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6308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docx

《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docx

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

2010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

2010全国各地诗歌赏析模拟精选3

10、(2010湖南长沙一中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7分)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释】1灞上:

又作霸上,位于长安东。

(1)请对首联中的频字进行赏析。

(2分)

(2)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渲染了何种气氛?

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赏析。

(5分)

答案:

(1)频字,既画出风雨过后,南飞雁之多,使人联想到雁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1分)又暗示诗人被雁感动乡心,久久凝望长天。

一个频字,状景见情。

(1分)

(2)渲染了清冷、孤寂的气氛。

(2分)用烘托之法:

(1分)以露水滴落枯叶之声烘托园之清冷空寂,用的是以动衬静之法(以有声写无声);(1分)以为邻者仅有一个绝迹尘世的野僧烘托出自己孤独的处境和心情。

(1分)

11、(2010吉林东北师大附中第一次摸底考试)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

叹疆场

隋代民歌

闻道行人至,妆梳对镜台。

泪痕犹尚在,笑靥自然开。

到家

[金]刘汲

三载尘劳虑,翻然尽一除。

园林未摇落,庭菊正扶疏。

绕屋看新树,开箱检旧书。

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

1.这两首诗所写内容的共同点是什么?

试分别概括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

2.试对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两句进行赏析。

(5分)

答案:

1.(6分)两首诗都描写了喜归。

(2分)《叹疆场》通过对思妇听到远征的丈夫归来的消息时梳妆打扮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喜不自禁的心情。

(2分)《到家》通过对归家时的所见、所行、所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倦于宦游,回家之后的喜悦心情。

(2分)

2.(5分)山色依然,写出了喜悦之后的闲适。

(1分)潇洒是拟人手法,山色潇洒地进入我的居室,写出了脱离世俗官场之后的欣慰。

(2分)两句诗写的不仅是物境,而且是心境,写出了诗人尘劳尽除后,心情由喜悦而安适的化。

(2分)

12、(2010湖南师大附中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7分)

秋夜二首(其一)

[宋]孔文仲

孤枕夜何永,破窗秋已寒。

雨声冲梦断,霜气袭衣单。

利剑摧锋锷,苍鹯缩羽翰。

平生冲斗气,变作泪汍澜。

【注】孔文仲生性狷直,为官廉洁,但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因而罢官。

苍鹯(zhn):

一种猛禽。

汍澜:

流泪的样子。

(1)首联在诗歌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2)三、四联分别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分)

答案:

(1)答:

首联点题,写出了当时节候和环境的特点,表现了诗人清贫的生活现状和孤寂抑郁的心绪,同时与下联相呼应。

从夜秋寒三字可见秋夜寒冷凄清的特点,破窗则表现了诗人生活的贫困,孤枕点明形单影只,何永写出愁思难眠。

(2)答:

颈联间接抒情,以剑鹯自喻,抒发感情,尾联直抒胸臆。

两联抒发了诗人心志高远,心念社稷,却被罢官贬职,壮志难酬的苦闷情感。

13、(2010东北四校第四次模拟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暮春回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

辛夷,木兰树的花。

(1)诗的前两句是如何描写暮春景色的?

(4分)

j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案:

(1)稀尽飞三字一气而下,(2分)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

(2分)

(2)抒发了对不改清阴一的幽竹的怜爱和礼赞之情(1分)歌颂了不畏春残的幽竹内美和外美的和谐统一;(2分)表现出欣喜及感激之情。

(1分)

抓住要点,回答合理即可给分。

14、(2010浙江温州中学9月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6分)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注释:

湖口:

指鄱阳湖口。

1、这首诗炼字传神,其中的落字就写得精妙。

请简析它的妙处。

(2分)

2、现代学者俞阶云曾赞张诗中的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两句为:

以健笔写奇景。

请具体赏析这两句诗。

(4分)

答案:

1、诗人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

(1分)落字活画出瀑布的磅礴气势和雄壮景象。

(1分)

