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十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1609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十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十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十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十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十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十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十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十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十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十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十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十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十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十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十篇.docx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十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十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十篇.docx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十篇

2021年关于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十篇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篇1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融入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情感,千言万语也还说不清,我今天就来说说我过的元宵节。

  我们每年都要吃汤圆,而汤圆的寓意是团团圆圆一家欢,只要一家人在一起那幸福的感觉就像汤圆里的馅一样甜甜蜜蜜,让人永生难忘!

只要一家人能团圆胜过千千万万的礼品,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聚杯共庆,消除了新年的寂寞,这比无数个祝福都要温暖!

  忽然,“……”新年的钟声响起了,刹那间城市沸腾了!

万支烟花直冲云霄,如银箭,如流星,更如一个个小火球冲向黑夜,它们划破黑夜,接着烟花交在一起,爆炸了,在天空中画出了一个个鲜艳的花朵,亮光交织在一起,为黑夜描绘出美丽的图画。

然后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传入了我们的耳中,让来年的不顺在此时此刻消除,新年的到来从烟花的爆炸声中传递!

  元宵节,融入了中华的情感的节日,让所有的人都永生难忘!

  今晚,是个可喜可贺的夜晚,因为今晚是元宵节!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是一个让我们高兴的日子,是一个让我们兴奋的日子,是一个让我们期待不已的日子

  我们欢聚在一堂,逗别人笑,说别人的往事吃着奶奶搞得香香喷的汤圆,这个元宵节显得更浓情,更温馨。

  我们一吃完汤圆,外面就传来轰轰地声音,紧接着飞下来无数像流星一样的东西。

紧接着“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地又炸响了。

声音震天响!

火炮四溅!

  想想元宵晚会应该就要开始了,我们三步并作两步地出门,三下五除二地跑到了元宵晚会现场。

那里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忽然妈妈“神秘失踪”了我和邓鑫璐算是瞎猫遇上死耗子,我忽然看见了一个的身影,原来是刘金石(我的同班同学)我问刘金石:

“你怎么来了?

刘金石还了我一句:

你能来,我就不能来了。

”讽刺中带点嘲笑。

“我可没开玩笑”我一本正经地说。

“告诉你吧,我是来表演的。

  “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来临啦。

看家家户户都洋溢着红彤彤的笑脸来迎接元宵节的到来。

有的人家不仅只挂着大红西瓜灯笼,而且还有孔明灯、绢灯、橘灯……各式各样、丰富多彩。

  把整个上烟村照的如同白天一样。

看礼堂这边更热闹,花灯更漂亮。

这儿琳琅满目的花灯使人眼花缭乱,看都看不过来。

看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上涂点红色,桃底有翠绿的大叶子,真是既漂亮又简单。

看那金猪灯,制作好框架后,用闪闪发亮的金纸糊住框架,这样一个金猪就立刻展现在了眼前,再看那已过了时的扇灯,虽说它过了时,可还是那么青春年华那么有风度、有气魄。

还有……真是一言难尽啊!

  呵!

还有多姿多彩的爆竹,从天而炸,仿佛使天空炸开一个洞,满天的星星从天空一下撒了下来。

快看啊!

五彩的烟花从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整个上烟村。

这时,在场的人都惊呆啦,这情景多么壮观,多么美丽啊!

  还真有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味道。

渐渐的火花“飞”走了,天空又一下子变暗了,刚才那一番情景,就如同梦般在我的脑海里回荡。

  听,一阵阵锣鼓声不断的吸引着我,使我不得不来转一转这“迷魂阵九曲黄河”,我来到阵口一瞧,一边引人耳目的写着入口,一边大大的写着出口,我便从入口走进了阵中,阵阵锣鼓声敲打着我幼小的心灵,我抵不住诱惑,不由自主的双脚生风超越了前面的人,蹦跳着走完了这“迷魂阵九曲黄河”。

我在这浓浓的喜庆之中,度过了一个欢欢喜喜的元宵节。

我看到的元宵节真美啊!

