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6118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届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届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届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届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届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届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届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届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届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

《届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

届高三高考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考点一 新航路的开辟

1.(2019·陕西师大附中模拟)16世纪20年代,欧洲的冶金家发展了战舰铸炮技术,铸成的新型大炮在大小、射程、威力等方面均大幅增加。

这一技术的应用(  )

A.推动欧洲海外殖民扩张

B.改变欧洲海战的性质

C.导致欧洲封建制度解体

D.促使欧洲新航路的开辟

2.(2018·河南郑州联谊学校联考)15世纪上半叶,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和财力,创办航海学校培养人才,组织派遣一次又一次的探险和贸易活动。

下列成果中,由葡萄牙政府资助取得的是(  )

A.郑和船队多次抵达印度

B.哥伦布船队发现美洲大陆

C.迪亚士船队到达好望角

D.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3.(2019·湖北荆州模拟)航海家麦哲伦与西班牙国王签订的远洋探险协定上明确提到:

“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1/20。

”这主要说明(  )

A.产权契约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B.新航路开辟得到了王室支持

C.航海家远航受命于国王指令

D.航海家与王室地位的不平等

4.(2019·陕西榆林模拟)哥伦布曾经对其踏上的新大陆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

由此可见(  )

A.美洲的发现完全出于一种历史的偶然

B.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亚洲印度

C.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5.(2018·重庆考前模拟)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

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

这一变化(  )

A.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

B.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

C.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

D.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6.(2018.4·浙江高考·18)有学者指出:

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

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

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2017年北京卷21).图9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REPERTA)。

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  )

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8.(2019·江苏高考·23)(14分)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

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疫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

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

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

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5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3分)

考点二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在新大陆的金银被大量开采之前,欧洲可用于国际贸易交换的值钱商品很少。

后来,欧洲人把美洲出产的白银运到亚洲和欧洲,从亚洲购买商品,转运到欧洲和美洲高价卖出;运到欧洲的白银也被投入到中国市场,以购买丝绸、茶叶和瓷器。

这表明(  )

A.欧洲在与东方的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

B.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经济联系

C.贵金属的流入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D.欧洲的原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2.(2018·广东深圳调研)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

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  )

A.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

B.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

C.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

D.造成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

3.(2018·云南师大附中模拟)1815年,英国议会制定的《谷物法案》规定:

国产谷物平均价达到80先令或超过某种限度时方可进口。

这些规定(  )

A.维护土地贵族的利益

B.反映了英国谷物丰产

C.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

D.符合亚当·斯密的思想

4.(2019·河北邯郸模拟)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

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C.清政府对外贸易的重视

D.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5.(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

“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6.(2018·海南高考·16)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

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

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

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

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

7.(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3)图6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答案

考点一 新航路的开辟

1.(2019·陕西师大附中模拟)16世纪20年代,欧洲的冶金家发展了战舰铸炮技术,铸成的新型大炮在大小、射程、威力等方面均大幅增加。

这一技术的应用(  )

A.推动欧洲海外殖民扩张

B.改变欧洲海战的性质

C.导致欧洲封建制度解体

D.促使欧洲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A

【解析】材料“欧洲的冶金家发展了战舰铸炮技术,铸成的新型大炮在大小、射程、威力等方面均大幅增加”体现了欧洲武器装备的提升,这有利于推动海外殖民扩张,故A项正确。

2.(2018·河南郑州联谊学校联考)15世纪上半叶,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和财力,创办航海学校培养人才,组织派遣一次又一次的探险和贸易活动。

下列成果中,由葡萄牙政府资助取得的是(  )

A.郑和船队多次抵达印度

B.哥伦布船队发现美洲大陆

C.迪亚士船队到达好望角

D.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答案】C

【解析】郑和船队是在明王朝的支持下,故A项错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是在西班牙政府支持下,故B项错误;迪亚士船队到达好望角是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故C项正确;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是在西班牙政府支持下,故D项错误。

3.(2019·湖北荆州模拟)航海家麦哲伦与西班牙国王签订的远洋探险协定上明确提到:

“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1/20。

”这主要说明(  )

A.产权契约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B.新航路开辟得到了王室支持

C.航海家远航受命于国王指令

D.航海家与王室地位的不平等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提供了一份航海家麦哲伦与西班牙国王签订的远洋探险协定。

