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分析框架下伊利财务报表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5696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0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佛分析框架下伊利财务报表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哈佛分析框架下伊利财务报表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哈佛分析框架下伊利财务报表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哈佛分析框架下伊利财务报表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哈佛分析框架下伊利财务报表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哈佛分析框架下伊利财务报表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哈佛分析框架下伊利财务报表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哈佛分析框架下伊利财务报表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哈佛分析框架下伊利财务报表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哈佛分析框架下伊利财务报表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哈佛分析框架下伊利财务报表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哈佛分析框架下伊利财务报表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哈佛分析框架下伊利财务报表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哈佛分析框架下伊利财务报表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哈佛分析框架下伊利财务报表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哈佛分析框架下伊利财务报表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哈佛分析框架下伊利财务报表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哈佛分析框架下伊利财务报表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哈佛分析框架下伊利财务报表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哈佛分析框架下伊利财务报表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佛分析框架下伊利财务报表分析.docx

《哈佛分析框架下伊利财务报表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佛分析框架下伊利财务报表分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哈佛分析框架下伊利财务报表分析.docx

哈佛分析框架下伊利财务报表分析

哈佛分析框架下伊利财务报表分析

一、公司简介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面简称伊利,成立于1993年,并在1996年3月12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

其前身为于1956年在呼和浩特回民区成立的养牛合作小组。

1958年改名为“呼市回民区合作奶牛场”,当时拥有1160头奶牛,日产牛奶700公斤,职工人数117名。

1983年,奶牛场“一分为二”,养牛部成立“呼市回民奶牛场”,加工部成立“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厂”。

1993年2月,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厂改制,由21家发起人发起,吸收其他法人和内部职工入股,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伊利集团,并于1993年6月14日更名为“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伊利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全的乳制品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符合奥运及世博标准、先后为奥运会及世博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其生产的奶类食品以“伊利”为品牌,其中有雪糕、雪条、奶粉、牛奶、酸奶和奶酪等多种产品,销售渠道遍布全国各地的超市和便利店等。

2013年,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477.79亿元,同比增长13.78%,实现净利润32.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4.4%。

在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全球乳业排名中,伊利位列全球乳业第12位,持续位列中国排名第一。

二、战略分析

(一)中国乳制品的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1)政治环境

由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我国2009年2月出台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部基本法,这部法律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首次规定了广告代言人代言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构成侵权的连带责任等。

为了保证这部法律的实施,国务院迅速跟进制定了《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配套行政法规。

特别是2013年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2014年3月15日实施的《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将在食品领域长期争论不休的“知假买假”是不是受到保护的问题明确规定了法院予以保护,同时规定了食品经营者、检验机构、挂靠机构的连带责任并进一步明确加十倍的惩罚性赔偿。

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构成了规范我国食品领域完善的法律体系,实现了我国的食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在法律制度的框架下运行的目标。

随我国食品安全保障的不断完善,作为该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乳制品企业,更是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提高、保证其质量,符合国家的法规要求。

法规越严格,企业的营业成本越高,这对于该行业企业具有洗牌作用,把那些规模小,生产落后的企业淘汰掉,但这对于乳制品行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作为龙头地位的伊利、蒙牛等大型综合乳制品企业,有资金、技术使得自身的产品快速达标国家标准,并利用这个洗牌机会迅速占领市场。

(2)经济环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对乳制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2年城市居民乳制品人均消费量32.46千克/年,而农村消费量为15.59千克/年,乳制品消费量总量的上升,使得近年来乳制品行业的收入一直以不低于15%的速度快速增长。

因此,乳制品企业的利润也随之高速增长;如下图:

各年度乳制品行业收入及其同比增长率

各年度乳制品行业利润及其同比增长率

中国乳制品企业也可以在新的一轮经济增长,人们消费能力快速释放中,得到更好的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前进的列车快速增长,在量与质两个方面都能得到提升。

(3)社会文化环境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文化水平迅速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营养的摄入,重视身体的健康,而牛奶作为营养丰富的产品在市场中除了饮料还扮演着营养品的角色,牛奶的需求量也逐年提高。

