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与理论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1693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4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本概念与理论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基本概念与理论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基本概念与理论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基本概念与理论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基本概念与理论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基本概念与理论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基本概念与理论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基本概念与理论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基本概念与理论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基本概念与理论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基本概念与理论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基本概念与理论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基本概念与理论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基本概念与理论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基本概念与理论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基本概念与理论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基本概念与理论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基本概念与理论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基本概念与理论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基本概念与理论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本概念与理论Word下载.docx

《基本概念与理论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概念与理论Word下载.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本概念与理论Word下载.docx

酸性氧化物:

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一般是非金属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6.酸:

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含氧酸:

含氧元素的酸。

无氧酸:

不含氧元素的酸。

7.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8.盐:

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例题分析:

例题1某物质经鉴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肯定是纯净物B.可能是混合物C.肯定是某一种单质D.一定是某种稀有气体

分析: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由于组成每种物质的元素可能各不相同也可能相同,所以混合物中的元素可能是多种也可能是一种。

例如:

空气是混合物,其中含有O、H、N等多种元素;

02和03的混合物,就只有一种氧元素。

所以B是正确的。

例题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水煤气B.冰水C.纯的浓盐酸D.含氮35%的硝酸铵样品

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水煤气是由CO、H2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冰水属于纯净物。

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即使是纯的盐酸也是一种混合物。

纯净的硝酸铵中N元素含量为35%,但如果硝酸铵中混有NH4Cl(含N26.2%)和尿素(CO(NH2)2含N46.7%),则此样品也可以含氮元素为35%。

自我评价: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油B.液氧C.石灰石D.碘酒

2.如图,最近美国某玻璃公司研制出一种“自洁玻璃”,该玻璃因穿上40纳米厚的二氧化钛(Ti02)外套,从而具有自洁、不断分解有害气体以及消灭细菌、病毒等作用。

关于二氧化钛,你认为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二氧化钛中钛元素显+4价B.二氧化钛中的钛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C.二氧化钛是一种氧化物D.纳米技术的应用使二氧化钛产生神奇作用

3.某实验室中的四个药品橱分类存放的药品如下:

药品橱

药品

盐酸、硫酸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氯化钠、氯化钙

红磷、木炭

最近,该实验室购进了一些硫酸钠,应将它存放在:

()

A.甲B.乙C.丙D.丁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碳酸B.甲烷C.醋酸D.甲醇

5.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碳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

7,则该气体的组成属于()

A.混合物B.纯净物C.单质D.无法确定

6.“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质的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例如氧气和臭氧,请判断下列选项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C.铁和铜D.氧气和液氧

7.酸、碱组成的共同点是()

A.都含有原子团B.含有氧元素C.都含有氢元素D.含有金属元素

8.下列物质肯定属于碱类的是()

A.溶液的pH值大于7的物质B.电离时能生成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C.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D.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肯定只有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9.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O4。

有关04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化合物B.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

C.是一种单质D.一个04分子中含2个02分子

10.不含氢、氧、碳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属于()

A.酸B.碱C.盐D.有机物

11.下列各组物质按氧化物、酸、碱、盐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铁锈硫酸纯碱胆矾B.干冰盐酸苛性钠纯碱

C.生石灰硝酸烧碱食盐水D.水食醋石灰水高锰酸钾

12.物质M在水中发生电离情况如下:

M=X2++2Y一,下列有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A.M一定是酸B.M一定是碱C.X2十一定是金属离子D.M一定是盐

13.一定有单质生成的反应(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纯净物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D.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15.有:

a.空气、b.氮气、c.水、d.高锰酸钾、e.汞、f.氧化铝、g.糖水、h.铁、i.氯化钠,共九种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有,属于化合物的有,属于氧化物的有

属于混合物的有,既属于化合物又属于氧化物的有,由分子构成的单质有,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有。

(请填序号)

16.现有反应A+B→C+D,请你填写下列空白:

(选填“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酸”或“活泼金属”)。

(1)若B为HCl,D为H2O,则A物质所属类别可能为

(2)若B为NaOH,D为盐,则A物质所属类别可能为。

17.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化合物的是,纯净物的是,混合物的是,氧化物的是。

(均填容器下的代号)。

 

18.在毕业晚会上,小凯设计了一个化学接龙游戏:

19.表示某容器中的一种气体粒子示意图,图中的“●”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它们的结合代表分子。

则四种图中,表示该气体是一种纯净物的是(  ),表示该气体是混合物的是(),表示单质的是(  ),表示化合物的是(  )o

20.20世纪20年代,丹麦和英国的一些化学家提出了新的酸碱理论——质子论。

质子论认为:

凡能放出质子(即H+)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能结合质子(即H+)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

根据这个理论判断,在①H2SO4、②OH—、③HC03—、④N03—、⑤Na+中,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

21.几种物质的化学式及其名称分别是:

Na2S203叫硫代硫酸钠;

CaS2叫多硫化钙;

Ba02叫过氧化钡。

根据上述命名规律,K2CS3的名称应为。

补充:

16.以下每小题由三种物质组成一组,从备选答案中找出跟它们同一类别的物质,将编号填入空格内。

(1)氧气、氮气、氦气、()A.水蒸气B.二氧化硫C.氢气D.二氧化碳

(2)铝、铜、铁、()A.氧化铜B.硫磺C.氧化镁D.汞

(3)氧化铝、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A、氧气B.高锰酸钾C.铁D.五氧化二磷

(4)空气、可口可乐、糖水、()A、红磷B.氧化铝C.矿泉水D.蒸馏水

25.下列物质:

①食用醋②蔗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③液氧④氧化铝⑤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⑥四氧化三铁⑦清新的空气⑧氩气。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有。

二、物质构成的奥秘

分子原子离子原子结构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1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大多数有机物如甲烷(CH4)、非金属单质(除碳、硼)、气态氢化物如(HCl、

H2O)等;

②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和少数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晶体硅等;

③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多数碱类、盐类、低价金属氧化物,如氢氧化钠、氯化钠、氧化钠等。

2.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它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在化学反应中分子会发生分裂,重新组合成别种物质的分子。

3.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结合可生成1个水分子。

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离子:

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5.分子与原子的异同:

分子

原子

相同点

①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均能直接构成物质;

②彼此之间均有间隔;

③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④同种分子(原子)化学性质相同;

⑤都有种类和数目。

不同点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③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

联系

分子

原子

6.离子与原子的异同

粒子码种类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粒子结构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

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

符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

Na、Cl、Mg、Cu、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

Na+、Al3+、Mg2+、Cu2+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如:

Cl-、S2-、SO42—

7.原子的构成是:

原子是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8.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在原子中)

①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②原子核所带的正电量=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量

③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9.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的特点

①质子:

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就不同。

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时,此原子一定为氧原子,属于氧元素。

②最外层电子数:

主要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知道最外层的电子数一般可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以及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负化合价。

金属元素:

一般小于4

最外层电子数特征非金属元素:

一般大于或等于4

稀有气体元素:

一般为8(He为2)

如:

硫元素,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最外电子层有6个电子,则可知硫为非金属,最高正化合价为+6,最低负化合价为—2。

③质子和电子:

决定原子是否带电。

在同一原子中,质子数>

电子数,带正电荷;

质子数<

电子数,带负电荷。

Na+中,质子数11个,电子数10个,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Cl-中,质子数17个,电子数18,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10.质子数、电子数相等时粒子的表现形式

①质子数相等时:

a.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如O和O2-;

b.原子和分子,如O2和S;

c.不同的两种分子,如H2O和HF;

d.原子和原子团,如F与OH—;

e.离子和离子,如F—和OH—;

f.分子和离子,如O2和S2—等。

由此可见,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可能是不同的分子或离子。

②电子数相等时,可以是原子、分子或离子,如10个电子的粒子有:

Na+、Mg2+、Al3+、O2—、F—、Ne、NH3、H2O、CH4、HF、OH—、NH4+等。

例题11803年,道尔顿(英国)提出原子学说,对化学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其主要论点有:

①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原于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③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从现代观点看,这三个论点不确切的是()

A.②B.②③C.①②D.①②③.

