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经典诵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17336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下经典诵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下经典诵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下经典诵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下经典诵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下经典诵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下经典诵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下经典诵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下经典诵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下经典诵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下经典诵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下经典诵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下经典诵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下经典诵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下经典诵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下经典诵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下经典诵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下经典诵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下经典诵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下经典诵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下经典诵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下经典诵读.docx

《小学二年级下经典诵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下经典诵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下经典诵读.docx

小学二年级下经典诵读

周周有经典天天诵美文

二年级下册第一周趣味成语——寓言故事成语

诵读

        

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刻舟求剑 叶公好龙买椟还珠

释疑

1.:

庖丁:

厨工;解:

肢解分割。

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2.:

杞:

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3.:

黔:

今贵州省一带;技:

技能;穷:

尽。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4.:

夜郎:

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

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5.:

鹬:

长嘴水鸟;蚌:

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6.滥竽充数:

滥:

失实的,假的。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7.画龙点睛: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

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8.刻舟求剑: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9.叶公好龙:

叶公:

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

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10.买椟还珠:

椟:

木匣;珠:

珍珠。

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家长签字:

古诗赏析第二周

暮江吟①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②铺水中,半江瑟瑟③半江红。

可怜④九月初三⑤夜,露似真珠⑥月似弓⑦

作者简介

(772~846),字,晚年又号,华州下邽(今临渭区下邽镇)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和“”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传世,代表诗作有《》、《》、《》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市郊。

(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的琵琶峰。

作品注释

①暮江吟:

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②残阳:

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也指晚霞。

③瑟瑟:

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④可怜:

可爱。

⑤九月初三:

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⑥真珠:

即珍珠。

⑦月似弓:

峨眉月,其弯如弓。

句解段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这句诗的意思是: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

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这句诗的意思是: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圆润而晶莹,像真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全文赏析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

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

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

诗人俯身一看:

呵呵,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

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

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再抬头一看:

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

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珍珠月似弓”。

作者从弓也似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

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

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途次所见,随口吟成,格调清新,自然可喜,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周周有经典天天诵美文

二年级下册第三周

诵读内容

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者简介

陆游(1125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

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

释疑解难

[1]示儿:

给儿子们看。

[2]元:

同原。

[3]但:

只。

九州:

古代分天下为九洲,后以九洲泛指中华大地。

同:

一统江山。

[4]王师:

指宋朝军队。

北定中原:

收复中原。

中原指的是被金人侵占的北方领土。

[5]家祭:

家人对祖先的祭祀。

无忘:

不要忘记。

乃翁:

你的父亲。

诗文简译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老子!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

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家长签字:

周周有经典天天诵美文

二年级下册第四周

诵读内容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王维后半生之避世与佛教有关。

他是一位文艺全才,诗、文、书、画都很著名,又精通音乐,善弹琴、琵琶。

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等官,后弃官隐居。

释疑解难

【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

涧:

两山之间的小溪。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空】空寂、空空荡荡。

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时鸣】时,不时。

不时地啼叫。

诗文简译

  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

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

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主要写春山夜静。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

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家长签字:

周周有经典天天诵美文

二年级下册第五周

诵读内容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白云泉的传说

相传,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常利用闲暇登游天平山。

一天,他在山腰忽闻有如鸟鸣琴奏的流水声,上前拔开草丛、繁枝,见一股清泉从石缝中流出,顺着陡峭岩壁流向山下。

白居易与山民商定,在山腰用石筑坝挡住泉流。

一泓泉水,清澈透明如镜,块块青中带白的石头,似如朵朵白云,与蓝天白云倒影池中,相映生辉。

白居易触景生情,即题书“白云泉”三字,并咏诗《白云泉》一首。

释疑解难

【天平山】:

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

【白云泉 】:

天平山山腰的清泉,号称“吴中第一水”.

诗文简译

天平山白云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谥,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流,从容自得。

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要奔冲山下去,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

作品赏析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

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

“云自无心水自闲”。

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

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

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

家长签字:

周周有经典天天诵美文

二年级下册第六周

诵读内容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作者简介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进士,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长于五言,称为“五言长城”。

有《刘随州诗集》。

释疑解难

【灵澈上人】:

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杨,字源澄.

