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17098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9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7页
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7页
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7页
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7页
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7页
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7页
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7页
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7页
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7页
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7页
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7页
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7页
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7页
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7页
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docx

《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docx

安徽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

安徽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旅游局文件

关于印发《安徽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的通知

合肥市、巢湖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省旅游局主持编制的《安徽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根据专家评审和部门

意见修改补充完善。

受省政府委托,现予印发,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环巢湖旅游开发有利于加强旅游资源整合,改善我省旅游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培育新的旅游经济

增长点,是推进全省“861行动计划、建设“八大基地”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合肥、巢

湖两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合肥市、巢湖市及各有关县和省直有关部门要发挥政府主导作

用,依据《规划》,抓紧制定本地本部门的实施意见,并与即将开始编制的“十一五”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相衔接。

要加大环巢湖旅游开发的宣传力度,为兴施((规划))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动

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环巢湖旅游开发建设。

2004年9月25日

前言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合肥、巢湖两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合巢旅游联动开发工作已经取得一定进展,联动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日趋成熟。

2003年3月22日,合肥市与包括巢湖市在内的周边城市初步达成了联手开发区域旅游的协议:

其次,以交通建设为基础,围绕环巢湖旅游的公路网及南淝河水上旅游线路工作已经启动a根据省政府领导的指示,在省旅游局的牵头组织和具体指导下,受合肥市旅游局、巢湖市旅游局的委托,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承担《安徽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的编制任务。

本次规划编制工作得到省旅游局、省建设厅及合肥市、巢湖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在规划调研阶段,省旅游局多次牵头召集两市旅游局和规划编制单位就规划范围及编制内容、文本、框架、图纸等有关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并提出许多好的思路和指导性意见,在此基础上,我院和两市旅游局通力合作,在充分借鉴和吸取国内外滨湖地区旅游开发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区域性旅游规划理念,于2003年5月中旬编制完成规划方案(初稿)。

5月下旬分别征求了省旅游局、合肥市旅游局、巢湖市旅游局的意见,并于5月26日在省政府召开的合肥、巢湖旅游联动开发工作座谈会作了汇报。

根据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第53号)以及省旅游局“关于合肥、巢湖两市联手开发环巢湖旅游第三次联席会议纪要”,规划编制组进一步深化完善规划方案,于8月上旬形成《安徽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第二稿,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本规划的评审稿。

9月2日,省旅游局在合肥大厦主持召开了《安徽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专家评审会,会议对本规划初步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同意通过评审。

会后根据专家们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形成本规划的正式成果。

根据省发改委、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局及合肥、巢湖两市人民政府关于本规划报批稿的意见,规划编制组作了进一步完善。

2004年9月25日,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旅游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合肥市、巢湖市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实施。

  根据省旅游局“关于合肥、巢湖两市联手开发环巢湖旅游的第二次工作会议纪要”,商定安徽省环巢湖旅游开发规划的主要任务和丁作范围如下:

  1.规划任务

  对环巢湖滨湖地段的旅游资源进行适宜性评价,在省旅游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在合肥、巢湖市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吸取相关规划成果,突破行政区划的约束,针对合肥市、巢湖市制定环巢湖旅游区联手开发战略,重点策划一批具有一定操作性的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制定联手开发的政策、措施与对策。

  2.规划工作范围

  

(1)规划区范围:

西以合铜黄高速公路、肥西县界,南以距湖(丰水期)岸线2公里、包括银屏牡丹景区,东以巢湖市区(包括半汤)为界,北含义城、大圩两乡镇,沿湖滨大道2公里以内,规划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

  

(2)外围资源依托区及辐射点范围:

合肥市区、肥东、肥西、庐江(主要是汤池温泉度假区)、无为、含山等旅游资源分布区、点。

第一篇:

规划背景篇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猛的产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被列为全国第四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山水秀丽,周边还有众多的文化古迹,发展旅游业具有一定的基础。

近几年来,巢湖周围的旅游业虽然有所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低水平的初级阶段,加快发展环巢湖旅游业是当务之急。

为此,对环巢湖旅游资源作出适宜性评价,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制定开发战略是合肥、巢湖两市联手开发环巢湖旅游面临的重大课题,也对加快合肥、巢湖两市及周边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安徽经济的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巢湖旅游开发的宏观背景