2、日照虹霓似句比喻新颖,既状其形,又绘其色,使阳光照耀下的多彩瀑布更为具体可感,刻画了瀑布瑰丽的神采。

2分)以天清风雨闻状写瀑布的声威,晴空万里,遥望瀑布,似可听到其风雨交加的声响。

(2分)

15、(2010浙江金华一中9月月考)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1—2题。

(6分)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

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语意双关,请简要分析。

(3分)

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

答案:

1.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1分);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2分)。

2.用落雁、明月和芦花这三个意象(1分),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1分),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1分)。

16、(2010广东韶关铁一中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钱塘逢康元龙

明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钱塘:

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

康元龙:

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请分析此诗起句中的暗字有对全诗有什么艺术效果。

(2分)

请结合全诗,具体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4分)

答案:

此诗起句中用一暗字,就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或:

为全诗定下伤感的情调)。

(2分)

诗人要与诗友一醉方休,表现了诗人异乡邂逅同乡诗友喜出望外的心情,以及刚见面又须分手的离情别绪(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不得志的朋友的劝慰,以及彼此羁旅漂泊的感慨等等)。

诗人想借酒表达感情,借酒化解悲愁,须尽醉率真豪爽,情感真挚热烈。

(4分,意思对即可。

17、(2010安徽利辛中学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8分)

春夜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

本诗是中唐诗人李益谪迁江淮时所作。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2.简要分析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5分)

答案:

1.思乡和怨望之情。

(3分)

2.通过寒山笛声大雁北飞等意象传达了乡思;人与雁相比照,雁归而人留,春回大地而人不暖,写出了乡愁与不尽的怨望。

(5分)

18、(2010广东大朗中学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南宋]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释:

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这首词上片画线句用怎样的艺术手法?

有何作用?

请具体分析。

(3分)

(2)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

你的看法怎样?

为什么?

请全诗说明。

(4分)

答案:

(1)画线句用了移情入景(或化静为动,或拟人、比喻)的手法,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丞相倾诉衷肠,如万马奔腾而来(1分)。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1分),并借此含蓄表达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1分。

答对所表现的情感其中一点即可得这1分)。

(评分标准:

诗句内容具体说明艺术手法,1分,答移情入景或化静为动,得1分。

答拟人、比喻,也得1分。

但只答拟人或只答比喻,不得分。

不诗句内容,不得分。

作用分析共2分,其中,写出山的连绵1分,人物情感1分,人物情感答对一点即可。

(2)参考答案一:

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豁达的心境。

(1分)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在愁在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

(1分)诗人故意发此痴想,而且拍手而笑,是对沙鸥的调侃,也是对自己的调侃,显得诙谐幽默。

(1分)表明诗人虽然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而心情充满忧愤,但却想要努力驱散心中的阴霾,表现了诗人的豁达。

(1分)

(评分标准:

观点1分;分析2分——对诗句内容的解说1分,对诗人情感的分析1分。

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二:

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

(1分)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在愁在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

(1分)明写鸟之愁,实写人之愁,(1分)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故诗人心中充满无尽的愁情。

(1分)

(评分标准:

观点1分;分析3分——对诗句内容的解说1分,对诗人情感的分析2分。

意思对即可。

19、(2010江苏仙城中学上学期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齐安郡晚秋

[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齐安郡,即黄州。

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使君是汉代对刺史的尊称,以后用作州郡长官的称呼,这里是自称。

(1)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晚秋景象?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诗人的用意何在?

