的歪脖子树,难以从根本上扶直,强行矫正会造成极大的痛苦和伤害,甚至会有折断的风险。

所以,父母应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

5、潜能递减法则

儿童在0-6岁期间拥有巨大的潜能,但被教育的越晚,潜能被开发得就越少;如果潜能一直没有被教育和开发,潜能则将会急速降低直至退化。

这就是潜能递减法则。

比如说生来具备100度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一生下来就给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一个具备10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也只能成为具备80度能力的成人;而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得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60度能力的成人。

教育孩子的第一要诣就要是杜绝这种递减。

这种递减是因孩子未能获得发展其潜在能力的机会或条件而造成的,因此,父母就应不失时机地给孩子创造发展其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又早又好地发展其能力。

 

(三)良好的教育理念

没有一个家长与生俱来就会教育孩子,没有一个家长是不需要学习研究就会拥有自己的教育理念的。

家长最需要一套完整的教育理念,用这套教育理念来完善自己,做一个明智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做到因材施教。

负责任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可是绝大多数的父母不懂教育。

大多数人在头脑中一直没有一种稳定的教子思想和方法,对孩子的教育往往缺乏一贯性和长远观点。

这是家庭教育中所有问题的核心,父母最最缺乏的就是能够支撑孩子一生的哲学理念。

从理念上看,负责任的家长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园丁型的,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这种家庭的孩子容易获得完美人生,但父母难作,因为它要求父母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细心观察并合理引导孩子,这是现代人本主义家长;

第二类是自然型的,不懂教育,有一定责任心,管问不多,相信树大自然直,这种家庭里的孩子一样有获得完美生活的可能,这是传统自然主义的家长;

第三类是倒帮忙型的,不太懂教育却特别有责任心,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喜好管束孩子,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对孩子有利,孩子是不是愿意。

大量失败的孩子都是由这类家长制造出来的,这是盲目自我主义的家长。

三种理念也就是三种思维方式,孩子优秀就优秀在思维方式上。

孩子的完美人生从父母这开始,也就是从父母的理念开始。

要铭记,理念比方法重要一千倍一万倍!

父母应具有下列基本的教育理念:

1、对子女进行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比较普遍的认识是培养人才。

“人才论”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别人的工具,为人所用方为才,而不是为了他自己的人生。

“人才论”并不错,只是过于功利主义。

适当的功利主义也不错,人必须有一定的能力,能够解决问题,能够靠自己的才能养活自己。

问题在于把功利看成目的,看成最终目标,那就错了。

小学好好学为的是将来上一个好中学;上好中学的目的是上好大学;上好大学的目的是找好工作;找好工作的目的是获得好的收入和地位,最后目标就是权和钱,这就是功利性的教育。

教育固然要教人怎样谋生,怎样拥有一技之长。

但这并不是最后的目的,这只能是实现良好人生的手段,而教育更重要的目的是让每个人都有美满人生。

教育要对谁负责?

不是对国家负责,也不是对社会负责,而是对受教育者本人负责。

一个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一辈子过得愉快,丰满,有意义,不白活。

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他不但要有才,能够自谋生路,而且更要有美好的家庭,亲密的朋友,有创造性的活动,能够不断对好奇心有追求,懂得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特别是能够判别真善美。

不至于把假的当成真的,把恶当成善,把丑当成美。

而这些都远远超出了人才这个功利目的的范围。

追求自我的人生目标,绝不能忽视别人的人生目标。

因为一个人能不能获得美满人生,不仅仅取决于他自己,更需要周围环境的配合,需要他人也有帮助别人的良好习惯。

每个人都要“成人之美”,不要妨碍他人最求美好人生。

所以人生的目的是自己享受人生,也帮助别人享受人生,使全社会快乐总量最大化。

因此,教育目的应从“人才”上升到“人生”。

父母可以做的便是为孩子的人生定向和定调。

所谓定向,并非给孩子指明一条具体的发展道路,而是要引导孩子探索和发现属于他自己的美好人生,鼓励他们强健体魄、充实头脑、完善心灵,努力做更好的自己,这是人生的大方向。

不必过于担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走弯路,会受打击,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所谓定调,就是要注重保护孩子善良快乐的天性,培养孩子平和积极的心态,在生命的任何境遇里都能把握住自己的心灵和脚步的方向,这样就可以在春风得意时少些膨胀骄躁,遭遇困境时少些怨天尤人。

如果有了这样的定向、定调,我们尽管为孩子计划,尽管为孩子憧憬,因为一切皆有可能,我们应该向更积极的方向努力;有了这样的人生方向和基调,所有的得失成败才可能成为最好的安排。

2、家庭教育是以家长为榜样的教育

既然教育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生活,那么,生活就是教育的方向。

我们在生活中需要的,就是孩子将来需要的;现在考验我们的,将来也会考验孩子,我们面临的烦恼、挑战和机遇,将来孩子统统会面临,虽然时代气候不断改变,但是与人相处、消化压力、抵抗惰性和软弱、克制欲望、把握机遇等基本问题是亘古不变的。

