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6569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docx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语言运用及答案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语言运用及答案

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

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与自己相处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②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排出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

③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能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④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________、________。

(1)请提取第①句的宾语部分。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④句的横线上。

(只填序号)

A.丰富自己   B.充实自己

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2)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B;A

【解析】【分析】

(1)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与自己相处的前提”,谓语动词是“是”,宾语应为“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2)这个句子一面对两面,应该删去“能否”。

(3)“充实”是“使内容丰富”的意思,应该是先充实自己,在此基础上才能丰富自己。

故选BA。

故答案为:

⑴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⑵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⑶B;A

【点评】⑴本题题考查的是语法知识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对结合题意,仔细辨析,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并且要会运用。

⑵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词语意思的理解,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

2.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娇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代、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十九大报告中的这段话可以说是对自强不息精神最好的阐释。

(1)画横线的成语中有两处书写错误,请找出来并修改,把正确的成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2)请从以下列举的名人中任选一位,用其事迹作为论据,写一段演讲词号召同学们学习他(她)身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100字左右)

①范仲淹   ②邓稼先   ③居里夫人   ④海伦·凯勒   ⑤史铁生   ⑥张海迪

【答案】

(1)戒娇戒躁——戒骄戒躁;时不我代——时不我待

(2)略

【解析】【分析】

(1)根据平时对成语的积累可知,“戒娇戒躁”应为“戒骄戒躁”;“时不我代”应为“时不我待”。

(2)演讲词的特点是:

1.针对性;2.鲜明性;3.条理性;4.通俗性;5.适当的感情色彩。

根据演讲词的特点从这些名人中任选一位做论据写一段演讲词,要把叙述和议论结合起来。

语言要准确、连贯、有感染力和鼓动性。

故答案为:

⑴戒娇戒躁——戒骄戒躁;时不我代——时不我待;⑵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还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⑵本题考查写演讲词的能力。

第一:

要弄清演讲的目的,就是为什么而讲,这是演讲词写作的前提;中心必须突出。

第二:

要弄清听众,就是要弄清对什么人讲,这样才能根据听众的特点有的放矢,也才可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第三:

内容要新鲜,材料要充实,这样才能有吸引力,听众才会觉得有收获。

第四:

结构要清晰,条理要层层展开,要有一以贯之的线索,这样才能有较强的逻辑性,也才会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结构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第五:

语言要生动,口语化,多用短句,流畅而有节奏,这样才适宜于演讲的氛围。

3.九年级某班的同学正在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个主题语。

(2)写出连续两句中国古典诗词中表达“自强不息”含义的名句。

(3)请向同学推荐一部讲述人物自强不息的名著,说说理由?

【答案】

(1)困难中我们走向坚强。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讲述了一位普通青年成长为一名共和国战士的经历,读了之后可受到主人公钢铁般意志的感染。

【解析】【分析】

(1)解答此类试题时,结合主题“君子自强不息”,主题要简单明了。

示例:

少年强则国强。

(2)古诗中关于自强不息的诗句有很多,写出连续的两句即可。

示例: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关于自强不息的名著,我们接触到的熟悉的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恶劣条件下,以坚强的毅力,花费三年时间创作的优秀长篇小说。

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一个倔强好斗的少年,在革命的浪潮中,他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他在战争中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忍受着残疾和失明带来的巨大痛苦。

在此过程中,他也曾动摇过,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战胜了自己,拿起新的武器——文学创作。

还有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⑴困难中我们走向坚强。

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讲述了一位普通青年成长为一名共和国战士的经历,读了之后可受到主人公钢铁般意志的感染。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活动主题的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要结合主题来拟,要简单鲜明。

⑵本题考查考生平时的积累能力。

要求考生注意平时有关名句的掌握和积累。

⑶本题考查的考生平时的积累。

要求考查结合题意选择恰当的人物形象,要求考生熟读名著,理解名著的内容。

4.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自强不息的精神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结合的。

小康很热爱篮球运动,但是几次报名学校篮球队都以身材过于瘦小被拒绝。

小康很苦恼,想要放弃,但尝试过其他运动之后觉得还是最喜爱篮球。

他的同学们也分成两派,一些同学劝他改学其他运动,以后长高了再学打篮球;一些同学鼓励他坚持自己的爱好,多加练习。

请围绕这个话题,写出你的观点、理由及结论。

80字以内。

(2)【图片链接】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幅书法作品,请指出它们各属于什么字体,并说说它们的字体特征。

