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5650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ocx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ocx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新中国诞生初期,中共和中国人民面临的严峻考验从根本上讲,是()

  A.人民民主政权能否巩固

  B.新解放区的剿匪作战能否成功

  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能否完成

  D.帝国主义的威胁能否解除

  2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有()

  ①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

  ②抗美援朝、土改、镇压反革命

  ③西藏和平解放

  ④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A.①B.②③

  C.①④D.①②③④

  3建国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

  A.“三反”、“五反”B.农业合作化

  C.抗美援朝D.土地改革

  4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农民个体所有,个体经营

  B.集体所有,集体经营

  C.集体所有,个体经营

  D.国家所有,个体经营

  5下列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确立

  B.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

  C.到1952年底全国各族土改完成

  D.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

  6以下斗争不具备社会主义性质的一项是()

  A.没收官僚资本

  B.接管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C.实行三大改造

  D.完成土地改革

  7下列有关镇压反革命运动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社会秩序得到空前的安定

  B.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C.肃清了国民党的残余势力

  D.为恢复国民经济创造了条件

  8下列关于“三反”、“五反”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三反”主要在私营企业中进行

  B.“五反”主要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

  C.“三反”、“五反”运动彻底杜绝了腐败、投机现象,意义重大

  D.“三反”运动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级腐蚀,“五反”运动在工商业中进行了一次普遍的守法经营教育

  9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掌握国家经济命脉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措施实现的()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展开土地改革运动

  B.在全国展开大张旗鼓的镇压反革命运动

  C.严厉打击投机倒把活动,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D.没收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

  10新中国之初,“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实质是()

  A.打击投机商人B.解决财政困难

  C.争夺市场领导权D.争夺城市控制权

  11建国初期,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合理调整,对“合理”的正确理解是()

  A.剥夺资本主义的私有制

  B.限制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C.使私营工商业接受国家计划指导

  D.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得到发展

  121950-1953年我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A.自由竞争

  B.受国家的法律法令的约束

  C.没有形成垄断

  D.受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

  131953年,中共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A.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14“一五”计划方针体现出党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

  A.建设社会主义工业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相结合

  B.国民经济各部门有重点按比例协调发展

  C.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D.发展生产同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5在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把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位

  C.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进程

  16下列各项不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工业建设成就的有()

  A.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B.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

  C.鞍山无缝钢管厂开工

  D.南京长江大桥落成

  17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所谓初、中级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含义,是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

  A.公私合营的方式进行所有制的改造

  B.加工订货的方式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

  C.民主改革的方式使工人当家作主

  D.财政税收信贷等手段干预生产过程

  181949-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经济

  D.封建土地所有制——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19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我国()

  ①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前完成

  ②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0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与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同时进行

  B.以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而完成

  C.没收官僚资本,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D.用和平手段改造私有制经济而完成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21题10分,22题10分,23题10分,24题10分,共40分)

  21阅读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1950年6月)的部分摘录:

  革命胜利引起了社会经济改组。

由于社会经济改组和战争带来的工商业的某些破坏,许多人对我们不满,现在我们跟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搞得很紧张,他们惶惶不可终日,很不满。

失业的知识分子和失业的工人不满意我们,还有一批小手工业者也不满意我们,在大部分农村,由于还没有实行土地改革,又要收公粮,农民也有意见。

  总之,我们不要四面出击。

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

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

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反对我们,这样一来,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就孤立了,地主阶级就孤立了,台湾、西藏的反动派就孤立了,帝国主义在我国人民中间就孤立了。

  请回答:

  

(1)造成当时紧张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要摘抄原文)

  

(2)材料指出当时面临的矛盾很多,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还要和民族资产阶级搞好关系?

  

  (4)在此,毛泽东提出了什么战略策略?

人民政府是如何实施的?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土改的几组调查材料:

1952年对山西49个村农民的调查:

有10780亩土地被卖;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

有12.5%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忻县的调查:

在被调查的2468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

  ——摘自有关资料

  材料二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指出:

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困难。

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

……有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

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

……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继续稳步发展。

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材料三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有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

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材料四1955年7月,毛泽东约见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邓子恢谈话,主张1956年要在现有65万个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到100万个。

后来毛泽东批评邓子恢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像一个“小脚女人”一样走路东摇西摆,老是埋怨别人走快了,走快了,满脑子无穷的忧虑和数不清的清规戒律。

  ——材料二、三、四均摘自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评述》

  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据此分析农业互助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根据材料分析农业合作化的意义。

  

  (3)材料三中某些农民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4)邓子恢、毛泽东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哪个人的观点正确?

有何证据?

  

  23近代中国并存着哪几种经济成分?

其性质、地位及相互关系如何?

  

  241949-1956年,新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

试从经济、政治、民族关系、外交政策等方面分析概括这一过渡性的具体表现。

在这一过渡过程中,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有何特色?

为什么?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单项选择题

  1A2D3D4A5D6D7C8D9D10C11D12D13A14A15A16D17B18B19B20D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

  

(1)由于社会经济改组和战争破坏,使失业者增多,农民负担还很重,民族资产阶级因“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而恐慌。

(2分)

  

(2)仍是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问题,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作斗争,巩固人民政权。

(2分)

  (3)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是主要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2分)

  (4)不要四面出击,处理好国内各阶级、政党、民族之间的关系,以便孤立和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

(2分)

  措施:

进行土地改革,合理调整工商业,在城市和农村大力发展生产力。

(2分)

  22答案:

  

(1)材料一反映农村重新出现土地买卖、租佃、高利贷盘剥的现象。

(1分)材料二反映我国农业发展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1分)如果任由材料一的现象发展下去,就会导致少数人发财致富,多数人贫穷破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就会在农村复辟。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农民个体分散的经营方式已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因此,只有实行互助合作,农业才能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才能巩固。

(2分)

  

(2)符合广大农民的愿望,能防止农村中的两极分化,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2分)

  (3)说明农业合作化的速度太快,与当时农村生产力的状况,尤其与农民的思想状况不完全适应。

(2分)

  (4)农业合作化的速度。

邓子恢是正确的。

材料三表明农业合作化的速度过快已引起部分农民的不满。

(2分)

  23答案:

  

(1)经济成分及其性质、地位

  ①封建自然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

在近代是清政府、北洋军阀政权的经济基础,是中国社会最落后的生产关系和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源。

  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而在中国出现的经济形式。

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其在中国的势力不断加强,是造成我国人民苦难、阻碍中国发展的主要因素。

  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它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同时也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它是一种革命的和进步的经济成分,它瓦解了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侵略起抵制作用,同时,对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瓦解作用也日益增长。

  ④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它通常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产物,它依附于帝国主义。

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之一。

  ⑤新民主主义经济。

它是一种革命型的经济,但并不是一种完整的经济形式。

新中国成立前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或解放区的经济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代表着民主革命各阶层的经济利益。

(5分)

  

(2)几种经济相互关系。

  ①自然经济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以及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发展都在瓦解着自然经济。

  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相互勾结、相互依赖、相互矛盾。

  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1927年后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求生存,具有革命性,同时又具有依赖性。

  ④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中含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其发展受到中外反动经济的严重阻碍。

(5分)

  24答案:

过渡:

(5分)

  

(1)经济上: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制度最终确立。

  

(2)政治上:

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民族关系上:

实行民族关系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

  (4)外交上: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特色:

(2分)

  

(1)经济上,通过赎买方式实现和平过渡。

  

(2)政治上,实行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原因: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民族资本主义是先进的经济成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的一面,为民主革命胜利作过贡献;民族资产阶级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