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17236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

《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

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

淮安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1题。

(20分)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乙】沪邑元宵灯火,以伞灯为最。

灯作伞形,或圆,或六角,咸以五色锦笺缀成,磨薄令如蝉翼,上镂人物、花鸟,细若茧丝。

一灯之制,经岁始成,虽费百金不惜,但伞灯之出最迟,每俟诸灯兴阑,于百花生日前后始盛。

多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绫折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

又扎彩为亭,高可三四丈,名曰“抬阁”,间饰龙凤,以云母石为鳞甲,上下通明,光照数丈;或二层,或三层,每层以纹绣孩童,扮演杂剧,常扮《长生殿·玉环拜月》,兽炉中香烟一缕,烟际现月宫,姮娥立殿左,左右侍女,各执宫扇,肩上立牛女二星,望之如在霄汉也。

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

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

而自通商后,无复有此盛事矣。

同里张秋浦茂才《岁事衢歌》有“月夜笙箫步绿塍,珠常垂处小楼凭。

吴绫输与谈笺纸,妙擅江乡算伞灯。

”盖伞灯之制,纸贵于绫,谈笺,邑之土产也。

雨苍氏曰:

琐事耳,而插一叹想句,便寓绝大感慨。

【注释】①锦笺,精致华美的纸。

②兴阑,兴尽。

③绫,比绸缎还薄的一种丝织品。

④抬阁:

一种民间的游艺项目。

在木制的小阁里有人扮饰戏曲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

⑤姮娥,嫦娥。

⑥茂才:

秀才。

⑦塍:

田埂。

⑧擅:

独揽,独占。

(选自毛祥麟《墨余录》,有删改)

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处)(2分)

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

①为宫室

②罔不因势象形

③或六角

④高可三四丈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尝贻余核舟一。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③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

10.请简要说说【甲】文画线部分是如何体现“奇巧”二字的。

(4分)

11.结合【乙】文内容,说说“雨苍氏”有哪些感慨。

(4分)

【答案】7.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

8.

(1).刻成,雕刻成。

(2).根据(3).有的(4).大约

9.①曾经赠送给我一个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②船从头到尾有八分多长。

③每种灯火经过时,(前后)绵延数里(远),照得夜里如同白天(一样亮)。

10.画线句主要介绍舱旁的小窗,它不仅可以开关,而且上面刻了对联,共十六个字,可见雕工的精细;“启窗而观”,还有“雕栏相望”,更显出雕刻家构思的巧妙。

11.有与外国通商后不再有“元宵灯火”兴盛的感慨,有对制作伞灯时谈笺价格高昂的感慨。

【解析】

7.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

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

8.试题分析: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或”:

有的。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为”的意思和用法,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点睛:

文言词语意义推断。

看语境,文言文词语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

看字形,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词语的含义。

看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

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9.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贻”“奇”“绵亘”“昼”等字词的翻译。

10.试题分析:

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提取。

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如首先要理解好划线句的大意,然后从能体现“奇巧”的几个方面作答。

如从可开关的小窗、十六字对联、“雕栏相望”等角度作答。

11.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言文思想感情的把握。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句子进行探究。

可分析“而自通商后,无复有此盛事矣”“盖伞灯之制,纸贵于绫,谈笺,邑之土产也”等句,这些都是直抒胸臆的句子。

(一)译文:

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

(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二)译文:

无。

连云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6分)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

“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

”却不受。

玠大叹服。

或问:

“天下何时太平?

”飞曰: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督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

故敌为之语曰: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食,必蹙额曰:

“东南民力竭矣!

”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

每辞官,必曰:

“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注释】①宵旰:

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

②休舍:

休息。

③注坡跳壕:

军事训练内容。

注坡:

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

跃过壕沟。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飞事亲至孝▲

(2)饰名姝遗之▲

(3)皆铠以习之▲(4)秋毫无犯

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

(1)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3分)

(2)每辞官,必曰:

“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3分)

12.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

请概括其原因。

(4分)

(二)(16分)

9.(4分)

(1)伺候(侍奉照顾服侍)

(2)赠送(给予馈赠)

(3)穿上铠甲

(4)侵占(侵犯)

10.(2分)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11.(6分)

(1)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

(2)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

“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12.(4分)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岳飞关爱体恤下属、百姓;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岳家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答出四点即可)

【参考译文】

岳飞伺候父母极为孝顺,家里没有侍女(自己亲自伺候父母)。

昊玠素来佩服岳飞,希望与他交好,把著名的美女打扮起来送给他。

岳飞说:

“皇上天没亮就穿衣起床,天很晚才吃饭(整天勤于政事),难道现在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

”推辞不接受。

吴玠大为叹服。

有人问(岳飞):

“天下什么时候能太平?

