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6055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3章物理知识点总结

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初三物理第13章学案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第1节弹力弹簧测力计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3.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方法

学习重点:

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学习难点:

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

力的作用效果有、。

二、进行新课

(一)看教材图13.1—1所示,并利用手边物品进行试验,体验弹力。

完成

以下内容:

直尺、橡皮筋、弹簧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

有些物体不能恢复原状如,物体的这种特性叫。

而物体由于弹性形变变化产生的力我们叫做。

针对训练:

完成P5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一题。

(二)弹簧测力计:

看教材P52-53页,完成以下内容。

1、弹簧测力计原理:

2、通过用弹簧秤测你头发能承受的拉力等实验合作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

用;并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针对训练:

完成P5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二.四题。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惑:

四、达标训练

1、用手拉弹簧测力计越来越费力,是因为(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因为人是受力的物体,所以感到费力

C.弹簧越来越紧,阻力大,拉起来费  

  D.弹簧的伸长越长,所需拉力越大

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3、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B.只要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C.只要物体发生运动就一定受到弹力作用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产生弹力

4、如图所示的弹簧秤的最小分度是牛

顿,它的测量范围______牛顿,用这个弹簧秤不能测量重力超过牛顿的物体,下面挂的重物G是____牛顿.

 

5、一个水平放置的弹簧,在左右两端各用10N的水平拉力沿弹簧的径向向

相反的方向拉弹簧,则这时弹簧受的弹力大小是N,若弹簧被拉

长4cm,,若把此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另一端用20N的力拉,弹簧的伸长量

cm。

 

第2节重力

编写教师:

赵新宫里中学

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知道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学习重点:

重力的定义,重心和重力的方向

学习难点:

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

知识回顾:

什么是力?

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二、新课学习

(一)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手边物品完成《想想做做》并阅读课本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是万有引力

2.是重力

(二)合作探究:

1、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组内或同桌完成P56页填空和图表并回答图表下面的问题)

实验结论:

2、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

常数g=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g=。

针对训练:

课后P59页1、2题

(三)、自主学习:

阅读P57页内容并观察分析图13.2-5和13.2-6完成以下问题。

1、重力的方向:

利用手边物体做自由落体,观察自由落体的小球运动方向,和建筑工人砌砖是常常利用挂重物的细线来判断垂直方向,试说明原因并判断重力的方向?

2、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

针对训练:

综合能力训练P58页,基础训练第5、6题.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惑:

四、达标检测

1、下列关于重力说法正确的是()

A.向空中上抛一只篮球,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上的重力作用

B.汽车在下斜坡时,受到的重力方向垂直于坡面

C.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上

D.地面的附近的物体在没有其他物体支持的时候,会落向地面,是受到重力的原因

2、一个质量为40kg的学生,在地面上时,对地球的吸引力大小约为______N。

3、对g的说法正确的是()

A.1kg等于9.8N B.1N等于9.8kg

C.1kg质量的物体,受到重力9.8ND.1N重力的物体,质量是9.8kg

4、质量为1.2t的重物,所受重力是______N,当其被吊车加速向上吊起时,物体重力

将______(填变大、不变、变小)。

5、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C.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其重心位置一定改变

D.

物体放置的位置发生改变.重心对物体的位置不会改变

 

第3节摩擦力

编写教师:

赵新宫里中学

学习目标: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

探究出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

学习重点:

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作用,知道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

学习难点: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

1、地面上滚动的小球为什么会慢慢停下来?

2、我们必须施加一定力才能把桌子推动,

试分析原因

二、自主学习

阅读P60页本节第一段,完成以下内容:

1、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3、摩擦力的方向:

三、合作探究(阅读P60页探究部分内容,组内交流完成以下内容)

1.猜想与假设:

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2.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设计实验步骤

 

设计表格

 

选择器材,完成实验

3.展示交流

我组验证的猜想是。

简述实验设计,结论是。

交流总结:

摩擦力的大小跟有关,摩擦力就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有关摩擦力越大。

四、应用与提高(知识就在你身边,阅读科学世界)

1、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摩擦力?

哪些地方摩擦力起不良作用?

2、说一说以上实例,有益的摩擦力是如何增加的,有害的摩擦力是如何减小的。

2、整理总结: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

五、针对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3

2.鞋底为什么要做上花纹?

3.小时候我们都到河里捉过

呢鳅,为什么很难捉到?

4.冬天雪后,为便于行走在斜坡路上要撒些沙子,而平常路上要有沙子会引发车祸?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

我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惑:

七、当堂达标:

综合能力训练P61页基础训练部分。

 

第4节杠杆

编写教师:

赵新宫里中学

学习目标: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五要素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

3、会画杠杆的力臂

学习重点、难点:

力臂的画法、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看谁能完成

问:

谁能用手把铁钉拔出(请班上公认的大力士示范)?