从内容来看,这是一份产权契约。

在这份产权契约中,航海家麦哲伦除去负担的开支后,得到了报酬。

这有利于激发了他们远航的热情,故A项正确。

4.(2019·陕西榆林模拟)哥伦布曾经对其踏上的新大陆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

由此可见(  )

A.美洲的发现完全出于一种历史的偶然

B.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亚洲印度

C.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可知,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这说明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故C项正确。

5.(2018·重庆考前模拟)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

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

这一变化(  )

A.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

B.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

C.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

D.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C

【解析】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由于黄金流入西欧英、法、荷等国,导致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加速封建势力的衰落,故C项正确。

6.(2018.4·浙江高考·18)有学者指出:

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

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

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马铃薯原产于美洲,故①正确;美洲主要是西班牙的势力范围,马铃薯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故②错误;马铃薯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故③正确;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是欧洲文明与美洲文明的相遇,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7.(2017年北京卷21).图9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REPERTA)。

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  )

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图示可知,描述的是美洲的发现和罗盘针,由此可知,反映的是新航路的开辟,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使得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密切,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B。

8.(2019·江苏高考·23)(14分)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

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疫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

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

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

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5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3分)

【答案】

(1)后果:

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贩卖;种植园经济出现。

动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

(2)特点:

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

(3)积极影响:

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解析】

(1)第一小问(后果),据材料一“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理可能更大…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从人口屠杀、疾病肆虐、奴隶贸易、种植园经济产生等角度归纳后果。

第二小问(动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主要从经济根源、社会根源等进行分析。

(2)据材料二“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引发的生物大交换…从人类观点视之---正负参半…两半球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从欧洲发挥的作用、内容、范围、时间及历史影响等方面归纳特点。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物种交流及人类生活丰富多样化、世界经济联系及文明的交流融合等方面进行分析。

易达到极盛,主要是因为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需要,因此D项错误。

考点二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在新大陆的金银被大量开采之前,欧洲可用于国际贸易交换的值钱商品很少。

后来,欧洲人把美洲出产的白银运到亚洲和欧洲,从亚洲购买商品,转运到欧洲和美洲高价卖出;运到欧洲的白银也被投入到中国市场,以购买丝绸、茶叶和瓷器。

这表明(  )

A.欧洲在与东方的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

B.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经济联系

C.贵金属的流入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D.欧洲的原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欧洲利用美洲白银和亚洲商品进行贸易活动,这为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积累了资本,故D项正确。

2.(2018·广东深圳调研)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

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  )

A.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

B.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

C.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

D.造成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

【答案】B

【解析】西方的征服活动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和祸害,打断了亚、非、拉美的历史进程,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东西方的历史进程大大拉开了距离,同时,殖民主义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据此可知B项正确。

3.(2018·云南师大附中模拟)1815年,英国议会制定的《谷物法案》规定:

国产谷物平均价达到80先令或超过某种限度时方可进口。

这些规定(  )

A.维护土地贵族的利益

B.反映了英国谷物丰产

C.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

D.符合亚当·斯密的思想

【答案】A

【解析】据题干“国产谷物平均价达到80先令或超过某种限度时方可进口”可知,《谷物法案》意在限制谷物进口,为英国国内土地贵族保持国内市场,故A项正确。

4.(2019·河北邯郸模拟)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

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C.清政府对外贸易的重视

D.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答案】B

【解析】由材料“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可知强调的是出口而非进口,故A项错误;由材料“整个18世纪”可知,由于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展,促使亚洲商品不断在欧洲市场出现,故B项正确;18世纪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中期,故D项错误。

5.(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

“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结合所学分析拉丁美洲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故选D项;北美的印第安人也受到奴役,排除A项;材料”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说明殖民统治不是原因,排除B项;北美也有非洲和欧洲移民,排除C项。

6.(2018·海南高考·16)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

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

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

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

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

【答案】B

【解析】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范围是美洲,与材料爱尔兰、普鲁士等地区无关,故A项错误;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故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企图军事征服英国计划失败,因此在其兴盛时期也没有控制爱尔兰,故C项错误;爱尔兰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其殖民地,故D项错误。

7.(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3)图6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答案】A

【解析】奴隶贸易属于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A项正确。

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B错。

材料给出的是“欧洲”的信息,并非英国一国从事奴隶贸易,且“日不落帝国”的产生原因有很多,黑奴贸易只是之一,故C错。

奴隶贸达到极盛,主要是因为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需要,因此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