”岳飞说:

“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

”军队每次休整,(岳飞)督促将士跑下山坡、跃过壕沟,都(让将士)穿着沉重的铠甲来训练。

士兵假若拿百姓一缕麻来捆束牲口草料,立即斩首示众。

士兵晚上宿营,百姓开门希望接纳,没有人敢进去。

军队的号令是“冻死也不拆(百姓的)房屋,饿死也不抢劫掠夺”。

士兵生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

将领们到远方戍守,岳飞的妻子便慰问犒劳他们的家人;为国而牺牲的,为之痛哭,井抚育他们的遗孤。

(皇上)有赏赐犒劳,都分给军中官吏,丝毫不侵占。

凡是有军事行动,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哪儿都能获胜。

敌人因此说:

“撼动大山容易,撼动岳家军难。

”每次调集军粮,一定皱着眉头说:

“东南百姓的财力用尽了!

”(他)尊敬贤士,恭顺谦和得就像一介书生。

(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

“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南京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12分)

象记

[明]林璐①

黔中人昔为余言,守土者②以期贡象,必入山告语之曰:

“朝廷诏汝备③禁卫,将授官于汝。

”象俯贴足,如许诺状,即驯而行,无能捕捉也。

思陵④时,将贡象,先期语之,一象许诺;会明亡,不果进。

皇朝定鼎,征贡象,象数头诺而来前。

一象呼之不至,迟数日,翩然来取其牝⑤,盖山中偶也;候已竟去。

守土者廉⑥知其期又当来,乃先期语之曰:

“今天子神圣,薄海⑦内外知天命有归,带甲者率先以军降,守土者次第以城降。

汝异类,敢抗天子不赴耶?

”至期来,竟复去。

守土者异之,设大炮于衢,语之曰:

“汝爱妻,数数⑧来,汝再逸去,当死炮下!

”象闻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

呜呼,异矣!

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

而今见之于一象!

(选自《虞初新志》,[清]张潮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有删节)

[注]①林璐:

字玉逵,号鹿庵,明末儒生,明亡后终身不仕。

②守土者:

地方官员。

⑤备:

充任。

④思陵:

即明思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

⑤牝(pìn):

雌性的。

⑥廉:

查访。

⑦薄海:

泛指海内外广大地区。

⑧数数(sù):

数,通“速”,快。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

①必入山告语之曰(▲)②会明亡(▲)

③候已竟去(▲)④守土者异之(▲)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

10.文中的象有哪些特点?

请加以概括。

(4分)

(一)(12分)

8.(4分)①告诉②适逢③离开④认为……奇异(每小题1分)

9.(4分)示例:

人没有不爱自己的妻子的,爱妻子并且爱自己,谁能用他所爱的,交换他所至爱的呢?

10.(4分)示例:

能听从人的要求;能主动寻妻;在大炮前不惧身死;忠于旧朝,不改其心。

苏州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5~8题。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

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

自为诸生,已工诗歌。

与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杨循吉①,由是知名。

举弘治十八年进士。

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遂得馆选②,而祯卿以貌寝不与。

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

祯卿少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

其为读,喜白居易、刘禹锡。

既登笫,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然故习犹在,梦阳讥其守而未化。

祯卿体癯③神清,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年虽不永,名满士林。

(节选自《明史》)

【注】①沈周:

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

杨循吉:

与下文中的李梦阳、何景明、陆深同为明代文学家。

②馆选:

被选任馆职,即入职翰林院。

③癯(qú):

瘦。

5.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4分)

A.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B.与里人唐寅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C.而祯卿以貌寝不与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与李梦阳、何景明游以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E.为吴中诗人之冠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

②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

7.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徐祯卿成才的原因。

(3分)

8.下面是徐祯卿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在武昌作

徐祯卿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⑴徐祯卿的诗“熔炼精警”,请以诗歌第一联或第二联为例,作简要分析。

(3分)

⑵诗人为什么要问大雁“何事乐长征”?

说说你的理解。

(3分)

5.CD(4分)

6.①(徐祯卿)天资出众,家中未藏一本书,却没有不通晓的(知识)。

②唐寅把他介绍给了沈周、杨循吉,(徐祯卿)因此出名。

(4分)

7.天资聪颖,与名士交游,饱读诗书,博采众长(3分)

8.⑴示例:

①第一联中用“叶未下”“秋欲生”,写出了树叶泛黄但还未落下的景象,渲染出秋天将至未至但秋意渐生的凄清氛围,衬托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②第二联用一个“独”字,突出偌大的武昌城里仿佛只有他一个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伤之情。

(3分)

⑵尾联以雁乐衬人悲,借问大雁为什么乐于远途跋涉,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漂泊他乡的倦怠之意,以及思归不得的无奈与惆怅。

(3分)

宿迁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14分)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

“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日:

“联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

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

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

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

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

此亦帝王深耻也。

联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刪改)

[注]①合契:

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

②钳口:

闭口不言。

③可:

岂,哪。

④福祚(zuó):

福禄,福分。

⑤降年:

天赐予的年龄,寿命。

⑥颜、闵:

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

⑴若主纳忠谏()⑵寻亦诛死()⑶无为后所嗤()⑷以匹夫比之()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⑴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2分)