(出示铁钉、长木板,用羊角锤把铁钉钉入木板。

问:

那我们能否借助其他工具来完成呢?

怎么拔?

二、新课学习:

(一)自主学习杠杆(阅读64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杠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支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力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阻力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

如图1所示,杠杆OA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2是力F2的力臂,在图中画出F1的力

臂和力F

总结:

画力臂的方法

针对训练:

图1

1、课后练习3题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阅读课本P65页内容,小组合作结合图13.4—5,按步骤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

条件,完成P65页表格数据

分析表中数据讨论,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用字母可以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教材“杠杆的应用”部分

小组讨论并交流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举例并说明。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惑:

四、当堂达标:

综合能力训练P64页,基础训练部分

 

 

第5节其他简单机械

编写教师:

赵新宫里中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组装和使用滑轮组

4、通过科学世界了解轮轴和斜面及简单机械的广泛应用。

学习重点:

定滑轮、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

滑轮组的装配及省力情况

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

提问:

杠杆可以分成几种?

省力杠杆的特点是什么?

阅读课本图13.5-1并讨论:

要将一袋大米提到二楼,他是向什么方向用力的?

为什么胖子能拉上去,但首瘦子不行,这个装置能省力吗?

升国旗时,是向哪个方向拉绳子的呢?

 

(二)探究新知

阅读教材69-70页相关内容,完成:

1、结合图13.5—3,自主探究定、动滑轮的特点,让学生完成以下表格

        

滑轮

定义

省力情况

优点

不足

实质

定滑轮

动滑轮

2、和动滑轮可以组成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并完成想想议议

针对训练1:

完成课后题第1题

4、阅读并思考P71-72页《科学世界》相关内容,组内合作完成《科学世界》内相关问题。

针对训练2:

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和斜面?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惑:

(四)达标训练

1、滑轮组是有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使用滑轮组既可________又可___________.

用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当拉力F将绳子自由端拉下2米时,物体才上升0.5米,由此可知该滑轮组是一个_________.

2、学校升旗仪式上,当升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时,旗子就会徐徐上升。

这是由于旗杆顶

部有一个滑轮,它能改变力的方向,但(选填“能”或“不能”)省力。

3、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

4、用一个动滑轮将重120N的物体匀速提起(动滑轮重、摩擦忽略不计),所用拉力为()

A.120NB.60NC.240ND.30N

5、如图所示,工人用扳手拧螺母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扳手相当于一个费力杠杆

B.使用扳手时,手离螺母越近越省力

C.使用扳手可以省功

D.使用扳手用力拧螺母时,最好戴上手套,避免手受伤

6、用右图示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若拉力F将绳子的自由端移动1.5

m

时,重物升高0.5m,请你在图中画出绳子绕法。

绕绳方法总结:

7、如图所示,用滑轮分别将重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

升相同高度。

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重小于物重G,

所用拉力分别为F甲、F乙,则F甲F乙(填”>”、

“=”或“<”)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编写教师:

赵新宫里中学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重力、弹力、摩擦力、杠杆、滑轮、滑轮组等知识点,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体系

2.通过对杠杆平衡条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加深理解及其应用和练习巩固、拓展延伸来找出规律,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构建知识体系;灵活运用力和机械知识解答生活中相关问题

重点:

运用力、杠杆及平衡原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特点和实质、较熟练地分析解决与其相关的实际问题物

复习过程

(一)构建知识网络

弹力:

1定义________,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_____

定义:

由于地球_____________而受到的力

大小:

与___成正比关系式:

______

重力三要素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的种类作用点:

_________密度均匀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在______

定义:

阻碍物体___________运动的力

摩擦力:

种类:

滚动摩擦力、___摩擦力、_______摩擦力

摩擦力影响因素:

1.______;2.________

      增大________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增加________

义:

 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一点:

支点

五要素  二力:

动力、阻力,符号分别为______和_______

杠杆       二臂:

动力臂和阻力臂,符号分别为___和__

平衡原理:

_×_=_×_即:

___=___

简单机械        省力杠杆:

L1_L2F1_F2如____;

分类 费力杠杆:

L1_L2 F1_F2,如____;

等臂杠杆:

L1_L2F1_F2,如____。

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

      定滑轮 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

滑轮     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动滑轮 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

__________力

滑轮组省力规律:

有几段绳子与__动轮连接,所

用的拉力就等于物体与动滑轮总重力的_______

(二)典型例题透析

一.重力

【例1】如图13-1所示,质量为1kg的小球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用力的示意图法在图中画出它所受的重力G(g=10N/kg)。

