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安庆市届高三三模考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5928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安庆市届高三三模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安庆市届高三三模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安庆市届高三三模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安庆市届高三三模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安庆市届高三三模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安庆市届高三三模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安庆市届高三三模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安庆市届高三三模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安庆市届高三三模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安庆市届高三三模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安庆市届高三三模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安庆市届高三三模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安庆市届高三三模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安庆市届高三三模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安庆市届高三三模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安庆市届高三三模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安庆市届高三三模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安庆市届高三三模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安庆市届高三三模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安庆市届高三三模考试.docx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安庆市届高三三模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安庆市届高三三模考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安庆市届高三三模考试.docx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安庆市届高三三模考试

2015年安徽省安庆市高考生物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3分)(2015•安庆三模)201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了大脑定位系统细胞,其中网格细胞周期性地响应于空间环境而产生兴奋并发射信号,将空间组织成一个动态的导航网格.下列关于网格细胞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与蓝藻细胞相比,该细胞有细胞核而无叶绿体

B.

与红细胞相比,该细胞的细胞膜面积显著较小

C.

高度分化,有潜在的全能性但难以表达

D.

响应特定空间环境时,Na+通过主动运输内流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中含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

3、静息时钾离子的外流方式和兴奋时钠离子的内流方式都是协助扩散.

解答:

解:

A、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其细胞中既无细胞核也无叶绿体,A错误;

B、网格细胞属于神经细胞,其表面有许多突起,如树突和轴突,所以其细胞膜面积显著的大于红细胞的细胞膜面积,B错误;

C、网格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其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受精卵的相同,故有潜在的全能性,但所有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都难以表现出全能性,C正确;

D、响应特定空间环境时,Na+通过通道内流,这种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协助扩散),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以“网格细胞”为素材,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3分)(2015•安庆三模)为验证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下列四组实验装置中,左瓶内的溶液为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右瓶内的溶液为澄清的石灰水,其中设计正确的是()

A.

B.

C.

D.

考点:

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分析:

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原理是:

(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

(2)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鉴定,因为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重铬酸钾鉴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2、为验证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正确的实验设计装置,应为左瓶产生的CO2气体,能通入右瓶的澄清的石灰水中.

解答:

解:

该实验为验证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故正确的实验设计装置应为左瓶产生的CO2气体,能通入右瓶的澄清的石灰水中.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3.(3分)(2015•安庆三模)爱尔夏花牛的斑点颜色有红色和褐色两种,颜色的基因型与相应的表现型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MM

Mm

mm

雌性的表现型

褐色

红色

红色

雄性的表现型

褐色

褐色

红色

A.

褐色母牛产下的红色小牛必为雌性

B.

褐色母牛产下的褐色小牛必为雄性

C.

红色公牛的子代雌性可能为褐色

D.

红色公牛的子代雄性必为红色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

爱尔夏花牛的斑点颜色由一对等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褐色母牛的基因型为MM,其后代可能有两种基因型:

MM和Mm,若为MM,则不论雌雄均为褐色;若为Mm,则雌性为红色,雄性为褐色.

解答:

解:

AB、褐色母牛产下的红色小牛必为雌性,但若产下褐色小牛,则雌雄均有可能,A正确、B错误;

CD、红色公牛(mm)的子代(_m)中,雌性必为红色,雄性则可能为红色或褐色,C错误、D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运用,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分)(2015•安庆三模)镰刀形细胞贫血症主要流行于非洲疟疾猖獗的地区.具有该病突变基因的杂合子并不表现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症状,却对疟疾有比正常纯合子更强的抵抗力.进一步研究表明,杂合子能同时合成正常(占60%)和异常(占40%)两种血红蛋白.下列关于该突变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现型完全相同

B.

该突变基因的有害是相对的

C.

该突变基因的频率,疟疾流行区高于非流行区

D.

在疟疾流行区,该突变基因的杂合子频率最高

考点:

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

据题干信息可知,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均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状,但杂合子对疟疾有比正常纯合子更强的抵抗力,二者在这一性状上的表现并不相同.