⑵此亦帝王深耻也。

(2分)

10.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

(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参考答案:

7.⑴接受⑵杀⑶后人⑷凭8.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9.⑴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

⑵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愧的。

10.君主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

(围绕这几方面答题即可)

泰州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

(14分)

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①。

吕氏藤花,次则余家之青桐,皆数百年物也。

……吕氏宅后售与高太守兆煌,又转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犹在,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

其阴覆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书室一院。

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

慕堂②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③。

迄今四十馀④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⑤。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减)

【注】①给孤寺:

寺名。

②慕堂:

吕元龙,乾隆时举人,曾与作者同窗。

③觞咏殆无虚夕:

饮酒赋诗,几乎没有空过一个晚上。

④馀:

同“余”。

⑤邻笛之悲:

是哀念亡友的典故。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皆数百年物也()

②藤今犹在()

③始能支拄()

④其蔓旁引()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

A.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B.其真无马邪(《马说》)

C.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幼时记趣》)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次则余家之青桐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

(2分)

译文: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岳阳楼记》(2分)

译文:

11.《阅微草堂笔记》流露出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从选文可以看出纪昀追求怎样的生存状态?

(2分)

8、

(1)①皆:

都是。

②犹:

还。

③始:

才。

④引:

延伸。

(2)B

9、次/则/余家之青桐

10、

(1)藤花盛开时,犹如紫色的云彩垂落于地面,花的香气冲到了衣服上。

(2)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

11、喜爱花木优美的居住环境;喜爱朋友相聚。

无锡

杨烈妇者,李侃妻也。

建中末,李希烈陷汴,谋袭陈州。

侃为项城令,希烈分兵数千略定诸县,侃以城小贼锐,欲去。

妇曰:

“寇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

君而逃,尚谁守?

”侃曰:

“兵少财乏,若何?

”妇曰:

“县不守,则地,贼地也,仓廪府库皆其积也,百姓皆其战士也,于国家何有?

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

”侃乃召吏民入廷中曰:

“令诚若主也,然满岁则去,非如吏民生此土也,坟墓存焉,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

”众泣,许诺。

乃徇曰:

“以瓦石击贼者,赏千钱;以刀矢杀贼者,万钱。

得数百人。

侃率以乘城,妇身自㸑①以享众。

报贼曰:

“项城父老义不下贼,得吾城不足为威,宜亟去;徒失利,无益也。

”贼大笑。

侃中流矢,还家,妇责曰:

“君不在,人谁肯固?

死于外,犹愈于床也。

”侃遽登城。

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

诏迁侃太平令。

【注】①:

㸑cuàn,烧火做饭

8.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B.两狼之并驱/如故

C.侃/为项城令D.非如/吏民生此土也

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李侃面对“城小贼锐”的形势,本想逃走,后来在妻子的劝勉下带领众人奋勇抗敌。

B.李侃的妻子深明大义,她鼓励李侃以忠义为重,恪尽职守,并为守城出谋划策。

C.李侃号召官员百姓拿起武器奋勇杀敌,与城池共存亡,得到大家的响应。

D.李侃身先士卒,亲自登城督战,他的妻子发动全城妇女烧火做饭,搞赏官兵。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坟墓存焉焉:

②项城父老义不下贼义:

③人谁肯固固:

④侃遽登城遽: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

(2分)

译:

(2)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

(2分)

译:

【答案】8.A9.D

10.

(1).①在这里

(2).②坚持正义(3).③坚守(4).④立即

11.

(1)(大家)应当一起拼死守城,怎么能忍心失去操守投降侍奉敌人呢?

(2)适逢敌将中箭而死,(敌人)于是退兵离开,项城最终得以保全。

【解析】选自《新唐书》作者:

宋祁、欧阳修年代:

北宋

8.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A.由句意“燕雀怎么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可知,此句应该划分为: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9.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根据“侃率以乘城,妇身自㸑以享众”“侃中流矢,还家,妇责”可知D项说法不准确。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注意“焉”是兼语词,“在这里”的意思;“义”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

1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

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

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

“宜”,应当;“会”,适逢、正赶上;“矢”,箭;“遂”,于是、就;“去”,离开;“卒”,最终。

点睛:

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

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

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徐州

 

(一)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

(16分)

  【甲】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

“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选自《墨子•公输》)

  【乙】

  相如至,谓秦王曰: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今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请无/攻宋矣B.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C.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D.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⑴公输盘诎⑵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⑶左右或欲引相如去⑷卒廷见相如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醉翁之意不在酒②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B.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②间至赵矣

  D.①男有分,女有归②毕礼而归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

(4分)

  ⑴虽杀臣,不能绝也。

  ⑵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9.墨子止楚攻宋,蔺相如完璧归赵,他们都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2分)

5.(3分)C

6.(4分,每词1分,意思对即可)

⑴通“屈”,理屈,理亏。

⑵入侵,侵犯,侵略。

⑶拉、牵。

⑷终于,最终,最后。

7.(3分)B(实在)

8.(4分,每句2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