从现代物质结构的观点看,物质不仅是由原子构成的,还可以是由分子或离子构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但它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原子还可分成原予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可分为质子和中子,原子也不是实心的球体,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不一定相同,因为同种元素的原子虽然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可能不同,因而质量可能不同。

因此道尔顿的三个论点都是不确切的。

因此选择D。

例题2用下图的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编号(A、B、C、D、E)填空

(1)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3)属于金属元素的是,(4)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5)属于阳离子的是,(6)属于阴离子的是。

初中阶段我们应该熟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判断元素种类的根据是: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是否相同。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等于4,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氦为2)。

原子显中性时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带正电荷,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带负电荷,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

因此答案为

(1)BCE

(2)A和B、D和E(3)D或E(4)C(5)E(6)B

1.相同分子数目的H2O、H2SO4、H2、H2CO3中含有相同()

A.氧原子个数B.氢原子个数C.氢分子个数D.氢元素

2.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真实质量B.相对原子质量越大表示原子本身质量越大

C.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作为标准的一个比值

D.相对原子质量越大表示原子本身质量越小

4.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能表明带二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的是()

5.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1/2,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可能是()

A.6B.4C.12D.14

6.下列各组粒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有()

A.H2O和CH4B.Na和NH4+C.Mg2+和NH3D.HF和F-

7.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

泽维尔(AhmedH.Ze—wail),开创了“飞秒(10-15s)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

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8.下列实验事实:

①碘的升华;

②水蒸发成水蒸气;

③水电解成氢气和氧气;

④氧化汞受热生成汞和氧气。

其中能说明“分子可分成原子”的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9.据中央电视台2001年6月3日对云南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一14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

碳一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

下列关于碳一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6B.质子数为6C.电子数为6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

10.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给蓝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隔

B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是运动的

C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11.科学研究发现:

氮气不活泼,在30000C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0C、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E,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中合理的是()

12.2002年初,美国制成了第一台磁冰箱,其效率比普通冰箱效率高30%以上。

生产磁冰箱所用的材料中含稀土元素钆(Gd),钆元素的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7,核电荷数为64,则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中子数为。

13.根据下我微粒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②③④⑤⑥

(1)表示金属元素原子的是(填序号,下同),表示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2)表示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是。

14.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则:

(1)该粒子有个电子层,y与该粒子的关系非常密切;

(2)如果该粒子是金属原子时,则y4(填大于、小于、等于、大于或等于、小于或等于);

(3)当y=8时,该粒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x=,该粒子的符号为,

该粒子的原子位于周期表中第周期,第A族;

(4)当该粒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时,x=,y=该粒子的符号为,

(5)当y=8时,该粒子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吗?

为什么?

请举例说明。

15.在一次探究成果汇报课上,舒淇同学展示了她的探究实验:

取一瓶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一瓶无色的二氧化硫气体(SO2),然后瓶口对瓶口抽去玻璃片放置(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两瓶的内壁上均出现水珠,并且有淡黄色的细微颗粒物附在瓶内壁上(已知是硫单质)。

试分析舒淇同学的探究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果。

16.已知一个NH3分子的质量小于一个H2分子的质量,且分子运动速度和其质量成反比。

又如NH3+HCl=NH4Cl(白色固体),如果反应发生会看到有大量白烟生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喷烟现象,其操作是,,