解答:

解:

A、杂合子对疟疾有比正常纯合子更强的抵抗力,二者在这一性状上的表现并不相同,A错误;

B、杂合子对疟疾有比正常纯合子更强的抵抗力,故说明该突变基因的有害是相对的,B正确;

C、由于杂合子对疟疾有更强的抵抗力,杂合子比例增高,故该突变基因的频率,疟疾流行区高于非流行区,C正确;

D、由于杂合子对疟疾有更强的抵抗力,更适应环境,故疟疾流行区,该突变基因的杂合子频率最高,D正确.

故选:

A.

点评:

本题结合镰刀形细胞贫血症考查了基因突变的特点和相对性,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5.(3分)(2015•安庆三模)2014年以来,多位明星因吸毒而被刑拘或判刑,引发了社会对毒品危害的讨论.如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传递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可卡因可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减少

B.

结构①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中不需要消耗能量

C.

多巴胺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即被降解

D.

“瘾君子”不吸毒品就精神萎靡,这与对多巴胺的依赖性有关

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结构①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称为胞吐;多巴胺能与结构②特异性结合并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可卡因可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加,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缺少时,精神萎蘼,四肢无力.

解答:

解:

A、可卡因可抑制多巴胺转运体将突触间隙的多巴胺运回到突触小泡内,因此可卡因可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含量增加,A错误;

B、结构①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该过程需消耗能量,B错误;

C、由题图可看出,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运回突触前膜,而不是被降解,C错误;

D、多巴胺使人产生快感,瘾君子产生了多巴胺依赖性,不吸食毒品会表现精神萎靡,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兴奋的传递、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6.(3分)(2015•安庆三模)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最终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

B.

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C.

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

D.

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不可能呈“S”型增长

考点: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

群落演替是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不一定能演替到森林阶段.

群落的结构特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2、水平结构:

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解答:

解:

A、自然条件会影响群落的演替,条件适宜,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A错误;

B、森林中动物的垂直结构是由其食物和栖息地决定的,B错误;

C、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C正确;

D、虽然食物十分充足,但可能存在天敌等环境阻力,社鼠的种群数量可能呈“S”型增长,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4分)

7.(14分)(2015•安庆三模)实验小组想利用下列装置测定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请回答有关问题.

(1)若乙装置为对照组,则其和甲装置的区别应为装置中放置死亡的植物.

(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

①在甲、乙两装置的烧杯中加入NaHCO3溶液(NaOH或NaHCO3).

②将两装置放在适宜的光照下照射1h,测定红墨水滴的移动距离.

③实验结果:

乙装置中红墨水滴向右移动0.5cm,甲装置中红墨水滴向右移动4cm.

(3)测定植物的呼吸强度.

①在甲、乙装置的烧杯中加入NaOH溶液(NaOH或NaHCO3).

②将两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1小时,温度与

(2)中温度相同.

③实验结果:

乙装置中红墨水滴向右移动0.1cm,甲装置中红墨水滴向左移动1.5cm.

(4)综合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实际光合强度为每小时红墨水滴向右移动5.1cm.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1、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在甲、乙两装置的烧杯中加入NaHCO3溶液,可以补充光合作用吸收消耗的CO2,确保装置中甲中红墨水移动是光合作用释放的O2引起的.

2、测呼吸作用强度,在甲乙烧杯中加入NaOH可以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确保装置甲中气体变少是由于呼吸作用吸收02导致的.

解答:

解:

(1)实验中要排除微生物呼吸、瓶中空气受温度等变化影响,故在乙装置中放置死亡的植物.

(2)①净光合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氧气的生成量、CO2的吸收量或是有机物的积累量表示,现要用该装置测净光合要通过检测气体变化来表示,烧杯中是NaHCO3溶液,可以补充光合作用吸收消耗的CO2,确保装置中甲中红墨水移动是光合作用释放的O2引起的,以此来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

③由前面分析可知甲中光合作用时内部的气体整体会增多,故向右移动.