  1.1世界旅游虽遭受曲折,朝阳产业光彩依旧

  近几年世界经济整体的低迷、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余波、“9.11”事件的直接冲击、全球恐怖的阴影、SARS的肆虐都对旅游产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国外出国旅游人数呈衰减态势。

据法国《费加罗报》最近援引国际劳工局发表的统计报道,过去两年,世界旅游业就业人数减少了660万,每12人中就有1人失去就业岗位。

据该机构的一份报告分析,由于2001年“9.11”事件恐怖主义引起的恐惧情绪,世界经济不景气以及多个地区政局紧张,导致旅游业陷入低谷。

报告预计,今后一两年内,世界旅游业形势仍难以明显好转。

甚至有人认为世界旅游业在2005年之前难以恢复到2000年的水平,旅游行业的发展形势在今后两年中将处于滞缓甚至衰退状态。

但作为“无烟工业”旅游业,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丰富人们的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后都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已经或正在成为许多囡家的经济支柱。

从长远来看,旅游必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旅游这一朝阳产业依然光彩依旧。

  1.2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旅游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伴随着改革开放,尤其是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以及休闲时间的增多,我国旅游业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得到两大高速阶段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得以凸显。

  近年来,特别是国家旅游局确定旅游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之后,又引发我国旅游业的第三次高速发展,全国几乎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明确旅游业的重要产业地位和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旅游业被列为新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优先发展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美国“911”事件等恐怖主义引起的国际恐慌情绪带来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减速甚至下滑的背景下,在亚洲乃至世界旅游业不景气的时候,我国借助“黄金周”的推动,正在成为世界公认的旅游“安全岛”,发展势头良好,呈现一枝独秀的发展态势。

世界旅游组织的代表坦言“911”所带来的严峻的国际形势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并不明显。

经国家统计局确认的统计结果表明:

2001年,中国旅游业克服了世界经济不景气和“9.11事件”的不利影响,继续取得了骄人业绩。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177.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7%;国内旅游收入达3522.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旅游业总收入达499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高出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3.2个百分点。

最新数据显示,2002年外汇203.9亿美元,同比增长14.57%,居世界第5位;国内旅游收入3878亿元,同比增长10.1%;旅游总收入5566亿元,同比增长11.43%。

  未来17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将从目前的800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3000美元。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我国到202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旅游目的地。

  但在看到乐观的一面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

  ①我国旅游业相对来说比较年轻,总量较国外没有优势,量和质的矛盾明显;

  ②目前我国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的问题突出,导致旅游行业效益低迷、旅游企业经营困难:

  ③WTO的全面加入,必将迎来激烈的市场竞争;

  ④国际旅游的整体下滑必然给中国旅游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⑤国内旅游单位游客的消费能力还处在初级水平;

  ⑥我国也深受SARS等突发性的灾难事故威胁;

  总体而言,我国旅游业正处在机遇与挑战的关键口。

  1.3安徽旅游成绩斐然,但旅游经济尚需强化

  安徽省旅游业在经历了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后,旅游经济得到了强化,尤其是以黄山、九华山为代表的皖南旅游正在成为我省的旅游业龙头,与此同时省会合肥和皖中的巢湖旅游也得到很大发展,分别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称号,但就其发展旅游的禀赋和潜力还远远不够。

省政府和合肥、巢湖市政府对该区的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并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来加以培育和

  

(1)我省的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安徽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业的大发展高度重视,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及时提出抓住新的机遇、冲击旅游强省、建成全国重要的旅游观光休闲基地的发展目标,把旅游业作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各地市县也都很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纷纷编制旅游规划,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初具规模。

目前安徽省凭借地处中西部过渡带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在全省发展成“六区一带”的旅游大格局(皖北、皖东、皖西、皖中、皖西南、皖南旅游区,皖江旅游带),尤其是以“两山一湖”为代表的皖南旅游区已成为安徽旅游的龙头,并具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旅游总收入由1990年占第三产业的的1.4%到1995年的2.5%,再至1998年的14.64%,旅游业已成为我省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0.33%提高到2002年的6.06%;同时对政府税收贡献也呈上升趋势。

  全省旅游格局初步形成,旅游产品也逐步适应市场需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景点景区可进入性得以提高;促进了资源与环境保护,带动了城市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旅游业综合功能日益增强。

  

(2)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

  ①尽管我省已经形成“六区一带”的大格局,但缺乏省域旅游中心城市,不利于全省旅游整体发展,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不强;