不过我相信在这个发达的祖国里,今后的元宵节一定会更好、更灿烂、更辉煌。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篇2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据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古代女子唯一可以出来夜游观灯、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的日子,是中国的民间情人节。

而今年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又恰好和中国的元宵节“撞”在了同一天,这几十年一遇的中西双重情人节,让习惯了玫瑰和巧克力的中国年轻人们开始寻求别样的“中国式告白”来表达浪漫。

  此前,就有友抱怨,乔布斯在结婚20年之际写给妻子的情书中文翻译“太平淡”,于是竟诞生了微博上五言绝句、七言诗、文言文等多个精彩的文言翻译版本。

仅情书起首一句,就有隽秀的五言版“悠悠二十载,你我始相见。

为君步倾倒,心有戚戚焉”;也有七言译文“二十年前初相识,随心而遇惹人痴”;甚至有文言文版本“吾本布衣,种果于莳。

卿不以吾卑鄙,猥自枉屈,咨吾以婚姻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卿以驱驰”;而译文“二十年前,未相知时。

然郎情妾意,梦绕魂牵。

执子之手,白雪为鉴”则成为众友心中最爱。

  “文言果然是字字凝练!

淡淡的温情,让人又相信爱情。

情书,就是要情真意切字字如心,赞!

”一位友在微博上这样评价。

  无独有偶,20__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胡慧盈的微情书《百字令》也在络上颇受追捧,转发数十万,登上央视新闻。

这篇香港中文大学微情书大赛一等奖作品,以其精妙的文笔,工整的排比,引无数友感动流泪,竞相模仿。

文字呈现菱形排列,整首情诗从一个“见”字开始,每增进一行,加一个字,感情似乎也愈来愈直白和深切,隽永婉约的词句,让人看到爱情的美好,唏嘘不已。

“不尽红笺相思意”,有人表示,这是倒过来也能读的情书,而浓浓爱意不减。

  “这才是中文真正的样子!

”读罢《百字令》,友们集体惊呼。

一时间,年轻人纷纷提笔,以“百字令”的方式抒发心中爱意。

大四学生姜雷就自书《百字令·共婵娟》赠与异地的.女友。

在他看来,在光怪陆离的络时代,没有什么比含蓄隽永、“私人定制”的文言情书更浪漫的示爱方式了。

“相比于短信或是电话,这篇《百字令》更打动我,让我很受感动,因为它让我看到了他的用心和真心。

”远在广州读书的女友说。

  而恰逢今年西方情人节“邂逅”元宵节,一位中学生在寒假作业中以诗的方式向心中所爱的女孩告白:

“初见有女,白衣长发。

顾盼笑兮,于心自喜。

自此之后,念及心动。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奈何业差,与你远隔。

你坐二排,我坐排尾。

相隔渐远,于心凄凄……数学亦我不喜,英语亦我不爱。

为求与你同桌,数学英语皆为我爱也……”成了文言文情书史上“最感人的告白”。

  事实上,以文言诗词传情达意一直备受推崇。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等古典爱情金句风靡络;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将唐代诗词誉为“最美的告白”;于丹也曾劝告年轻人:

“你的古诗词掌握多了,你的情书就会写得漂亮,谈恋爱就会有滋有味。

  在这个几十年一遇的双重情人节里,用“中国式告白”来续写情爱浪漫,着实让人难忘。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篇3

  过了春节,元宵节转眼就到了。

当全国大多数的地方一家人围着桌子吃汤圆时,小城的元宵节却有不一样的风俗。

  元宵节这一天下午,人们备好蜡烛、香、烟花,先到自家的祖坟点点蜡烛香,放放烟花,一是新的一年里让祖宗感受一下人间的香火,二是祷求祖上保佑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事业做的红红火火。

  趁着家人上坟的时间,家里的主妇们升起灶里的火,一口二尺四寸的大铁锅里,放上大半锅的水,淘米下锅,再放上芋头,腌过的猪骨头、猪肠、豆腐干、香菇等各种佐料。

灶下火正旺,锅里水开,白气冒上来,骨头的香味就乘着白气直赴进了鼻端。

这时粥还只是一个开始,要慢慢地熬,待到佐料发出的香都融合到一起,锅里的粥越来越稠。

上坟的人回来了,一锅香气诱人的杂烩粥就可以出锅了(在我们小城叫咸酸粥)

  说起小城元宵节不吃汤圆吃杂烩粥的风俗,这里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小城因地处偏远山乡,交通不便,算得上穷乡僻壤了。

人们过完春节,备的年货也吃差不多了,又到扳着指头算着粮食的时候,元宵节到了,小城的一巧妇们灵机一动,搜罗了一下家中的剩菜剩饭和不多剩下的年货,到在锅里煮了一锅杂烩粥。

一尝之下香浓可口,邻人争相效仿,口口相传,就成了小城元宵节吃杂烩粥的习俗。

  埋头“哧溜、哧溜”地吃着粥,母亲总会笑着对我们说:

“多吃点,十五夜可要吃十五碗呢,上坟前三碗,回来三碗,看完龙又是三碗,你们敞开了肚子吃。

”引来我们的一陈笑声。

  这边还在收拾碗筷,那边锣鼓声声响,烟花朵朵开,板龙灯会已经开始了。

“锣鼓响,脚底痒”,想起小城的这句谚语正印证了看龙人的心里。

  小城的龙是板凳龙,在一条条板凳上以竹条为骨,白纸为身,做出威严生动的龙头,一节节如在飞腾的龙身。

做龙是村中做龙老人的拿手活,不过一个龙头,也得做上一两个月,龙身由村中各家的老人负责做好保管。

到了舞龙的夜晚,各家各户拿出自家的龙头和龙身,在村中的操场上,用活木栓栓上龙头和一节节龙身,龙头和龙身里再放进蜡烛,一条闪闪在夜间飞腾的游龙就出场了。

而举龙即是一个体力活也是一个技术活,要的是举龙人相互间的默契配合,两三百节的龙身加上一个大龙头,龙头的五六个人抬,一节龙身要两个壮汉替换着举。

龙身长了,人多了,配合起来就难了。

举龙的时候,领头人一喊起,后面的人就得举,领头人一说放,就得放下,如一人配合不好,该放下时没放下,或转弯时偏了点,两条板凳的活栓就全打拆成剪切状,很容易伤到就近看龙的人,有时还会拆翻了蜡烛,烧了龙身。

所以每年举龙的人都要挑身强力壮的,还要是有经验的。

  月上柳梢头,龙游大街小巷间,人声沸腾,人头涌动。

举龙的五六百人加上看龙的,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向前游移,人中有龙,龙中有人,人与龙相亲相近,和谐共存。

站在高处看,一条皎龙在夜色上下飞腾,龙过街穿巷,每到一家,那家家主摆好蜡烛香火,在锣鼓声烟花声中,龙为人间祷福祝愿。

祝愿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幸福美满。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篇4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

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

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

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

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

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

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

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

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

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

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

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

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

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

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篇5

  经历一百多年来欧风美雨的冲刷,中国传统节日受到很大侵蚀,元宵节也不例外。

在当代的一些大都市,元宵节民俗似乎只剩下吃汤圆了。

这是忙碌的都市人的悲哀,因为在相对悠闲的小城市和乡村,元宵节仍然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节日。

  其实,元宵节不是一个孤立的节日,它是春节的一部分。

要理解元宵节的意义,不能不把它放在春节之中来考察。

  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过程。

初一给家长拜年,初二回娘家拜年。

以后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

在这个时段,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

初五是破五,农活可以开始干,商店可以开门了。

这个时段,社会开始正常运作。

到了正月十五,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

所以,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

  元宵节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的“狂欢节”,连平时被限制在家的古代妇女也可以自由出门游玩了。

当然,个别礼法之士反对这个习俗,比如宋代的司马光。

元宵夜,他夫人打扮了准备出门赏灯。

司马光问:

“家中点灯,何必出看?

”夫人回答:

“兼欲看游人。

”司马光说:

“某(我)是鬼耶?

”这就太不讲理了,总不能只让夫人终年只看他一个人一张脸吧?

好在社会不买这些礼法之士的账,大多数妇女照样游乐。

元宵节允许民众自由娱乐,这是古代社会针对过分严格的礼法制度而设计的一个发泄渠道。

一些年轻人乘机会见意中人。

正如辛弃疾所说: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

  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

古代人祭祀泰一(太一)神,因为他是最高神,掌管人类命运。

祭祀他,可以获得丰收和平安。

古人祭祀地神,是要保佑蚕事丰收。

  元宵也是一个求子的节日。

元宵张灯最初是出于客观需要,晚上活动必须照明。

后来张灯又是为了游玩欣赏。

可是,它还具有更深一层的意义:

祈求生育。

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

“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

”这里“灯”谐音“丁”,就是男丁。

这样一来,偷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

根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

于是,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就名正言顺了。

一直到民国时代,各地多有送灯给那些无子家庭的习俗,祝愿他们添子孙。

清代有摸城门门钉的活动。

钉,也谐音“丁”。

人们希望通过摸门钉而祈求生育儿子。

有些地区的人们还赋予汤圆以象征意义。

清代成都有元宵夜偷取供在神龛上的汤圆以求得子的习俗。

清代湖北安陆一带百姓互相赠送元宵,其中有大如鹅蛋的元宵,妇女观察煮这种元宵的火候来占卜生育。

  当然,在人口压力巨大的今天,元宵求子活动已经很少看到。

现代人又赋予汤圆以新的解释,那就是甜甜蜜蜜,团团圆圆,象征一家团圆,幸福美满。

这种解释多少有点凡庸,但是它很符合人们的内心希望。

元宵节因此获得了新的文化意义。

  元宵节在古人的不断创造中发展而来,也必将在现代人的再创造中发展下去。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篇6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