(3)测呼吸作用强度,首先应该排除光合作用的影响,故装置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在黑暗里只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呼吸作用O2的利用量等于O2的吸收量,植物呼吸作用CO2的产生量等于CO2的释放量,故可以用O2的吸收量或是CO2的释放量来表示呼吸作用.在甲乙烧杯中加入NaOH可以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从而确保装置甲中气体变少是由于呼吸作用吸收O2导致的.

③甲装置中气体减少,故向左移动.

(4)实际光合作用等于净光合+呼吸作用,通过甲乙装置对比排除装置内微生物呼吸及气体受温度变化等的影响,可知每小时净光合导致右移4﹣0.5=3.5cm,每小时呼吸作用导致向左移动1.5+0.1=1.6cm,故综合来看实际光合强度导致每小时3.5+1.6=5.1(cm).

故答案为:

(1)装置中放置死亡的植物

(2)NaHCO3右

(3)NaOH黑暗左

(4)右5.1

点评: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实验设计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8.(8分)(2015•安庆三模)为研究IAA(生长素)和GA(赤霉素)对植物茎伸长生长的作用,用豌豆做了一系列实验,请分析回答:

(1)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TIBA(IAA抑制剂)和S﹣3307(GA抑制剂)处理豌豆黄化苗茎切断,测量结果如下图1、图2所示.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实验均出现茎切断伸长生长受抑制现象,表明IAA和GA都能促进茎的伸长生长.

(2)植物体内的GA有GA1、GA2…等多种,已知GA1由GA20转化而来的,转化过程如图3:

有人发现,豌豆去顶后,茎秆中IAA浓度降低,无活性的GA20向有活性的GA1转化也减少,由此推测IAA在GA1激素合成中起作用.

(3)为验证上述推测正确与否,做了如下实验:

将豌豆的茎切段浸入含有14C的GA20的培养液中,施加适宜浓度的IAA或不施加IAA,后者茎切段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含有14C的无活性的GA20,而前者茎切段中则是含有14C的有活性的GA1.结果表明生长素具有促进GA1

合成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生长素最终促进GA3氧化酶Ⅱ基因的表达.

考点:

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

据图分析:

图1、图2两组实验均出现茎切段的伸长生长受抑制现象,表明IAA和GA具有协同作用(或都能促进茎的伸长生长);豌豆去顶后,茎杆中IAA的浓度降低,无活性的GA20向有活性的GAl的转化也减少,生长素具有促进GA1的合成作用;采用同位素示踪法追踪GA20的转化途径,结果表明生长素具有促进GA1的合成作用,生长素最终促进GA3酶基因的表达.

解答:

解:

(1)两组实验均出现茎切段的伸长生长受抑制现象,表明IAA和GA都能促进茎的伸长生长.

(2)豌豆去顶后,茎杆中IAA的浓度降低,无活性的GA20向有活性的GAl的转化也减少,生长素具有促进GA1的合成作用.

(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中有活性的GA1,是由无活性的GA20经GA3氧化酶催化产生的,所以生长素可能通过促进GA3氧化酶基因的表达,来促进GA1的合成的.

故答案为:

(1)都能促进茎的伸长生长

(2)GA1

(3)促进GA1合成GA3氧化酶Ⅱ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调节实验等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够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9.(10分)(2015•安庆三模)2014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环境保护也已经立法.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为了响应“向污染宣战”的号召,我们应该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减少废物产生,可降低环境污染.图中C和D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生态系统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之一,是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可逆转;若图中C的食物中D占

,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C获得3KJ能量,需要A固定210kJ能量.

(3)若火山爆发将上述生态系统毁灭,在火山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考点:

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

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③代表呼吸作用、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C、D表示消费者,E表示无机环境.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据此解答.

解答:

解:

(1)物质循环再生可减少废物产生,降低环境污染.图中A和E有双向箭头,且A、C、D都有箭头指向E,可以判断E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为生产者,则C、D为消费者.C和D共同以A为食,存在竞争关系,同时C又以D为食,存在捕食关系.

(2)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若C的食物中D占

,则A占

,若C获得3kJ能量,需要A固定的能量为3×

÷10%÷10%+3×

÷10%=210kJ.