  ②“两山一湖”不能完全代表安徽旅游,长江以北缺乏旅游拳头产品,况且安徽旅游产品调整滞后,新产品的开发与创新不够;

  ③大多数地区的旅游开发停留在浅层次,缺乏文化内涵和精品意识,在今后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④地方旅游管理体制不畅,亟待整治。

同一旅游景点经常有多个部门管理。

  ⑤整体旅游开发投入不足,只有少数景点、景区得到全面和深度开发,大部分都急需大量资金的投入。

  1.4合巢两市旅游发展概况

  

(1)两市旅游发展初见成效

  ①合肥市旅游业在改革开放后,旅游生产力高速增长,旅游产业规模、产出水平和产业地位不断提高,旅游产品结构逐步完善,旅游市场日益扩大,产业地位基本确立,旅游经济已经成为合肥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旅游总收入35.9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市GDP的8.1%。

旅游景点开发取得显著进展,充实改造修复了一批老景点,建成蜀山观光索道、野生动物园、徽园、名人馆等一批新景点,初步形成以市区为核心,包公文化旅游区、环城公园区、蜀山、紫蓬山等旅游区。

还成功举办一些大型节庆活动。

另外结合自身资源和省会的多种中心功能,启动了大型娱乐设施和旅游度假区的建设(高尔夫球场等)。

  合肥的旅游接待与服务设施得到快速发展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到2002年,全市就有旅游星级饭店36家,其中五星级饭店3家(四星6家,-413家);旅行社71家(国际社5家,国内社66家)。

  ②巢湖市地域广阔,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和多彩的民俗文化,构成了本地区多样性的旅游资源。

巢湖市区位条件极为优越,地处皖中城市群之中,南临长江,西抱巢湖,四周与滁卅I、合肥、安庆、南京接壤,隔江与马鞍山、芜湖、铜陵三市相望。

境内水路、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巢湖地区开始发展旅游,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已开发出大小近百个景点,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设施基本配套,旅游产品已初具规模,为今后的旅游业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由于历史和认识的原因,巢湖市在发展旅游业中未能真正树立发展大旅游战略思想,从而未能抓住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两次大发展的机遇。

与一些旅游发达地区相比,巢湖市的旅游业尚处于初级开发阶段,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规模小,2002年旅游总收入7.79亿元,相当于本市GDP中的比重只有3.5%。

旅游业的经济地位不强;至今仍未营造出独占性的项目,缺乏省级、以至国家级的旅游品牌,从而不能扩大市场半径,形成大市场,发展大旅游。

  ③合巢两市旅游互补发展空间大

  从区位来看,合肥与巢湖两市虽隔湖相向,但连边搭界形如一体,而且两市间有优越的交通保障;合肥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巢湖市是合巢芜经济走廊上的重要城市,两市一直都有密切的联系。

  从旅游发展的特色和主题来看,合肥是省会,发展旅游当然体现的是都市特点,高楼大厦、宾馆酒店、霓红夜市以及都市喧嚣,而巢湖的主题和特色则重在自然景观、闲情逸致、青山绿水、奇花幽洞,二者不同之处正是互补的需要。

合肥是巢湖的大市场,巢湖是合肥的后花园;合肥是巢湖的客源地,巢湖是合肥的休闲所。

  从资源和市场来看,合肥作为省会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客源市场,市区现有常住居民约150Jg.S,,而且相对来说消费能力较高;再加上作为省城来的流动人口,每年接近300JYNJk~gN。

但合肥市自身缺乏真正强有力的旅游资源依托,而且现有的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对游客的吸引力,在国内外的旅游形象和知名度与作为安徽的省域中心城市地位不相符。

而巢湖市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尤其是漫长的湖岸线、四季长流的温泉、天下奇观绝壁牡丹、地下溶洞,还有姥山岛动人的传说,可以弥补合肥的上述不足。

同时,巢湖旅游发展急需稳定的客源市场来促进旅游的进一步深度发展,利用市场来筹措发展资金,合肥在这方面也可弥补其缺憾。

  从发展的需求来看,二者都面临入世后的机遇与挑战。

如何抓住机遇、扩大规模、形成体量、树立影响、加快发展是他们面对的共同课题。

二者的联合、互补开发无疑是最有力的举措。

  