但我国目前的液态奶人均消费量只是日本的30%,美国的12%,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就地区而言,中小城市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而广大农村市场是尚未开拓到位的蓝海,虽然农村市场的增速可能不及其他级别的市场,但是整个体量上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就产品类型而言,2005年以来,乳制品产品不断细分消费群体,饮用场合,或者拓展新的消费品类,满足消费者细分需求。

因此乳制品未来的需求往两极化延伸:

营养和口味,而在这两级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分化出产品线的纵深——高端化和大众化。

因此我国的乳制品市场还可以继续快速增长,同时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也逐渐受人们的欢迎。

(4)技术环境

近年来乳制品生产在关于生产改良、灭菌灌装及风味乳制作方面有较大的变化,灭菌保鲜、灌装保存等技术的进步,导致现有产品逐渐被替代。

如,利用超高温瞬间灭菌技术,可以在几秒内把牛奶加热至135-150摄氏度,然后迅速冷却至室温。

该过程配合先进的无菌包装技术,能有效保存乳品或饮料的营养和味道。

同时,由于从产品包装至生产完成的过程均是在同一部机器密封无菌的区域内进行,确保了安全卫生且节约空间。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了加工时间,以较低的成本控制、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

企业利用生物技术酶法对牛乳中的蛋白质进行改性,水解消除乳球蛋白的过敏性,使牛乳内的蛋白质从组成上接近人乳,再对其补加活性物质溶菌酶及免疫球蛋白等功能因子,制成生物工程婴儿配方奶粉。

同时,新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可更多关注环境保护、原材料利用率的提高和企业的可持续成长问题,从而在生产方面越来越多地利用先进的科技。

在整体方面,乳制品行业的技术更新不是太快,创新点也比较少,企业因为技术原因而被淘汰的可能较低。

但我国乳制品设备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大约有20年的差距,这是因为我国的乳制品企业都是通过进口获得先进的生产设备,很少走自主研发的路。

(二)乳制品的微观环境分析

(1)行业内现有竞争者

在乳粉行业,国外企业占据了中国奶粉市场的半壁江山,主要有美赞臣、多美滋、惠氏、雅培滋等,而美赞臣、多美滋市场占有率均在15%以上,不过随着内资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及洋奶粉事件频发,内资品牌的乳粉增长很快。

在液态奶市场上,中国的三大巨头“伊利,蒙牛,光明”市场占有率已经高达65%,形成较强的寡头垄断格局,它们的综合市场占有率也接近40%,同时光明,三元等区域型乳企也占据着各地方市场。

另外一些以饮料,休闲食品起家的企业如旺旺,银鹭,哇哈哈等也通过生产含乳饮品在广大低线市场起到替代乳制品需求的作用

(2)供应商

目前乳制品行业正处在成熟期,消费者的需求大于供应,所以乳制品企业为了提高产量,从而带动奶源供应商,然而奶源供应商也存在利润空间狭小的问题,由此他们会产生非法经营的动机。

而奶源又是乳制品质量的基石,所以奶源供应商和乳制品再加工企业之间存在着一种制约机制。

所以要解决奶源问题,乳制品在加工企业应让渡一部分利润空间给供应商,由此保证奶源的质量。

(3)购买商

在三聚氰胺事件后,消费者则开始对乳制品的质量开始担心,虽然对食品安全逐渐放心了,但仍有部分消费者寻找替代产品,如豆制品,减少对乳制品的消费。

但是,随着中国放开“二胎”政策及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即所谓的老弱这增加,对营养品需求也增加。

市场总体是向好的方面发展的。

(4)潜在竞争

饮料企业的介入。

银鹭的花生牛奶、旺旺的旺仔、娃哈哈的营养快线和康师傅的奶茶等饮料占据了一部分乳制品市场,同时它们的系列饮料产品也侵蚀着饮料市场,并且这些有基础设备的企业,当有足够的利润时可以快速的进军乳制品行业,给现有的乳制品企业的经营带来压力。