(3)若火山爆发导致该生态系统毁灭,则原有条件不复存在,故在火山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故答案为:

(1)物质循环再生捕食和竞争

(2)自然选择210

(3)次生演替

点评: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计算能力.

10.(22分)(2015•安庆三模)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

Ⅰ.小麦的颖色有黑颖、黄颖、白颖三种,其性状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如图1所示:

现有三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品系甲(黑颖)、乙(黑颖)、丙(黄颖),品系间的杂交结果如下表(F2为相应组别的F1自交所得):

杂交组合

F1

F2

第一组

甲×乙

黑颖

黑颖

第二组

乙×丙

黑颖

黑颖:

黄颖=3:

1

(1)品系甲的基因型为AAbb,第一组得到的F2黑颖后代能否发生性状分离?

不能.

(2)第二组得到的F2黑颖个体间进行随机授粉,所得到的F3表现型及比例为黑颖:

黄颖=8:

1.

(3)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基因所在片段与B基因所在片段发生互换,该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或答易位).

(4)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如图2所示(图中一个字母代表一个染色体组).

①该图表明,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②普通小麦与二粒小麦杂交的后代高度不育,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

难以产生可育配子.理论上该后代自交产生可育普通小麦的概率为(

)14.

Ⅱ.欲获得普通小麦的单倍体植株,选材非常重要.

(1)一般来说,在单核(靠边)期花药离体培养的成功率最高.为了选择该时期的花药,通常选择完全未开放的花蕾.

(2)得到的单倍体植株体细胞内有3个染色体组.

(3)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给小麦导入一抗锈病基因R,一般不能(填“能”或“不能”)利用农杆菌转化法.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

分析图1:

A基因控制黑色素,B基因控制黄素色,A与B同时存在表现为黑色,所以黑色的基因型是A___,黄色的基因型是aaB_,白色的基因型是aabb.

分析表格:

第二组:

乙(AA__)×丙(aaBB)→黑颖(AaB_)→黑颖(A_B_):

黄颖(aaB_)=3:

2,没有出现aabb白色,说明第二对基因没有性状分离,即乙黑颖的基因型是AABB;

第一组:

甲(AA__)×乙(AABB)→黑颖(AAB_)→黑颖(AAB_),由于“三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品系”,所以甲黑颖的基因型是AAbb.

解答:

解:

Ⅰ.

(1)根据题意,A___为黒颖,aaB_为黄颖,aabb为白颖.第二组中亲本为AA__和aaBB,F1为AaB_,F2黒颖:

黄颖=3:

1,推知F1为AaBB,进而推知乙为AABB,甲基因型不同,所以甲是AAbb.第一组得到的F2黑颖为AA__,后代仍是黒颖,不能发生性状分离.

(2)第二组得到的F2黑颖为

AABB+

AaBB,产生配子为

AB+

aB,随机授粉,则所得F3为

AABB(黒颖)+

AaBB(黒颖)+

aaBB(黄颖),即黑颖:

黄颖=8:

1.

(3)A基因和B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所以A基因所在片段与B基因所在片段发生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4)①新物种的形成一般是通过长期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但并不是必然的.

②同源染色体不能完全配对会导致联会紊乱.该后代为AABBD,自交产生可育普通小麦个体,必须能产生ABD的配子,由于D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全部分配到一个配子中的机会是(

)7,受精得到AABBDD的机会是(

)7×(

)7=(

)14.

Ⅱ.

(1)在单核(靠边)期花药培养的成功率最高.为了选择该时期的花药,通常选择完全未开放的花蕾.

(2)普通小麦是含有6个染色体组,其单倍体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3)小麦是单子叶植物,一般不能用农杆菌转化法.

故答案为:

Ⅰ.

(1)AAbb不能

(2)黑颖:

黄颖=8:

1

(3)染色体(结构)变异(或答易位)

(4)①地理②联会紊乱(

)14

Ⅱ.

(1)单核(靠边)完全未开放

(2)3

(3)不能

点评: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过程、条件等基础知识;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和表中信息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