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修笔记20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17129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一思修笔记20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大一思修笔记20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大一思修笔记20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大一思修笔记20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大一思修笔记20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大一思修笔记20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大一思修笔记20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大一思修笔记20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大一思修笔记20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大一思修笔记20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大一思修笔记20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大一思修笔记20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大一思修笔记20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大一思修笔记20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大一思修笔记20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大一思修笔记20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大一思修笔记20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大一思修笔记20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大一思修笔记20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大一思修笔记20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一思修笔记20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docx

《大一思修笔记20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一思修笔记20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一思修笔记20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docx

大一思修笔记20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

大一思修笔记20__[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一第一学期期末整理蓝色为注意出选择题,红色为注意出简答题,紫色为注意出论述题绪论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根本途径。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根本特征。

(3)主要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的价值追求。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支撑;

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③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第一章1、理想的含义: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

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物质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

3、理想的类型:

(选择题)从性质上分:

科学理想、非科学理想从层次上分:

崇高理想、一般理想从时序上分:

长远理想、近期理想从对象上分:

个人理想、社会理想从内容上分:

生活理想(核心)、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4、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5、信念的特点:

稳定性(也有可变性,随客观实际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执着性多样性层次性(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从而决定着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

高层次的信念便是信仰,信仰是信念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亲和性6、信仰的含义:

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对虚幻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

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

Eg:

马克思主义7、★★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包括:

(1)理想与信念的作用:

①、指引人生的目标。

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①、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②、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③、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8、如何正确立志?

①、立志当高远。

②、立志做大事。

③、立志须躬行。

9、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论述题)A.之所以是一个过程,原因在于理想与现实的差别。

这一过程时间的长短与理想的目标高低直接相关。

理想实现过程的长短、艰巨与否还取决于主、客观诸多方面的因素。

对待个人理想、社会理想的实现过程人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

B.社会主义运动发历史进程,充分印证了社会理想实现的道路是长期的、艰巨的和曲折的。

事例:

《共产党宣言》发表到苏联建国用了70年;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10、★★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区别):

理想不等于现实;

现实也不等于理想。

理想是“应然”的;

现实是“实然”的。

统一(联系):

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

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

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二)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意志)(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行为)11、对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错误认识,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误区。

两种错误认识,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

还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认识误区,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①、理想与现实存在对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

②、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

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12、★★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学习思考T2)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

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时,个人理想要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13、如何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①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③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相结合14、为什么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曾考过)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崇高性、实践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指明了正确方向,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崇高性:

马克思主义真正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成为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获得自身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的持久生命力来源于马克思本身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崇高性;

还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特点;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无产阶级谋求解放的斗争汹涌澎湃,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由科学理论变为社会实践。

第二章1、★★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3、★★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爱国主义的特点:

历史的、具体的、阶级性4、★★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为什么)①、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③、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5、★★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怎么做)①、推进祖国统一。

②、促进民族团结。

③、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6、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魄(意义):

①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②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③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7、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P41)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牵引着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并赋予民族精神以时代内涵。

8、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内涵更加丰富。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必须继续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把维护祖国统一放在突出地位,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9、推进祖国统一的要求: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②推进两岸交流合作③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④反对台独“分裂”图谋10、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的要求:

①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②增强国防意识③旅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国家安全的支柱和核心是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大学生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对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大学生应当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贡献。

11、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①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②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③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12、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㈠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㈡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㈢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①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的基础②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是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的前提③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的关键第三章1、世界观的含义: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解释:

人的本质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身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4、人生观要回答的问题:

①、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

②、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

③、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5、人生目的的作用:

①、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③、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6、★★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

(学习思考T2)一是,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二是,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7、★★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学习思考T2)①、人生须认真。

②、人生当务实。

③、人生应乐观。

④、人生要进取。

8、错误的人生观:

①、拜金主义人生观;

②、享乐主义人生观;

③、个人主义人生观9、人生价值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

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

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

10、★★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①、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②、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11、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①、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②、★★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③、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平均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12、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要做到以下四个坚持:

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13、★★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个体自身条件主要包括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等方面要素)②、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出发;

③、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14、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①、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②、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15、★★简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学习思考T3-曾考过)两者即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16、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

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

同时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变化起重要作用。

17、人生目的的意义: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18、人生态度:

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对人生价值的看法,在整个人生观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在深层次上影响、制约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为人们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提供依据。

所谓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主要就是要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

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19、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①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②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③正确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和自然的关系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关系,人并不是消极的依赖自然界生活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自然人类本身也在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中不断发展自己。

但是人对自然的改造有两面性,及人类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夺自然资源,只考虑当前需要,而忽视后代利益,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等问题。

因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人类以及人类的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20、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21、建设美丽中国的意义:

建设美丽中国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建设美丽中国,描绘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好蓝图。

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具体目标,这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当前,中国社会正步入一个特殊的环保敏感期,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不断增多,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生态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生态利益。

这不仅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迫切诉求的现实回应,而且将使我们执政的群众基础更加深厚坚实,实现永续发展、长治久安。

第四章1、★★道德的起源: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许多方面的条件。

①、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③、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道德的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3、★★道德的主要功能:

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

①、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②、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更重要)(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是道德调节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4、★★道德的社会作用:

①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②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影响;

③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④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⑤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相联系,有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

只有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进步阶级利益的道德,才会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5、道德的历史发展:

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

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人类道德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

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6、★★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②、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

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7、(少考)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①、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②、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③、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④、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⑤、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⑥、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如我欲仁斯仁至矣、道虽迩,不行不至)8、如何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

(主观题)①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②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③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

(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复古论两种错误观点,这两种观点割断了道德的历史与发展的关系,否定道德的历史进步性。

)8、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了解)9、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①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④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⑤修身自立,保持节操10、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的意义:

①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②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④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11、★★(学习思考T3)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切实加强道德建设。

全民族道德素质的提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2)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要破解的难题更多,挑战更大,困难和阻力更大。

顺利推进改革的全面深化,需要有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引领。

(3)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同时,健全的法律体系的建设和落实,需要立法、司法、执法各个环节的从业者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

(4)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

不断提高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必须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通过加强道德建设鉴定党员干部的思想信念。

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2)集体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13、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学习思考T4)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

③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④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⑤自觉学习道德模范。

第五章1、公共生活的特征:

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②、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③、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④、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为什么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①、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

②、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③、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④、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3、★★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①、文明礼貌。

②、助人为乐。

③、爱护公物。

④、保护环境。

⑤、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4、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

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和简明性。

5、道德和法律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6、如何遵守社会公德:

①、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②、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③、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7、网络上的道德要求:

①、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②、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③、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④、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8、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课本P130)①、尊老爱幼。

②、男女平等。

③、夫妻和睦。

④、勤俭持家。

⑤、邻里团结。

9、★★个人品德的特点:

①、实践性。

②、综合性。

③、稳定性。

10、个人品德的作用:

①、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②、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③、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作为劳动主体的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个人品德是决定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

11、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①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高度的自觉修养是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②采取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