电商进口奶的冲击。

国外品牌的乳制品通过电商,可能用其作为倒入流量的手段,但销售量增长到一定程度或出现瓶颈。

对于电商渠道而言,一般以价格和买赠等作为卖点,盈利能力不是短期考虑的因素,但进口牛奶可作为电商平台增加流量的一个品类,有一定的广告宣传意义,2012年1号店进口牛奶的销量已经占到全国海关进口总额接近40%。

由此可见,现阶段电商已经成为进口液态奶的销售主力。

但目前电商渠道仍以代理为主要模式,盈利能力较差,除非向直供方式转变,否则难以支撑长期的销售量增长,但是液态奶直供会受到国家政策和海关的限制,对质量安全的把控要求更高,所以我们认为,其未来销售量增长到一定空间或遇到瓶颈

(5)替代产品

豆制品、果汁饮料的冲击。

由于乳制品富含蛋白质,同时脂肪含量等也比较多,所含的热量比较高。

随着人们健康饮食、保持身材等消费观念的盛行,消费者开始热衷于这些富含维生素、热量较低的植物饮料,从而对乳制品起到替代作用,侵蚀着乳制品市场。

(二)企业自身状况分析

多年来,伊利根据乳业发展新特点,提出了继续深入贯彻“强化质量管理,深化基础建设,推进精确管理,提高费用使用效率、提升盈利能力”的经营方针,以质量领先为战略导向,聚焦资源,在持续推进奶源基地建设、精耕销售网络、不断优化和改善供应链整体运营效率等环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和部署。

(1)加强奶源建设,严格的质量管理战略

伊利高度重视奶源基地建设,始终坚持从源头确保产品的安全和优质,是我国最早进行奶源基地模式优化发展的乳品企业,拥有国内领先地位的优质奶源区域的原料奶牧场基地。

同时,产能建设及相关产业链建设居行业领先地位。

伊利开始采用以技术为依托的精确管理理念,要求把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为最为关注的重点,将奶农、牧场、奶站、供应商,加工经销商、服务商等都纳入质量控制系统,在国内率先推出全球领先的“全程可追溯”系统,将中国乳业带入崭新的“可追溯时代。

伊利还率先提出SQS奶站标准管理体系的概念,力争通过奶站管理精确化、卫生清洁化、收奶器具整齐化、挤奶规范化、标识统一化——“五化”管理,以及用标准化的程序指导奶站进行正确的质量管理。

这从源头起就上保障牛奶的卫生与质量。

(2)重视渠道拓展,完善的物流供应战略

伊利是行业内率先进行渠道下沉与创新的企业。

早在2006年就在全国开展了“织网计划”,率先完成了“纵贯南北、辐射东西”的战略布局,成为第一家覆盖全国市场的乳品企业。

同时,自2007年起就借助商务部“万村千乡”活动进入“农家店”等乡镇销售终端。

2013年,公司实施渠道精进管理,产品的市场渗透能力逐步提升。

伊利基于“成为世界一流的健康食品集团”的愿景,逐步以全球化的视野搭建供应网络。

在生产设备、检测器材、包材供应及原料奶供应等多个方面积极开拓国际资源,与全球顶尖的供应商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用全球的资源生产一流的乳制品,并把产品快速、及时运送到各地市场。

(3)注重技术创新,产品多样化战略

如今,消费者对牛奶饮品、奶酪、酸奶等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日趋强烈,而且这种需求还将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而不断增长。

伊利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加大对高端产品的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利润率。

并与各个专业研究机构紧密合作,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在此基础上伊利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乳业研究院”、第一个“中国母乳数据库”、第一家“母婴营养研究中心”。

同时,公司建立起一支知识全面、技术先进的研发队伍,吸纳了大量乳业研究人才。

经过多年的建设,公司建立了三级研发平台,保证产品创新的高质量和高速度。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和产品同质化的今天,伊利积极转变经营理念,注重品牌的建设与维护,建立独特个性文化价值的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伊利依靠独特的个性化品牌销售主张,率先超越质量时代,占领消费者市场,成为中国乳业个性化的领头羊。