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

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

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

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

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

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

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

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

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

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

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

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

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

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篇7

  正月十五的晚上,姑姑请我们去火锅店,丰盛的晚餐摆满了一桌,我们一家人共吃团圆饭。

我对全家人在这难忘元宵夜,相聚在这里,共度良宵的幸福之情难以言表。

  吃过饭后,我们从火锅店出来,看到街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在路边的空地上,有许多的小朋友在放烟火,五彩的火花不时从天空呼啸划过,或是从平地窜出,把元宵节的夜空装扮的更加灿烂绚丽。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县城的广场上,广场上正在举办着灯展。

这儿的灯真多啊!

你瞧,各家店铺门口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

有纸的、纱的、玻璃的、塑料的……有的灯套着粉红色的外套,有的灯穿着金色的裤子,有的灯披着淡蓝色的披肩,有的还衬着变色的五彩。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我们一家过得快快乐乐的。

  听妈妈讲,传说在很久以前,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突然灾难降临、城内洪水泛滥,城外田地干旱,原来是王母娘娘请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

宴会后余地回宫办事,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应是城外雨五分,城内雨三分,玉帝给写反了。

青龙得知原因,便偷偷地里溜到天宫,改了雨簿,这样世上又慢慢恢复了本来面目。

玉帝酒醒后,也发现写错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将错就错。

后来玉帝发现自己的雨簿被改过,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来到人间杀了青龙,丞相照做了。

青龙被丞相杀了后,变成一只神鸟,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惭愧,便下书要黄帝向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除害的青龙。

每年春节,人们都要敲锣打鼓,耍龙舞狮几年青龙,庆祝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是吃汤圆,让每家团团圆圆,所以今晚妈妈“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我来执行。

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所以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

我利用以前看妈妈煮汤圆的经验,先把水烧开,把汤圆小心翼翼地放进去。

我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

白白胖胖的汤圆浮出水面,看着它们一个个膨胀,我兴高采烈地喊道:

“汤圆要出锅了。

”我庆幸,还好汤圆没煮破。

大家高兴地品尝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妈妈给我打了一个一百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

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晚上七点左右,我们全家一起下楼放焰火。

正好碰上我的好朋友刘一凡,我俩一起去放焰火。

我拿着一个最大的“金椰子”礼花,用香把礼花点着了,看见一朵朵美丽的“茶花”冲上天空绽放了,我和刘一凡拍手叫好。

我又拿了一个超大型的“飞毛腿”,只见那好似流星划过天际,放射出五彩光芒,飞远了。

接着又放了手摇花、花篮、降落伞……

  最后我们全家津津有味地坐在沙发上看着元宵晚会,其乐融融的。

  今天我学会了煮汤圆的常识,感受到了放焰火的快乐。

我梦想每天都是元宵节那该多好啊!

我期盼着明年的元宵节……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篇8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

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

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

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

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

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

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

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

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

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

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

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

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

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

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篇9

  今天是元宵节,是与往年不同的元宵节。

  “请在晚修的班级,听广播指挥去食堂吃汤圆……”“嘭!

”从广播里出来校长的声音,但随即很快被犹如打雷般的响声盖住了,原来是外面放烟花的声音。

同学们很快的把注意力从广播转移到了窗外,“嘭!

”是那样的振奋人心,在上晚修的同学们一个个都向窗外探出了小脑袋。

但很遗憾,以我们教室窗户所在的方向,只能看到一点点烟花的边沿,所以同学们又一个个耸拉着脑袋回到自己的座位。

  “嘭!

嘭!

嘭!

”那振奋人心的声音再次响起,似乎要把地都震破了才甘心。

我期待着,期待着吃完汤圆去看烟花,我看见同学们似乎也和我一样期待。

“请七年级十五班的班主任带领本班同学去食堂吃汤圆……”终于等到这个时刻了,同学们像脱了缰的野马飞一般的跑出去排队。

打雷般的声音不断响起,这使我们更加兴奋了!

快要到食堂时,只见空中“嘭!

”的一声像被炸开似的,随即便看到一个犹如蘑菇样的烟花印在了天空中,接着有很多蘑菇样的也炸开来了。

是那么的响亮,那么的辉煌灿烂,巨大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