(3)【补写对联】我国有许多鼓励人们自强不息的对联。

下面的对联就颂扬了这种精神,请你根据上联,补写出下联。

上联:

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

下联:

________

【答案】

(1)我认为小康应该坚持自己的爱好。

乒坛“国手”邓亚萍小时候也因身材矮小被球队拒绝过,但她却自强不息,刻苦训练,最后取得骄人的成绩。

所以小康应该坚持爱好,努力练习。

(2)①楷书,字体端庄,匀称工整;②行书,笔画连绵,灵活连贯。

(3)半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解析】【分析】

(1)本题表明观点,支持或反对;陈述理由,要有条理,充分;语言要流畅完整。

示例:

我认为小康应该坚持自己的爱好。

喜爱是一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小康是真正喜爱篮球,虽然先天有弱势,但是,那些在各自领域取得好的成绩的人并非天生就擅长,只要肯付出努力,只要勇敢的追求,那么一定能够有收获,结果有时候并不是最重要的,过程更重要。

示例:

我认为小康应该改变方向。

虽然小康喜爱篮球,但是毕竟有先天的弱势,这非常影响他的发展,不如及时转身,找到自己真正适合的,那么一定能够获得更美丽的收获。

(2)本题考查字体。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楷书的点画有点、横、竖、撇、捺、提(挑)、折、钩八种。

楷书笔画工整、规矩有法度。

楷书笔划有规律的发展,形成了“永字八法”。

它既是字法,也是笔法。

一切楷书的笔划,都概括于八法之中。

每一点划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其他笔划互相呼应的。

第一幅作品符合楷书的特点。

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

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

第二幅作品符合行书的特点。

(3)明确要求:

“自强不息”精神主题;字数相同;词性相对。

分析:

一路(名词)风雨兼程(主谓短语)磨砺意志(动宾短语)。

示范:

百年众志成城成就梦想。

故答案为:

⑴我认为小康应该坚持自己的爱好。

乒坛“国手”邓亚萍小时候也因身材矮小被球队拒绝过,但她却自强不息,刻苦训练,最后取得骄人的成绩。

所以小康应该坚持爱好,努力练习;

⑵①楷书,字体端庄,匀称工整;②行书,笔画连绵,灵活连贯;

⑶半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点评】⑴本题考查观点表达。

要注意围绕“君子自强不息”来论述,具体阐明。

按照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的结构来安排即可;

⑵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各书法字体的代表人物及其书写的特色。

明确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⑶本题考查拟写对联。

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

5.学校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德育活动,你班参与其中。

(1)【树民族自信】为树立同学们的民族自信,老师拟写了上联:

迎祖国七十华诞。

请你结合教材中“长城”这一专题的学习感受,对出下联。

(2)【学身边楷模】你推荐晓峰同学担任“学身边楷模”活动采访组组长,晓峰担心自己不能胜任。

你鼓励晓峰说:

________。

(3)【抒奋进豪情】采访后,你班准备评选优秀学习心得,班长发现某同学的表述中有两处语病,请你修改。

有两处语病的表述:

通过这次采访,激发了我勤奋进取的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志向。

【答案】

(1)树民族自信精神。

(2)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你的学识和能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都很认可你。

你要相信自己,尽力去做,你一定能出色的完成这次活动的。

(3)这次采访,激发了我勤奋进取的热情,坚定了我报效祖国的志向。

【解析】【分析】

(1)仔细分析上联,上联由“迎祖国”“七十华诞”两个个部分七字组成,其中“迎祖国”属于动宾短语,“七十华诞”属于偏正短语,因此所拟写的下联也要有这些特点,除了形式符合要求之外,内容也必须符合“长城”这一专题。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形式和内容符合要求即可。

(2)本题要求劝说晓峰同学担任“学身边楷模”活动采访组组长,劝说时要帮他分析这方面的长处,要鼓励他,要让他听了之后有当组长的信心,语言要得体,连贯。

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3)缺少主语,应把“通过”去掉。

故答案为:

⑴树民族自信精神。

⑵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你的学识和能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都很认可你。

你要相信自己,尽力去做,你一定能出色的完成这次活动的。

⑶这次采访,激发了我勤奋进取的热情,坚定了我报效祖国的志向。

【点评】

(1)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

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

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

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⑶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语法角度、语感角度等。