三、会计分析

对于伊利的会计分析主要应收账款质量分析、存货质量分析和固定资产质量分析。

通过与其他同行业竞争者(光明乳业)的财务数据比较,我们认为伊利在这些方面的管理是比较好的,资产质量可信度较高。

伊利2010—2012年资产负债表单位:

资产类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货币资金

3,341,742,647

3,921,128,772

2,004,196,545

交易性金融资产

0

0

0

应收票据

22,500,000

105,810,000

130,950,000

应收股利

0

0

0

应收利息

0

10,280,139

4,802,837

应收账款

257,222,847

281,270,491

289,297,587

预付账款

1,239,509,229

834,925,418

647,829,589

其他应收款

112,983,445

264,442,578

135,578,675

存货

2,583,654,422

3,309,585,543

2,994,640,420

待摊费用

0

0

0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投资

0

0

0

其他流动资产

0

0

0

流动资产合计

7,557,612,590

8,727,442,941

6,207,295,653

投资性房地产

0

0

0

长期股权投资

605,602,432

566,779,673

568,453,184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7,735,872

14,316,800

16,719,808

持有至到期投资

0

0

0

固定资产

5,590,570,496

7,026,827,944

8,900,337,749

在建工程

666,373,112

1,590,594,865

1,511,183,266

工程物资

54,211,543

44,686,645

6,981,178

固定资产清理

0

0

0

生产性生物资产

136,219,933

871,363,646

1,339,660,397

油气资产

0

0

0

开发支出

0

0

0

无形资产

461,106,169

676,074,690

831,604,284

长期待摊费用

4,753,261

43,268,710

65,273,487

商誉

0

0

0

其他非流动资产

0

0

0

递延所得税资产

268,139,572

368,144,679

367,891,449

非流动资产合计

7,804,712,390

11,202,057,652

13,608,104,802

资产总计

15,362,324,980

19,929,500,593

19,815,400,455

负债及权益类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短期借款

2,697,833,904

2,985,290,639

2,577,793,522

应付票据

175,400,000

141,820,900

0

应付账款

3,704,272,507

4,378,729,526

4,361,200,925

预收账款

1,923,396,559

3,052,494,569

2,598,817,263

其他应付款

880,832,291

1,072,751,648

1,083,709,133

应付工资

871,916,067

1,214,563,278

1,209,096,332

应付利息

1,583,297

26,818,270

2,230,580

应付股利

9,440,770

9,440,770

12,159,548

应交税金

-114,443,393

-23,807,591

-369,661,190

预提费用

0

0

0

预计负债

0

0

0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48,267,979

7,689,014

2,550,000

其他流动负债

0

0

0

流动负债合计

10,198,499,981

12,865,791,023

11,477,896,113

长期借款

59,729,000

7,179,000

4,629,000

长期应付款

5,401,474

专项应付款

69,971,733

58,005,124

63,545,426

其他非流动负债

514,166,043

691,044,893

741,978,095

递延所得税负债

2,520,580

2,007,720

2,368,171

非流动负债合计

651,788,830

758,236,737

812,520,692

负债合计

10,850,288,811

13,624,027,760

12,290,416,805

实收资本

799,322,750

1,598,645,500

1,598,645,500

资本公积

2,653,626,149

1,851,176,038

1,844,500,201

盈余公积

406,917,510

532,015,115

683,385,458

未分配利润

358,683,158

2,042,805,093

3,208,979,718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30,403

-788,731

-610,641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

4,218,519,164

6,023,853,015

7,334,900,236

少数股东权益

293,516,106

281,619,821

190,083,417

所有者权益合计

4,512,035,270

6,305,472,836

7,524,983,653

负债及权益合计

15,362,324,081

19,929,500,596

19,815,400,458

对于传统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应收账款、存货及固定资产的质量,最容易出现问题,其中被虚增的可能性比较大,事关企业的资产净额的真实性。

伊利2012年各重点金额及其所占总资产的比例(单位:

元)

关注对象

重点项目及其所占总资产比例

会计政策

资产质量

应收账款(1.46%)

坏账准备

存货(15.11%)