(4分)

答:

答案:

(1)这首诗以柳岸、疏影,云容、水态,残灯、暗雨,孤枕、初雁等意象,描画出一个晚秋凄清、飒爽的境界。

在这境界中诗人游赏山水,吟啸抒怀,闲适自得;但雨夜人散,酒醒闻雁,孤独寂寞之感又油然而生。

(2)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

意在说明曾经有过的历史壮举都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功名利禄亦如浮云一般,从而表达了诗人了散淡、闲适的心境。

(答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亦可)(艺术手法2分,只答对比或用典或虚实结合,不作解说,得1分。

用意2分)

20、(2010辽宁抚顺一中9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双调]小圣乐

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

海榴初绽,朵朵蹙红罗。

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

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

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

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注]元好问:

(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

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是金元之际著名的文学家。

海榴:

石榴。

1.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请简要赏析。

(6分)

2.在这首散曲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案:

1.描绘出一幅雨打新荷、妙趣横生的盛夏美景图。

(2分)运用比喻的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夏日一场骤雨过后,荷叶上洒满雨珠,清亮的雨滴像珍珠一样在叶面跳动,洋溢着盛夏时节的自然情趣。

(1分)

2.作品第一段描绘了夏日的美景,第二段即景抒情,借人生百年有几、良辰美景、休虑虚过、何用苦张罗、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等,(2分)来抒发自己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1分)以及及时行乐的情绪。

(1分)

古代诗词鉴赏(三)

1、(2010辽宁海林中学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早秋

(明)袁凯

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共参差。

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

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

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尤多宋玉悲。

【注】此诗为袁凯1356年所作,此时诗人正好40岁,人到中年;而1351年,韩山童等发动河工起义,1353年,张士诚率盐丁起兵,攻克高邮等地,1355年刘福通率红巾军起义,1356年朱元璋的军队攻下金陵。

(1)首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在全诗有何作用?

(4分)

(2)指出宋玉悲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尾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6分)

答案:

(1)江边铺满东倒西歪的菰蒲,长着高低参差的菱花和菱叶,(2分)点明江上早秋季节,为全诗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2分)

(2)身世飘零之若。

光阴蹉跎之叹。

穷途

落魄,功业无成之伤感。

战祸连年,社会动荡之忧患。

(答出任意三条得三分)

(2)借景抒情或者用典。

(1分)分析2分

2、(2010山东省新泰市10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

西塞山:

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

王濬:

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

往事:

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

四海为家:

指国家统一。

(1)这首诗开头四句叙述王濬伐吴这一史实,运用了什么手法?

试作简要分析。

(4分)

(2)这首诗结尾一句写景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请作简要赏析。

(4分)

答案:

(1)(4分)运用了对比手法,—下—收,—沉—出,写出了吴国的金陵王气,在王濬大军摧枯拉朽般的攻势下不堪一击的这段历史。

诗人借用典故,怀古慨今,暗示江山一统、四海一家是历史的必然这样的主题思想。

(2)(4分)诗人以景衬情,感慨不尽之意寄于言外。

往日的军事堡垒西塞山,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破败荒凉的西塞山恰似那些割据一方的藩镇,最终逃脱了灭亡的命运。

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3、(2010河南夏邑一高上学期第一次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5分)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此时滞留湖湘,以舟为家。

此诗写于从岳州前往潭州途中,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燕子的形象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请就后三联作简要分析。

答案:

本诗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凄楚、悲怆的漂泊之感。

(1分)运用想像和拟人等手法描绘了燕子的疑惑不解,居无定所、天涯飘荡和多情眷恋。

(3分)诗歌既有燕怜人,又有人怜燕,人燕浑然一体。

凄楚悲怆,感人肺腑。

(1分)

说明:

对诗句具体分析,只要能包含上述内容的,一样给分。

附诗歌内容鉴赏:

写燕子,先描写燕子冬去春来,忙于衔泥筑巢,点明了诗人留滞湖湘,以舟为家;颔联运用想像和拟人描绘一只疑惑的燕子,通过写故园相识的旧燕,正凄然而又疑惑地看着自己,写出了流浪他乡的沧桑变化。

颈联描绘的是燕子的居无定所、天涯飘荡,诗人对燕子的悲悯,实际上是对自己漂泊处境的自怜自惜。

尾联描写燕子的多情:

小燕子为了安慰我的寂寞,翩然飞来,暂歇船樯,它不忍离去但为了生计又不得不离去,穿花贴水,徘徊顾恋,令诗人老泪纵横。

燕子的同情深深地写出了生活的凄惨。

本诗句句咏燕,但是又是句句关连着自己的茫茫身世。

体物缘情,浑然一体,使人分不清究竟是人怜燕,还是燕怜人,凄楚悲怆,感人肺腑。

燕子实际上就成了诗人自己的化身。

4、(2010宁夏银川一中第二次月考)阅读王冕的两首咏梅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这两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什么特点?