图13-1

【提示】先求出小球的重力,然后再根据要求画出重力的示意图即可。

二.摩擦力

【例2】如图13-2所示,是小芳在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时的情景。

(1)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作 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若在木块上再放一个砝码,则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当木块在水平上静止,不再受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时,木块与水平面间____(填“有”或“无”)摩擦力。

图13-2

【提示】当木块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放入砝码后压力变大,即可判定出摩擦力的变化。

当木块不受拉力且静止时,木块受平衡力,如果有拉力与摩擦力构成平衡力,所以摩擦力不存在,否则,摩擦力不存在。

三.杠杆

[例3]如图13-3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都相同.下列四项操作中,会使杠杆右端下倾的是()

图13-3

①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小格

②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小格、

③在杠杆的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

④在杠杆的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

A.②③    B.②④C.①③D.①④

【思路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O为支点,两侧的钩码重力分别为动力和阻力,格数为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哪边力与力臂的乘积大,杠杆就会向哪端倾斜。

四.滑轮、滑轮组

【例4】用下图示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若拉力F将绳子的自由端移动1.5m时,重物升高0.5m,请你在图中画出绳子绕法。

【思路分析】:

若要使重物升高0.5m,绳子的自由端将移动1.5m,应使重物由3股绳子承担。

本题考查了基本作图能力,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搞清用多大的力,有机股绳子与动滑轮相连接,体现了新课标中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图13-4图13-5

【例5】如右图所示,用滑轮分别将重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

相同高度。

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重小于物重G,所用拉力分别为F甲、F乙,则F甲----F乙(填”>”、“=”或“<”)

【分析】定滑轮的特点是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因此F甲=G;动滑轮可省一半力,则F乙=0.5G。

本题主要考查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掌握情况。

(三)复习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惑:

(四)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如图13-4所示,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工具是()

图13-4

2.如图13-5所示下列图像中,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

图13-5

3.如图13-6所示,均匀木棒AB长为1m,水平放置在O、O'两个支点上。

已知AO、O'B长度均为0.25m。

若把B端竖直向上稍微抬起一点距离,至少需要用力20N;若把B端竖直向下稍微压下一点距离,则至少需要用力(  )

A.20N B.40N C.60N  D.8ON 

图13-6

图13-7

4.如图13-7所示,杠杆AOB的A端挂重为GA的物体,B端挂重为GB的物体,杠杆平衡时AO处于水平位置,若AO=BO,杠杆自重不计,则GA与GB的大小关系是()

A.GA>GBB.GA=GBC.GA<GBD.无法比较

5.如图13-8所示,轻质杠杆OE可绕O点转动,其中杆上相邻各点之间距离相等,在C点处挂一重为20牛的物体G,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

图13-8

图13-9

A.在A点作用一个竖直向下的力,大小为60N

B.在B点作用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大小为40N

C.在D点作用一个竖直向下的力,大小为15N

D.在E点作用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大小为12N

6.如图13-9所示为一粗细相同、密度均匀的木头,放在水平面上,若一名同学想用力将A端抬起,若用力方向始终与木头垂直,直至木头竖直放置,如虚线所示,则用力的大小变化是()

A.越来越大B.越来越小   C.大小不变D无法判定

二、填空题

7.各式各样的剪刀都是一对对的杠杆。

如图13-10所示,要剪开铁皮,应该用最合适;剪纸或布时,应该用最合适。

(选填标号)

图13-10

8.如图13-11是一种拉杆式旅行箱的示意图,使用时相当于一个 (填“省”或“费”)力杠杆;若箱和物品共重100N,动力臂是阻力臂的5倍,则抬起拉杆的力至少为 N.

图13-11    

图13-12

9.如图13-12所示,工人用动滑轮将重400N的木箱匀速向上提升,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在此过程中,工人用的拉力为N,木箱的重力势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

10.如图13-13是正在足球场上滚动的足球,请画出足球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图13-13  

图13-14

11.一块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形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在要将木板从N端抬起,请你在图13-14中标出支点O的位置,并画出所用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和动力臂L(板的厚度不计)。

四、实验题

1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

图13-15

(1)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动木块,使其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13-15所示。

根据______知识可知,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N.

(2)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

他由此得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

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13.小明用天平、钩码、弹簧秤研究物体所受重力跟物体质量的关系,测量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图13-16

(1)某次测量弹簧秤的读数如图13-16甲所示,请你将弹簧秤的读数填入上表空格

(2)根据上表记录的实验数据,在乙图中作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像。

(3)

由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用

天平称量钩码质量时,要注意使用天平之前,应该使游码停留在位置。

五、计算题

14.图13-17为用道钉撬来撬铁路枕木上道钉的图片,若阻力F2为1500N,根据图片估算此道钉撬所用最小动力F1的大小。

图13-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