(2)存在问题与不足

  总的看来两市还存在不足,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很大。

合巢两市2002年接待入境游客5.6万人次,占全省入境游客总量的12.1%;国内旅游人数687万人次(一日游居多),占全省总量的17.7%。

但同属太湖沿岸的苏州、无锡,2001年入境游客人数分别为89.7万和38.9万,合巢两市加起来入境游客总量只是苏州、无锡的“零头”。

以下这些不足也更显示了两市联手开发巢湖的必要性。

  ①发展资金不足,制约旅游区的规模开发,影响旅游产品的推介。

尤其是巢湖市严重存在旅游发展基金不足问题,许多成熟的旅游项目没有及时上马,造成资源浪费;

  ②管理体制不畅。

许多旅游企业分属省、市、县、区各部门及地方乡镇直接管理,分属多系统,部门交叉管理现象严重,权责不明,遇到实际问题解决不了。

不少企业和地方行政隶属关系多元化,以致管理的矛盾交叉,管理工作的主体不明晰,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

  ③合巢联动的开发和巢湖大旅游战略实施力度不够,旅游发展不平衡,各自为政、各自为中心造成人为肢解资源和产品,缺乏资源整合,在客源、旅游产品等方面没能形成互补、甚至造成竞争;

  ④缺乏拳头产品和有品位的项目,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上规模、上档次、能代表大巢湖旅游形象和在国内有影响的旅游产品和景点,在全国假日旅游的热潮中偏冷;

  ⑤外在的知名度不高,客源市场很难纵深开拓,宣传促销难度大。

环巢湖旅游资源,无论与黄山相比还是与巢湖本身相比知名度较低,对外魄宣传和促销困难,不具备外在的竞争优势;

  ⑥局限于观光旅游,缺乏大旅游意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不够,旅游产品的体量也偏小;

  ⑦巢湖水体质量污染严重,是旅游开发的制约。

巢湖曾被列为全国三大重点治理的湖泊之一,这对树立巢湖旅游形象。

发展巢湖大旅游十分不利;

  ⑧环巢湖及周边虽然人文和自然景观有一百多处,但除巢湖本身外,有规模、能吸引较远游客、可打出品牌的很少,而且景点分散,不易组成吸引外地游客的旅游热线。

  1.5国内外滨水地区旅游开发日益增温

  在过去的40年中国内外很多城市和地区都注意到滨水开发的重要性,并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滨水旅游开发项目(结合城市开发进行)。

  

(1)国际滨水旅游开发

  在北美,美国有75个大城市,其中59个坐落在滨水的地理位置上(滨江、滨湖或滨海)。

这59个城市在过去的40年中都有对滨水地带的旅游开发,比较成功的实例有:

巴尔的摩内港建设、纽约的炮台山公园、波士顿的罗尔码头、哥伦比亚亚角开发、芝加哥的海军码头重建、圣安东尼奥的“河畔走廊”以及旧金山的渔人码头旅游区改建等。

加拿大的温哥华和多伦多都有著名的滨水开发项目。

如温哥华的“加拿大中心”以其独特的浪漫形式吸引了大量游客。

多伦多的“皇后码头”是集商业、居住和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开发项目。

  在欧洲,岛国英国率先带头对滨水地区进行了旅游与城市开发重建,伦敦港(Docklands)开发自1981年开始,迄今还在继续,还有利物浦的阿尔培拖码头改建及曼彻斯特的运河河滨改建等都是成功的范例。

欧洲大陆的滨水地区旅游开发主要有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港口改建、德国汉堡市沿海开发等。

  在亚洲,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有漫长的滨水带,对滨水地区的旅游开发也十分重视,仅大阪湾一处。

迄今就有107个滨水项目。

横滨的”亚太贸易中(Pacific

Yokohama)”、大阪的“宇宙广场(CosmosSquare)”也都是世界知名的旅游点。

  新加坡以高质量的城市环境成为世界闻名的游览地,这其中要归功于它把历史建筑、本地文化融入滨水地区的开发,其中“泊船码头”商业街(BoatQuay)成为新型的富有本地文化的、滨水的旅游一条街。

  

(2)国内滨水旅游开发

  据不完全统计,1990---2003年,中国的滨江、滨湖、滨海的大型开发项目包括:

哈尔滨及吉林市的松花江江滨开发,沈阳的浑南新开发区规划,宁波的甬江口规划,杭州的钱塘江开发规划,武汉的长江江滨规划,厦门的箢笃湖及滨海会展中心规划,深圳从盐田区到南山区及南海油田规划,广州新城及广州珠江沿线发展规划,珠海的滨江规划等。