我们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不仅为孩子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更传递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态度,所以,我们做人的时候,也是在做父母,我们生活的过程,无时无刻不是对孩子的教育。

父母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父母通过对孩子提出要求以及朝夕相处,无时无刻不向孩子渗透着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而价值观和人生观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生活中,父母通过自己的做法给孩子示范,根据孩子面临的具体情境向孩子提出建议和要求,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家庭氛围和生活环境,以此来实现对孩子的教育。

所以,生活的范围就是教育的范围,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

3、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亲子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它对我们每个人的心身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

狭义的亲子关是指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的关系,这一阶段的亲子关系是孩子一生当中能否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质的培养,意志的磨练,与人交往模式的建立,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亲子教育的基础,只有在关系和谐的状态下,孩子才会尊重父母,接受父母的教育,亲子关系不和谐,孩子逆反、不听话,父母再多的知识、经验、智慧都无法传递给孩子,可以说,没有良好的关系,就没有教育。

良好亲子关系的维持需要父母不断地投入和精心地耕耘,否则就容易丧失这教育孩子的基础。

一般说来,随着子女年岁的增长,亲子关系也随之变化,称之为“亲子关系的发展”。

婴儿幼小时,很依赖父母的抚养,不但要父母喂养、照顾、保护,在心理上也很依赖父母。

婴儿由父母那儿获得安全感及信赖感,而父母经由婴儿获得身为父母的幸福与满足感。

到了子女幼儿时,父母除了继续抚养之外,还要开始给予适当的管教,让幼儿学习生活上所需的基本知识及为人的是非准绳,让幼儿逐渐获得管理与控制自己欲望及行动的能力。

幼儿学习自律,父母因此而感到喜悦,并有轻松感。

到了儿童阶段,父母要鼓励儿童与外界接触,从生活中学习。

父母要鼓励儿童向父母表达他们的意见,参与家庭的讨论,能以家庭一分子的身份发挥作用。

到了青少年阶段,子女对父母的依赖减弱,关系疏淡,与父母以平横的关系相处。

成年子女,除了谋求自己的社会与婚姻生活之外,宜与自己的父母建立起相互照顾、关心的关系。

此阶段的父母,已不用再养育子女,但需维持与子女良好的情感关系,并以“平横”的关系与子女来往。

父母年老时,一方面学习继续自己生活,一方面适当地接受子女的关心及必要的照顾。

总之,亲子关系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与发展而动态性地发展与变化的。

4、素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养、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人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相对稳定并能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

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

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

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表现、所取得的成就等。

5、肯定正面的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有益于保护孩子成长的天赋,激发孩子内心的潜力,维护孩子活泼快乐的天性,是让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人性化、人文化的家庭教育好理念。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规避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发挥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很优秀,我能行”的心态中觉醒。

通过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孩子的自尊,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保护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成长营养是帮助、安慰、宽容、肯定和引导,而不是训斥、打击、否定和批评。

不懂赏识会让孩子丧失信心,消极懈怠,不再努力,甚至反叛。

赏识教育能挖掘孩子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都基本相同,但他们人生却会大相径庭。

这要求父母要懂得教育,懂得欣赏,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对孩子的任何有益言行都要肯定,帮助发展,万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赏识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耐挫力。

赏识教育是不怕失败的教育,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磨炼,给其勇气,鼓励,使其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并顽强地站起来。

一次次的尝试,无形中发展了孩子的独立性、承受力,使学生能在失败中善于总结、分析,而不是在失败中倒下。

6、教育是帮助,不是塑造(营造环境,开发机会,创造条件)

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他本就可以成为的人。

智慧父母懂得和孩子一起观察和发现孩子的天性。

假如孩子比较有心计、企图心强,那么这个孩子有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杰出人才,但是也容易因为心事太重而承受压力,遭受挫折;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帮助他实现自己的目标的同时注意劝诫孩子不要被自己的抱负所累,人生不可能完美,要学会取舍和放下。

假如孩子是个乐天派,什么事情都不放在心上,那么这样的孩子获得快乐会很容易,也不用担心他会钻牛角尖,但是很容易不思进取,不学无术,将来生活在一个较低的社会层次上;这时我们就要帮助孩子树立一定的进取心。

合格的父母应帮助孩子扬长避短,但前提是先要发现孩子的所长和所短。

孩子不是一块任我们随意雕刻的石头,而是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天性的个体,做父母的责任是帮助孩子发挥他天性中的长处,克服他的短处。

遵照孩子的天性进行帮助,就会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而忤逆孩子的天性,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塑造,就会像螳臂当车一样自不量力。

7、让孩子独立自主并获得发展的源动力

孩子是带着自己一生的计划降临人世的,等他长大后他会离开父母,会去拓展他的能力,构建他自己的生活,活出一个他自己的人生。

父母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成长,为其打好获取美满人生的基础。

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衣食住用,给他许许多多的爱,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