瓶中首先产生白烟,是。

(2)若要在B烧瓶中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

18.如右图所示,下瓶盛的是空气,上瓶盛的是红棕色的NO2气体,当抽出玻璃片后,看到红棕色的NO2气体逐渐扩散到下瓶。

同时上瓶颜色逐渐变浅,最后上下两瓶气体颜色一样。

此实验说明

A.分子处于不断运动之中B.分子大原子小

C.分子运动、原子不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

三、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一般指物质的色(颜色)、泽(光泽)、嗅(嗅味)、味(味道)、态(状态),密(密度)、溶(溶解性)、沸(沸点)、熔(熔点)、硬(硬度),脆(脆性)、延(延性)、展(展性),传(传热性)、导(导电性)。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的性质。

①单质的化学性质:

a、金属一般能与氧气、酸、非金属反应;

b、非金属一般能与氢气、氧气、非金属、金属反应;

②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主要体现为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及还原性等。

3.二者的区别:

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如木炭具有可燃性,只有当木炭点燃后在空气中燃烧,才能具体表现出来;

而木炭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硬度和密度等性质可通过观察、测量等手段得知。

4.物理变化: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发生了改变。

如物质外形、状态等方面的变化均属于物质的物理变化。

5.化学变化:

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同时还会伴随一些现象发生,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如物质的燃烧、金属的冶炼、金属的生锈、结晶水的分化、煤的干馏、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金属表面的酸洗、化肥、农药的生产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6.二者的关系: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可以相互包容的。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是在物理变化过程中却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

7.判断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而不能根据现象判断。

灯光通电后发光、发热,这属于物理变化。

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断电后仍是原灯泡没有改变,不应该因为有发光放热的现象而认为此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例题1以下情况中不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B.铜或铁的制品放置在潮湿的地方

C.白磷放在干燥的空气里D.氯化钠晶体放在烧杯里

化学变化就是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的沉淀,因此不选A。

铜或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与空气中的水、氧气、二氧化碳等发生化学反应而生锈,因此不选B。

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0C,放在空气中易发生缓慢氧化而自燃,因此白磷一般保存在水中,C不选。

氯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不会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

因此选D

例题2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Na2CO3)中得到一种金属。

他对新金属作了如下实验:

“取一块该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将之投入水中,发生剧烈的反应。

它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刻熔成一个闪亮的银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加入酚酞指示剂后溶液呈粉红色。

阅读后归纳出该金属的物理性质1,2,3,4和化学性质5,6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7,该反应属于8反应(吸热或放热)。

此题为信息给予题,其特点是在题中出现若干新的信息(一般超出教材的知识范围,或直接引入生产实际,或生活中的化学,或化学中的最新发现),要求学生在学习新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已学知识,通过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答案。

该金属能用小刀切说明它质软;

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说明它的密度比水小;

发出嘶嘶声说明该金属与水发生了剧烈的反应;

熔成闪亮的小球说明该金属已成液态,说明该反应放出了大量的热,并且它的熔点低于水的沸点;

小球逐惭缩小并消失说明金属与水已完全反应并且生成物溶解于水,同时有气体产生;

加入酚酞变红说明此反应有碱生成。

此题答案为1.银白色2.质软3.密度小于水(或比水轻)4.熔点低于水的沸点5.可与水反应6.具有还原性7.2Na+2H2O=2NaOH+H28.放热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汽油挥发、②用盐酸除铁锈、③冰雪融化、④矿石粉碎、⑤胆矾加热失去结晶水、⑥煤的干馏、⑦钢锭轧成钢条、⑧火药爆炸

A.①②③B.④③⑤C.②⑤⑥⑧D.②④⑦⑧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B.浓盐酸的挥发C.煤的燃烧D.植物的光合作用

3.物质的下列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A.颜色、状态B.熔点、沸点C.气味、密度D.不支持燃烧

4.对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描述,不严谨的是()

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不易溶于水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D.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的液体

5.下列叙述属于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B.氧气不易溶于水

C.氧气具有氧化性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