而且伴随滨水地区的开发,旅游与城市都从中受益非浅。

  巢湖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位于安徽省中部,长江三角洲的西部边缘,西滨合肥省城、东接巢湖市,800里浩瀚的水面、四周山峰叠峦,山青水秀、水岛相依、碧波荡漾、地形起伏、农野成片,自然风光优美;周围民俗文化气息浓厚,人文古迹源远流长;整体生态环境优良,区位优势突出,是安徽省最有开发价值的滨水地带。

  二.环巢湖旅游联动开发举措意义重大

  2.1无论是发展安徽旅游还是树立旅游形象,环巢湖旅游开发意义都非常重大

  

(1)环巢湖旅游联动开发有利于落实省委、省政府“八大重要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举措。

新世纪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我省建成加工制造业基地、原材料产业基地、化工产业基地、能源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重要的文化产业大省。

环巢湖旅游的联动开发整合了资源,加快了合巢旅游开发步伐,培育了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我省把旅游业培育成重要的支梓产业。

  

(2)环巢湖旅游联动开发有利于改善全省旅游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的优化组合。

目前我省旅游过度倚重皖南,而且以观光型为主,长江以北缺乏旅游热点。

环巢湖开发有利于形成湖光山色的产品体系、营造中部崛起、辐射东西南北的发散态势,改变南热北冷的不合理状况,实现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静态向动态转变,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我省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环巢湖旅游联动开发还有利于改变整体安徽旅游形象(改变单一的黄山形象),解决长江以北缺乏旅游热点问题。

充分利用巢湖水、岛、名人、古文化、古战场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宣传,大打“巢湖”旅游牌,做好水文章,发展大旅游,完善“环巢湖风景旅游圈”,形成皖中旅游拳头产品,打造我省休闲度假精品,改变以“两山一湖”为中心的皖南旅游区独家支撑安徽旅游市场的状况。

  (3)环巢湖旅游联动开发将是缩小合巢两市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要环节。

我省的巢湖旅游与太湖相比较差距很大,2001年合肥、巢湖两市的入境游客人次只是苏州、无锡的“零头”。

因此打造巢湖名牌,提升环巢湖旅游品位,对缩短与发达地区差距意义重大。

  (4)环巢湖旅游联动开发将带动环巢湖周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巢湖周边区域历来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相对滞后,产业层次不够高,制约着国民经济发展。

通过精心培育和联手打造,形成皖中旅游品牌,扩大旅游消费热点,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刺激两市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商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现有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利用率,有利于拓展第三产业发展,对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5)有利于巢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扩大经济收益。

由于巢湖分属两市,在先前的开发中,每市仅从自身出发,开发自己所属的资源。

把巢湖作为整体通盘考虑和开发势必得到“1+1>2”的社会、经济效益,对于加快两市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安徽经济的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6)跨行政区协作将成为全省的示范,有利于打破人为的框框约束。

由于行政区的人为划分,许多旅游资源被分割,在开发时经常人为制肘,或协调不畅影响开发或开发后得不到深度持续发展。

目前我省启动的“两山一湖”旅游区就存在类似问题。

通过环巢湖旅游开发,合巢两市的联手行动给全省树立榜样。

  (7)有利于管理体制的优化、促进观念的转变。

省政府牵头组织,协调跨行政区旅游开发工作的做法,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有利于优化管理体制,促进管理观念的转变。

  2.2对合肥市旅游发展的意义

  

(1)有助于树立省城的旅游中心地位和城市感知形象;

  

(2)有助于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深度开发、旅游商品的销售、活跃旅游市场;

  (3)为合肥市民提供城郊理想的休闲场所;

  (4)解决合肥留不住人的问题,同时达到强化省城对外的吸引力;

  (5)有助于打破旅游资源、旅游发展空间有限的约束。

  2.3对巢湖市旅游发展的意义

  

(1)有助于扩大客源市场;

  

(2)有助于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效益转化;

  (3)有助于开发资金的筹措,缓解资金紧张;

  (4)有助于促进巢湖旅游经济发展以及大巢湖形象的树立。

  三.规划依据和期限

  3.1政策依据

  

(1)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2)《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3)《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

  (4)《两山一湖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5)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巢湖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建设合肥和沿江城市后花园”的决定

  (6)《合肥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7)《巢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8)《巢湖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9)《合肥经济圈城镇布局规划研究》

  3.2法律依据

  

(1)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2)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