【苍苍】:

深青色。

【竹林寺】:

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诗中的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杳(yǎo)杳】:

深远的样子。

【荷(hè)笠】:

背着斗笠。

荷,背着。

诗文简译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

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作品赏析

此诗共四句,前两句写灵澈上人欲回竹林寺的情景,后两句写诗人目送灵澈上人辞别归去的情景,抒发了对灵澈的深厚情意,也表现了灵澈清寂的风度。

全诗纯为写景,恍如图画,借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意境闲淡,是一首感情深沉的,也是一幅构图美妙的景物画,为唐代的名篇。

家长签字:

周周有经典天天诵美文

二年级下册第七周

诵读内容

【唐】虞世南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jiè)秋风。

作者简介

虞世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唐初政治家,,文学家。

代表作有《出塞》、《结客少年场行》、《怨歌行》、《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

释疑解难

【垂緌】:

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藉】:

凭借。

诗文简译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作品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虞世南的作品,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也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之笔。

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

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家长签字:

周周有经典天天诵美文

二年级下册第八周

诵读内容

清  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作者简介

王禹偁(chēng)(954-1001)字元之,巨野(今属山东)人。

家世务农,出身清寒,九岁能文,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

在朝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其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

释疑解难

【兴味】:

兴趣、趣味。

【萧然】:

清净冷落。

【新火】:

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称为“新火”。

诗文简译

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淡漠,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作品赏析

作者自幼家贫,只得寄居在朋友家,刻苦攻读。

到了清明那日,朋友一家祭祖去了,独留下他一人,感慨万千,想着自己孑然一身飘零在外,写了一首《清明》。

贫困剥夺了他插柳赏花,踏青饮酒的欢乐,使他在节日里兴味索然,清苦得像荒山野寺的和尚,只好点灯读书来消磨这大好春光。

从邻家乞来的新火也可象征从书中借来的力量和智慧。

 

家长签字:

周周有经典天天诵美文

二年级下册第九周

诵读内容

渡 汉 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作者简介

宋之问(约650至656~712至713间),唐代诗人。

字延清。

汾州(今山西汾阳)人。

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

历洛州参军、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

宋之问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

释疑解难

【岭外】:

指五岭以外,这里指岭南的泷州,就是现广东。

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故又称“五岭”,是中国江南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是长江和珠江二大流域的分水岭。

【怯】:

qiè,胆小害怕,没勇气,这里指紧张。

诗文简译

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

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已很长时间没有联系了。

现在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不知为何离家越近,心情就越紧张。

因为怕伤了美好愿望,以致遇到同乡,也不敢打听家乡情况。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宋之问从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坏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

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作者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

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鲜明可触。

             

家长签字:

周周有经典天天诵美文

二年级下册第十周

诵读内容

剑 客

【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字阆[làng]仙,范阳(今河北省涿[zhuō]县)人。

早年为僧,名无本,后来俗。

几次考进士都没有中。

唐文宗时做过遂[suì]州长江(今四川省蓬溪县)主簿等小官。

他的诗,以清奇凄苦著名,大多是写自然景物和闲居情致。

作诗刻苦求工,诗风清淡朴素。

释疑解难

【剑客】:

精于剑术的侠客。

【霜刃】:

像霜一样寒光闪闪的锋刃。

诗文简译

用十年的功夫来磨励这把宝剑,霜雪般锋利的剑刃还没试验过。

我今日把它亮出来摆在您面前,请告诉我谁遇到了不公平的事?

作品赏析

本诗刻画了一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剑客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慷慨豪爽的性格和除暴安良的愿望,显然,“剑”又是才能的比喻,“剑客”又是诗人的形象,诗的弦外之言是:

真才实学未能施展,宏誓大愿未能实现,但愿有朝一日,能够大干一番。

家长签字:

周周有经典天天诵美文

二年级下册第十一周

诵读内容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作者简介

赵师秀(1170~1219)南宋诗人。

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又号天乐。

永嘉(今浙江)人。

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

释疑解难

【约客】:

约请客人来相会。

【黄梅时节】:

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成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

意思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

【家家雨】:

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

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处处蛙】:

到处是青蛙。

【有约】:

即邀约友人。

【落灯花】:

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落:

使……掉落。

灯花:

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诗文简译

黄梅时节一个梅雨绵绵的夜晚,乡村的青草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这时已经是半夜了,朋友却没有如约到来,无聊地敲着棋子,灯灰震落在棋盘上。

作品赏析

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

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飘,蛙声就在身边叫。

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

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

全诗通过对诗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

家长签字:

 

周周有经典天天诵美文

二年级下册第十二周

诵读内容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 一叫千门万户开。

作者简介

唐寅(公元1470—1523),字伯虎,(今属)人。

明代、。

他年少而有才名,为人风流倜傥;廿九岁时中乡试第一,故人称「」,后因牵涉科场舞弊案,彻底失去仕进机会。

唐寅此后以卖画为生,山水、人物、花鸟他都擅长,工笔、写意俱佳,兼善书法,亦能诗文。

释疑解难

【裁】:

剪裁,缝制。

【走将来】:

走过来。

将:

语助词,表示动作的开始。

【轻言语】:

轻易说话。

诗文简译

它的头上鲜红如红花怒放的帽子不用裁剪是天生的,它是一只白鸡所以满身雪白走过来。

一生之中它从来不敢随便说话,但是一旦喊起来千门万户就随着打开门窗了。

作品赏析

诗的前半部写雄鸡的外表形象,作者运用了描写和色彩的对比。

这是古代诗人写诗的一个特点。

起句的“头上红冠”,从局部描写公鸡头上的大红冠,承句“满身雪白”又从全身描写公鸡浑身的雪白羽毛。

状物明确,从局部到全面;用大面积的白色(公鸡)与公鸡头上的大红冠相比,色彩对比强烈,「走将来」三字,我们可以想象大公鸡威严的姿态向我们走过来。

后半部写雄鸡的内在品质,以欲显先藏的手法传写牠的声音,最后一句则点出牠真正不平凡之处。

雄鸡只在早晨特定的时间报晓,其他时间不会胡乱啼叫,所以牠「平生不敢轻言语」;牠一啼叫,便是东方吐白,新的一天来临;千万人家给唤醒了,开始这一天的生活,第三、四句在说公鸡具备的美德和权威。

家长签字:

   

周周有经典天天诵美文

二年级下册第十三周

诵读内容

园 果

【唐】王建

梨果病,每树无数个。

小儿出入看,一半鸟啄破。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

字仲初,颍[yǐng]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

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齐名。

又写过宫词百首,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

著有《新唐书·艺文志》等。

释疑解难

【雨中】:

指下雨多,不停歇。

【病】:

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

【小儿】:

孩童;小孩子。

【啄】:

鸟类用嘴取食或叩击东西。

诗文简译

雨后果子易患病虫,树上已无多少完好。

孩童来到果园查看,大半都被鸟给啄坏。

作品赏析

雨连绵不断地下着,树上的梨子都快烂掉了。

每棵树上没有几个梨子了,小孩不时地跑进园子里去看看,希望能给他留下几个好梨,可是剩下的那几个梨子又被鸟儿啄坏了。

这首诗抓住“小儿出入看”这个细节,把童心、童趣写活了.

家长签字:

周周有经典天天诵美文

二年级下册第十四周

诵读内容

观游鱼

【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释疑解难

【闲步】:

散步。

【施食】:

喂食,丢食。

【弄】:

摆弄。

【尔】:

你。

【垂钩】:

垂钓。

诗文简译

闲下来围着水池看着水里的鱼自由地游动,正好遇到小童摆弄钓鱼船。

一样地喜欢鱼但是心态却不一样,我来喂食你却来垂钓。

作品赏析

《》是一首。

写诗人池畔观鱼,有儿童在钓鱼,有感而发。

这两句是说,爱鱼之心,我爱鱼给鱼施食,盼他长大;你却钓鱼,为图己乐。

两种心情是何等不同啊?

即景写情,对比强烈,极易发人深思,从中引出各种“心各异”的情状和道理来。

说明诗人很伤感。

于平淡中见新奇,韵味悠长。

 

家长签字:

周周有经典天天诵美文

二年级下册第十五周

诵读内容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作者简介

张谓(?

--777年)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泌阳县)人,唐代。

其诗辞精意深,讲究格律,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

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等,其中以《早梅》为最著名.

释疑解难

【迥(jiǒng)】:

远。

【傍】:

靠近。

【发(fā)】:

开放。

【销】:

通“消”,融化。

这里指冰雪。

诗文简译

有一树凌寒早开,枝条如玉条。

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作品赏析

这首咏梅诗,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

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

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

家长签字:

 

 周周有经典天天诵美文

二年级下册第十六周

诵读内容

绝句

[南宋]夏元鼎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作者简介

夏元鼎,字宗禹,人,生活于时期。

生卒年均不详,约嘉泰初前后在世。

好观阴符,尝游,自云遇仙人指授,因为作讲义。

自号云峰散人、西城真人。

释疑解难

【崆峒】:

山名。

在今甘肃平凉市西。

相传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之所。

也称空同、空桐。

【湘湖】:

在西湖附近。

【觅】:

找。

诗文简译

从崆峒山一直寻访到湘湖畔,越想从诗书中找寻答案反而变得痴愚。

即使把最坚固的鞋都磨穿,也是一无所获,没想到最后答案竟毫不费力地出现在眼前。

作品赏析

先说这两个地名的意思是为了表明辗转学道,万卷诗书看转愚:

不必执着在书面本来意思中,否则容易步入迷途。

后两句的意思是把铁鞋都磨穿了,却仍然找不到,这也是说执着未必能获得回报,放弃时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

[例句]这我到各大图书馆找了多年也没找到,今天却意外地在友人家见到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家长签字:

   

周周有经典天天诵美文

二年级下册第十七周

诵读内容

竹枝歌

[宋]杨万里

月子弯弯照,几家欢乐几家愁?

愁杀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处且休休。

 

作者简介

(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