存货跌价准备

固定资产(44.92%)

资产减资准备

(1)应收账款分析

伊利坏账计提政策:

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使用余额百分比法,根据相应的计提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关联方不计提坏账准备。

期末将预付账款的期末余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后,计提坏账。

伊利的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重和坏账计提比例(单位:

元)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组合应收账款账面余额

279,590,051.19

305,728,794.71

314,453,899.40

坏账计提比例

8%

8%

8%

单项金额虽不重大但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

436,114.19

740,571.95

735,571.95

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

100%

100%

100%

坏账准备合计

22,803,318.29

25,198,875.53

25,891,883.90

综合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8.14%

8.22%

8.21%

应收账款余额

257,222,847.09

281,270,491.13

289,297,587.45

资产总额

15,362,324,980.00

19,929,500,593.00

19,815,400,455.00

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重

1.67%

1.41%

1.46%

从上表可以看到,伊利的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的比例约为1.45%,说明伊利在销售过程中保证账款及时收回,减少坏账损失,同时伊利在商品交易中的地位还是比较强势、有力的。

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综合计提比例为8.2%左右,相比同行光明乳业坏账计提比例为7.1%,伊利对应收账款的处理更加的谨慎,但这也人为的提高了营业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净利润。

伊利每年均有单项金额为70万的应收账款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约占应收账款的0.2%,与光明乳业的3%相比较,这说明伊利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的力度比较强,这种方法应该继续保持。

虽然伊利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较为严格、谨慎,但是其计提坏账准备所使用的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不利于企业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不能及时反映应收账款的可回收的风险,不利于企业的管理。

(2)存货分析

伊利对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及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

年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后,按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提取或调整存货跌价准备。

2010—2012年,伊利的存货余额和存货减值准备的情况(单位:

元)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存货账面余额

2,586,987,985.63

3,316,677,453.55

2,999,752,749.83

其中:

原材料占存货比重

36.82%

45.70%

52.50%

库存商品占存货比重

35.79%

34.42%

30.07%

存货跌价准备

3,333,563.02

7,091,909.92

5,112,329.07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比例

0.13%

0.21%

0.17%

存货账面价值

2,583,654,422.61

3,309,585,543.63

2,994,640,420.76

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

16.82%

16.61%

15.11%

从表可知,伊利的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大约为16%,且大部分存货为原材料和库存商品,原材料的占比持续增加,在2012年期末高达52.5%,其中原材料中以原料奶为主。

在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如下图),可知原料奶的价格持续升高,从2009年6月开始,原奶价格开始报复式上涨,2010至2012年的24个月时间,原料奶价格累计上涨30%左右。

这对于增加存储原奶的伊利是有利的,并且这种局面不会在短期内得到改变,因为奶牛从出生到可产奶的生长周期较长。

所以对于原材料的跌价准备可以少计提,当然原奶的保质期也是比较短暂的,所以存储过多会因变质而造成损失,同时也会占用过多的资金,造成资金压力、风险过大。

我国原奶价格历史波动曲线

而库存商品占存货的比重持续下降,从2010年的35.79%下降为2012年的30.07%,这是由于消费者对牛奶质量安全信心的逐渐恢复,销售情况改善、产品流通速度快所致。

所以,上面的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伊利对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比例偏低。

这样存货对资金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对企业更有利。

但与光明乳业对存货所计提的19.28%的跌价准备相比较,确实偏低。

伊利对于未来的原材料价格、产品价格的预测,有点乐观。

所以,伊利的存货虽然跌价可能性不高,但是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到存货的质量,其对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比例(0.19%左右)是偏低的。

(3)固定资产分析

伊利的固定资产以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并从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次月起,采用直线法(年限平均法)提取折旧,固定资产的残值率均为5%。

固定资产的减值测试方法、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固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估计其可收回金额。

可收回金额根据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当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固定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固定资产的折旧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固定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

2010—2012年,伊利的固定资产情况(单位:

元)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固定资产账面余额

5,622,342,009.03

7,051,925,872.05

8,932,929,828.69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8,408,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