语法角度就是划分句子成份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运用补法、删法和换法进行合理修改即可。

6.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与自己相处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②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排除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

③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能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④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________、________。

(1)请提取第①句的宾语部分,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④句的横线上。

(只填序号)

A.丰富自己    B.充实自己

④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2)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3)B;A

【解析】【分析】

(1)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与自己相处的前提”,谓语是“是”,宾语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注意题目要求的是提取宾语,而不是宾语中心语。

(2)前后不一致,前面是肯定的,后面是肯定加否定,修改时应保持前后一致,这句话可以修改为:

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3)正常的逻辑是首先充实自己,才能丰富自己。

故答案为B;A。

故答案为:

⑴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⑵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⑶B A

【点评】⑴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成分的能力。

解答这样的题,要掌握句子成分及各个句子成分的特征。

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谓语,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或特征;宾语是谓语动词支配或陈述的对象;定语是用来修饰名词的句子成分;状语是用于说明地点、时间、原因、目的、结果、条件、方向、程度、方式和伴随状况等的一种句子成分;补语用来说明宾语或主语所处的状态或正在进行的动作。

划分句子成分时,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先找主语、谓语、宾语,再找定语、状语、补语。

⑵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语法角度、语感角度等。

语法角度就是划分句子成份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运用补法、删法和换法进行合理修改即可。

⑶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

要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句子。

注意一定要分析出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太初元年,司马迁正式开始了《史记》的写作。

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四十七岁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这一年,李广的孙子李陵带领五千步兵出征匈奴,中途遇上了敌人的大部队,虽经浴血奋战,但终因    而兵败。

李陵也投降了匈奴。

消息传入汉廷,武帝大为恼怒。

当他呼问司马迁对此事有何看法时,司马迁一方面为了安慰汉武帝,另一方面也痛恨那些   、   的小人,便说李陵的投降也许是     ,“李陵虽然失败被俘,看他的心意,是想相机报效汉朝”,(    ),不应该再过多地责怪他。

不料想这些话更加激怒了晚年多疑的汉武帝和他周围的一群宠幸,结果司马迁被以“诬上”的罪名被处以死刑,后经司马迁自己申请改为宫刑。

这件事不论从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对司马迁的惨重打击,只是因为《史记》还没有写成,出于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他才忍辱负重地坚持着活了下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寡不敌众  看风使舵   落井下石  权宜之计

B. 众寡悬殊  顺水推舟   趁火打劫  缓兵之计

C. 众寡悬殊  看风使舵   趁火打劫  权宜之计

D. 寡不敌众  顺水推舟   落井下石  缓兵之计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即使他真的投降了敌人,他投降前那种艰苦卓绝的奋战也足以扬名天下了。

B. 他投降前那种艰苦卓绝的奋战足以为国扬名了,如果他真的投降了敌人。

C. 如果他真的投降了敌人,那么他投降前那种艰苦卓绝的奋战也足以扬名天下了。

D. 虽然他真的投降了敌人,但是他投降前那种艰苦卓绝的奋战也足以扬名天下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料想这些话更加激怒了他周围的一群宠幸和晚年多疑的汉武帝,结果司马迁被以“诬上”的罪名处以死刑。

B. 不料想这些话更加激怒了晚年多疑的汉武帝和他周围的一群宠幸,结果司马迁以“诬上”的罪名被处以死刑。

C. 结果这些话更加激怒了晚年多疑的汉武帝和他周围的一群宠幸,不料想结果司马迁被以“诬上”的罪名处以死刑。

D. 不料想这些话更加激怒了晚年多疑的汉武帝和他周围的一群宠幸,结果司马迁被以“诬上”的罪名处以死刑。

【答案】

(1)A

(2)A

(3)D

【解析】【分析】

(1)寡不敌众:

人少的一方抵挡不住人多的一方。

众寡悬殊:

指双方力量相差很大。

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寡不敌众”。

看风使舵:

比喻态度、做法等跟着情势转变方向(含贬义)。

顺水推舟:

比喻顺应趋势办事。

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看风使舵”。

落井下石:

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

趁火打劫:

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泛指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的权益。

根据语境,第三空应填“落井下石”。

权宜之计:

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变通方法。

缓兵之计:

使敌人延缓进攻的计策,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

根据语境,第四空应填“权宜之计”。

故选A。

(2)根据语境可知,括号里的内容应是司马迁谈对李陵投降一事的部分看法。

B选项的表述突出了李陵的战绩,弱化了李陵投降之事,对汉武帝的呼问针对性不强。

C“如果……那么”表假设关系,“那么”后面的内容应建立在“如果”句的基础之上,这不合实情。

D“虽然……但是”表转折关系,“虽然”句认可李陵已投降,这不合实情。

故选A。

(3)A语序不当。

“他”指汉武帝还是李陵,表意不明;重点不突出,“晚年多疑的汉武帝”应与“他周围的一群宠幸”对调位置。

B语序不当。

介词“被”应放在“司马迁”之后。

C不合逻辑。

根据逻辑可知,“不料想”应发生在前,“结果”应发生在后。

故答案为:

⑴A;⑵A;⑶D。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⑵解答此题,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⑶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借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二要理题干,在裂解语义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

三要洗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

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8.根据你对中国传统节日和对联常识的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1)中秋赏月,小明爸爸提议用对对子的方式为节日助兴。

他吟诵了上联“明月映天一轮满”,小明对出下联(   )

A. 花香千里到门庭             

B. 冷露无声湿桂花             

C. 甘露被宇万家明             

D. 叶脱疏桐秋正半

(2)春节将至,小明家要贴一副对联,最佳的选择是:

上联①________,下联②________。

A.堂前营草舒眉绿

B.绿柳吐絮迎新春

C.爆竹传声又岁除

D.春风送暖入屠苏

E.红梅含苞傲冬雪

(3)根据端午节的习俗,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

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下联:

鼓乐________,万水欢歌

【答案】

(1)C

(2)E;B

(3)催龙舟

【解析】【分析】⑴上联:

明月(名词)映天(动宾)一轮(数量词)满(形容词),“甘露被宇万家明”词性与之相对,对仗工整,主题是明月照万家。

A、B、D没有数量词,意思关联不紧密,故选C。

⑵要求是春节贴的春联,必须符合过年喜庆、祝福的特点,“红梅含苞傲冬雪”写腊梅傲雪,“B.绿柳吐絮迎新春”写绿柳迎春,二联意思相关,对仗严整,符合要求,A、C、D不符合“春节将至”的要求。

⑶端午节习俗:

食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艾叶菖蒲、沐兰汤、栓五色丝线等,下联“鼓乐、万水欢歌”词语提示,这是赛龙舟的活动,因此“催龙舟”对“映红日”。

故答案为:

⑴C;

⑵E;B。

⑶催龙舟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答题时应注意,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实质上是“音节”相等,从词性判断C合适。

⑵本题考查对联知识。

答题时应注意,对联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

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

⑶本题考查补写对联。

答题时应注意,上联的一个短语对应下联的一个短语。

同时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应具有相同的词性,结合节日习俗判断对出下联。

9.央视综艺频道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众多的综艺节目中有着独特的历史气息与文化气息,正因如此,它得到了观众更多的青睐。

它讲述国宝,传承文化,让我们进一步感受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与历史。

为此班级开展主题为“中华文化,我的骄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活动。

(1)【观点论述】《国家宝藏》《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众多文化类节目播出之后,广受好评。

有人认为这是国人文化自信的觉醒。

对此你怎么看?

请围绕话题,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

字数在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与教材内容有关,请将该故事简要叙写出来。

字数在50字以内。

(3)【撰写对联】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耳熟能详的风景名胜:

醉翁亭、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杜甫草堂等。

下面的对联拟描述其中的两个,只有上联,需结合材料,选择其中的一副对联,续写完整。

①上联:

范希文先忧后乐   下联:

________

②上联:

洞庭西下八百里   下联:

________

【答案】

(1)这是国人文化自信觉醒的表现。

这类文化节目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宣扬了优秀传统文化。

国人在观看、评论过程中,品味到其独特魅力,有助于文化自信的觉醒。

(2)庆历六年,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腾子京之请.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其中寓含着作者的政治抱负。

(3)欧阴修与民同乐;草堂诗史数千言

【解析】【分析】⑴结合材料提取主要内容信息,说出自己的办法和建议,内容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点须全面。

众多文化类节目播出之后,广受好评,证明大家品味到传统文化独特魅力,有助于文化自信的觉醒。

⑵《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