(3分)

2.这两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志趣?

请作具体分析.(4分)

3.从两首诗艺术手法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5分)

答案:

1.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两点1分三点2分

四点3分)

2.用只求清气、清香充塞天地之间,抒发了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志趣。

(每问2分)

3.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用梅花象征高洁的品质,使抽象事物形象化,形象鲜明生动。

(答拟人、对比均1分

答象征托物言志2分;鉴赏2分)

5、(2010山东临沂一中上学期过程检测)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

此诗为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

杏园:

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1)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就《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这首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白诗:

抒发了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闷(抑郁、惆怅、失落等)之情(或抒发了思乡之情、怀旧之情)。

(2分)苏诗:

对不可永在的中秋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景未卜的感叹。

(2分)

诗中将昔年与今年进行对比。

具体表现为:

地点对比。

去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的,今年中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度过。

情景对比。

欢乐之景与冷清之景对比。

情感对比。

乐情与哀情的对比:

昔之乐游,今之苦叹;昔之欢快,今之愁苦。

(写出两点即可得4分)

6、(2010浙江温州市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6分)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在《随园诗话》中说赋此诗是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

这首诗借古人往事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分析。

(3分)

2.这首诗最主要的表达技巧是什么?

请作简要分析。

(3分)

答案:

1.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强调广大百姓的苦难远非帝妃悲剧可比,从而表现了关心民众疾苦、同情平民百姓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用了对比(映衬)的表达

技巧,将《长恨歌》所描写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石壕吏》所表现的普通百姓遭受徭役离乱而家破人亡的苦难作了尖锐的对比。

7、(2010江苏访仙中学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

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

《太平御览.时序部》:

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

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

(3分)

答:

(2)请简析下阕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4分)

答:

(3)老尽少年心了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

(3分)

答:

答案:

(1)先边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

由梅破到梅香再到开遍,很有层次地描写了梅花。

(意思对即可给分,梅破梅香开遍各1分)

(2)展开想像,化用寿阳公主的典故以拟人手法表现梅的姿容(意思对即可给分,想像用典拟人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

(3)没有,从三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上阕传达了边地见到梅花的喜悦之情,二是下阕化用典故表现自己的浪漫情怀(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三是末两句主要抒发了诗人失意后的豁达之情。

(意思对即可给分,三点每点1分。

8、(2010陕西渭南中学上学期模拟)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齐安郡晚秋

[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齐安郡,即黄州。

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中是怎样表现晚秋的?

(2分)

(2)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4分)

(3)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诗人的用意何在?

(4分)

答案:

(1)柳影稀疏(或柳叶凋落);北雁南飞。

(每点1分)

(2)颔联中诗人游赏山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但颈联中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孤独寂寞。

(感情2分,分析2分)

(3)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

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

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

(艺术手法2分,只答对比或用典或虚实结合,不作解说,得1分。

用意2分)

9、(2010山东泰安一中学情检测)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蝶恋花暮春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

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舵。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

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凭杖飞魂招楚些:

语出《楚辞招魂》

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

(4分)

(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

(4分)

答案:

(1)堕花;老柳;开过花的樱桃。

(2)虚写(或想像)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

10、(2010安徽两地三校10月联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

(4分)

答: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答案:

(1)晴本无雨,夏本无霜。

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

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像,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

(本题4分。

答出表达技巧1分,结合诗句解说2分,答出表达效果1分)

(2)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

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

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眺望的远景

,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

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说全诗以夕望来统领全篇,亦可。

11、(2010安徽安庆示范高中四校联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飐荷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

(唐)张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